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未曾生我誰是我

編者按:禪宗參禪時, 長時揣摩“未曾生我誰是我”, 以圖開悟解脫, 然而多有學人死在句下, 進入修行的誤區。 究其原因, 還是沒有正確理解其中含意。

作者簡介:蘇樹華, 上世紀九十年代, 隨母音老人參學。 遵母音老人囑咐, 2000年後, 隨緣傳授心中心法, 及其他方便法門。

禪宗史上, 有些參禪的人, 參究“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然而, 卻未見有幾人通過此話而開悟。 何以此話而不能令人開悟?問題是面對此話, 學人皆想得太遠了, 想到自己作嬰孩之前去了, 想到俗人說的“前輩子”去了。 在這種方向性錯誤的前提下, 若泛起一念幻相, 看到自己是一個天人的形象, 或看到自己是一個和尚的形象, 他便以為自己“前輩子”是個天人, 或是個和尚, 或是個其他什麼。 其實, 這些幻相, 皆是學人心中的妄想種子變現而成的, 而學人卻肯定了它, 反復思量他, 或向人說它, 這便是肯定了自己的妄想,

這就進入了修行的誤區。

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句問話, 本來是用來堵死學人妄想的。 父母未生前, 沒有這個我。 既然沒有我, 又作何思考?思考一個不能思考的問題, 就像餓漢子對著個鐵饅頭, 下口不得, 又離開不得, 這樣, 便鎖住了學人妄想, 使妄想動不得。 如此而專注在這個“問題”上, 透不過, 離不開, 則與持名念佛, 其原理是一樣的, 皆是用一念而代換胡思亂想的萬念的。 如此參究, 如此斷妄, 直至根塵脫落, 證見本來。 可惜, 參禪的人, 不向自心上反觀而參, 而是向理路上探尋, 結果, 成了顛倒妄想。 念佛的人, 不向自心上反觀而念, 而是太陽落的地方思慕, 結果, 成了顛倒妄想。

若是個有理性有智慧的人, 即使他的心中浮現出了天人的形象, 或浮現出了其他的形象, 他自己便會清清楚楚地知道, 這是自己的妄想, 是心中的圖像,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皆是靠不住的。 這些妄想, 皆會被有理性有智慧的人否定掉, 就像釋迦佛於菩提樹下的修行, 種種魔境現前,

他一概不取, 一概不理, 知是空花, 不隨他轉。 如此做功夫, 則自然寂滅現前。 寂滅現前時, 也不取寂滅相, 於這寂滅相中透過去, 方能證得那無相的實相, 便是菩提樹下而成佛的規範。

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住在這個想不通、透不過的問題上, 久久如此, 則妄想自然脫落, 寂滅自然現前。 根塵脫落時, 寂滅現前時, 一機來臨, 豁然之間, 便可頓脫所有而具足萬法。

關聯閱讀:

“生命與國學”頭條號徵稿啟事

釋迦出胎, 唯我獨尊

克己復禮, 天下歸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