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脾為後天之本,亞健康從脾防治!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 即可體驗“中醫智庫”, 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祖國醫學雖無亞健康之稱謂, 但有大量相關論述。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亂治未亂。 ”《傷寒論》雲“上工治未病”、“總揭諸病當預圖於早, 勿待病成方治, 以貽悔也。 ”未病即有亞健康之意。 孫思邈提出“上醫醫未病之病, 中醫醫欲病之病, 下醫醫已病之病。 ”其意是好的醫生善於在人們身體健康之時注重養生保持健康, 中等水準的醫生善於抓住將要生病還沒有生病之時(即亞健康)調理避免疾病發生, 一般水準的醫生治療已經發生的疾病。

而脾為後天之本, 防病抗邪, 在亞健康的防治中佔有重要地位。

脾是健康之本

1.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脾性至陰, 五行屬土, 系水穀之海, 化生氣血, 而生命活動以脾胃化生的氣血為基礎。 脾運化胃納之水穀, 吸收精微上輸於肺而化為營衛, 《素問·痹論》雲:“營者, 水穀之精氣也, 和調於五臟, 灑陳於六府, 乃能入於脈也, 故循脈上下, 貫五藏, 絡六府也。 衛者, 水穀之悍氣也, 其氣疾滑利, 不能入於脈也, 故循皮膚之中, 分肉之間, 熏於肓膜, 散於胸腹”;宗氣的生成亦離不開脾胃,

《靈樞·邪客》雲:“五穀入於胃也, 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 故宗氣積於胸中, 出於喉嚨, 以貫心脈, 而行呼吸焉”;脾胃可資生元氣, 《質疑錄》謂:“元氣為生身之精氣, 而實祖於胃”;血液由營氣和津液合和而成, 由脾上輸於心肺, 灌注脈中, 化赤而充養, 而營氣和津液均來源於水穀精微, 故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 正如《景嶽全書》所說:“血者, 水穀之精氣也, 源源而來, 而實生化於脾。 ”

2.脾為氣機之樞

脾為氣機之樞, 居於中焦, 通連上下, 可調衡氣的運動, 能“運代髒氣”, 尤在涇謂:“土具沖和之德, 而為萬物之本, 沖和者, 不冷不熱, 乃能生化萬物, 是以濕土宜燥, 燥土宜潤, 使歸於平也。 ”正如《四聖心源》所謂:“火降則水不下寒, 水升則火不上熱, 平人下溫上清者,

以中氣之善運也。 ”肝屬木, 旺於春, 其氣從左升, 位於東方;肺屬金, 旺於秋, 其氣從右降, 位於西方, 此即“肝生於左, 肺藏於右”(《素問·刺禁論》)之謂。 肝之左升, 肺之右降有序, 則賴於中央脾胃通上徹下, 斡旋陰陽。 水火相交、肝升肺降之協調, 皆基於脾胃為樞, 黃坤載謂:“水宜浮而火宜沉, 木宜升而金宜降, 土居中皇, 是為四象轉運之機。 ”

3.廣泛的功能體現

脾可援心神抗邪, 神雖由心主, 但脾“在志為思”, 且其化生的水穀精微是心神活動的物質基礎;脾可助肝清內禦邪, 肝藏血主疏泄, 但肝血源於脾土所化之精微, 同時脾居中焦主升, 對“肝升”具有促進作用, 此乃肝脾同升之意;脾可幫肺主衛外, 肺宣發的津液和衛氣均來源於脾胃所運化的水穀精微;脾可促腎化元氣,

腎為先天之本, “五臟之陰氣, 非此不能滋, 五臟之陽氣, 非此不能發”, 後天養先天, 腎所藏“後天之精”全賴脾胃運化的水穀精氣所化, 津液雖由腎所主, 但其源於脾胃, 且其代謝亦受脾運化之制;脾升胃降以和, 脾之與胃, 以膜相連, 經脈絡屬, 表裡相關, 納運相合, 燥濕互濟, 升降相因, 胃降必賴於脾之升運, 脾不升運, 胃濁必停於中;脾與小腸相通, 小腸主液, 而液源於脾運化之水穀精微, 小腸別濁, 與脾升密切相關, 脾氣不升可致腑氣不降;脾在體合肌肉, 主四肢, 脾運化水穀, 化生氣血, 充養肌肉和四肢。

脾弱則發生亞健康

有終必有始,有始未必有終。空間中寓時間,時間中亦寓有空間,時間與空間是統一的。與空間相比,中醫學更重視時間,亦即動態性、過程性,此乃“上守神”之意。時間是通過氣化來實現的,氣化的形式(升降出入運動)表現為空間。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亞健康能否發生,正氣的強弱是關鍵,正氣不足是產生亞健康的內在依據。而正氣源于水穀精氣,亦即李東垣所論的胃氣、元氣。胃氣和元氣的盛衰,又與脾之功能強弱有內在聯繫,脾旺則正氣充盛,脾弱則正氣不足,因此,“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從空間上看,亞健康具體發生於哪個臟腑,也與臟腑本身的正氣強弱有關。脾為後天之本,充養全身,臟腑局部之正氣虧虛,亦與脾藏有著密切的聯繫。亞健康發生以後,從時間上講,其發展變化也是以正氣強弱為依據的,正氣強,則亞健康向著健康方向發展;正氣弱,則亞健康向著疾病方向發展。因此,脾的功能失常是亞健康發生發展的終始。

