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老神話傳說中的張掖——關於顓頊巡狩張掖的傳說

古老神話傳說中的張掖

關於顓頊巡狩張掖的傳說

顓頊(專敘), 傳說也巡狩過張掖。

顓頊是五帝之一, 他是華夏集團的。 古代儒者對五帝的搭配, 由於看法不一, 搭配得不盡相同。 但是, 無論是司馬遷, 或是孔安國, 也無論是鄭玄。 或是皇甫謐, 他們各自論述的五帝中, 都有顓頊。 這就是說, 顓頊是大家公認的帝君。 《史記.五帝本紀》稱他為“帝顓項"。

帝顓頊也代表一個時代。

帝顓頊是黃帝的孫子。 黃帝正妃(正妻之意)嫘祖, 生有二子:囂器與昌意。 囂器生蟜極, 昌意生顓頊;黃帝崩, 孫子顓頊即位, 這就是帝顓頊。 這是原始社會擇賢的緣故。

司馬遷又將帝顓頊稱為“帝顓頊高陽"。 這是為什麼?高陽是地名, 是帝顓頊興起的地方。 古人將兩者結合起來稱呼。 後世也有以地名稱他為“帝高陽"的。 屈原在《離騷》的開頭就說:“帝高陽之苗裔兮"。 這是屈原說自己是帝高陽顓頊很遠的後代。 這樣, “帝顓頊高陽者"幾個字, 既說清了顓頊是何人, 也說清了興起在何方, 更說了其先後承傳的脈絡與關係。

既如此, 顓頊何時到張掖巡狩?有人說他出生在若水;若訓為弱, “若水"即“弱水"(今甘肅山丹縣), 顓頊出生在山丹。 他長大回張掖, 是由於懷舊, 返鄉探親。 但是《山海經》和《淮南子》所說的“若水", 不是山丹的“弱水", 而是四川實有的若水。 已故學者郭沫若之名, 不就來自沫水和若水的簡稱麼?同時,

顓頊的母親是蜀山氏, 子孫封在“蜀"(今四川成都一帶)顓頊生來不凡, 是他四川籍蜀山氏母親女樞, 感於“瑤光如蜆貫月"而懷孕, 生下他時, 頭上戴有千戈, 具有“聖德"。 這不更證明他生在蜀地的若水, 而不是生在山丹的弱水?揭去他出生時的神秘外紗, 說他有“聖德”, 可能是事實。 《史記·五帝本紀》載:他尊神敬鬼(當時一定會如此), 沉靜有謀略知事理, 能使土地盡其地力, 順著四時的天候運作, 按五行的氣節教育萬民。 他勤勞政事, 不惜勞苦奔波。 他北至“幽靈"(後稱幽州, 今河北一帶), 南至“交趾"(後稱交州;今廣西、越南一帶), 東至“蟠木"(東海中的度索島, 上有大桃樹, 東北有鬼門, 萬鬼所聚。 天帝派神荼、鬱壘兩神管轄萬鬼。 若有鬼害人,
此二神即將鬼用葦索捆綁, 用“桃弧"射他, 投他喂虎。 這便是後世用此二神當門神, 用桃木驅鬼的由來了), 西至“流沙"——到張掖來了。

流沙, 《漢書·地理志》載:“在張掖居延縣。 "唐《括地志》也載:“居延海南, 甘州張掖縣東北千六十四裡是。 "居延, 今內蒙古額濟納旗, 古有居延澤, 亦稱居延海, 在張掖彙聚了弱水(今山丹河)與羌谷水(今黑河)的河水流注此海。 此海處於巴丹吉林沙漠西側的沙漠中。 羌谷水(末段又稱弱水)在沙漠中流經處, 形成了一條綠色長帶。 這條長帶, 自古以來就是北方民族南下河西的孔道, 也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居延道”。

張掖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南沿, 居延在張掖的東北(偏北), 羌谷水將它們緊緊地連接起來,

人們將居延和張掖視為一體, 視居延為張掖的一部分, 這是地理因素造成的。 ——後來漢武帝建立張掖郡, 將居延列為“十縣"之一, 道理即在此。

帝顓頊西至流沙, 就是西到居延, 也就是到了張掖。 他不怕路途遙遠, 不顧僕僕風塵, 到張掖, 到居延, 不是懷舊, 而是辛勞地勤政, 是對張掖的關懷, 是對張掖在地理上樞紐地位的重視。

