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印邊境又有新情況?新年剛過,印度就開始“惦記”中國了

2018年的日曆才剛剛翻過第一頁, “中國”又成了印度媒體上的高頻詞:

“內政部長辛格在中印邊界度哨所過了新年的第一天, 而且, 他還宣佈了一項特別計畫!”

印媒報導截圖

印媒報導稱, 這位元印度高官“特殊”的跨年安排備受外界關注。

就在同一天, 印度外交部公佈的一項人事任命, 也牽動著印度輿論的神經, 只因這位即將走馬上任的外交秘書, 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中國通”。

跨越新年的這個節點, 中國作為關鍵字再一次密集出現在印度輿論場上, 一場對華思維的激辯和交鋒也隨之展開。

印內政部長到中印邊境跨年

據印媒報導, 印度內政部長辛格在新年前夜來到“印藏邊境員警部隊”位於北阿肯德邦的一處營地, 這裡距中印邊界中段爭議地區約100公里。

這也是其在2017年9月之後, 短時間內再次赴中印邊境地區。

《印度時報》1日報導稱, 辛格當天視察時宣佈了一項“特別計畫”:印度政府正著手修建公路,

將中印邊界地區的所有哨所都連接起來。

《印度時報》網站截圖

他表示:目前有一些哨所已經通了公路, 更多的公路修建計畫“正在實施”。

“洞朗對峙之後, 印度在邊境對中國的防範之心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中心主任趙干城告訴小銳, 這或促使印度在邊境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進一步加快, 投入會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 在邊界哨所談及中印關係時, 辛格還對印度媒體說了這樣一番話。

“中國是我們的鄰國, 我們的關係良好。 ”他說, “中印兩國都是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 顯然, 雙方都不希望出現摩擦。 ”

在趙干城看來, 邊境地區始終比較敏感, 所以印度內政部長說了一些官方的話。

“實際上, 印度在邊境外交方面, 對中國還是會繼續奉行一種‘雙軌’政策, 一方面加緊軍事能力建設, 另一方面也與中國進行友好交往。 ”趙干城這樣強調。

“中國通”將任印度外交秘書, 印媒憂能否“安撫巨龍”

對於印度媒體而言, “緊盯中國”的思路同樣體現在一項重大人事任命上。

“‘中國通’將成為新任外交秘書”、“精通中國問題的外交老手將擔任要職”。

今天(2日)的印度媒體上, 印度資深外交官顧凱傑(Vijay Gokhale)被任命為新任印度外交秘書的決定, 引發各方猜測。

顧凱傑, 是這位印度高官的中文名字, 現年58歲的他目前在印度外交部主管對外經濟關係。

他不僅擔任過與中國和東亞“對口”的職位, 還曾在2016年出任印度駐華大使, 于2017年10月卸任。

資料圖:顧凱傑

“顧凱傑會說流利的中文, 他對東亞事務有長期的經驗, 尤其以對中國的經驗而聞名。 ”《印度教徒報》如是介紹。

在印媒看來, 顧凱傑之所以受此重任,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印度教徒報》報導稱, 顧凱傑在洞朗對峙期間參與了“微妙而艱難的外交談判, 為和平解決僵局做出了貢獻”。

本月底, 顧凱傑將走馬上任新職務, 任期兩年。

有意思的是, 雖然現在距離他履新還有20多天, 但《印度斯坦時報》已早早地給他開出了一份清單, 列下了“五大挑戰”。

《印度教徒報》網站截圖

其中,前兩條分別是:在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顧凱傑主導的印度外交,能否改善印度與鄰國的關係?

第二條則是“如何安撫巨龍?”

文章認為,如何將中印關係提升到分歧之外的高度,將是顧凱傑面臨的一項艱巨重任。

印媒新年展望中糾結:視中國為對手還是夥伴

“從印度目前的情況看,外交秘書是幫莫迪做出外交決策最主要的那個人,”趙干城告訴小銳,顧凱傑被升為外交秘書,實際上就成為了印度外交部的“第二把手”。

他介紹說,顧凱傑和他要接替的蘇傑生,都曾擔任過印度駐華大使。

資料圖:蘇傑生

“可見在印度外交層面,與中國打交道已經成為其最重要的議程之一。”趙干城這樣評價道。

事實上,即便拋開印度外交部的人事任免,從印度媒體高頻率地“緊盯”中國,也不難看出對華外交的分量。

其中,是將中國視為對手還是夥伴,正在成為印度國內輿論激烈交鋒的一場爭論。

例如1月1日,《印度經濟時報》刊發的一篇“2018年,印度的期待和挑戰”報導中,不止一次將中國放在印度地緣政治的對立面。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截圖

文章認為,印度軍隊的建設應“全面考慮到中國”。同時又稱,印度需要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一同合作,才能趕得上中國影響力的腳步。

但就在同一天,《印度教徒報》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表達了截然相反的立場。

《印度教徒報》評論文章截圖

這篇評論出自印度著名智庫,改造印度國家研究院(NITI Aayog)的學者迪拉傑·納亞爾之手。他相信,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印度和中國作為經濟高速增長的新興國家,應該摒棄對抗思維,開拓經濟合作的潛能,“聯手引領亞洲世紀”。

對此,趙干城認為,這種“分裂”的語境背後,也折射出印媒對中國的一貫矛盾甚至分裂的心態。

“部分印度媒體熱衷於‘妖魔化’中國,但同時,印度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發展進步,不得不重視對華關係的重要性。”他說。

《印度教徒報》網站截圖

其中,前兩條分別是:在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顧凱傑主導的印度外交,能否改善印度與鄰國的關係?

第二條則是“如何安撫巨龍?”

文章認為,如何將中印關係提升到分歧之外的高度,將是顧凱傑面臨的一項艱巨重任。

印媒新年展望中糾結:視中國為對手還是夥伴

“從印度目前的情況看,外交秘書是幫莫迪做出外交決策最主要的那個人,”趙干城告訴小銳,顧凱傑被升為外交秘書,實際上就成為了印度外交部的“第二把手”。

他介紹說,顧凱傑和他要接替的蘇傑生,都曾擔任過印度駐華大使。

資料圖:蘇傑生

“可見在印度外交層面,與中國打交道已經成為其最重要的議程之一。”趙干城這樣評價道。

事實上,即便拋開印度外交部的人事任免,從印度媒體高頻率地“緊盯”中國,也不難看出對華外交的分量。

其中,是將中國視為對手還是夥伴,正在成為印度國內輿論激烈交鋒的一場爭論。

例如1月1日,《印度經濟時報》刊發的一篇“2018年,印度的期待和挑戰”報導中,不止一次將中國放在印度地緣政治的對立面。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截圖

文章認為,印度軍隊的建設應“全面考慮到中國”。同時又稱,印度需要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一同合作,才能趕得上中國影響力的腳步。

但就在同一天,《印度教徒報》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表達了截然相反的立場。

《印度教徒報》評論文章截圖

這篇評論出自印度著名智庫,改造印度國家研究院(NITI Aayog)的學者迪拉傑·納亞爾之手。他相信,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印度和中國作為經濟高速增長的新興國家,應該摒棄對抗思維,開拓經濟合作的潛能,“聯手引領亞洲世紀”。

對此,趙干城認為,這種“分裂”的語境背後,也折射出印媒對中國的一貫矛盾甚至分裂的心態。

“部分印度媒體熱衷於‘妖魔化’中國,但同時,印度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發展進步,不得不重視對華關係的重要性。”他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