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力量小公舉”黎雅君歷經磨練展現出舉重賽場“大姐頭”風範

黎雅君首次在家門口參加國家級比賽。 本報記者王建橋 攝

黎雅君賽前代表運動員上臺宣誓。 本報記者黃俊琦 攝

8個月前, 裡約奧運會舉重賽場上, 一次“改判”令風雲突變, 黎雅君挺舉第一把被改判失敗, 結果三次挺舉失敗沒能取得總成績。 這位惠州龍門姑娘留下的失落背影, 讓無數家鄉父老心疼不已。

如今, 她第一次在家鄉參加國家級比賽, 雖然依然面臨失利, 言談間卻沒了落魄和黯然:“確實退步了,

但我能追回來。 已經盡力了, 並不覺得遺憾!”小姑娘眼中閃爍著樂觀與自信。 童年受苦, 少年得志, 青年受挫, 在經歷過賽場上的大起大落後, 我們的“力量小公舉”已不再是那個初見報端的體壇新秀。 她正走向成熟, 逐漸展現出中國舉重賽場“大姐頭”的風範。

成長

大山裡飛出的“力量小公舉”

1993年出生于龍門縣龍潭鎮南坑村的黎雅君, 童年時便經歷了家庭的變故。 她7歲時, 父母離異, 自此跟媽媽、弟弟生活在一起。 那時候, 她的家境貧寒, 一家人擠在10平方米的平房裡, 連一台電視機也沒有, 只能蹭鄰居家的電視看。 為了生計, 黎雅君的媽媽黎愛群起早貪黑地幹農活、打散工。 懂事的黎雅君則幫著幹家務、照顧弟弟。

後來黎愛群帶著兒子在龍門縣城打工, 黎雅君寄住在伯父家裡。 小時候的磨礪, 塑造了黎雅君堅強、沉穩的性格, 也堅定了她走出大山的念頭。

2002年夏天, 龍門縣業餘體校的李智鋒教練等3人到龍潭鎮南坑小學挑選運動員後備人才時, 一眼就相中了身形體格都符合舉重運動項目的黎雅君。 李智鋒說, 當時挑選出這些“好苗子”後, 都會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參加艱苦的訓練。 練舉重是個苦差事, 很多孩子都很猶豫並表示要回家徵求父母意見, 只有黎雅君連連點頭, 用堅定的眼神望著他說:“願意!”

當初為什麼選擇走舉重這條路?黎雅君當初的理想其實很簡單也很現實:“因為只有那樣, 我才有機會去縣城讀書。 ”

“這孩子很嚮往大山外面的生活,

也很努力地做好自己、表現自己。 ”李智鋒如此評價黎雅君。 學校的日常訓練強度非常大, 黎雅君年紀又比較小, 剛開始教練們都很擔心她會吃不消打退堂鼓。 但令教練們意想不到的是, 她非但沒有被眼前的困難絆倒, 還常喊著“我也要這個重量”, 與老隊員一較高下, 開始表現出不服輸的性格。 同時, 她還把遇到的問題記下來積極向教練請教。 由於訓練刻苦、積極上進、成績突出, 黎雅君先後被輸送到惠州市體育學校、廣東省體校、廣東省體工隊接受專業訓練。

能從山溝裡來到省城, 黎雅君非常珍惜這樣的訓練機會。 然而, 長期高強度的訓練, 讓黎雅君積勞成傷。 因為腰傷, 黎雅君兩次萌生退出舉重訓練的念頭。

其中有一次較為嚴重, 那是在2008年, 醫生建議她不要再練習舉重, 她心灰意冷, 想到母親的艱辛操勞, 準備打工補貼家用。 誰知在她回到家時, 教練和縣體育局的領導已經在她家裡等候, 鼓勵她不要放棄。 她的啟蒙教練李智鋒甚至激動地對黎雅君媽媽說:“就算雅君現在不練, 外出打工回來, 我也不會放棄她。 因為我相信她是一名優秀運動員。 ”

回到省體工隊的黎雅君, 經過全面的體檢, 醫生確診只是普通傷病。 通過治療, 黎雅君的腰傷恢復良好, 又投入訓練。 此後, 黎雅君的成績不斷提高, 並於2011年6月進入國家隊。

