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羅教你創業:那年初做自媒體經驗分享你值得關注!

自媒體從2016到現在已經年多的時間, 記得那年我的自媒體成長之路, 坎坎坷坷一路走來, 在這期間也積累了許多經驗, 借此機會分享給大家,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細談那年初做自媒體經驗分享 經驗心得 第1張

1.首先是用心做事

很多人可能會說我做事也很用心, 為什麼用心做事卻沒有回報呢?有些時候, 可能你的用心程度還不夠。 舉個簡單的小例子, 比如我經常在0Q空間寫日誌, 我在寫日誌的時候, 一定會注意日記的排版。

比如, 行與行之間的間距要大一些, 以方便讀者閱讀;文字用四號字體, 讓讀者閱讀起來並不太費眼力:把日誌的背景換成綠色, 可以在閱讀的時候緩解眼疲勞。

那麼, 什麼是用心做事呢?其實就是把一些細節做好, 特別做自媒體的人士, 更應該如此。 不僅要在文章上把握好一些細節, 在為人處事上更應該細緻再細緻。

2.樂於分享

對自媒體而言, 無論是用文字表達, 還是用語音視頻呈現, 都是一種內容輸出。

就要求我們在運營的過程中, 要有主動分享的心態。 平常在我們看到一些比較好的書時, 也可以在說說或者微信朋友圈裡分享一下;一些好用的技巧與方法也應該毫無保留地分享給自己的粉絲。

如果有機會, 作為一名自媒體人士, 還應該多參加一些聚會, 多跟他人分享一些自己在運營自媒體方面的一些技巧, 多跟他人交流溝通, 這樣才能促進自己的進步與成長。

自媒體是一個開放的領域, 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 只有走出去, 講出來, 才能有所發展。

3.主動付出

我做了一段時間的SEO以後, 就加入了一些SEO方面的交流群, 平常在群裡大有SEO方面的疑問,

我都會主動解答。 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幫助他人, 這是一種主動付出的表現, 而且你付出得越多, 也會得到得越多。

很清楚地記得, 有一次, 我在群裡跟大家分享了一些SE0方面的技巧, 結果就有幾個人通過這件事加入了我的付費訂閱。 所以, 大家應該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 盡可能地主動付出, 多幫助他人, 其實, 多幫助他人就是在成就自己。

4.維護人脈

不管任何時候, 人脈都可以說是一種錢脈、做自媒體的人士也需要經營自己的人脈關係。 因為在這個時代, 一個人單打獨鬥是很難做大的, 必須得結識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路走來, 我很感謝那些支持我的兄弟姐妹們, 如果背後沒有他們的支持, 我想我也不會走到現在,

能小有成就。

5.心懷感恩

我能做到今天這個地步, 首先我要感謝松哥這位貴人, 如果我沒有加入松哥的圈子, 可能今天我還在默默地寫著我的小博客, 為生計而發愁;記得還通過YY上分享的付費訂閱模式, 借力招募到80名付費訂閱讀者。

經歷的一些故事也深深地影響了我, 也給我很大的啟發:一個人能力有限, 對於貴人的幫助, 或許你給不了他多大的回報, 但是在我們為所能及的情況下, 哪怕一碗面, 他都會感到欣慰, 因為這也間接證明你是一個心懷感恩的人, 是一個有良知的人。

細談那年初做自媒體經驗分享 經驗心得 第2張

偶遇自媒體之路

1.開啟付費訂閱模式

我清楚地記得, 我曾在14年5月底加入的松哥圈子, 令我沒想到的是, 正是因為加入了這個圈子, 使我的身份發生了巨大改變, 從一個草根站長成為一位自媒體明星, 這種華麗的轉身令我有些措手不及, 或者說是欣喜若狂吧。

14年6月30日晚, 我與小松、小河(網名)、小無聊(網名)在YY聊天, 原本我們打算探討一下站長、微商以及淘寶客的新的盈利模式, 還有有關合作的事宜,在即天的過程中,松哥突然提出了一個新的盈利模式——付費訂閱。

付費訂閱簡單地說,就是利用微信公共平臺的訂閱功能,把付費者單獨分到一個組,推送文章的時候,只有付費組的用戶才可以收到這篇文章。當時我感覺這種模式很新,很值得去嘗試。

聽完小松的介紹後,我當即寫了一篇關於付費訂閱的招募文稿,寫完後立馬發給了小松,當時已經是淩展兩點多了,小松看完以後,建議我試一試,於是,第二天上午十點多,我就在自己的獨立博客上面發佈了這篇文章。

當時我有一個免費的SEO方面的交流群,我就把博客連結發了過去,剛把連結發過去沒一會兒,就收到了一位朋友的打款,他是我的第一個付費訂閱用戶,所以,至今我還記得他的名字,緊接著第二位、第三位……

僅僅在當天,我同事就收到了11個朋友的匯款,前50名用戶的收費是50元,50名以後就是120元了,可我實際收到的款項卻是大部分朋友給我打120元,還有人給我打200元,出現這種情況,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我感到很震驚,同時也讓我更加堅信這種付費模式會走得更遠、更好。

大概用了8個月左右的時間,我的付費訂閱用戶就達到了800人左右,這個規模是我萬萬沒想到的。然而,正是這次偶然地一次改變,使我的身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草根站長變成了自媒體人士。

後來,我又陸續參加了圈內的一些知名的訪談,比如A5站長網的訪談、雲訪談、靜子訪談、微大咖訪讀、枯葉訪談、濤雲專訪,等等,使我在站長圈裡開始小有名氣。

伴隨著我名氣的增長,我的粉絲數量也在不斷地上漲,我一直是以QQ空間作為我的主陣地,QQ空間說說的最高閱讀量有6000左右,而QQ空間總流覽量,也從最初的2000,經過8個月左右的時間,上升到200萬,當天的最高流覽量達到15000左右。

