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業內最大曲線管幕隧道——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全線貫通

金羊網訊 記者滕源、通訊員南粵交宣報導: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工程今天又傳來好消息:正在施工建設中的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工程歷時近5年, 在先後完成超大斷面曲線管幕頂管施工、超長距離水準環向凍結後, 經過近1年的艱苦努力, 於2017年4月10日完成全部5臺階14導洞開挖作業, 順利實現隧道全線貫通!

珠海連接線是港珠澳大橋的重要組成部分, 拱北隧道是專案的關鍵控制性工程。 拱北隧道全長2741米, 由海中隧道和城市地下隧道組成。 按照“先分離並行, 再上下重疊, 最後又分離並行”的形式設置, 包括海域人工島明挖段、口岸暗挖段及陸域明挖段等不同結構形式和施工工法。 其中, 口岸暗挖段採用255米曲線管幕+凍結法施工, 是世界首座採用該工法施作的雙層公路隧道, 其管幕長度和凍結規模均創造了業內新紀錄。

拱北隧道暗挖段建設條件複雜,

地層軟弱, 富含地下水, 頂部覆土厚度不足5米, 開挖斷面寬約19米, 高約21米, 開挖輪廓面積達336.8平方米, 是同類型公路隧道的3倍多, 採用5臺階14部多導坑分部開挖作業。 工程施工技術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是業內極具挑戰性的公路工程建設專案之一。 拱北隧道全線順利貫通, 標誌著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其中, 曲線管幕頂管成套施工技術、長距離大斷面水準環向一次凍結技術均填補了我國建築領域的空白;淺埋超大斷面暗挖施工採用的“多層多部開挖、立體交叉作業”施工組織模式及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參考。

拱北隧道暗挖作業首先要解決施工工序多、施工組織複雜的問題。

5層14個導洞同步開挖, 立體交叉作業頻繁。 在狹小的空間內, 14個導洞同時施工, 每個導洞內還要分臺階、分工序組織流水作業, 其組織的難度是以前沒有遇到過的。 為此, 建設者們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 通過試開挖不斷優化施工機具設備組合, 根據監控量測資料動態調整施工步距等參數, 逐步磨合, 最終實現流水作業。

拱北隧道暗挖段完成各導洞開挖及支護結構施工, 實現全隧、全斷面貫通, 意味著拱北隧道暗挖段開挖對隧道自身結構及拱北口岸的安全風險基本消除, 標誌著拱北隧道暗挖段“超大曲線管幕+水準凍結止水”超強支護體系以及5臺階14步開挖工法取得完全成功。 建設過程中圍繞暗挖施工技術難點和工程實際情況,

不斷調研, 組織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組織多次“會診”, 結合監測資料大膽創新, 不斷優化施工方案, 調整施工工藝, 總結出一套合理可行、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的施工組織與技術, 是“南粵品質工程創建”的濃縮。

拱北隧道順利實現全隧貫通, 標誌著拱北隧道工程建設全面轉入主體結構和附屬工程施工, 為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順利建成通車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