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鄭州市九院“關愛老人” 之護理顯大愛

一、走近老人

據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佈的消息, 截至2011年底, 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85億, 占總人口的13.7%。 隨著現代家庭成員結構、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

關注老人的生理、心理需求, 提高其生活品質, 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志願者可以通過安全、有效地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特殊照顧、活動鍛煉指導及心理撫慰等志願服務活動, 帶給老人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讓他們感受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生活樂趣, 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重視與溫暖。 同時也使志願者通過與老人的溝通深切體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哲理, 培養青年志願者的敬老美德。

二、生活照料

1、日常生活照料要精心:

保持老人身體清潔:協助其洗臉、漱口、刷牙, 對佩戴有活動假牙的老人, 要注意假牙的護理;協助老人洗腳, 定期為老人擦身或洗澡, 更換衣服及被服;為老人剪指甲、修剪鬍鬚及頭髮。

細心照顧老人衣著:老人的衣著要合體、保暖, 隨天氣變化隨時增減, 避免受涼。 老人應穿舒適、輕便、防滑的鞋子, 襪口避免過緊而影響下肢血液迴圈。

注意壓瘡的預防:對長期臥床自已無活動能力的老人, 除了要保持床鋪平整、清潔, 還要定時幫助老人更換臥位, 一般至少每2小時翻身一次, 同時觀察皮膚受壓情況, 按摩受壓部位, 及時採取壓瘡預防措施。

2、飲食照料要周到:老人由於牙齒的鬆動或缺失, 對較硬的食物咀嚼困難, 進食慢、食量少、食欲降低, 為老人提供的食物應軟爛、可口, 設法滿足老人的營養需求。 注意某些疾病的特殊飲食要求, 如糖尿病患者要低糖飲食, 高血壓患者應低鹽飲食等。

同時注意進食、飲水的安全, 對於不能自理的老人, 要協助其進食, 宜採取坐位或半坐位, 將上半身抬高30°~50°再進食, 避免進食過快發生嗆咳甚至誤吸。

3、排泄的照顧要細緻、耐心:老人因活動少、腸蠕動減慢或因飲食不當、疾病影響, 容易發生便秘或腹瀉, 特別是對大小便失禁的老人, 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照顧, 將引發各種併發症, 志願者不但需要有熟練的照顧技巧, 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

4、睡眠照料需仔細:志願者應注意睡眠環境的調節和老人身體的舒適, 及時發現老人的睡眠問題, 如失眠、早醒、入睡困難等, 以促進老人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和足夠的睡眠時間, 消除身體疲勞, 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三、特殊護理

1、老人對安全的需要及預防意外發生的措施:

老人由於大腦的決斷遲緩、肢體協調功能降低、服用藥物反應及環境影響等, 容易發生跌倒、墜床等意外。 志願者應注意老人生活室內外環境的佈置, 如取暖、用電、沐浴、如廁、室內傢俱、物品的擺放等, 從老人的需要考慮, 以防不慎造成老人的損傷。 根據老人的自理程度、心理接受狀況等具體情況給予適當的照顧, 不但滿足老人自尊的需要, 解除他們的思想顧慮, 説明老人解決生活中的需要。

2、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預防:

老年人機體免疫功能下降, 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尤其是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 在對老人的照顧中要注意保暖, 重視口腔及身體各部位的清潔衛生,

經常對老人生活的環境進行清潔, 注意飲食衛生, 指導老人經常洗手等。 鼓勵老人活動鍛煉, 增強抗病能力, 在疾病流行期間, 指導老人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3、老年人患病的觀察:

老年人由於機體反應降低, 患病後常沒有典型的臨床症狀, 不易被及時發現, 容易被忽略或誤診, 從而不能及時治療, 延誤病情。 志願者應隨時注意觀察老人的身體狀況, 發現異常情況, 如精神不振、睡眠時間延長、食量減少、排便異常等, 及時報告醫護人員。