“只有盡最大努力做好自己, 做好每一個環節, 走好每一步, 才能贏得更多機會。 ”黎雅君說, 舉重生涯, 她每天都積極配合好教練, 認真參加訓練,做足賽前準備,以平常心認真對待每次比賽。當遇到不順利的時候,她會以聽音樂、看書、看電影或與朋友逛街、喝咖啡等方式調整心情。訓練方面則與教練商量調整訓練方式去做好技術訓練,盡自己所能去做得更好。

以此狀態,黎雅君的競技水準漸入佳境:2009年7月,獲廣東省青少年舉重錦標賽甲組53公斤級冠軍;2010年7月,獲第十三屆省運會舉重比賽58公斤級抓舉第一名、挺舉第二名,總成績第二名;2011年6月,黎雅君被選入國家女子舉重隊;2012年,在全國舉重冠軍賽女子53公斤級比賽中,以總成績217公斤奪冠;2013年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中,奪得舉重女子53公斤級冠軍,並打破抓舉世界紀錄;2013年在波蘭弗羅茨瓦夫世界舉重錦標賽女子53公斤比賽中,包攬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枚金牌,成績分別為100公斤、121公斤和221公斤;2016年在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53公斤級A組較量中,以抓舉104公斤、挺舉128公斤、總成績232公斤獲得三枚金牌。

心態

“做最好的自己,每一個當下都不留遺憾”

4月8日晚,2017年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暨第十三屆全運會預選賽53公斤級比賽在市金山湖體育館上演,黎雅君首次在家鄉父老的歡呼聲中走上賽場。然而,狀態不佳的她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準。在抓舉只取得97公斤的成績後,挺舉的第一次試舉也只選擇了105公斤,並放棄了最後兩次試舉機會。最終,她以總分202公斤的成績,位列第七名。這比起她在世錦賽和奧運預選賽上取得的最好成績,少了20多公斤。

“去年奧運會失利後,整個人都不太好了!然後,生理和心理都陷入了一個低谷期,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恢復。”賽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黎雅君俏皮地一笑。賽場上的失利並沒有對她造成太多的困擾,久經沙場的她,心境早已被磨礪的像她手上的老繭一樣堅硬。

黎雅君說,在參加奧運會前,她曾經想像過無數種可能,也做好了無法奪冠的準備。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她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最糟糕的那個。她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走出那段運動生涯中最灰暗的時光。聽聽音樂、看看書,在訓練場上做做簡單的康復運動,希望通過這種簡單方式,擺脫失落和消極的泥淖。

“我也很想出去走走,跟朋友一起去旅遊。可是比賽一個接著一個,運動生涯還有很長。我還有在奧運賽場‘雪恥’的機會,但我首先要戰勝的是自己——— 那個浮躁、敏感、不夠堅強的自己。”黎雅君說,也正是經歷了奧運賽場上的失利,讓她真正看清了差距。她距離奧運冠軍的也許不是實力,而是心境與性格。

在惠州參加2017年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黎雅君給自己定了一個 “小目標”,進前16名,拿到全運會入場券。而她也最終實現了預期。“現在的實力,跟自己巔峰期確實差了很遠。心理已經調整過來了,但生理上仍然需要時間去恢復。再加上腰部的舊傷復發,所以就沒有硬撐著去奪牌。”在黎雅君看來,這次比賽對於她,是一個再出發、再衝鋒的信號。她所需要的,是重新審視自己的勇氣。

“距離全運會還有幾個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恢復到巔峰狀態。全運會的三枚金牌,是我今年的最大目標。”而談起三年後的東京奧運會,黎雅君說,“走一步算一步吧,不去想太多,只做眼下最好的自己,每一個當下都不留遺憾。”

妙語

■我還有在奧運賽場“雪恥”的機會,但我首先要戰勝的是自己——那個浮躁、敏感、不夠堅強的自己

■距離全運會還有幾個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恢復到巔峰狀態。全運會的三枚金牌,是我今年的最大目標

人物簡介

黎雅君,1993年出生于龍門縣龍潭鎮南坑村。2012年,在全國舉重冠軍賽女子53公斤級比賽中,以總成績217公斤奪冠;2013年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中,奪得舉重女子53公斤級冠軍,並打破抓舉世界紀錄;2013年在波蘭弗羅茨瓦夫世界舉重錦標賽女子53公斤比賽中,包攬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枚金牌;2016年在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53公斤級A組較量中,以抓舉104公斤、挺舉128公斤、總成績232公斤獲得三枚金牌。

