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專訪天津總醫院肖福順:介入治療腦血管病優勢何在

神外前沿訊, 近日, “海河顱底外科高峰論壇暨第三屆天津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顱底外科學術會議”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舉行(詳見[述評]“高精尖”的顱底手術 神經外科應有更大作為- 記2017海河顱底外科高峰論壇)。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神經介入專業組組長肖福順教授出席了此次論壇並接受了“神外前沿”的專訪。

近十年來, 中國神經介入事業在腦血管病治療上迅猛發展, 肖福順教授表示, 目前歐美的動脈瘤80%以上都首先介入治療, 開刀手術的占比很少, 但目前國內開展介入治療主要受限於醫療費用壓力。

另外, 腦血管狹窄的發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 針對青年患者, 肖福順教授團隊開展了單純球囊擴張, 不植入支架的治療, 以此讓青年患者能夠獲得更好的治癒機會。

以下是神外前沿與肖福順教授對話實錄:

神外前沿:頸動脈狹窄,

該如何選擇頸內動脈剝脫CEA手術和介入治療?

肖福順:目前也沒有明確標準, 選擇哪個治療手段更好, 這個兩個手術都是有適應症的, CEA手術有位置的局限, 最起碼上下得夠得著, 介入治療則沒有位置的局限, 但支架也有不適合的, 比如像特別硬的鈣化斑塊、遠端血管有迂曲的。

支架能夠解決CEA手術解決不了的, 比如像顱內的或者有骨骼遮擋的。 介入手術的再狹窄率相對於CEA手術要多一些, 但也沒有哪個試驗明確證明哪種更好。

病人在兩種手術都適合的情況下, 我們就會和病人充分溝通, 讓病人自己選擇。 國內與國外有些不同, 國外通常高齡患者做CEA手術, 因為這些患者植入支架後可能會出現心律和血壓上的一些變化,

CEA就沒有這些問題, 但是咱們國內恰恰是高齡和身體虛弱的患者做介入治療的更多。

神外前沿:目前國內頸動脈狹窄, 做介入的比例高, 還是做CEA手術的比例高?

肖福順:介入手術在縣級醫院都能開展, 做CEA在國內普及率低, 所以目前還做支架(介入)的多。 像我們這樣的中心醫院, CEA和介入的比例差不多。

神外前沿:適合做介入的是哪些病種?

肖福順:主要是兩大塊, 一類是缺血性疾病, 包括血管狹窄, 動脈閉塞取栓, 頸動脈、大腦中動脈、椎基底動脈狹窄的支架治療;另外一例是出血類疾病, 包括動脈瘤、動靜脈腦血管畸形、CCF(外傷性頸動脈海綿竇瘺)、硬腦膜動靜脈瘺、脊髓血管畸形。 還有一些腫瘤的血運特別豐富, 我們可以先栓塞一下以減少手術出血。

神外前沿: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腦血管介入的發展概況?

肖福順:我們做支架有不同的分類, 還包括顱內的支架。 基本上我們支架每年150台左右, 像有些椎基底動脈狹窄、大腦中動脈狹窄等風險相對比較高的病人, 我們做的相對比較多一些。 頸動脈狹窄的剝脫手術(CEA)每年在100多台, 支架在70-80左右, 相對CEA要少一些。

現在腦血管狹窄的病人有年輕化的趨勢, 我現在做了30例左右的很年輕的病人, 其中最年輕的病人29歲, 大腦中動脈狹窄, 我們就是單純的球囊擴張, 不放支架, 後來複查顯示效果也很好。

神外前沿:年輕患者和老年患者在治療上, 有什麼區別嗎?

肖福順:年輕患者的血管, 相對來說還是彈性好一些,

所以通常球囊擴張再加上藥物等強化治療, 很多病人的預後還是不錯的。 很多老年患者的斑塊相對比較硬, 球囊擴張之後的血管管腔恢復不了。 我們把45歲以下的定義為年輕患者, 現在我們的患者中30多歲的也不少。

神外前沿:只用球囊擴張而不放支架, 患者能從哪些方面獲益?

肖福順:患者體內沒有支架,以後可能就沒有再狹窄的問題了。患者短期內通過藥物,之前通過飲食、體育鍛煉等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病人能夠得以恢復。因為支架畢竟是異物,而球囊擴張一下,恢復血管流速之後又撤出來,這樣血管內沒有遺憾,以後患者能夠更好的恢復正常。

神外前沿:診斷年輕患者的球囊擴張,是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做的比較多嗎?

肖福順:應該說我們相對做的比較多。

神外前沿:這批年輕患者隨訪時間是多少,效果怎麼樣?

肖福順:隨訪主要包括門診、電話和影像學上的隨訪,其中最准的就是DSA造影的隨訪,還有一部分病人做CTA、MRA進行隨訪。最早一個病人是2008年做的,現在快10年了,術後五年之內一直有隨訪,後來病人不來看了,因為康復了,沒有症狀了。現在通常手術後一兩年內會隨訪,半年可能有造影的複查,現在看來這些病人恢復的都不錯。

神外前沿:這一直30多人的病例,發病是什麼情況?