說帝顓頊代表一個時代, 是他處在原始社會即將解體時期, 開創了新的時代秩序。

原始社會即將解體時, 氏族聯為部落, 又進一步出現部落聯盟, 生產技術進步, 生產力逐漸提高, 社會財富逐漸增多, 原來的生產關係將被突破, 原來的社會秩序已不適應, 要求有新的社會秩序。 原來的社會秩序是以氏族或部落為基礎的。

每個氏族或部落, 都有自己的巫或覡。 古人是泛神論者, 認為萬事萬物後面都有個小神或小鬼, 它們可以害人也可助人。 , 能和這些小神或小鬼通話的, 就是能用特別的咒語或術語的巫或覡。 實質上是巫或覡能命令他們這樣做或那樣做。 而這種巫或覡通常是牧人或農夫兼任。 所謂“民神雜糅"、“民神回位", 是家家有巫覡, 人人可通神的寫照。 但是, 生產發展了, 部落聯盟加強了, 社會擴大了, 《原來那些能通小神小鬼的巫、覡, 已不能通擴大了的事物後面藏著的大神大鬼, 需要有個能通大神大鬼的人去支配他們。 通大神大鬼的人只需要一個, 他上和大神相通, 下給巫覡傳達大神的意志。 顓頊就是這個時代需要的“絕地天通"的人。 他叫原東方集團的大巫重,為南正“司天以屬神,管天上的事;又叫“火正黎司地以屬民”,管地上的事。如此,天上的事,只有顓頊和重可與天上的大神通了。

天上大神的意志,只能由他和重傳達給黎,再由黎傳給巫覡。經過如此改革,天變高了,地變低了,“絕地天通”的顓頊,宗教主的地位確立了,至高無上了;社會新的秩序,也就是新的生產關係確立了。這是社會一大進步。這個歷史進步時代的代表是顓頊。這也就是顓頊無赫赫之武功,而聲名卻遠比黃帝大;諸儒紀五帝,哪一家也少不了他的原因了。

帝顓頊的時代和民樂東灰山人,相距不是太遠。據《史記·五帝本紀》雲,大禹是帝顓頊的孫子,大約是西元前21世紀至西元前16世紀的人。這就是說,東灰山人比顓頊稍早。東灰山人雖比顓頊早,但他們仍同時生活在原始社會末期的父系時代。東灰山遺址中發現有“石祖”一東灰山人已有生殖崇拜,說明以農業為主的東灰山人,父系社會已佔有很大的份量。幾百年後,說顓頊西巡流沙,到過張掖,也無悖歷史的總趨向。如果“昆侖之丘說”能成立,那麼,顓頊巡張掖倒不完全是傳說了。

他叫原東方集團的大巫重,為南正“司天以屬神,管天上的事;又叫“火正黎司地以屬民”,管地上的事。如此,天上的事,只有顓頊和重可與天上的大神通了。

天上大神的意志,只能由他和重傳達給黎,再由黎傳給巫覡。經過如此改革,天變高了,地變低了,“絕地天通”的顓頊,宗教主的地位確立了,至高無上了;社會新的秩序,也就是新的生產關係確立了。這是社會一大進步。這個歷史進步時代的代表是顓頊。這也就是顓頊無赫赫之武功,而聲名卻遠比黃帝大;諸儒紀五帝,哪一家也少不了他的原因了。

帝顓頊的時代和民樂東灰山人,相距不是太遠。據《史記·五帝本紀》雲,大禹是帝顓頊的孫子,大約是西元前21世紀至西元前16世紀的人。這就是說,東灰山人比顓頊稍早。東灰山人雖比顓頊早,但他們仍同時生活在原始社會末期的父系時代。東灰山遺址中發現有“石祖”一東灰山人已有生殖崇拜,說明以農業為主的東灰山人,父系社會已佔有很大的份量。幾百年後,說顓頊西巡流沙,到過張掖,也無悖歷史的總趨向。如果“昆侖之丘說”能成立,那麼,顓頊巡張掖倒不完全是傳說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