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這場最後5米上升的比賽中,為什麼不能快點?

很多潛友都覺得5米3分鐘安全停留“好無聊”

但是還要乖乖停好~

氮氣啊、減壓病啊什麼的才能統統都退下~

然而, 叮~時間一到!

立刻就上升!上升!快速上升~

NO!!!

這樣的想法似乎沒什麼問題, 但實際上在我們完成安全停留後, 減壓病(DCS)和動脈氣泡栓塞(AGE)的危機還在我們頭上6.5米等著我們(到水面的5米+爬上船甲板的1.5米)。

危險一:過快的上升速度

Hal Watts是一位元潛齡超過40年的潛水教練, 他接觸過的很多潛水夫根本沒注意安全停留後的上升危險, 而是普遍認為已經完成安全停留, 就可以直接到水面上, 上升速度幾乎不做考慮。

Divers Alert Network(DAN)的統計數字也支持他的論點, DAN從世界各地的潛水夫收集到70,000個以上的電腦表潛水剖面圖中發現, 至少有1/4的潛水夫在安全停留後的上升快於每分鐘18米的速度。

而有些人在這最後5米的上升速度已經超過容許的速度(約15秒), 有時是快得離譜。

在這場最後5米上升的比賽中, 身體裡的氣泡可不是簡單的對手, 因為它就像是在BC中保持浮力的空氣一樣, 在上升的最後一段,

頑強、狡滑、爆發力驚人。

氣泡是因壓力而改變體積的, 所以表示在上升的最後階段, 體積變化非常大, 而且隨著每1米的上升, 膨漲比率還會一直加大。

科普知識點:

如果我們要保持一個持續不變的上升速度, 必須要在上升的過程中越來越頻繁的排出BC中的空氣!但是大多數潛水夫不會去預期這個情形, 而傾向見招拆招, 等上升太快了再來反應!所以在最後上升的幾米里, 往往潛水夫會被快速變化的浮力搞得狼狽不堪。

同樣的, 身體裡的氣泡也在膨漲, 在這裡有兩場比賽在進行, 一場是我們的循環系統和血液中的隨著上升加速膨漲的氮氣泡, 必須在氮氣泡漲大到塞住血管之前把它們送到肺部, 不然當他們塞住血管後,

血流速度會變慢, 將會阻礙到身體組織代謝氮氣!而這時氣泡就會被逼到身體組織和關節中, 然後壓迫你的神經, 這就是減壓病(DCS)的產生!

當氮氣泡到達肺時, 會自血液中釋放出來, 隨著其它的氣體一起混進肺泡中, 這時另一場比賽也開始了, 每一個肺泡其實就是一個大氣泡,隨著每1米的上升,肺泡也一直在澎漲。

如果此時憋氣,肺泡就會反向的把氣體再壓回我們的血管中,隨著動脈開始往心臟和大腦移動,當這些氣泡在這兩個地方阻塞時,就像是心臟病發作或是中風!而這些氣泡就是動脈空氣栓塞(AGE)的原因。

科普知識點:

動脈空氣栓塞和DCS其實不太一樣,但是也算互相關聯。如果在上升時有含量非常高的氮在體內,栓塞會造成氣泡的集合、累積,然後這就是我們說的DCS第三型:動脈栓塞AGE併發DCS。

這可是最嚴重的事!如果你的大腦和脊椎組織在栓塞時氣體過度飽合,你將會發現身體內到處都是摧毀你的神經系統的氣泡。

但是,只要你在最後這段距離,慢慢的上升,讓身體中的氮氣泡可以及時被代謝出體外,基本可以平安無事的上升到水面!

危險二:劇烈運動

有很多的潛水意外是發生在上升到水面之後!例如頭撞到船,從上船的浮梯上摔下,或是在甲板上跘倒!但還有一種更嚴重的麻煩,潛水後的劇烈運動會增加你得減壓病的機率。(當肌肉在運動的時候,肌肉纖維互相磨擦,會產生一些微小的氣泡稱為氣泡核(bubble nuclei),這些小氣泡會從飽合的身體組織中吸引氮氣形成足以引發DCS的大氣泡。)

無論上升時如何停留排氮,身體內一定還有幾個器官含有氮氣,就像是個已開罐的汽水,還在冒著汽。劇烈的運動所造成的氣泡核就像是一個伸入汽水中攪拌的棒子,會搞得氣泡大量冒出!

舉個簡單的例子,參加船宿的潛水夫通常潛水頻率比較高、潛水時間較長(真的,除了潛水沒啥事兒幹),因此他們身上的氮含量可能比其他方式的潛水夫要多一些,你一定認為他們得DCS的比例較高吧~

但是根據DAN的統計資料,其實船宿潛水夫得減壓病的比例卻比較低!沒人能確切知道為什麼,但是有一點很明顯的是他們在船上的活動受限,所以在船上不太可能有機會做什麼劇烈運動!(似乎有點道理~)(船宿吧,還等什麼:愛上船宿潛水的五大理由和八大勝地推薦,要上船嗎?)