肖福順:大腦中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的狹窄,其中大腦中動脈的多。

神外前沿:發病率?

肖福順:現在顱內需要做支架的患者,最常見的就是大腦中動脈和椎基底動脈,其它的血管像大腦後動脈、大腦前動脈等,有些即使是閉塞了但通常症狀不會很重,但大腦中動脈和基地動脈通常會很重,所以我們重點做的這部分。

神外前沿:為什麼會出現年輕人發病?

肖福順:大部分是這些人生活習慣不好,患者中肥胖比較多。

神外前沿:球囊擴張的技術挑戰和難度在哪裡?

肖福順:其實我們放支架時,有時候也是先用球囊擴張,擴完之後再上支架。一般擴張時會備著支架,因為有時候擴張後血管內膜撕裂會出夾層,如果出夾層就把支架貼上。當然,我們這組做球囊擴張的病例並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

所以選擇好球囊很關鍵,像大腦中動脈一般血管直徑2.5mm,我們的球囊擴張時分次擴,不是一下子擴得那麼大,比如第一次用1.5mm的球囊擴張,然後過兩三個月,再用2mm的球囊擴張,一般擴到2mm就不再擴了,等到複查時,一般血管也就恢復了。

神外前沿:神經介入在國內發展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肖福順:主要是經濟問題,血管病中缺血的是一部分,大部分還是出血的,如動脈瘤、血管畸形、複雜的動靜脈瘺等。像大的動脈瘤的治療上,經濟就是個問題,介入治療可能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耗材的費用是個問題。

神外前沿:巨大動脈瘤也可以介入治療?

肖福順:對,很多巨大動脈瘤介入治療就可以解決,現在的血流導向密網支架等、或普通支架借助彈簧圈栓塞等很多方式。歐美的動脈瘤在80%以上都做介入,開刀手術很少。國內主要是經濟問題,開顱動脈瘤手術在我們醫院也就4-5萬元人民幣,動脈瘤栓塞特別小的五六萬,大部分少則十萬,大的動脈瘤二十多萬。

神外前沿:除了費用因素,介入治療動脈瘤的效果怎麼樣?

肖福順:介入治療相比開顱手術最起碼康復的快,根據一項從2002年-2005年的臨床試驗顯示,還是介入效果要好,這都是公認的了。最初認為介入治療動脈瘤的效果不行,現在介入在動脈瘤的治療效果上已經明顯優於手術了。

神外前沿:介入和手術,我們發現還是有合作關係的,是否看好複合手術模式?

肖福順:肯定需要複合手術室模式,比如像腦血管畸形手術,開刀手術畢竟要切掉一塊,有可能會造成功能損傷,深部的腦血管畸形,我們可以用介入手段先把深部的栓塞掉,淺部這部分再手術切除。當然,單獨採用介入治療也不行,很難一次全部都栓塞掉,只有介入和栓塞結合,才能一次手術將病人治癒。

再比如一些大的動脈瘤,患者無法承受介入的經濟壓力,又在顱底,這樣介入在下面放球囊,上面手術開顱,兩種手段聯合起來,會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我們還做很大脊髓的血管畸形,術中造影證實血管然後手術,對病人提高療效很有幫助。

神外前沿:介入發展比較快,是哪個階段?

肖福順:在最近10年,介入發展比較快。現在介入主要治療已經發現的血管狹窄的或動脈瘤,現在還有很多新領域在開展,比如大血管閉塞的急性取栓,因為急性埂塞的病人特別多,原來這部分病人的致殘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介入治療可以把血栓取出來。

取栓用專門的取栓支架還有抽吸的,可以導到血栓的部位回收,也可以用支架跨過血栓,然後把支架打開,將血栓和支架作用在一起五分鐘再拉出來。一邊抽吸一邊拉,血栓就取出來了。

受訪者簡介

肖福順 教授 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神經介入專業組組長,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學會、缺血性腦卒中學會等多學會全國委員。從事神經介入治療工作近20年,是採用不開刀經血管內微創介入治療腦動脈瘤、血管畸形及腦血管狹窄等疾病方面的全國知名專家。

到目前已經完成的各種腦脊髓血管病介入微創手術超過2000例,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已經開展的手術病種有:顱內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頸動脈海綿竇瘺、硬腦膜動靜脈瘺、各類型脊髓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療,各類型腦血管狹窄的支架治療,腦靜脈竇血栓、急性腦梗塞的溶栓及動脈取栓治療,兒童先天性腦血管病的血管內治療等。其中,複雜動脈瘤、硬腦膜動靜脈瘺及腦血管畸形的栓塞,及顱內血管狹窄(大腦中動脈、椎基底動脈狹窄)的支架治療等均已達到國內領先水準,尤其在Galen靜脈畸形的治療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目前治療的最小年齡是40天的新生兒。另外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介入聯合外科手術治療脊髓血管畸形手術。

