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谷歌成長之路解析,7000億美元市值,全球第二大巨頭企業

Google公司, 之所以能成長為全球市值第二的企業(截止2017年12月29日, 穀歌市值7294.97億美元), 成功的直接原因是通過關鍵字廣告打開了互聯網的廣告市場。

穀歌市值將近百度市值的9倍

策劃和實施這個商業模式的就是佩奇。 他確定了Google產品設計的指導思想必須突出搜索, 淡化流覽, 因為如果強調了流覽, 必然會把用戶推到門戶網站上去, 對Google本身的業務是不利的。

Google也確實將用戶使用互聯網的習慣從流覽轉向了搜索, 在這新的遊戲規則下, Google搶到了和以前門戶網站競爭的制高點。 很多人認為Google的成功是“碰巧而已”, 這樣的說法偏向機會論。 但是《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則認為, 因果關係應該反過來, 正是因為Google, 搜索廣告業務才變成了金礦。

拉裡·佩奇

當搜索變得越來越重要後, 搜索廣告也就越來越值錢, 這就是為什麼當時Google的流覽量不如雅虎, 卻產生了雅虎兩倍利潤的原因。

當然, 押注搜索不是Google成功的唯一因素。 佩奇和布林對公司大的戰略決策的正確取捨也是其一。

Google曾連續兩次搶先微軟, 收購當時炙手可熱的「美國線上」和「YouTube」, 又先後再收購「Orkut」和「Blogger」, 聯合「MySpace」。 至此, 當時5個互聯網2.0的主要公司MySpace、YouTube、Facebook、Orkut和Blogger, 除了Facebook, 其他不是被Google收購, 就是戰略合作夥伴。

國外最大視頻平臺網站

Facebook如今是全球市值第4大企業

其實當時Google也有注資Facebook的打算, 但是Facebook開價太高, 沒有投資成功。 所以當Twitter風靡美國時, Google馬上跟它達成合作。

作為Google最大的股東和決策者, 佩奇和布林處處顯示出超人的商業頭腦和準確把握新技術的能力, 正因如此, Google才得以一個快速的, 呈指數型的, 可持續的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