科普知識點:

所以根據這些研究,我們在上船前最好把比較重的裝備脫掉,讓船上的船員提上去,上船後也不要拎著重裝備走來走去!盡可能的減少潛水後的劇烈運動。

尤其在爬上船時,記得不要閉氣,這可能會增加胸腔內的壓力,造成肺泡把氮氣壓回血管,再流到動脈中,這就會有可能造成DCS第三型併發AGE。

當然,也有人表示很不服氣,身邊的潛友都是自己背著瓶子上去,也沒見幾個得病的啊!確實,正常情況下,你上升的速度一直保持在規定範圍內,你的氮含量是很低的,這時你可以不用擔心在上面我們提到的可能性。

但是當你一天內的潛水次數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久,你的氮含量一直在累積,同時也一直在增加風險。再加上你是不是身體狀況不好?脫水?有心臟方面的缺陷等等?危險,就會在不經意間發生。

上升最後階段的12個妙招:

1.稍微延長安全停留時間;5米安全停留對接下來上升和上岸後的身體氮氣泡含量有很大的影響!

2.在完成安全停留後,上升前,確定你的浮力控制是沒問題的!

3.絕對不要以BC充氣來做為上升的方法,如真的需要用點力上升,以吸氣及往上踢的方法來向上!

4.一旦開始上升,記得隨時要泄掉BC的氣來抵消BC內的氣體膨脹所造成的正浮力!

5.在上升的過程,保持呼吸暢通,吸氣和呼氣都是一樣安全的行為,記得保持你的呼吸頻率!

6.在深度2.5米處停一下,調整你的浮力!更重要的是這可以減慢你的上升速度~

7.慢慢來!最後的上升過程不超過每分鐘18米的速度上升,代表需要約15秒!

8.在水面上不要急!慢慢的等船來!

9.上船前,把配重等重裝備脫下讓船員拿上去,只著輕裝上船會比較輕鬆!(這種方法東南亞比較流行,去日本潛水就沒有這種待遇了~)

10.潛水中間的休息時間,好好坐著或是輕鬆的動一動,但不要睡覺,也不要做劇烈運動!

11.水面休息時間結束前再換氣瓶,不要在潛水剛結束就開始先換氣瓶!(也是不要劇烈運動的原理)

12.長時間、大深度的重複潛水後,一定要更保守的計畫你下一次的潛水!

科普知識點:

為什麼不能潛水後睡覺?因為睡覺會讓你的血液流速變慢,影響到你的氮氣代謝速度。

坐好,慢慢的動動手腳、或是慢慢的走一走,保持身體溫暖!但別跑去打海灘排球,也別去跑步!

十八米潛水行程

菲律賓·PG海豚灣丨5天4晚驚爆價2100元

菲律賓·PG海豚灣丨6天5晚考證or刷瓶!

菲律賓·薄荷島丨happy潛水考證,入住奢華五星級潛水度假村

馬來西亞·納閔丨她,在海底靜靜等你——小眾的沉船之旅

馬來西亞·馬布島丨6天潛水團,探訪海上伊甸園

美國·塞班丨五一潛水家庭游,包機直飛!這次玩個大的!

十八米潛水為您提供“有識、有趣”的潛水資訊和“真實、詳盡”的潛水旅行線路,多彩的海洋生物,奇妙的海底世界,願今後每一次潛水旅行,都能有我們的陪伴~聲明:本篇為原創整合文章,部分資料來自:FunDiving。

每一個肺泡其實就是一個大氣泡,隨著每1米的上升,肺泡也一直在澎漲。

如果此時憋氣,肺泡就會反向的把氣體再壓回我們的血管中,隨著動脈開始往心臟和大腦移動,當這些氣泡在這兩個地方阻塞時,就像是心臟病發作或是中風!而這些氣泡就是動脈空氣栓塞(AGE)的原因。

科普知識點:

動脈空氣栓塞和DCS其實不太一樣,但是也算互相關聯。如果在上升時有含量非常高的氮在體內,栓塞會造成氣泡的集合、累積,然後這就是我們說的DCS第三型:動脈栓塞AGE併發DCS。

這可是最嚴重的事!如果你的大腦和脊椎組織在栓塞時氣體過度飽合,你將會發現身體內到處都是摧毀你的神經系統的氣泡。

但是,只要你在最後這段距離,慢慢的上升,讓身體中的氮氣泡可以及時被代謝出體外,基本可以平安無事的上升到水面!