經靜脈入路栓塞自發性頸動脈海綿竇瘺及球囊再塑形技術栓塞顱內寬頸動脈瘤分別在2003年和2004年獲得了天津市引進應用新技術填補空白專案並獲證書兩項。支架結合彈簧圈治療梭形動脈瘤的試驗研究於2006年獲得了天津市科技成果證書,現在臨床已經廣泛應用。

往期訪談:(點擊標題打開)

[第84期專訪]天津醫科大學浦佩玉 :認真對待每一個病人才能進步 神外醫生的手術能力比SCI論文更重要

[第83期專訪]華山醫院盛曉芳: 低齡兒童腦腫瘤放療問題和腦膠質瘤MDT執行

[第82期專訪]天津環湖醫院薑煒: 膠質瘤長期生存患者無一不是手術全切除 判斷假性進展等常見問題的正確邏輯是什麼

[第81期專訪]山東省腫瘤醫院陶榮傑: 囊性和高顱壓腦膜轉移瘤的綜合治療已累積大量病例 如何看待膠質瘤非手術治療

[第80期專訪]宣武醫院樸月善: 客觀理性看待膠質瘤分子病理檢測 哪些情況下會誤導醫生和患者

[第79期專訪]同仁醫院康軍: 顱腦創傷中被忽視的視神經損傷如何減壓治療 同仁神外已積累1000例以上病例

[第78期專訪]宣武醫院張國君:追求治癒的切除性手術仍應是癲癇外科主流 在宣武醫院占比95%以上

[第77期專訪]宣武醫院朱宏偉: 疼痛的外科治療方興未艾 神外的優勢和手段有哪些

[第76期專訪]清華長庚醫院王勁:父親王忠誠院士給我三點啟示 清華長庚神外脊髓脊柱發展迅猛

[第75期專訪]301醫院陳淩:DC-iNKT疫苗聯合免疫檢查點阻滯劑治療腦膠質瘤臨床試驗即將啟動 免疫治療三步走

[第74期專訪]專訪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夏雲飛: 低級別膠質瘤是否需要放療 為何會出現假性進展

[第73期專訪]香港大學瑪麗醫院陳志峰:新化療方案可以讓大部分兒童低級別膠質瘤“長期靜止”後“自愈” 要避免過度治療

[第72期專訪]中山大學顏光美: M1溶瘤病毒可跨越血腦屏障且對膠質瘤幹細胞殺傷高度敏感 爭取明年臨床試驗

[第71期專訪]三九腦科朱丹: 全院神外手術量每年已超5400台 SEEG技術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癲癇手術的進步

[第70期專訪]天壇醫院王新生:內鏡團隊年手術量1000台以上 顱內蛛網膜囊腫應首選內鏡手術治療

[第69期專訪]天壇醫院王新生: 腦室鏡手術治療腦積水 預防感染和打開liliequist膜是關鍵

[第68期專訪]天壇醫院趙雅度: 神外手術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手術匠人和科研教學同樣重要

[第67期專訪]天壇醫院王嶸: 利用複合手術室 頸動脈狹窄堵塞後的開通率已經達到70%以上

[第66期專訪]天壇醫院王嶸: CEA手術是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 遠期效果更好費用更低 卻為何中國開展程度遠遠落後

