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國寶會說話》紀錄頻道開播 充電5分鐘對話2000年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等節目的熱播, 2017年逐步被定格為文化節目元年, 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中華傳統文化熱, 而文物更是熱中之熱。 1月1日晚CCTV9黃金檔, 央視再放大招, 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重磅開播!人頭壺、賈湖骨笛、陶鷹鼎、紅山玉龍、龍山蛋殼黑陶杯……這些國寶級文物, 將走進千家萬戶, 帶領觀眾凝望最初的凝望, 傾聽九千年前的笛聲, 通過尋龍玦的指引, 窺見0.2毫米的精緻。

一部文物編年 感知歷史厚度

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以中國歷史紀年來建構百集國寶的順序, 總體分為四季, 第一季時間為新石器時代到戰國, 第二季從秦漢到三國兩晉南北朝, 第三季為唐五代宋遼金夏, 第四季為元明清。 每一集講述一件文物, 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鐘, 卻像一顆顆閃亮的星星, 為文物在歷史銀河中找到座標。

總導演徐歡說:“中國有記錄歷史的傳統,

浩如煙海的史籍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最豐富詳實的文字記錄, 而數以千萬計的文物, 則是古代留存給後世更為豐富廣博的文明信使。 與透過文字的想像不同, 從一件件文物身上, 我們可以觀察、觸摸、研究、體認, 從而感知古代中國人以及創造者的溫度和態度, 解讀多個維度的資訊, 重建一部基於物質遺存的中華文明史。 ”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的播出, 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對中華文明再認知的過程, 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國寶再發現之旅。

人頭壺

製作創新 走近尋常百姓

提及文物, 往往容易使人想到深奧難懂、距離感, 我們幾乎認定那是屬於文物專家、收藏家的研究領域。 跳出以往同類題材的創作窠臼, 《如果國寶會說話》開啟全新製作模式,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 將國寶傳奇娓娓道來。

《如果國寶會說話》立足于中華文化寶庫, 通過對一件件文物的梳理, 演繹文物背後的歷史和故事, 讓更多觀眾走近文物, 讓大家更好地瞭解到國寶背後的非凡身世,

真切感受到文物歷經風雨滄桑, 每一個都是飽滿的生命、歲月的傳奇。 文物講述故事, 故事浸透文物, 《如果國寶會說話》將完成文化類節目從抽象認識到具象表達的轉化, 以國寶為載體, 回望歷史, 詮釋文化。

三星堆青銅人像

文化之旅 昂揚民族自信

很多人並不清楚, 很多博物館展出的藏品只占館藏的百分之一左右。 據統計, 儘管我國文博資源豐富, 使用率卻不算高, 國人平均每兩年才進一次博物館, 而在歐美國家, 居民平均每年要走進博物館三到五次。 一方面, 日益浮躁的社會心態讓人難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價值;一方面, 陳舊呆板和晦澀無趣的展陳方式讓人難以心生親近。

如何讓枯燥的文物知識, 變得生動鮮活?當下, 紀錄片和文物的聯姻, 乘著互聯網的東風, 把文物從深宮中托了出來, 使觀眾愛上文物, 產生對探索中華文明的興趣。 《如果國寶會說話》的播出, 將打破觀眾對文物僅限於物質層面的淺層認知, 更多地瞭解到它背後的歷史故事和人文精神, 涵養身心。

太陽神鳥金箔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央視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向大眾展示泱泱大國的文化基因密碼,讓普通觀眾都能對嚴肅話題感興趣,去感受歷史的厚重。今晚,我們的時間只給《如果國寶會說話》,期待它帶給我們又一重驚喜!

- End -

涵養身心。

太陽神鳥金箔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央視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向大眾展示泱泱大國的文化基因密碼,讓普通觀眾都能對嚴肅話題感興趣,去感受歷史的厚重。今晚,我們的時間只給《如果國寶會說話》,期待它帶給我們又一重驚喜!

-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