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張思德式的老八路龐大眼

張思德式的老八路龐大眼

李庚戌

高邑縣有一位張思德式的人物, 他就是倉房村的龐大眼, 在村裡, 人們都親切地叫他"大眼兒"。

1946年秋, 高邑縣土地改革的群眾運動已進入高潮階段, 當時元氏縣城尚未解放, 為防奸防特, 村子裡的每個村口晚上有民兵站崗放哨, 但在白天, 這項任務就交給兒童團了, 當時我當兒童團團長。 一天下午, 我與幾個兒童團的夥伴, 每人手持一杆紅纓槍.在村子的南口站崗。 忽然從南邊西富村道上走來一位陌生人, 轉眼之間就走到村口.他穿著一身褪了色的灰布軍裝, 打著裹腿,

肩上還挑著一付擔子。 扁擔三四尺長, 一頭是一個方方正正的行李捲, 另一頭是一個不大的包袱, 也捆得整整齊齊。 他來到村口, 我們幾個人用紅纓槍一指,他從容地放下了擔子, 掏出毛巾一邊擦汗, 一邊向著村子很高興地四下瞭望。 我們問他:

“同志!路條。 ”

“我沒有路條,有證件。 ”

“不看證件,要路條,就是通行證。

“對不起,實在沒路條,不過我是咱村裡的人呀!

咱村?村裡人,你認識誰?“

“上些年紀的人,我都認識。 ”

這時,幾個小夥伴一同問我:“怎麼辦?”

“要提高警惕,等等再說。 ”我很認真地對夥伴們說。 還沒等我再說什麼,這個人又

“我不進村,歇歇兒行吧?”

“行,行!你好好歇歇兒吧。 ”大家一齊說。 同時我讓一個小夥伴到村中報信兒去了。

不一會兒,村長龐老彥大伯帶了幾個人來,就與這個人熱乎起來,又握手,又替他拿東西,對我們站崗的說:“你們不認識,這是自己人,是咱村的大眼兒,當了七八年的老八路了!”村長這一說,我們幾個站崗的小夥伴一時都覺得很不好意思,大眼走到我們跟前說:“小老鄉!你們做得對,站崗放哨就得認真,應該向你們學習呀!’,一句話解開了我們心中的疙瘩,我們趕緊搶著跟他握手。

心想,幸虧沒有辦出不禮貌的事釆。

原來,龐大眼兒1938年參加八路軍到陝北後,就被編入燒炭營,駐軍陝西省安塞縣,專門燒木炭供給中央直屬機關冬季取暖。 他介紹說燒炭有三種活兒,一備料,就是從山中伐木;二加工,將砍伐來的木料加工成一尺來長的木棒或劈柴;三燒窯,燒窯包括建窯和燒窯,燒窯中建窯是技術活兒,大眼兒就專管建窯。

他們燒的木碳就專供中直機關,和張思德同屬一個營。

大眼兒復員回村後直從事農業勞動。 1946年冬,為防元氏還鄉團夜裡進村搞燒殺搶破壞土改運動,村裡民兵晚上都集中到村武委會值警。 為解決取暖問題,大眼曾自告奮勇,在村北原戲樓臺的廢墟處,為民兵燒了一窯木炭。 農業合作化後,他是倉房村第四生產隊的社員,在隊上勞動他堅持早出工、遲下工,從不挑肥揀瘦,不計較工分多少。 他不論幹什麼活兒,總是地地道道。 水沒有丟掉一名延安老八路的本色。 如今他離開鄉親們已幾十年過去了,人們都對村裡有這位張思德式的老八路而感到榮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