[第65期專訪]三博腦科欒國明: 400例VNS治療難治性癲癇平均有效率76% 如何看待神經調控與切除性手術

[更新/第64期專訪]北大第一醫院姜玉武: 小兒癲癇手術反而能“促進”腦發育 中心年手術200台 向世界一流兒童癲癇中心努力

[第63期專訪]中日醫院於炎冰:小兒腦癱可達95%以上的明顯改善率 已完成近萬例手術

[第62期專訪]中日醫院於炎冰: 顯微血管減壓如何做到術中“不出血” 團隊已積累近4萬台手術經驗

[第61期專訪]天壇醫院王磊: 以膠質瘤手術水準差異為例 看患者如果選擇並忠實跟隨醫生

[第60期專訪]瑞金醫院孫伯民:功能神外在治療病種上開疆拓土 手術治療神經性厭食症已走在國際前列

[第59期專訪]北大國際醫院趙元立: 神外開診不到兩年 去年手術量已超千台 神經康復是特色之一

[第58期專訪]天壇醫院王磊: 從一位膠質瘤患者18年“抗戰”個案 看哪些低級別膠質瘤不一定急於手術

[第57期專訪]北京兒童醫院葛明:小兒神外年手術量850台以上 髓母/顱咽管瘤/視路膠質瘤切到哪裡最合適

[第56期專訪]北京兒童醫院葛明:腦腫瘤術前不分流避免患兒終身帶管 成立兒童神經中心打通內外科

[第55期專訪]寧夏醫科大學孫濤:癲癇治療將有哪些突破 寧夏腦計畫聚焦顳島網路

[第54期專訪]天壇醫院桂松柏: 垂體瘤等顱底腫瘤年手術200台以上 神外手術有量變才能有質變

[第53期專訪]三九腦科蔡林波:採用心理干預手段 讓腦幹膠質瘤患兒順利完成放療 有效緩解症狀

[第52期專訪]天壇醫院劉丕楠: 垂體瘤手術已累積1500例以上 內鏡技術發展不可逆轉 外科治療最終都將內科化

[第51期專訪]三博腦科于春江:對膠質瘤 垂體瘤和聽神經瘤的治療經驗與思考 聽神經瘤全切率98%

[第50期專訪]長海醫院胡小吾:1000例以上帕金森病DBS手術經驗總結 提高治療效果的三大關鍵因素是什麼

[第49期專訪]瑞金醫院卞留貫: 垂體瘤手術要有內科思維 Cushing病手術緩解率已達90%

[第48期專訪]瑞金醫院趙衛國: 20餘年主刀4500餘例微血管減壓手術 堅決反對“假手術”

[第47期專訪]南方醫院陸雲濤:寰枕交界區疾病 神經外科有優勢

[第46期專訪]北京天壇醫院王群: 對腦深部癲癇及腫瘤的治療應關注局部鐳射手術(LITT)新技術

[第45期專訪]解放軍總醫院餘新光: 科室年手術量4000台以上 通過DSI等技術發展腦功能研究和建立精准神經外科體系

[第44期專訪]海軍總醫院張劍寧(下): 間質內放療治療顱咽管瘤及內鏡治療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等新探索

[第43期專訪]海軍總醫院張劍寧(上):基於立體定向技術 在腦腫瘤間質內放療 腦組織活檢和伽瑪刀治療上已積累全國最大宗病例

[第42期專訪]天津腫瘤醫院李文良:腦膠質瘤治療尚未找到真正切入點 手術仍然是主要手段

[第41期專訪]天壇醫院孟凡剛: 神經調控手術適應症廣泛 但應積極穩妥地開展

[第40期專訪]麻省總院Batchelor: 腦膠質瘤的靶向治療不能只依靠一種靶向藥物

[第39期專訪]南方醫院漆松濤: 顱咽管瘤治療有誤區 提出膜性神經外科學概念

[第38期專訪] 宣武醫院李建宇: 帕金森病外科團隊年手術量300台以上 病灶定位是關鍵

[第37期專訪]宣武醫院胡永生:功能神經外科治療頑固性疼痛優勢明顯 已積累國內最大宗病例

[第36期專訪]天壇醫院喬慧: 20年超2萬例監測 北京天壇醫院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團隊如何走向世界前列

[第35期專訪]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張志文: 腦血管手術技術水準要求高 腦膠質瘤重在綜合治療

[第34期專訪]中山腫瘤陳忠平:腫瘤醫院中神經外科發展之路 膠質瘤惡性程度最高的膠母5年生存率達28%

[第33期專訪]廣州軍區總醫院王偉民: 術中喚醒手術先行者14年經驗 膠質瘤全切率達77.8% 癲癇和功能區腦血管畸形手術應用前景廣闊

[第32期專訪]北大國際醫院劉獻增: 電生理才是神經腫瘤術中監測金標準 經顱導航磁刺激等技術值得期待

[第31期專訪]張冰克: 兒研所小兒神外開診七個月以來完成手術過百台 以嬰幼兒患者為主

[第30期專訪]北大醫學部常青: 率先發現髓母細胞瘤分子標誌物Mir-449a 有助於獲得精確診斷和精准治療機會

[第29期專訪]天壇醫院張凱:讓發病率很高的額葉癲癇不再“迷茫” 影像學進步令其手術治療效果堪比顳葉癲癇

[第28期專訪]天壇醫院謝堅: 300余台高難度島葉膠質瘤手術經驗 全切率96.1% 致殘率11.0% 對外側豆紋動脈的保護是重中之重

[第27期專訪]301醫院淩至培: 率先應用多通道微電極電生理記錄技術説明帕金森手術更精准定位

[第26期專訪]宣武醫院菅鳳增:沒有顯微技術的脊柱外科就是在“走夜路”

[第25期專訪]天醫總院楊學軍: 率先應用經顱磁刺激技術 膠質母細胞瘤影像學全切除率95%以上

[第24期專訪]天壇醫院高之憲: 近2000台膠質瘤手術經驗的忠告

[第23期專訪]北京天壇張建國:DBS治療帕金森病的技術突破將出現在哪裡

[第22期專訪]張亞卓:手術仍是脊索瘤首選治療方式 質子放療等有待觀察 藥物仍在研發中

[第21期專訪]華山醫院吳勁松: 低級別膠質瘤經合理治療 10年存活率可超70%

[第20期專訪]宣武醫院徐庚:應用纖維剝離術 挑戰島葉膠質瘤手術治療

[第19期專訪]天壇醫院張建國: 神經調控可以“替代”部分手術

[第18期專訪]林松:通過電生理監測和超早期化療等手段治療膠母(GBM)

