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科普感悟」楊晰醫生:科普是科學工作者基本能力

科普是科學工作者基本能力

醫學是一門科學, 醫生也是一名科學工作者, 尤其是西醫學, 佶屈聱牙的專業詞彙之多, 遠遠超乎一般老百姓的理解能力。

倘或醫生沒有變繁為簡的能力, 不能為患者解釋清楚病情和治療的來龍去脈, 恐怕前來就診的患者撓頭事小, 引起醫患糾紛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就事大了。

世界上有兩件事是最難的, 一種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當然, 是合法的), 另一種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口袋(傳銷除外), 科普即是後者。 科普的目的是要把一種科學的觀念留在大眾的思想中, 對於大眾, 什麼內容留在最容易被熟記、被廣泛流傳呢?廣告、電視劇、動畫片、視頻, 這些東西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表現形式生動, 語言簡單。 科普絕不是像在教室裡講課一樣做一個科普講座就行的, 科普更需要用心, 用老百姓喜歡的形式,

作為一個藝術作品呈現出來, 只有給人帶來感官上的享受, 才能把裡面的道理留在人們心裡。

對於很多人來說, 本身是願意瞭解更多知識的, 可是又缺乏時間和精力去自己研讀, 尤其在跨行業的時候, 缺乏相應的經驗和訓練, 就很難快速獲取有效的知識。 比如哲學, 像《蘇菲的世界》這樣的兒童讀物, 當它以小說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 是一本兒童讀物, 作為完全不懂得哲學的成年人, 讀起來也完全不會覺得有什麼壓力。 又比如經濟學, 可能很多心懷理財想法的人也想看看金融類的書籍, 結果發現各種專業術語完全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但是當遇到了《牛奶可樂經濟學》, 又或者兒童讀物《小狗錢錢》, 原本晦澀難懂的經濟學知識都變成了歡快有趣的科普,

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

與哲學、經濟學相比, 醫學是一個更加複雜的科學, 而同時又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現階段我國醫學科普人才明顯不足, 而老百姓又迫切希望更加瞭解自己身體和更多的健康知識, 這之間存在的巨大鴻溝亟待我們年輕醫學工作者來填補, 醫學科普領域大有可為。

文/婦科 楊晰

發表自:健康報

把手指按到下麵的指紋上, 識別圖中二維碼, 點關注後, 免費訂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微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