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永財:脫貧後 我們的生活如花向陽開

光禿禿的軟棗獼猴桃枝條纏繞在鐵絲拉的大網上, 北風吹來, 枝條搖曳。 軟棗架下, 數十隻土雞在悠閒地覓食, “咯咯”的叫聲此起彼伏。 這是1月2日, 記者一走進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大西岔鎮楊林村村民王永財家裡看到的場景。

“這些雞年底就要出欄了, 估計能收入2000塊錢……”51歲的王永財笑眯眯地算起了賬。 一旁, 身患脊髓灰質炎的妻子正在倚著牆喂雞。

對王永財來說, 去年一年的生活既充實又忙碌。 朝陽下, 給雞雛餵食、觀察雞雛的生長情況;烈日下, 在刺嫩芽地裡除草、上肥;夕陽下, 為栽種的100多株軟棗獼猴桃澆水灌溉……儘管辛苦,

但對王永財而言, 生活已經有了起色, 煥發了新的生機。

“要不是政府扶貧給俺們指明了路, 日子都不知道怎麼過了。 ”王永財說, 從小他就落下了一個習慣性脫臼的毛病, 幹不了重活。 妻子自幼患脊髓灰質炎, 走路很不方便, 更談不上下地幹活。 因為家境貧困, 大兒子書還沒讀完就外出打工, 掙來的錢也僅能維持自己的生計。 小女兒上學所需的費用更是他的煩心事。

2015年正式建檔立卡, 王永財成為楊林村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貧政策的幫扶對象。 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 王永財發揮自身的能力, 努力拼搏, 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真得好好謝謝縣組織部和市郵政儲蓄銀行的領導, 給俺們貧困戶幫了不少忙。

”王永財說, 種什麼、養什麼、從哪裡能夠增收, 政府為貧困戶們規劃好了脫貧路子——從適合他家發展的庭院經濟專案入手, 因地制宜地規劃種養專案。 “先是為俺們貧困戶購置雞雛飼養, 然後又根據市場的需求, 採購刺嫩芽及軟棗獼猴桃進行栽植。 政府扶貧給了俺們希望, 俺們就必須鼓足了勁兒, 好好幹!”王永財幹勁十足地說。

說起扶貧給自家帶來的變化, 王永財覺得自己一下子數不完:2015年底, 享受了國家危房改造政策, 原本破舊的房屋變了樣——門窗換了, 牆體做了保溫, 居住環境大大改善了;兒子在村集體產業基地打工, 有了穩定的收入;去年種植的刺嫩芽也帶來了4000餘元的收入, 解決了小女兒就學和家裡的主要開支問題。

今年, 王永財打算利用當地河水資源發展白鵝養殖, 讓自己更加忙碌。 “光脫貧了還不行, 還得走上致富路。 ”王永財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