[第17期專訪]林松:手術是治療膠質瘤的決定性因素 怎樣才能做到精准切除

[第16期專訪]肖新如 :只有手術才能給顱底腦膜瘤帶來治癒機會

[第15期專訪]肖新如:手術不可能治癒腦膠質瘤 分子靶向與免疫治療最有前途

[第14期專訪]王任直 :垂體腺瘤雖是神經外科常見腫瘤 但應多科協作

[第13期專訪]王任直 :反對濫用伽瑪刀 垂體腺瘤治療必須多科室協作

[第12期專訪]馬文斌:今年將開展腦膠母細胞瘤的免疫治療臨床試驗

[第11期專訪]馬文斌:國際前沿技術怎樣讓中國腦膠質瘤患者受益

[第10期專訪]江濤:針對復發GBM的新藥今年臨床試驗 免疫治療大有前途

[第9期專訪]張玉琪:腦膠質瘤治療主要取決於手術切除程度 而不是化療

[第8期專訪]張玉琪: 答顱咽管瘤、兒童腦腫瘤等熱點問題

[第7期專訪]天壇於書卿: 術中B超造影等影像引導技術讓膠質瘤手術更為精准

[第6期專訪] 天壇於書卿:基因治療膠母細胞瘤效果良好 正在開展臨床試驗

[第5期專訪]北京天壇季楠:基因技術等腦膠質瘤治療最新進展

[第4期專訪]北京天壇季楠:分子檢測可能是腦膠質瘤的突破口之一

[第3期專訪]閻海:分子病理給腦膠質瘤治療帶來哪些幫助(下)

[第2期專訪]閻海:分子病理給腦膠質瘤治療帶來哪些幫助(上)

[第1期專訪]李文斌:搭建膠質瘤治療國內一流團隊

神外前沿-中國神經外科新媒體;值班郵箱vip@vipyiyi.com;獲得更多幫助請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註冊會員

患者能從哪些方面獲益?

肖福順:患者體內沒有支架,以後可能就沒有再狹窄的問題了。患者短期內通過藥物,之前通過飲食、體育鍛煉等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病人能夠得以恢復。因為支架畢竟是異物,而球囊擴張一下,恢復血管流速之後又撤出來,這樣血管內沒有遺憾,以後患者能夠更好的恢復正常。

神外前沿:診斷年輕患者的球囊擴張,是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做的比較多嗎?

肖福順:應該說我們相對做的比較多。

神外前沿:這批年輕患者隨訪時間是多少,效果怎麼樣?

肖福順:隨訪主要包括門診、電話和影像學上的隨訪,其中最准的就是DSA造影的隨訪,還有一部分病人做CTA、MRA進行隨訪。最早一個病人是2008年做的,現在快10年了,術後五年之內一直有隨訪,後來病人不來看了,因為康復了,沒有症狀了。現在通常手術後一兩年內會隨訪,半年可能有造影的複查,現在看來這些病人恢復的都不錯。

神外前沿:這一直30多人的病例,發病是什麼情況?

肖福順:大腦中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的狹窄,其中大腦中動脈的多。

神外前沿:發病率?

肖福順:現在顱內需要做支架的患者,最常見的就是大腦中動脈和椎基底動脈,其它的血管像大腦後動脈、大腦前動脈等,有些即使是閉塞了但通常症狀不會很重,但大腦中動脈和基地動脈通常會很重,所以我們重點做的這部分。

神外前沿:為什麼會出現年輕人發病?

肖福順:大部分是這些人生活習慣不好,患者中肥胖比較多。

神外前沿:球囊擴張的技術挑戰和難度在哪裡?

肖福順:其實我們放支架時,有時候也是先用球囊擴張,擴完之後再上支架。一般擴張時會備著支架,因為有時候擴張後血管內膜撕裂會出夾層,如果出夾層就把支架貼上。當然,我們這組做球囊擴張的病例並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

所以選擇好球囊很關鍵,像大腦中動脈一般血管直徑2.5mm,我們的球囊擴張時分次擴,不是一下子擴得那麼大,比如第一次用1.5mm的球囊擴張,然後過兩三個月,再用2mm的球囊擴張,一般擴到2mm就不再擴了,等到複查時,一般血管也就恢復了。

神外前沿:神經介入在國內發展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肖福順:主要是經濟問題,血管病中缺血的是一部分,大部分還是出血的,如動脈瘤、血管畸形、複雜的動靜脈瘺等。像大的動脈瘤的治療上,經濟就是個問題,介入治療可能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耗材的費用是個問題。

神外前沿:巨大動脈瘤也可以介入治療?

