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樂嘉帶4歲女兒穿越沙漠4天76公里——教育最重要的是多次被複製

今天在不經意間看見寫作群裡有人寫了有關樂嘉帶四歲女兒穿越沙漠, 四天走了76公里的文章。 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去翻閱新聞, 果然看到了這一則新聞。

“對我來講, 靈兒如果能四天堅持下來, 那是她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如果她能堅持下來一天, 我會覺得孺子可教;

如果一天都堅持不下來, 我只能對自己說, 那只能下回再教。

但有一絲希望, 我會在安全的前提下, 讓她明白, 作為一個女孩, 她這一生必須要學會獨立和堅持。 ”

經過四天徒步行走, 他的女兒終於達到了終點。 樂嘉都流出了感動的淚, 他覺得這次讓女兒出行的目的達到了, 因為女兒堅持下來了。

四歲的孩子, 能夠徒步四天, 穿越沙漠行走76公里, 的確是件了不起的事。

一次性的堅持就算是有毅力了嗎?我認為那只能算是暫時性的堅持。 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要走過許許多多的路,

要經歷許許多多的困難挫折磨難。 有的人可能能夠經受一次兩次困難挫折磨難, 但是他並不一定能夠經受無數次, 這樣的孩子依然是沒有毅力的孩子。

正如盧璐所說, “一次兩次偶然的做到, 只能證明我們有做到的能力, 但是完全不能證明我們會有意識地去做。 教育的目的是形成系統和規範, 一次接著一次的反復, 一直到條件反射。 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能夠被複製, 並且多次被複製!”

1

由這句話,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教小學一年級時, 為了讓孩子專心, 整頓組織紀律, 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 不知要喊多少次“一二三, 坐得端, 小小手, 背背好。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學生東動西動)

但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 年齡大多都是六七歲,

你整頓紀律過後, 可能沒有一分鐘, 就有同學在下面搞小動作說話, 東張西望的。 整頓次數多了, 到了小學二年級, 孩子的注意力就相對好得多, 一節課就喊過一次兩次就差不多了, 多數同學能做到專心聽講了。 到小學三年級根本不再用這一招, 只是偶爾提醒一下部分同學坐好就行了。 多數同學基本上能夠遵守紀律, 專心聽講了。

小學生專注這一習慣的形成, 也需要反復的訓練, 反復的打磨, 然後才能做到基本上老師上課, 多數時間在講課, 只是少數時間在整頓紀律。

2

一次的堅持, 不一定就是有毅力。

那是在1996年的春天, 我帶著我所教的初二的學生徒步春遊。 當時這樣做的原因, 其實根本出發點不是為了鍛煉孩子的毅力、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精神, 主要是因為學生家庭的經濟條件有限, 為既能開闊孩子的視野, 又能減輕家長的負擔, 所以才採取徒步旅行這一舉動。

當時全班有46個同學, 一同隨行的有四個老師, 全程來回30公里。 我們去看了附近的一個叫黃姑洞,

一個水庫堤壩, 一個我們當地的非常有名的清朝的修建的雙牌坊。 當然在行走的過程當中, 的確有同學叫苦連天, 叫腳走痛了, 腿走酸了。 但是由於條件有限, 必須當天返回學校, 回到家中。 所以儘管很累, 每個孩子都堅持走下來了, 回到了家中。 如果照有的人觀點, 這應該算是有毅力了。

但是在這46個同學當中, 到初三畢業的時候, 流失了八個同學。 他們在那次春遊中堅持下來了, 但是他們卻沒能堅持完成初中學業, 這也不能算是一個有毅力的人。

最後這個班同學畢業之後有的升學, 有的務農, 有的打工。 但是其中有的人, 由於怕苦怕累, 學業無成, 工作拈輕怕重, 經常換工作, 導致收入不穩定。

這個例子就說明一次的堅持, 並不一定就有毅力。只有通過反復的打磨,才能讓孩孩子有堅強的毅力。孩子們的堅強的毅力,只有通過無數次的訓練,方可形成。

3

人們常說一個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21天的堅持,從小孩子讀幼稚園開始到讀小學讀初中,我們做家長的和做老師的,有許許多多要求孩子養成的行為習慣,孩子都需要我們家長和老師反復的提醒。他們不可能說家長說一次老師講一次,他都能遵照執行。很多時候你說了很多次了,他都依然要犯錯。

