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老師與家長變成了博弈,受傷的人是誰?

無論歡喜還是悲傷, 2017已經過去, 2018翩翩而來。

教育是我的主業, 回顧過去, 展望新年。

今天, 我聊聊當今敏感而尷尬的家校關係。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 就是“懟”。

老師懟家長, 家長懟老師。

為什麼家校變會成了一場博弈?

一、期望

期望越高, 失望越大。

舉全家之力供養一個大學生, 畢業卻失業了。

有的大學畢業生像無頭蒼蠅四處找工作。

有的大學生龜縮家裡成了可恥的啃老族。

教育的功利化越來越嚴重了。

教育偏離了育人的正常軌道。

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 老師和家長都圍著學生的分數轉。

教育變成了無數家庭的競賽。

然而, 並不是每個學生都會優秀, 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成才。

教育期望值太高, 高付出卻低回報。

這是家長懟教育, 懟學校, 懟老師的深層原因。

二、焦慮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緊箍咒, 咣當一聲, 戴在家長的頭上。

教育焦慮症在每個家庭蔓延,

而且越滾越大。

幫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成了緩解焦慮症的良方。

每個家庭為孩子的教育, 承受沉重的負擔!

事實上, 教育成為了優質資源的搶奪戰。

社會分層固化問題逐漸突顯, 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

家長們認為孩子讀重點中小學, 讀名校, 找個好工作是唯一的出路。

而這條出路對於普通家庭來說, 有些人是可望不可即的。

不能享受優質資源的家長, 只能把怨氣發洩學校和老師身上。

三、抱怨

家長指責老師不配為人師表。 痛駡老師補課賺錢, 收禮, 佈置家庭作業要家長批改等等。

然而, 家長卻不敢當面得罪老師, 怕老師給自己孩子穿小鞋。

有個家長說:我最想做的事兒就是, 明年六月我閨女小學畢業, 站在學校門口罵一頓!這六年真憋屈死了, 老師讓幹什麼就得麻溜得去!讓幹什麼就幹什麼, 沒有對錯只有服從。

老師抱怨家長寵溺孩子, 護犢子。 家長把所有教育責任推給老師。

家長在家監督孩子完成作業都嫌累, 對孩子學習不聞不問。

老師也不敢當面抱怨家長。 家長到教育局的投訴, 會讓老師輕則受處分, 重則丟飯碗。

家長與老師都敢怒不敢言, 網路上或背地裡的互相指責, 互相推諉。

四、博弈

家長認為老師工作輕鬆, 一年上班才180多天, 拿那麼高的工資, 還不好好教書。

對老師工作的偏見是當今“仇師”, “辱師”的根源。

有人說現在的老師全是被家長慣出來的。

明面上, 一些家長為了孩子, 主動和老師拉近關係, 逢年過節送禮款待, 其他家長聞風跟風。

背地裡, 家長對老師是咬牙切齒, 謾駡詛咒, 這簡直就是一場戲

當家校變成了一場博弈。 博弈的潛臺詞就是:老師, 你為什麼不能教好我的孩子?家長, 你為什麼不配合老師, 不盡家教的責任?

於是, 一方面學校老師變得小心翼翼,

明哲保身。 老師不敢管學生, 不願管學生。

另一方面, 家長又埋怨老師工作不負責任, 沒有師德。

家校的博弈永遠沒有贏家, 只有兩敗俱傷。

一些混日子的老師喪失師德, 搞臭了老師的名聲。

一些家長怨氣沖天, 不理解、不尊重、不配合老師, 葬送了孩子的未來。

如何破解家校博弈關係的難題?

最根本的是, 社會應建立風清正氣的教育大環境。

一要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 對“毆師”、“辱師”、“弑師”的惡行, 要揚起法律的利劍, 為老師的安全與尊嚴保駕護航。

二要完善老師的監督舉報機制。 家長們群策群力, 加強教師師德師風的監管, 及時清理害群之馬。

教育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培育孩子成才是老師與學校的共同心願。

家校不合力,教育力量就抵消了。

老師與家長互相對立的結果,終是禍害了孩子。

可憐的孩子,不該為教育博弈埋單啊!

——對當今教育及家校關係,你怎麼看?

歡迎關注您的朋友“小李滔滔”,請在評論區留言。


家校不合力,教育力量就抵消了。

老師與家長互相對立的結果,終是禍害了孩子。

可憐的孩子,不該為教育博弈埋單啊!

——對當今教育及家校關係,你怎麼看?

歡迎關注您的朋友“小李滔滔”,請在評論區留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