肖福順:對,很多巨大動脈瘤介入治療就可以解決,現在的血流導向密網支架等、或普通支架借助彈簧圈栓塞等很多方式。歐美的動脈瘤在80%以上都做介入,開刀手術很少。國內主要是經濟問題,開顱動脈瘤手術在我們醫院也就4-5萬元人民幣,動脈瘤栓塞特別小的五六萬,大部分少則十萬,大的動脈瘤二十多萬。

神外前沿:除了費用因素,介入治療動脈瘤的效果怎麼樣?

肖福順:介入治療相比開顱手術最起碼康復的快,根據一項從2002年-2005年的臨床試驗顯示,還是介入效果要好,這都是公認的了。最初認為介入治療動脈瘤的效果不行,現在介入在動脈瘤的治療效果上已經明顯優於手術了。

神外前沿:介入和手術,我們發現還是有合作關係的,是否看好複合手術模式?

肖福順:肯定需要複合手術室模式,比如像腦血管畸形手術,開刀手術畢竟要切掉一塊,有可能會造成功能損傷,深部的腦血管畸形,我們可以用介入手段先把深部的栓塞掉,淺部這部分再手術切除。當然,單獨採用介入治療也不行,很難一次全部都栓塞掉,只有介入和栓塞結合,才能一次手術將病人治癒。

再比如一些大的動脈瘤,患者無法承受介入的經濟壓力,又在顱底,這樣介入在下面放球囊,上面手術開顱,兩種手段聯合起來,會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我們還做很大脊髓的血管畸形,術中造影證實血管然後手術,對病人提高療效很有幫助。

神外前沿:介入發展比較快,是哪個階段?

肖福順:在最近10年,介入發展比較快。現在介入主要治療已經發現的血管狹窄的或動脈瘤,現在還有很多新領域在開展,比如大血管閉塞的急性取栓,因為急性埂塞的病人特別多,原來這部分病人的致殘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介入治療可以把血栓取出來。

取栓用專門的取栓支架還有抽吸的,可以導到血栓的部位回收,也可以用支架跨過血栓,然後把支架打開,將血栓和支架作用在一起五分鐘再拉出來。一邊抽吸一邊拉,血栓就取出來了。

受訪者簡介

肖福順 教授 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神經介入專業組組長,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學會、缺血性腦卒中學會等多學會全國委員。從事神經介入治療工作近20年,是採用不開刀經血管內微創介入治療腦動脈瘤、血管畸形及腦血管狹窄等疾病方面的全國知名專家。

到目前已經完成的各種腦脊髓血管病介入微創手術超過2000例,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已經開展的手術病種有:顱內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頸動脈海綿竇瘺、硬腦膜動靜脈瘺、各類型脊髓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療,各類型腦血管狹窄的支架治療,腦靜脈竇血栓、急性腦梗塞的溶栓及動脈取栓治療,兒童先天性腦血管病的血管內治療等。其中,複雜動脈瘤、硬腦膜動靜脈瘺及腦血管畸形的栓塞,及顱內血管狹窄(大腦中動脈、椎基底動脈狹窄)的支架治療等均已達到國內領先水準,尤其在Galen靜脈畸形的治療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目前治療的最小年齡是40天的新生兒。另外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介入聯合外科手術治療脊髓血管畸形手術。

經靜脈入路栓塞自發性頸動脈海綿竇瘺及球囊再塑形技術栓塞顱內寬頸動脈瘤分別在2003年和2004年獲得了天津市引進應用新技術填補空白專案並獲證書兩項。支架結合彈簧圈治療梭形動脈瘤的試驗研究於2006年獲得了天津市科技成果證書,現在臨床已經廣泛應用。

往期訪談:(點擊標題打開)

[第84期專訪]天津醫科大學浦佩玉 :認真對待每一個病人才能進步 神外醫生的手術能力比SCI論文更重要

[第83期專訪]華山醫院盛曉芳: 低齡兒童腦腫瘤放療問題和腦膠質瘤MDT執行

[第82期專訪]天津環湖醫院薑煒: 膠質瘤長期生存患者無一不是手術全切除 判斷假性進展等常見問題的正確邏輯是什麼

[第81期專訪]山東省腫瘤醫院陶榮傑: 囊性和高顱壓腦膜轉移瘤的綜合治療已累積大量病例 如何看待膠質瘤非手術治療

[第80期專訪]宣武醫院樸月善: 客觀理性看待膠質瘤分子病理檢測 哪些情況下會誤導醫生和患者

[第79期專訪]同仁醫院康軍: 顱腦創傷中被忽視的視神經損傷如何減壓治療 同仁神外已積累1000例以上病例

[第78期專訪]宣武醫院張國君:追求治癒的切除性手術仍應是癲癇外科主流 在宣武醫院占比95%以上

[第77期專訪]宣武醫院朱宏偉: 疼痛的外科治療方興未艾 神外的優勢和手段有哪些

[第76期專訪]清華長庚醫院王勁:父親王忠誠院士給我三點啟示 清華長庚神外脊髓脊柱發展迅猛

[第75期專訪]301醫院陳淩:DC-iNKT疫苗聯合免疫檢查點阻滯劑治療腦膠質瘤臨床試驗即將啟動 免疫治療三步走

[第74期專訪]專訪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夏雲飛: 低級別膠質瘤是否需要放療 為何會出現假性進展

