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銀河:為什麼中國女人全都急於嫁出去?

一位‌‌“剩女‌‌”, 十周, 三十場約會, 從戀愛走向婚姻殿堂——一檔樂視的明星婚戀真人秀《十周嫁出去》迅速走紅。 它重新還原了中國‌‌“剩女‌‌”的真實一面,

將娛樂現象上升至社會學層面, 並引發了一場大討論。

《十周嫁出去》一出籠, 就引起極大關注, 火爆得不得了。 我想到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所有待嫁的女孩最焦慮的一件事, 就是要想辦法把自己嫁出去, 不但要嫁得好, 而且要嫁得快。 安又琪不僅在這個節目中像古代公主選駙馬似的, 從成百上千的男人當中挑出自己最中意的人選, 而且竟然預定了佳期:僅用十周時間就找到這個可以嫁的人, 並且成功地把自己嫁出去。 這樣的品質和速度是所有姑娘的夢想, 她們也許根本找不到這種品質的男人, 而且已經找了好多年, 所以懷著好奇, 懷著期待, 甚至懷著嫉妒之心, 關注著這檔真人秀。

問題在於, 為什麼中國女人全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其他國家的人也如此嗎?BBC的記者在觀摩了一個中國的相親大會後, 做了一個關於中國人婚戀觀的報導, 記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對我個人而言, 婚姻只是一種選擇。 而在這兒, 婚姻則是某種義務。 ‌‌”這個感覺可謂一針見血。 在個人本位的社會, 結婚只是一種選擇, 而在家庭本位的中國社會, 結婚卻是一種義務, 所謂‌‌“男大當婚, 女大當嫁‌‌”。 請注意那個‌‌“當‌‌”字, 對於中國人來說, 結婚是必需的, 不是多種選擇當中的一種。 在北歐國家, 只有半數人走進婚姻, 其餘一半只是同居或獨居, 並不結婚;在日本, 單身人群也占到了人口的40%;在美國和法國, 單身人群占30%;最極端的數字來自匈牙利——結婚的人只占人口12%。
所以說, 在那些社會, 結婚就只是人們多種選擇中的一種, 而不再是唯一的選項了。

至於說到這種差異的原因, 那是因為在個人本位的社會, 最被看重的價值是個人的快樂;而在家庭本位的社會, 最被看重的價值是家庭的繁衍和家庭關係。

在當代中國, 雖然單身人群有增加趨勢, 但是主流文化還帶有家庭本位的濃重色彩, 所以早早把自己嫁出去還是中國女人最大的心願、最大的焦慮。 這也是《十周嫁出去》這檔節目大獲成功的原因之一。

嫁給愛還是嫁給錢?

在《十周嫁出去》當中, 安又琪公開申明:‌‌“我選擇等待真愛。 我選擇來參加這個節目, 我希望可以給我自己更多的機會, 也可以認識一些很不錯的男生。 如果有機會,

可以跟他牽手走完後面的人生。 ‌‌”在節目當中, 她的表現可圈可點, 用言行為她的‌‌“等待真愛‌‌”做出了注解。 例如, 在結束與一個有錢人的相親約會後, 安又琪鄙夷地說:‌‌“他除了送禮物炫富之外, 其實我什麼東西都沒看到。 很空, 只是在送東西。 我不瞭解他。 ‌‌”

在當今中國, 人們在選擇結婚物件時越來越看重物質, 不看重精神;看重錢, 不看重愛。 擇偶中的拜金主義愈演愈烈, 直到有一位元形象美麗、語言生動的女青年在電視的相親節目中公然說出‌‌“我寧願在寶馬車裡哭, 也不願意在自行車上笑‌‌”, 擇偶實踐中的拜金主義終於以其醜陋與無恥的形象橫空出世, 讓所有的人像遭到當頭棒喝一樣為之震驚。 寶馬和自行車是金錢的多與寡;哭和笑是愛情的有與無。