危險二:劇烈運動

有很多的潛水意外是發生在上升到水面之後!例如頭撞到船,從上船的浮梯上摔下,或是在甲板上跘倒!但還有一種更嚴重的麻煩,潛水後的劇烈運動會增加你得減壓病的機率。(當肌肉在運動的時候,肌肉纖維互相磨擦,會產生一些微小的氣泡稱為氣泡核(bubble nuclei),這些小氣泡會從飽合的身體組織中吸引氮氣形成足以引發DCS的大氣泡。)

無論上升時如何停留排氮,身體內一定還有幾個器官含有氮氣,就像是個已開罐的汽水,還在冒著汽。劇烈的運動所造成的氣泡核就像是一個伸入汽水中攪拌的棒子,會搞得氣泡大量冒出!

舉個簡單的例子,參加船宿的潛水夫通常潛水頻率比較高、潛水時間較長(真的,除了潛水沒啥事兒幹),因此他們身上的氮含量可能比其他方式的潛水夫要多一些,你一定認為他們得DCS的比例較高吧~

但是根據DAN的統計資料,其實船宿潛水夫得減壓病的比例卻比較低!沒人能確切知道為什麼,但是有一點很明顯的是他們在船上的活動受限,所以在船上不太可能有機會做什麼劇烈運動!(似乎有點道理~)(船宿吧,還等什麼:愛上船宿潛水的五大理由和八大勝地推薦,要上船嗎?)

科普知識點:

所以根據這些研究,我們在上船前最好把比較重的裝備脫掉,讓船上的船員提上去,上船後也不要拎著重裝備走來走去!盡可能的減少潛水後的劇烈運動。

尤其在爬上船時,記得不要閉氣,這可能會增加胸腔內的壓力,造成肺泡把氮氣壓回血管,再流到動脈中,這就會有可能造成DCS第三型併發AGE。

當然,也有人表示很不服氣,身邊的潛友都是自己背著瓶子上去,也沒見幾個得病的啊!確實,正常情況下,你上升的速度一直保持在規定範圍內,你的氮含量是很低的,這時你可以不用擔心在上面我們提到的可能性。

但是當你一天內的潛水次數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久,你的氮含量一直在累積,同時也一直在增加風險。再加上你是不是身體狀況不好?脫水?有心臟方面的缺陷等等?危險,就會在不經意間發生。

上升最後階段的12個妙招:

1.稍微延長安全停留時間;5米安全停留對接下來上升和上岸後的身體氮氣泡含量有很大的影響!

2.在完成安全停留後,上升前,確定你的浮力控制是沒問題的!

3.絕對不要以BC充氣來做為上升的方法,如真的需要用點力上升,以吸氣及往上踢的方法來向上!

4.一旦開始上升,記得隨時要泄掉BC的氣來抵消BC內的氣體膨脹所造成的正浮力!

5.在上升的過程,保持呼吸暢通,吸氣和呼氣都是一樣安全的行為,記得保持你的呼吸頻率!

6.在深度2.5米處停一下,調整你的浮力!更重要的是這可以減慢你的上升速度~

7.慢慢來!最後的上升過程不超過每分鐘18米的速度上升,代表需要約15秒!

8.在水面上不要急!慢慢的等船來!

9.上船前,把配重等重裝備脫下讓船員拿上去,只著輕裝上船會比較輕鬆!(這種方法東南亞比較流行,去日本潛水就沒有這種待遇了~)

10.潛水中間的休息時間,好好坐著或是輕鬆的動一動,但不要睡覺,也不要做劇烈運動!

11.水面休息時間結束前再換氣瓶,不要在潛水剛結束就開始先換氣瓶!(也是不要劇烈運動的原理)

12.長時間、大深度的重複潛水後,一定要更保守的計畫你下一次的潛水!

科普知識點:

為什麼不能潛水後睡覺?因為睡覺會讓你的血液流速變慢,影響到你的氮氣代謝速度。

坐好,慢慢的動動手腳、或是慢慢的走一走,保持身體溫暖!但別跑去打海灘排球,也別去跑步!

十八米潛水行程

菲律賓·PG海豚灣丨5天4晚驚爆價2100元

菲律賓·PG海豚灣丨6天5晚考證or刷瓶!

菲律賓·薄荷島丨happy潛水考證,入住奢華五星級潛水度假村

馬來西亞·納閔丨她,在海底靜靜等你——小眾的沉船之旅

馬來西亞·馬布島丨6天潛水團,探訪海上伊甸園

美國·塞班丨五一潛水家庭游,包機直飛!這次玩個大的!

十八米潛水為您提供“有識、有趣”的潛水資訊和“真實、詳盡”的潛水旅行線路,多彩的海洋生物,奇妙的海底世界,願今後每一次潛水旅行,都能有我們的陪伴~聲明:本篇為原創整合文章,部分資料來自:FunDiving。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