[第73期專訪]香港大學瑪麗醫院陳志峰:新化療方案可以讓大部分兒童低級別膠質瘤“長期靜止”後“自愈” 要避免過度治療

[第72期專訪]中山大學顏光美: M1溶瘤病毒可跨越血腦屏障且對膠質瘤幹細胞殺傷高度敏感 爭取明年臨床試驗

[第71期專訪]三九腦科朱丹: 全院神外手術量每年已超5400台 SEEG技術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癲癇手術的進步

[第70期專訪]天壇醫院王新生:內鏡團隊年手術量1000台以上 顱內蛛網膜囊腫應首選內鏡手術治療

[第69期專訪]天壇醫院王新生: 腦室鏡手術治療腦積水 預防感染和打開liliequist膜是關鍵

[第68期專訪]天壇醫院趙雅度: 神外手術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手術匠人和科研教學同樣重要

[第67期專訪]天壇醫院王嶸: 利用複合手術室 頸動脈狹窄堵塞後的開通率已經達到70%以上

[第66期專訪]天壇醫院王嶸: CEA手術是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 遠期效果更好費用更低 卻為何中國開展程度遠遠落後

[第65期專訪]三博腦科欒國明: 400例VNS治療難治性癲癇平均有效率76% 如何看待神經調控與切除性手術

[更新/第64期專訪]北大第一醫院姜玉武: 小兒癲癇手術反而能“促進”腦發育 中心年手術200台 向世界一流兒童癲癇中心努力

[第63期專訪]中日醫院於炎冰:小兒腦癱可達95%以上的明顯改善率 已完成近萬例手術

[第62期專訪]中日醫院於炎冰: 顯微血管減壓如何做到術中“不出血” 團隊已積累近4萬台手術經驗

[第61期專訪]天壇醫院王磊: 以膠質瘤手術水準差異為例 看患者如果選擇並忠實跟隨醫生

[第60期專訪]瑞金醫院孫伯民:功能神外在治療病種上開疆拓土 手術治療神經性厭食症已走在國際前列

[第59期專訪]北大國際醫院趙元立: 神外開診不到兩年 去年手術量已超千台 神經康復是特色之一

[第58期專訪]天壇醫院王磊: 從一位膠質瘤患者18年“抗戰”個案 看哪些低級別膠質瘤不一定急於手術

[第57期專訪]北京兒童醫院葛明:小兒神外年手術量850台以上 髓母/顱咽管瘤/視路膠質瘤切到哪裡最合適

[第56期專訪]北京兒童醫院葛明:腦腫瘤術前不分流避免患兒終身帶管 成立兒童神經中心打通內外科

[第55期專訪]寧夏醫科大學孫濤:癲癇治療將有哪些突破 寧夏腦計畫聚焦顳島網路

[第54期專訪]天壇醫院桂松柏: 垂體瘤等顱底腫瘤年手術200台以上 神外手術有量變才能有質變

[第53期專訪]三九腦科蔡林波:採用心理干預手段 讓腦幹膠質瘤患兒順利完成放療 有效緩解症狀

[第52期專訪]天壇醫院劉丕楠: 垂體瘤手術已累積1500例以上 內鏡技術發展不可逆轉 外科治療最終都將內科化

[第51期專訪]三博腦科于春江:對膠質瘤 垂體瘤和聽神經瘤的治療經驗與思考 聽神經瘤全切率98%

[第50期專訪]長海醫院胡小吾:1000例以上帕金森病DBS手術經驗總結 提高治療效果的三大關鍵因素是什麼

[第49期專訪]瑞金醫院卞留貫: 垂體瘤手術要有內科思維 Cushing病手術緩解率已達90%

[第48期專訪]瑞金醫院趙衛國: 20餘年主刀4500餘例微血管減壓手術 堅決反對“假手術”

[第47期專訪]南方醫院陸雲濤:寰枕交界區疾病 神經外科有優勢

[第46期專訪]北京天壇醫院王群: 對腦深部癲癇及腫瘤的治療應關注局部鐳射手術(LITT)新技術

[第45期專訪]解放軍總醫院餘新光: 科室年手術量4000台以上 通過DSI等技術發展腦功能研究和建立精准神經外科體系

[第44期專訪]海軍總醫院張劍寧(下): 間質內放療治療顱咽管瘤及內鏡治療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等新探索