在金錢的誘惑面前, 愛情被無情地拋棄, 只能灰溜溜地向隅而泣了。

不能否認, 金錢的誘惑力是巨大的, 而且在當今中國其誘惑力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在上世紀70年代, 中國社會衡量貧富分化程度的基尼係數只有0.2, 是全世界財富最平等的國家之一;到了新世紀, 基尼係數已經飆升到0.5, 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貧富分化最嚴重的國家的行列, 遠遠超過引發社會動亂的警戒線(0.4)。 在婚姻成為一步登天或者墜入地獄的契機的時代, 讓人們忽視金錢, 那是一個太過理想主義、太過浪漫主義的要求, 定力不到較深程度的人尚且做不到, 遑論芸芸眾生。

另外, 愛情這個東西來到中國也才不過一百多年而已, 在此之前,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愛情從來不被看重。因為鄉土的中國是一個家庭本位的社會,從來不是個人本位的社會。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價值是生育子嗣,祭奠祖先,壯大家族,光宗耀祖;個人的快樂是一個很不重要的價值,常常是被人忽略的。

在我看來,中國人的不看重個人快樂、不看重愛情,其實質歸根結底就在於個人意識尚未形成。正因為人們還沒有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個人,有自主意識的個人,他們才能把不幸福的婚姻‌‌“湊合‌‌”下去,他們才會認為個人的快樂與幸福同家庭的穩定相比是無足輕重的事情,他們也才能在個人的感受與家庭及婚姻的形式發生衝突之時,使個人的感受屈從於家庭和婚姻的完整形式,並且認為這樣做並不困難。而對於一個個人意識業已形成的個人來說,這樣做就要困難得多。

百年來,國人擇偶標準中的愛情因素已經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知識階層擴大到其他階層、從社會上層擴大到社會下層的過程。目前,普遍的狀況仍然是金錢第一、愛情第二;我們可以期待金錢和愛情的平起平坐;在理想中的將來,或許國人的擇偶標準能夠最終演變為愛情第一、金錢第二,因為愛情畢竟關係到人一生的幸福和快樂,關係到婚姻的品質和人生的品質。當人們超越了基本生存困境可以滿足溫飽之後,對於快樂和愛情的需求會逐步提出。尤其是現代中國逐步從家庭本位的價值觀向個人本位的價值觀演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期待,愛情因素在擇偶標準中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這個人們普遍為嫁給錢還是嫁給愛而焦慮迷茫的時代,《十周嫁出去》大張旗鼓地推廣嫁給愛而不是嫁給錢這種價值觀,真是善莫大焉。

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嫁給愛?

看到這檔純潔、高尚、美好的節目,人們的觀感並不全是正面的,例如羡慕;也會有些負面的情緒,例如嫉妒。在當今社會,雖說所有的人全都人格平等,但是人仍然無法擺脫天生的不平等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天賦不平等有兩個,一個是容貌,一個是智力。有人天生麗質,像安又琪,有人平凡醜陋;有人聰明,有人愚笨。由於節目中的候選男友全都比較高大上,不是歌星、影星、藝術家、運動員,就是有錢人,對於他們來說,無論是經濟資本的佔有還是文化資本的佔有,都高於一般人,為愛結婚的機會也高於一般人。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嫁給愛呢?是不是人人都能找到愛呢?

中國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夫妻感情再好,如果沒有達到溫飽線,就沒有辦法得到快樂。我們鄙視社會中那些沒房沒車的人堅決不嫁、寧願嫁給錢也不願嫁給愛的女人,覺得她們俗不可耐,可是,鄙視她們的人大都是比她們佔有了更多資本的人。除此之外,有時這些底層的女人面臨的不僅是願不願意嫁給愛的問題,而且會遇到根本找不到愛的困境。由於貧窮、醜陋或者平庸,有可能她既沒有愛上一個人的機會,也沒有人會愛上她,處境悲涼。

社會學研究表明,在溫飽線下,物質條件與快樂呈正相關關係,也就是說,越窮的人越不快樂,越富的人越快樂;但是,一旦過了溫飽線,物質條件與快樂就不再相關了,也就是說,快樂跟富裕程度就不再有關了。因此,我們應當對線上和線下的人群區別對待:對於溫飽線下的人群,不必苛責他們看重物質,不看重愛情;對於溫飽線以上的人群,才應當宣導輕視物質、看重愛情的婚戀觀。因為一旦超過了溫飽水準之後,擇偶時看重愛情的人們在婚後的生活中會獲得更多的快樂,而嫁給錢不是嫁給愛的人就不會獲得快樂,甚至會收穫痛苦,就像那位拜金的女孩,她即使坐在了寶馬車上,不是仍舊在哭嗎?