正如這一期,有一次我非常生氣地對同學說:“我都不知道跟你們說了多少遍,週末回家一定要先把作業做完了再玩,但是從開校到現在為止已經三個月過去了,已經差不多有五個21天了,但是你們當中有的人,連按時完成作業這個行為習慣都沒有養成,真的讓老師感到很失望。”

後來想一想,初一的學生畢竟還是很小,他的這個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壞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要糾正他這個壞習慣,可能還得需要下很大很大的功夫。其實從開校到現在為止,從最初的全班有十幾個同學不完成作業,到現在只有三四個同學不完成作業,還是明顯的有很大的進步了。

其實何止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反復訓練,就是對知識 的掌握同樣需要反復練習。小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得通過無數遍的抄寫,才能聽寫正確,數學計算題的演算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只是老師上課講的時候聽懂了,下來不反復練習,可能只有天才才能學好。

所以不管是我們老師還是家長,都不要因為孩子某一次能夠堅持下來,就覺得他永遠會堅持下來。他某一次守了紀律,就認為他次次都守紀律。他某一次做對了,就認為他永遠會做對。這樣的學生有,但是畢竟太少。我們一定要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當中,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訓練、打磨,讓他有刻苦耐勞的精神,讓他有持之以恆的精神,讓他能形成習慣做練習,複習知識等等,這樣孩子長大後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掌握過硬的本領。

家長們,請記住:教育最重要的是被複製,多次被複製。

以上是小編我的觀點,各位做家長的有何高見呢?

我是睿心媽媽 ,今日頭條育兒問答達人,今日頭條原創作者,期待你的關注、閱讀、收藏、轉發、分享。

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創作者。

並不一定就有毅力。只有通過反復的打磨,才能讓孩孩子有堅強的毅力。孩子們的堅強的毅力,只有通過無數次的訓練,方可形成。

3

人們常說一個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21天的堅持,從小孩子讀幼稚園開始到讀小學讀初中,我們做家長的和做老師的,有許許多多要求孩子養成的行為習慣,孩子都需要我們家長和老師反復的提醒。他們不可能說家長說一次老師講一次,他都能遵照執行。很多時候你說了很多次了,他都依然要犯錯。

正如這一期,有一次我非常生氣地對同學說:“我都不知道跟你們說了多少遍,週末回家一定要先把作業做完了再玩,但是從開校到現在為止已經三個月過去了,已經差不多有五個21天了,但是你們當中有的人,連按時完成作業這個行為習慣都沒有養成,真的讓老師感到很失望。”

後來想一想,初一的學生畢竟還是很小,他的這個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壞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要糾正他這個壞習慣,可能還得需要下很大很大的功夫。其實從開校到現在為止,從最初的全班有十幾個同學不完成作業,到現在只有三四個同學不完成作業,還是明顯的有很大的進步了。

其實何止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反復訓練,就是對知識 的掌握同樣需要反復練習。小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得通過無數遍的抄寫,才能聽寫正確,數學計算題的演算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只是老師上課講的時候聽懂了,下來不反復練習,可能只有天才才能學好。

所以不管是我們老師還是家長,都不要因為孩子某一次能夠堅持下來,就覺得他永遠會堅持下來。他某一次守了紀律,就認為他次次都守紀律。他某一次做對了,就認為他永遠會做對。這樣的學生有,但是畢竟太少。我們一定要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當中,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訓練、打磨,讓他有刻苦耐勞的精神,讓他有持之以恆的精神,讓他能形成習慣做練習,複習知識等等,這樣孩子長大後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掌握過硬的本領。

家長們,請記住:教育最重要的是被複製,多次被複製。

以上是小編我的觀點,各位做家長的有何高見呢?

我是睿心媽媽 ,今日頭條育兒問答達人,今日頭條原創作者,期待你的關注、閱讀、收藏、轉發、分享。

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創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