四、活動鍛煉指導

老年人堅持適量活動鍛煉可緩解疼痛並改善肢體功能障礙, 改善胃腸功能, 增強心肺功能, 預防老年病的發生。

1、活動鍛煉的時間:下午15-17點為最佳活動時間, 應避免在清晨進行強度較大的活動,以散步、打太極拳等活動為宜。

2、活動鍛煉的量:老年人每天可活動一次或幾次,時間相加在30分鐘至1個小時為宜,以活動後休息5分鐘內脈搏能恢復正常為准。活動後有微微出汗,輕微疲勞屬於正常,但不應有氣急、胸悶或頭暈症狀。

3、活動時的注意事項:飯後不宜立即活動,應在飯後2小時進行;應選擇安靜、空氣新鮮的活動場所,並注意天氣變化;活動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防止受傷。

五、心理護理

老年人心理特徵

1.失落感 老年人由於社會角色或家庭角色的改變,心理上往往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從而表現出兩種情緒: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發脾氣。

2.孤獨感 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及其他原因所致的交往不便,心理上常常易產生隔絕感或孤獨感。

3.恐懼感 老年人由於機體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給兒女加重負擔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可產生憂慮感或恐懼感,還有就是對死亡的恐懼感,從而也可表現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緒。

4.腦功能趨向衰退表現 抑制過程減退,神經系統靈活性下降,惰性增大。智慧逐步下降,近事記憶明顯減退,遠事記憶相對保持較好,思維缺乏創造性,偏向保守,迷戀往事,重視傳統。

5.性格變化 人格彈性明顯減退,變得固執己見,不易接受新鮮事物。以自我為中心,難以正確認識生活現狀。愛沉浸在往事回憶中,常悔恨無法挽回過去的美好情景。對過去成就嘮叨不休。

6.情緒變化 一方面對外界事物缺乏興趣;另一方面情緒變得不穩定,易激怒,難自製,疑病,孤獨感,空虛感和對死亡的恐懼心理,面對種種心理矛盾與精神刺激下有消極言行,故消極自殺率較高。

7.不安全感 猜疑和偏執心理較常見,遇事歸咎別人,對他人不信任,視聽力老化,嫉妒,猜測。行動不便,不愛活動,興趣索然,孤獨離群等。

與老人溝通的技巧

1、溝通態度要真誠、友善,要有禮貌並以老年人習慣或喜歡的方式進行,使老人感受到真誠、關注和尊重。

2、傾聽老人訴說要專心、耐心,不可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在傾聽中觀察老人說話的態度、表情和措辭,用心體會老人的感受。傾聽是重要的心理照護技巧,志願者應充分運用傾聽來瞭解老人,撫慰老人。

3、交談時要保持面對老人,不要讓老人抬起頭或遠距離跟你說話,應近距離彎下腰或蹲下身與老人交談,老人才會覺得與你平等、親近,受重視。要關注對方的表情和反應,及時判斷老人的需要,及時用點頭、微笑或語言來向老人回饋自己的感受。

4、與老人談話語句要簡短、扼要,言語要清晰、溫和,措辭要準確,語調要平和,語速要相對慢些,可借助手勢、姿勢或實物,幫助老人理解。

5、向老人詢問時,要把問題說得簡單、清楚,一次只提一個問題,為老人提供足夠的時間來理解並做出反應,志願者還應注意不斷核實自己是否準確理解了老人表達的意思。

6、當老人心情不好、生病或感到害怕、恐懼時,志願者應陪伴老人並適當運用觸摸,如握著老人的手,扶持其手臂、肩膀等方式,向老人表達溫暖、關愛和支持。

7、選擇老人喜愛的話題交談,如家鄉、親人、年青時的事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歡的話題,真誠、慷慨地肯定、讚美老人,談話的氣氛會活躍很多;如老人表達出意見不正確時,不可立即反駁、糾正或爭論,更不可指責老人,以免使老人產生反感、抗拒情緒。

總之,“關愛老人”志願服務是一項複雜、細緻、技術性強的工作,志願者應大力弘揚無私奉獻、敬老愛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及時為老人排憂解難,提供心靈關愛,使老人擁有更加幸福的晚年。