2.我的第一本書

14年8月份的時候,我想把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及自媒體的一些心得體會寫版一本書,但苦於沒有出版資源。後來在松哥的介紹下,我認識了一個人民郵電出版社的負責人,詳細瞭解我的情況之後,他安排了一個編輯與我對接,自此開啟了我的出書之路。

則開始動筆寫的時候,激情很高,只用了兩個星期,就寫了六萬餘字,而且這些都是在我工作之餘完成的。後來,因公司活動比較多,無法擠出時間,寫文稿的事情便一拖再拖,一直到2015年3月份,我的初稿才得以完成,全書大概15萬字。

出過書的朋友一定知道,寫完初稿只是萬里長征的一小步,接下來編輯還會提出一籮筐的意見,要求你進行修改。於是,我又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來修改初稿,增加了一些圖片和案例,使其更有說服力,有理有據。

寫文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2014年8份開始著手到2015年4月稿子才完成,這中間耗費了近8個月的時間,原本以為出本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自己寫完了,然後通過審核,印刷上架即可。

沒想到竟然耗費了這麼久,而這還僅僅是完成了書稿,後期還需要審校、排版、封面設計、申請書號等過程,後來該書的書號已經申請下來,這就意味著該書已經有了正面設計的身份證,只等著經過重重的考核,印刷上架了,期待中……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自己的同事能出本書名字為《創業計畫書》

,自己的文章可以印刷成鉛字,此書能夠順利出版與貴人的幫助是分不開的。之所以會有出書的打算,一方面是為了擴大自己的知名度,但更重要的是想給那些在互聯網發展的朋友一些好的建議,少走一些彎路,大家可以一起並肩戰鬥,走好未來的路。一起來創業!

還有有關合作的事宜,在即天的過程中,松哥突然提出了一個新的盈利模式——付費訂閱。

付費訂閱簡單地說,就是利用微信公共平臺的訂閱功能,把付費者單獨分到一個組,推送文章的時候,只有付費組的用戶才可以收到這篇文章。當時我感覺這種模式很新,很值得去嘗試。

聽完小松的介紹後,我當即寫了一篇關於付費訂閱的招募文稿,寫完後立馬發給了小松,當時已經是淩展兩點多了,小松看完以後,建議我試一試,於是,第二天上午十點多,我就在自己的獨立博客上面發佈了這篇文章。

當時我有一個免費的SEO方面的交流群,我就把博客連結發了過去,剛把連結發過去沒一會兒,就收到了一位朋友的打款,他是我的第一個付費訂閱用戶,所以,至今我還記得他的名字,緊接著第二位、第三位……

僅僅在當天,我同事就收到了11個朋友的匯款,前50名用戶的收費是50元,50名以後就是120元了,可我實際收到的款項卻是大部分朋友給我打120元,還有人給我打200元,出現這種情況,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我感到很震驚,同時也讓我更加堅信這種付費模式會走得更遠、更好。

大概用了8個月左右的時間,我的付費訂閱用戶就達到了800人左右,這個規模是我萬萬沒想到的。然而,正是這次偶然地一次改變,使我的身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草根站長變成了自媒體人士。

後來,我又陸續參加了圈內的一些知名的訪談,比如A5站長網的訪談、雲訪談、靜子訪談、微大咖訪讀、枯葉訪談、濤雲專訪,等等,使我在站長圈裡開始小有名氣。

伴隨著我名氣的增長,我的粉絲數量也在不斷地上漲,我一直是以QQ空間作為我的主陣地,QQ空間說說的最高閱讀量有6000左右,而QQ空間總流覽量,也從最初的2000,經過8個月左右的時間,上升到200萬,當天的最高流覽量達到15000左右。

2.我的第一本書

14年8月份的時候,我想把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及自媒體的一些心得體會寫版一本書,但苦於沒有出版資源。後來在松哥的介紹下,我認識了一個人民郵電出版社的負責人,詳細瞭解我的情況之後,他安排了一個編輯與我對接,自此開啟了我的出書之路。

則開始動筆寫的時候,激情很高,只用了兩個星期,就寫了六萬餘字,而且這些都是在我工作之餘完成的。後來,因公司活動比較多,無法擠出時間,寫文稿的事情便一拖再拖,一直到2015年3月份,我的初稿才得以完成,全書大概15萬字。

出過書的朋友一定知道,寫完初稿只是萬里長征的一小步,接下來編輯還會提出一籮筐的意見,要求你進行修改。於是,我又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來修改初稿,增加了一些圖片和案例,使其更有說服力,有理有據。

寫文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2014年8份開始著手到2015年4月稿子才完成,這中間耗費了近8個月的時間,原本以為出本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自己寫完了,然後通過審核,印刷上架即可。

沒想到竟然耗費了這麼久,而這還僅僅是完成了書稿,後期還需要審校、排版、封面設計、申請書號等過程,後來該書的書號已經申請下來,這就意味著該書已經有了正面設計的身份證,只等著經過重重的考核,印刷上架了,期待中……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自己的同事能出本書名字為《創業計畫書》

,自己的文章可以印刷成鉛字,此書能夠順利出版與貴人的幫助是分不開的。之所以會有出書的打算,一方面是為了擴大自己的知名度,但更重要的是想給那些在互聯網發展的朋友一些好的建議,少走一些彎路,大家可以一起並肩戰鬥,走好未來的路。一起來創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