防治亞健康應先養脾

1.未病健脾防亞健康發生

脾居中央,灌溉四旁,生命之生生不息,源於脾所化生的水穀精微的不斷供養。故《素問·生氣通天論》有“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脾得健運,則氣血陰陽調和,人自健康無病。健脾指運用藥物或非藥物手段恢復脾臟正常功能的治療方法。健脾包括對一切脾病的治療,含虛實之疾在內,它不同於補脾,補脾僅適於虛證。善養生者,首當飲食有節,慎和五味,兼以適寒暑、節勞役以養脾。即《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謂:“法于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相反,若“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則脾氣敗傷,精氣日虧,臟腑經絡日損,肌肉形體日削。則“半百而衰也”。脾為正氣之源,養脾自可養正氣,正氣充足,形氣相得,虛邪賊邪自不能獨傷人。即仲聖所雲:“四季脾旺不受邪”。李東垣在《內經》的啟迪下大倡“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重要理論,認為“脾胃既和,穀氣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壽。”相反,“大抵脾胃虛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臟之氣不生”(《脾胃論》),而亞健康發生。

2.欲病健脾防亞健康發作

從健康到疾病是一個質變過程,亞健康是二者之間的一個仲介狀態。此時,雖缺乏疾病典型臨床表現,但體內病機因數已經活動,出現了陰陽的偏盛偏衰,處於欲病而未作的“潛證”階段。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可把疾病消滅于萌芽狀態。亦即《素問·八正神明論》所雲:“正邪者,⋯⋯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見其形。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侯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對於亞健康的治療,關鍵在於實脾,脾健正勝則病退,脾虛正負則病進。因亞健康狀態邪氣尚輕,正氣尚強,實脾能充分發揮脾的抗邪作用,如等到疾病末期去治療,由於長期邪正鬥爭,一方面正不勝邪而邪氣深入,另一方面正氣與邪氣長期相爭而耗損消殘,出現“半死半生”局面。《素問·藏氣法時論》載“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說明治病必須依靠脾運化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等富含營養的食物以補精益氣,培補正氣,驅除病邪。

脾弱則發生亞健康

有終必有始,有始未必有終。空間中寓時間,時間中亦寓有空間,時間與空間是統一的。與空間相比,中醫學更重視時間,亦即動態性、過程性,此乃“上守神”之意。時間是通過氣化來實現的,氣化的形式(升降出入運動)表現為空間。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亞健康能否發生,正氣的強弱是關鍵,正氣不足是產生亞健康的內在依據。而正氣源于水穀精氣,亦即李東垣所論的胃氣、元氣。胃氣和元氣的盛衰,又與脾之功能強弱有內在聯繫,脾旺則正氣充盛,脾弱則正氣不足,因此,“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從空間上看,亞健康具體發生於哪個臟腑,也與臟腑本身的正氣強弱有關。脾為後天之本,充養全身,臟腑局部之正氣虧虛,亦與脾藏有著密切的聯繫。亞健康發生以後,從時間上講,其發展變化也是以正氣強弱為依據的,正氣強,則亞健康向著健康方向發展;正氣弱,則亞健康向著疾病方向發展。因此,脾的功能失常是亞健康發生發展的終始。

防治亞健康應先養脾

1.未病健脾防亞健康發生

脾居中央,灌溉四旁,生命之生生不息,源於脾所化生的水穀精微的不斷供養。故《素問·生氣通天論》有“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脾得健運,則氣血陰陽調和,人自健康無病。健脾指運用藥物或非藥物手段恢復脾臟正常功能的治療方法。健脾包括對一切脾病的治療,含虛實之疾在內,它不同於補脾,補脾僅適於虛證。善養生者,首當飲食有節,慎和五味,兼以適寒暑、節勞役以養脾。即《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謂:“法于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相反,若“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則脾氣敗傷,精氣日虧,臟腑經絡日損,肌肉形體日削。則“半百而衰也”。脾為正氣之源,養脾自可養正氣,正氣充足,形氣相得,虛邪賊邪自不能獨傷人。即仲聖所雲:“四季脾旺不受邪”。李東垣在《內經》的啟迪下大倡“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重要理論,認為“脾胃既和,穀氣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壽。”相反,“大抵脾胃虛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臟之氣不生”(《脾胃論》),而亞健康發生。

2.欲病健脾防亞健康發作

從健康到疾病是一個質變過程,亞健康是二者之間的一個仲介狀態。此時,雖缺乏疾病典型臨床表現,但體內病機因數已經活動,出現了陰陽的偏盛偏衰,處於欲病而未作的“潛證”階段。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可把疾病消滅于萌芽狀態。亦即《素問·八正神明論》所雲:“正邪者,⋯⋯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見其形。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侯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對於亞健康的治療,關鍵在於實脾,脾健正勝則病退,脾虛正負則病進。因亞健康狀態邪氣尚輕,正氣尚強,實脾能充分發揮脾的抗邪作用,如等到疾病末期去治療,由於長期邪正鬥爭,一方面正不勝邪而邪氣深入,另一方面正氣與邪氣長期相爭而耗損消殘,出現“半死半生”局面。《素問·藏氣法時論》載“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說明治病必須依靠脾運化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等富含營養的食物以補精益氣,培補正氣,驅除病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