在此之前,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愛情從來不被看重。因為鄉土的中國是一個家庭本位的社會,從來不是個人本位的社會。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價值是生育子嗣,祭奠祖先,壯大家族,光宗耀祖;個人的快樂是一個很不重要的價值,常常是被人忽略的。

在我看來,中國人的不看重個人快樂、不看重愛情,其實質歸根結底就在於個人意識尚未形成。正因為人們還沒有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個人,有自主意識的個人,他們才能把不幸福的婚姻‌‌“湊合‌‌”下去,他們才會認為個人的快樂與幸福同家庭的穩定相比是無足輕重的事情,他們也才能在個人的感受與家庭及婚姻的形式發生衝突之時,使個人的感受屈從於家庭和婚姻的完整形式,並且認為這樣做並不困難。而對於一個個人意識業已形成的個人來說,這樣做就要困難得多。

百年來,國人擇偶標準中的愛情因素已經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知識階層擴大到其他階層、從社會上層擴大到社會下層的過程。目前,普遍的狀況仍然是金錢第一、愛情第二;我們可以期待金錢和愛情的平起平坐;在理想中的將來,或許國人的擇偶標準能夠最終演變為愛情第一、金錢第二,因為愛情畢竟關係到人一生的幸福和快樂,關係到婚姻的品質和人生的品質。當人們超越了基本生存困境可以滿足溫飽之後,對於快樂和愛情的需求會逐步提出。尤其是現代中國逐步從家庭本位的價值觀向個人本位的價值觀演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期待,愛情因素在擇偶標準中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這個人們普遍為嫁給錢還是嫁給愛而焦慮迷茫的時代,《十周嫁出去》大張旗鼓地推廣嫁給愛而不是嫁給錢這種價值觀,真是善莫大焉。

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嫁給愛?

看到這檔純潔、高尚、美好的節目,人們的觀感並不全是正面的,例如羡慕;也會有些負面的情緒,例如嫉妒。在當今社會,雖說所有的人全都人格平等,但是人仍然無法擺脫天生的不平等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天賦不平等有兩個,一個是容貌,一個是智力。有人天生麗質,像安又琪,有人平凡醜陋;有人聰明,有人愚笨。由於節目中的候選男友全都比較高大上,不是歌星、影星、藝術家、運動員,就是有錢人,對於他們來說,無論是經濟資本的佔有還是文化資本的佔有,都高於一般人,為愛結婚的機會也高於一般人。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嫁給愛呢?是不是人人都能找到愛呢?

中國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夫妻感情再好,如果沒有達到溫飽線,就沒有辦法得到快樂。我們鄙視社會中那些沒房沒車的人堅決不嫁、寧願嫁給錢也不願嫁給愛的女人,覺得她們俗不可耐,可是,鄙視她們的人大都是比她們佔有了更多資本的人。除此之外,有時這些底層的女人面臨的不僅是願不願意嫁給愛的問題,而且會遇到根本找不到愛的困境。由於貧窮、醜陋或者平庸,有可能她既沒有愛上一個人的機會,也沒有人會愛上她,處境悲涼。

社會學研究表明,在溫飽線下,物質條件與快樂呈正相關關係,也就是說,越窮的人越不快樂,越富的人越快樂;但是,一旦過了溫飽線,物質條件與快樂就不再相關了,也就是說,快樂跟富裕程度就不再有關了。因此,我們應當對線上和線下的人群區別對待:對於溫飽線下的人群,不必苛責他們看重物質,不看重愛情;對於溫飽線以上的人群,才應當宣導輕視物質、看重愛情的婚戀觀。因為一旦超過了溫飽水準之後,擇偶時看重愛情的人們在婚後的生活中會獲得更多的快樂,而嫁給錢不是嫁給愛的人就不會獲得快樂,甚至會收穫痛苦,就像那位拜金的女孩,她即使坐在了寶馬車上,不是仍舊在哭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