本報記者潘高聳 黃宇翔 通訊員李秀顏

認真參加訓練,做足賽前準備,以平常心認真對待每次比賽。當遇到不順利的時候,她會以聽音樂、看書、看電影或與朋友逛街、喝咖啡等方式調整心情。訓練方面則與教練商量調整訓練方式去做好技術訓練,盡自己所能去做得更好。

以此狀態,黎雅君的競技水準漸入佳境:2009年7月,獲廣東省青少年舉重錦標賽甲組53公斤級冠軍;2010年7月,獲第十三屆省運會舉重比賽58公斤級抓舉第一名、挺舉第二名,總成績第二名;2011年6月,黎雅君被選入國家女子舉重隊;2012年,在全國舉重冠軍賽女子53公斤級比賽中,以總成績217公斤奪冠;2013年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中,奪得舉重女子53公斤級冠軍,並打破抓舉世界紀錄;2013年在波蘭弗羅茨瓦夫世界舉重錦標賽女子53公斤比賽中,包攬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枚金牌,成績分別為100公斤、121公斤和221公斤;2016年在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53公斤級A組較量中,以抓舉104公斤、挺舉128公斤、總成績232公斤獲得三枚金牌。

心態

“做最好的自己,每一個當下都不留遺憾”

4月8日晚,2017年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暨第十三屆全運會預選賽53公斤級比賽在市金山湖體育館上演,黎雅君首次在家鄉父老的歡呼聲中走上賽場。然而,狀態不佳的她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準。在抓舉只取得97公斤的成績後,挺舉的第一次試舉也只選擇了105公斤,並放棄了最後兩次試舉機會。最終,她以總分202公斤的成績,位列第七名。這比起她在世錦賽和奧運預選賽上取得的最好成績,少了20多公斤。

“去年奧運會失利後,整個人都不太好了!然後,生理和心理都陷入了一個低谷期,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恢復。”賽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黎雅君俏皮地一笑。賽場上的失利並沒有對她造成太多的困擾,久經沙場的她,心境早已被磨礪的像她手上的老繭一樣堅硬。

黎雅君說,在參加奧運會前,她曾經想像過無數種可能,也做好了無法奪冠的準備。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她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最糟糕的那個。她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走出那段運動生涯中最灰暗的時光。聽聽音樂、看看書,在訓練場上做做簡單的康復運動,希望通過這種簡單方式,擺脫失落和消極的泥淖。

“我也很想出去走走,跟朋友一起去旅遊。可是比賽一個接著一個,運動生涯還有很長。我還有在奧運賽場‘雪恥’的機會,但我首先要戰勝的是自己——— 那個浮躁、敏感、不夠堅強的自己。”黎雅君說,也正是經歷了奧運賽場上的失利,讓她真正看清了差距。她距離奧運冠軍的也許不是實力,而是心境與性格。

在惠州參加2017年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黎雅君給自己定了一個 “小目標”,進前16名,拿到全運會入場券。而她也最終實現了預期。“現在的實力,跟自己巔峰期確實差了很遠。心理已經調整過來了,但生理上仍然需要時間去恢復。再加上腰部的舊傷復發,所以就沒有硬撐著去奪牌。”在黎雅君看來,這次比賽對於她,是一個再出發、再衝鋒的信號。她所需要的,是重新審視自己的勇氣。

“距離全運會還有幾個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恢復到巔峰狀態。全運會的三枚金牌,是我今年的最大目標。”而談起三年後的東京奧運會,黎雅君說,“走一步算一步吧,不去想太多,只做眼下最好的自己,每一個當下都不留遺憾。”

妙語

■我還有在奧運賽場“雪恥”的機會,但我首先要戰勝的是自己——那個浮躁、敏感、不夠堅強的自己

■距離全運會還有幾個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恢復到巔峰狀態。全運會的三枚金牌,是我今年的最大目標

人物簡介

黎雅君,1993年出生于龍門縣龍潭鎮南坑村。2012年,在全國舉重冠軍賽女子53公斤級比賽中,以總成績217公斤奪冠;2013年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中,奪得舉重女子53公斤級冠軍,並打破抓舉世界紀錄;2013年在波蘭弗羅茨瓦夫世界舉重錦標賽女子53公斤比賽中,包攬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枚金牌;2016年在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53公斤級A組較量中,以抓舉104公斤、挺舉128公斤、總成績232公斤獲得三枚金牌。

本報記者潘高聳 黃宇翔 通訊員李秀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