應避免在清晨進行強度較大的活動,以散步、打太極拳等活動為宜。

2、活動鍛煉的量:老年人每天可活動一次或幾次,時間相加在30分鐘至1個小時為宜,以活動後休息5分鐘內脈搏能恢復正常為准。活動後有微微出汗,輕微疲勞屬於正常,但不應有氣急、胸悶或頭暈症狀。

3、活動時的注意事項:飯後不宜立即活動,應在飯後2小時進行;應選擇安靜、空氣新鮮的活動場所,並注意天氣變化;活動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防止受傷。

五、心理護理

老年人心理特徵

1.失落感 老年人由於社會角色或家庭角色的改變,心理上往往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從而表現出兩種情緒: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發脾氣。

2.孤獨感 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及其他原因所致的交往不便,心理上常常易產生隔絕感或孤獨感。

3.恐懼感 老年人由於機體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給兒女加重負擔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可產生憂慮感或恐懼感,還有就是對死亡的恐懼感,從而也可表現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緒。

4.腦功能趨向衰退表現 抑制過程減退,神經系統靈活性下降,惰性增大。智慧逐步下降,近事記憶明顯減退,遠事記憶相對保持較好,思維缺乏創造性,偏向保守,迷戀往事,重視傳統。

5.性格變化 人格彈性明顯減退,變得固執己見,不易接受新鮮事物。以自我為中心,難以正確認識生活現狀。愛沉浸在往事回憶中,常悔恨無法挽回過去的美好情景。對過去成就嘮叨不休。

6.情緒變化 一方面對外界事物缺乏興趣;另一方面情緒變得不穩定,易激怒,難自製,疑病,孤獨感,空虛感和對死亡的恐懼心理,面對種種心理矛盾與精神刺激下有消極言行,故消極自殺率較高。

7.不安全感 猜疑和偏執心理較常見,遇事歸咎別人,對他人不信任,視聽力老化,嫉妒,猜測。行動不便,不愛活動,興趣索然,孤獨離群等。

與老人溝通的技巧

1、溝通態度要真誠、友善,要有禮貌並以老年人習慣或喜歡的方式進行,使老人感受到真誠、關注和尊重。

2、傾聽老人訴說要專心、耐心,不可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在傾聽中觀察老人說話的態度、表情和措辭,用心體會老人的感受。傾聽是重要的心理照護技巧,志願者應充分運用傾聽來瞭解老人,撫慰老人。

3、交談時要保持面對老人,不要讓老人抬起頭或遠距離跟你說話,應近距離彎下腰或蹲下身與老人交談,老人才會覺得與你平等、親近,受重視。要關注對方的表情和反應,及時判斷老人的需要,及時用點頭、微笑或語言來向老人回饋自己的感受。

4、與老人談話語句要簡短、扼要,言語要清晰、溫和,措辭要準確,語調要平和,語速要相對慢些,可借助手勢、姿勢或實物,幫助老人理解。

5、向老人詢問時,要把問題說得簡單、清楚,一次只提一個問題,為老人提供足夠的時間來理解並做出反應,志願者還應注意不斷核實自己是否準確理解了老人表達的意思。

6、當老人心情不好、生病或感到害怕、恐懼時,志願者應陪伴老人並適當運用觸摸,如握著老人的手,扶持其手臂、肩膀等方式,向老人表達溫暖、關愛和支持。

7、選擇老人喜愛的話題交談,如家鄉、親人、年青時的事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歡的話題,真誠、慷慨地肯定、讚美老人,談話的氣氛會活躍很多;如老人表達出意見不正確時,不可立即反駁、糾正或爭論,更不可指責老人,以免使老人產生反感、抗拒情緒。

總之,“關愛老人”志願服務是一項複雜、細緻、技術性強的工作,志願者應大力弘揚無私奉獻、敬老愛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及時為老人排憂解難,提供心靈關愛,使老人擁有更加幸福的晚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