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詛咒你孩子天天39.3℃!護士一句好心勸告卻遭咒駡

2017年12月底, 一波流感病毒讓孩子、家長們猝不及防, 浙大兒院甚至創下了一天門診量13000的記錄,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元旦假期中, 這波病情有沒有得到控制?浙大兒院的就診情況有沒有好轉?錢江晚報記者走進了輸液室、急診科兩個最忙碌的科室一探究竟。

小病人減少了, 護士微信運動從3萬步減到2萬多步

“輸液室一天裡要掛鹽水的孩子多不多, 不用看每天的資料匯總, 只要看一看我們微信運動資料就好了。 ”徐建英浙大兒院輸液室護士長說, 每天在她的微信中, 運動資料排名靠前的, 基本都是當天上班的護士們,

“前幾天最忙的時候, 前幾名都走了3萬多步。 ”

輸液室

這是什麼概念?輸液室有1900平方米, 值班的護士從早上8點上班開始, 就像上了發條一樣不停工作了, 靠東邊有孩子鹽水快掛完了就得趕去處理, 接下來是靠南邊的孩子有些不舒服, 又得轉身過去照顧……

“今天排名最高的, 走了2萬多步, 已經算是輕鬆了。 ”徐建英說, 這從每天浙大兒院統計的門診量、輸液量資料就能看出。

比如12月27日, 門診量12362人, 輸液量2305人, 這屬於高峰期;而元旦假期這幾天裡, 門診量就在八九千, 輸液量也不到2000。

1月1日截止下午4點半, 輸液人數1418人, “輸液是24小時開放的, 估計到晚上還會有400個小病人。 ”徐建英說。

可即便如此, 昨天中午11點, 錢江晚報記者還是在7間輸液室門口看到了排著不短的隊伍, 等候的小病人們有65個, 再加上他們的家長們, 排隊的隊伍也頗有氣勢。

護士在扎針

每位給孩子們扎針的護士手上動作都很快, 嘴上也不閑著, 要囑咐家長們各種注意事項, 比如滴速不要隨意調節、要注意孩子們的不適反應等, 給孩子掛吊瓶, 是一個需要孩子、家長、醫護人員全程共同參與的大工程。

徐建英告訴錢江晚報記者, 不少家長們對孩子的病情實在太過焦慮, 甚至一天要跑4趟醫院, 而以流感為例, 病情的發展、消退本身就有一個過程, 頻繁趕往醫院不僅增加了醫護人員工作負擔,

也讓情況更嚴重的孩子們就診時間拖長, 更嚴重的是, 還容易造成院內感染, “發燒不嚴重的時候, 吃退燒藥, 或是在社區醫院就能有很好的控制, 還要請家長們不要太焦慮。 ”

徐建英本人就是一個院內感染的例子, 到1月1日, 她已經連掛了四天吊瓶, 帶病工作在第一線, “前幾天工作太忙, 又沒有休息好, 也被流感傳染了。 ”最糟糕的是, 她7歲的女兒也被她所傳染, 出現了發熱症狀, 退燒藥吃了效果不大, 做了檢查發現病毒合併細菌感染非常嚴重, 掛了五天鹽水才有好轉。

除了焦慮的家長們, 徐建英和她的同事們當然也遇到過體貼、理解醫護人員的家長, 這讓她們感到特別暖心, “前幾天, 後夜班的時候,

有家長還專門出門買了肯德基為護士們送來。 ”

好在隨著病人漸漸減少, 前一周忙到焦頭爛額的日子也不再出現了, “這算是新年裡開了一個好頭吧。 ”徐建英說。

2

急診科:

80%以上的孩子都不需要掛急診號

輸液室的繁忙景象有了明顯變化, 而急診科還是保持著忙碌的狀態, 中午11點半, 急診科護士長黃玉芬還在忙著為一位小病人處理病情, “從今天0點開始, 急診科掛了300多個號, 到現在還沒處理完呢。 ”