[第43期專訪]海軍總醫院張劍寧(上):基於立體定向技術 在腦腫瘤間質內放療 腦組織活檢和伽瑪刀治療上已積累全國最大宗病例

[第42期專訪]天津腫瘤醫院李文良:腦膠質瘤治療尚未找到真正切入點 手術仍然是主要手段

[第41期專訪]天壇醫院孟凡剛: 神經調控手術適應症廣泛 但應積極穩妥地開展

[第40期專訪]麻省總院Batchelor: 腦膠質瘤的靶向治療不能只依靠一種靶向藥物

[第39期專訪]南方醫院漆松濤: 顱咽管瘤治療有誤區 提出膜性神經外科學概念

[第38期專訪] 宣武醫院李建宇: 帕金森病外科團隊年手術量300台以上 病灶定位是關鍵

[第37期專訪]宣武醫院胡永生:功能神經外科治療頑固性疼痛優勢明顯 已積累國內最大宗病例

[第36期專訪]天壇醫院喬慧: 20年超2萬例監測 北京天壇醫院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團隊如何走向世界前列

[第35期專訪]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張志文: 腦血管手術技術水準要求高 腦膠質瘤重在綜合治療

[第34期專訪]中山腫瘤陳忠平:腫瘤醫院中神經外科發展之路 膠質瘤惡性程度最高的膠母5年生存率達28%

[第33期專訪]廣州軍區總醫院王偉民: 術中喚醒手術先行者14年經驗 膠質瘤全切率達77.8% 癲癇和功能區腦血管畸形手術應用前景廣闊

[第32期專訪]北大國際醫院劉獻增: 電生理才是神經腫瘤術中監測金標準 經顱導航磁刺激等技術值得期待

[第31期專訪]張冰克: 兒研所小兒神外開診七個月以來完成手術過百台 以嬰幼兒患者為主

[第30期專訪]北大醫學部常青: 率先發現髓母細胞瘤分子標誌物Mir-449a 有助於獲得精確診斷和精准治療機會

[第29期專訪]天壇醫院張凱:讓發病率很高的額葉癲癇不再“迷茫” 影像學進步令其手術治療效果堪比顳葉癲癇

[第28期專訪]天壇醫院謝堅: 300余台高難度島葉膠質瘤手術經驗 全切率96.1% 致殘率11.0% 對外側豆紋動脈的保護是重中之重

[第27期專訪]301醫院淩至培: 率先應用多通道微電極電生理記錄技術説明帕金森手術更精准定位

[第26期專訪]宣武醫院菅鳳增:沒有顯微技術的脊柱外科就是在“走夜路”

[第25期專訪]天醫總院楊學軍: 率先應用經顱磁刺激技術 膠質母細胞瘤影像學全切除率95%以上

[第24期專訪]天壇醫院高之憲: 近2000台膠質瘤手術經驗的忠告

[第23期專訪]北京天壇張建國:DBS治療帕金森病的技術突破將出現在哪裡

[第22期專訪]張亞卓:手術仍是脊索瘤首選治療方式 質子放療等有待觀察 藥物仍在研發中

[第21期專訪]華山醫院吳勁松: 低級別膠質瘤經合理治療 10年存活率可超70%

[第20期專訪]宣武醫院徐庚:應用纖維剝離術 挑戰島葉膠質瘤手術治療

[第19期專訪]天壇醫院張建國: 神經調控可以“替代”部分手術

[第18期專訪]林松:通過電生理監測和超早期化療等手段治療膠母(GBM)

[第17期專訪]林松:手術是治療膠質瘤的決定性因素 怎樣才能做到精准切除

[第16期專訪]肖新如 :只有手術才能給顱底腦膜瘤帶來治癒機會

[第15期專訪]肖新如:手術不可能治癒腦膠質瘤 分子靶向與免疫治療最有前途

[第14期專訪]王任直 :垂體腺瘤雖是神經外科常見腫瘤 但應多科協作

[第13期專訪]王任直 :反對濫用伽瑪刀 垂體腺瘤治療必須多科室協作

[第12期專訪]馬文斌:今年將開展腦膠母細胞瘤的免疫治療臨床試驗

[第11期專訪]馬文斌:國際前沿技術怎樣讓中國腦膠質瘤患者受益

[第10期專訪]江濤:針對復發GBM的新藥今年臨床試驗 免疫治療大有前途

[第9期專訪]張玉琪:腦膠質瘤治療主要取決於手術切除程度 而不是化療

[第8期專訪]張玉琪: 答顱咽管瘤、兒童腦腫瘤等熱點問題

[第7期專訪]天壇於書卿: 術中B超造影等影像引導技術讓膠質瘤手術更為精准

[第6期專訪] 天壇於書卿:基因治療膠母細胞瘤效果良好 正在開展臨床試驗

[第5期專訪]北京天壇季楠:基因技術等腦膠質瘤治療最新進展

[第4期專訪]北京天壇季楠:分子檢測可能是腦膠質瘤的突破口之一

[第3期專訪]閻海:分子病理給腦膠質瘤治療帶來哪些幫助(下)

[第2期專訪]閻海:分子病理給腦膠質瘤治療帶來哪些幫助(上)

[第1期專訪]李文斌:搭建膠質瘤治療國內一流團隊

神外前沿-中國神經外科新媒體;值班郵箱vip@vipyiyi.com;獲得更多幫助請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註冊會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