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古老的治理方式煥發新活力——青原“和愛鄰里”鄉村治理新模式綜述

□彭生苟、劉迪本

“裡長”制, 是中國沿用數千年的基層治理方式, 在春秋戰國時是指“一裡之長”, 唐代稱“裡正”, 明代正式叫“裡長”, 即一個較小區域內的管理者, 也是一種極有效的單元管理制度。

青原區新圩鎮璋塘村借鑒這種古老的基層管理制度, 將“和”與“愛”的時代特色融入其中, 突出“為民服務”主旋律, 努力探索“矛盾有人解、環衛有人管、治安有人抓、老幼有人幫、服務有人做”的鄉村治理新路徑, 創造了“和愛鄰里”鄉村治理新模式, 深受群眾歡迎。

“和愛鄰里”是在網格化服務管理基礎上, 先將村莊按地理位置劃分為若干個鄰里,

又在鄰里劃分若干個網格, 在鄰里設立裡長和網格員, 裡長是基層服務者, 而裡民也把裡長當作村民的“大家長”。

鄰里團結是非少, 家庭和睦百業興。 璋塘村在打造“和愛鄰里”過程中, 始終堅持“小事不出裡、大事不出村”的矛盾糾紛調解理念, 充分發揮居民公約和鄉情作用, 大力宣傳“你容我、我容你、天寬地闊, 你敬我、我敬你、亦顯德高”等鄰里文化, 引導居民間相互包容、敬重, 達到了矛盾糾紛調解化整為零的效果。 村裡派鄰里議事會成員輪流到全國人大代表楊慧芝的工作室跟班學習“四心五步六法”調解模式, 並設立楊慧芝工作室, 構建本村的矛盾糾紛調解團隊, 負責本村的矛盾糾紛調解, 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據璋塘村黨支部書記梁昌昀介紹, 以前的璋塘, 垃圾浮漂、污水橫流, 尤其夏天, 蒼蠅、老鼠亂竄, 有條件的群眾都搬到外面住, 守在村裡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

2015年開始, 璋塘村實施河長制, 由村支書、村主任分任正副溪長, 各小組長仼池塘長、溝渠長, 聘請“五老”人員擔任保潔員、巡查員、監督員, 把清垃圾、治污水、一場治水質護生態攻堅戰悄然打響。 同時, 璋塘村全面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垃圾模式, 做到保潔員全天候保潔, 垃圾入桶、日產日清, 使昔日“垃圾圍村”的璋塘村實現美麗蝶變。 村裡還引進新型的污水“生態療法”, 使生活污水得到淨化。 如今,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璋塘, 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璋塘還積極回應全國“雪亮”工程建設,

在主要路口都安裝了監控探頭, 守好進出村的主要路口, 並將所有監控探頭接入村綜治中心的網格化監控平臺, 24小時全天候監控, 構建了一張覆蓋全村的“平安網”。 村裡還成立了“紅袖標”義務巡邏隊和鄰里守望隊伍, 負責本村的治安巡邏和盤查陌生可疑人員, 構建了村治安防範的銅牆鐵壁, 多年來成為“零發案村”。

“有家, 有愛, 有鄰里。 ”這是張貼在璋塘村口牆面上的7個大字, 營造出溫馨和諧的氣氛。 璋塘村牢牢抓住鄉里鄉情這一鄉村獨特文化紐帶, 凸顯鄰里文化, 大力培育和發展鄰里社會組織, 廣泛開展各類睦鄰活動。 針對留守兒童, 開設了“四點半課堂”, 呵護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針對空巢老人、留守老人較多的實際,

建立了康養中心, 為居民提供健康養生服務。 獨居老人萬玉華常年生病, 作為裡長的羅秋蘭時常上門關心他的生活起居, 鄰居們也紛紛行動起來, 幫助老人解決了很多生活困難。

在璋塘, 還活躍著一支以“白衣天使義診隊、綠色關愛育苗隊、紅袖標義務巡防隊、橙色激情義工隊、藍領服務物管隊、紫色美麗藝術隊、銀髮老人調解隊”為品牌的七彩鄰里志願服務隊伍, 為村民免費提供各類服務。 “志願服務”理念已融入到璋塘文化之中, “志願者”也成了很多璋塘人的新身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