雖說小病人不少, 可在黃玉芬看來, 至少有80%的小病人是不需要掛急診號的, “在這裡醫治的孩子有幾種情況, 首先是救護車送來的孩子, 他們肯定需要急診第一時間介入;接下來就是淩晨三四點咳嗽不停、發燒不止的孩子, 夜門診也沒有了, 就掛了急診來看;還有一類,是嫌白天門診排隊太長,改掛急診號的。”

輸液室裡,等待輸液的藥品

黃玉芬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後兩類孩子,絕大多數都不需要在急診看病,甚至簡單地服用家中常備藥就能解決。

“比如發燒到39℃的孩子,如果沒有出現抽筋的情況,說明情況還算穩定,吃些退燒藥就行了。”比如美林、泰諾林等,都有不錯的效果,“家長們要是不放心,也可以讓孩子吃了藥後,等到白天再掛門診看看,淩晨三四點還把孩子叫醒去醫院,家長、孩子都太辛苦了。”

另外,家長們要千萬記住的是,很多情況下,吃藥、打針也沒法做到“藥到病除”,“疾病的治療、恢復都需要一個過程,家長們要有耐心。”

可不少家長們對此並不瞭解,在急診科,醫護人員經常要面對這些家長們的吵鬧。

前幾天,黃玉芬和她的同事就遇上一位焦慮的媽媽。

“你怎麼這樣子?如果是你的孩子發燒39.3℃,你會怎麼做?”這位媽媽抱著兩歲的女兒,心急如焚地朝急診科護士吼道。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就不會帶到醫院,吃退燒藥就行了。”護士這麼回答道,在浙大兒院,醫生護士們對待自己的孩子都是這麼“心大”的。

“我詛咒你孩子天天39.3℃。”這位年輕的媽媽拋下這句話,這才恨恨地走了。

不過急診科護士們早對這樣的抱怨“免疫”了,這群平均一年要值班120多次的護士們,笑稱自己是“貓頭鷹”,她們有著共同的願望:工作苦點,累點,壓力大點都不要緊,希望家長們能多理解護士的難處。

就掛了急診來看;還有一類,是嫌白天門診排隊太長,改掛急診號的。”

輸液室裡,等待輸液的藥品

黃玉芬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後兩類孩子,絕大多數都不需要在急診看病,甚至簡單地服用家中常備藥就能解決。

“比如發燒到39℃的孩子,如果沒有出現抽筋的情況,說明情況還算穩定,吃些退燒藥就行了。”比如美林、泰諾林等,都有不錯的效果,“家長們要是不放心,也可以讓孩子吃了藥後,等到白天再掛門診看看,淩晨三四點還把孩子叫醒去醫院,家長、孩子都太辛苦了。”

另外,家長們要千萬記住的是,很多情況下,吃藥、打針也沒法做到“藥到病除”,“疾病的治療、恢復都需要一個過程,家長們要有耐心。”

可不少家長們對此並不瞭解,在急診科,醫護人員經常要面對這些家長們的吵鬧。

前幾天,黃玉芬和她的同事就遇上一位焦慮的媽媽。

“你怎麼這樣子?如果是你的孩子發燒39.3℃,你會怎麼做?”這位媽媽抱著兩歲的女兒,心急如焚地朝急診科護士吼道。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就不會帶到醫院,吃退燒藥就行了。”護士這麼回答道,在浙大兒院,醫生護士們對待自己的孩子都是這麼“心大”的。

“我詛咒你孩子天天39.3℃。”這位年輕的媽媽拋下這句話,這才恨恨地走了。

不過急診科護士們早對這樣的抱怨“免疫”了,這群平均一年要值班120多次的護士們,笑稱自己是“貓頭鷹”,她們有著共同的願望:工作苦點,累點,壓力大點都不要緊,希望家長們能多理解護士的難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