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與武漢海關複關“同日生”的劉京果,從空港衛士到“漢新歐”守門人

楚天都市報1月2日訊 記者 陳淩墨 實習生陳翔宇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鄒斌

人物檔案:

劉京果, 1978年生, 武漢海關現場業務二處副調研員, 紮根業務一線18年, 從事“海、陸、空、郵”通關監管, 先後查獲湖北首起毒品、槍支走私入境案。 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 “武漢市智慧財產權工作先進個人”, 連續兩屆“湖北省青年崗位能手”。

左一為劉京果

12月29日, 2017年最後一個工作日。 清晨7時許, 由俄羅斯開來的“漢新歐”亞歐鐵路國際貨運專列, 緩緩駛進武漢吳家山鐵路中心站。

這是2017年的第375趟“漢新歐”專列, 滿載著50集裝箱來自西伯利亞的木材等貨物, 等待著進入中國海關的最後一道檢驗。

春節將近, 正是“漢新歐”通道最繁忙的季節, 武漢海關關員劉京果已經連續幾天披星戴月回家。 再過兩天, 他就將迎來人生的第40個新年。 這個聽著江漢關鐘聲長大的改革開放同齡人, 在武漢海關一線工作了18年。

從港口到機場再到如今的鐵路, 他將海關的海陸空口岸工作都經歷遍了, 全方位見證了這些年武漢對外開放口岸的發展。

從小聽著江漢關的鐘聲長大

報考海關那天排了一天的隊

對於土生土長的漢口伢劉京果來說, 江漢關的鐘聲是其成長路上一個繞不開的陪伴。

“小時候, 經過江漢關的鐘樓, 總要望兩眼, 想像著裡面到底是什麼樣子。 ”在長輩的講述中, 劉京果知道了江漢關的歷史, 以及其牽繫的民族的興衰榮辱。

2000年初, 華中科技大學大學經濟學院畢業的劉京果, 再次來到江漢關。 那天飄著大雪, 排隊報考武漢海關的大學生, 從江漢關一直排到了江漢路。

武漢海關首次自主招考關員, 劉京果排了一天的隊終於報上名,

並從幾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 最終如願以償。 2000年的10月9日, 海關制服穿上身的那一刻, 劉京果至今記憶猶新, 既感到神聖, 也增添了對這份職業的敬畏。

左一為劉京果

劉京果進入武漢海關後的第一站, 是在漢陽楊泗港集裝箱碼頭海關監管科。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長江水運繁榮, 楊泗港曾是我國內河航運的第一大貨運港, 被譽為“羅馬大殿”。 1996年, 楊泗港開始從事專業的國際集裝箱裝卸、運輸業務, 成為武漢最早對外開放的碼頭之一。

在楊泗港工作的5年間, 劉京果目睹了碼頭的興旺。 “貨物越來越多, 港區集裝箱泊位漸漸飽和, 很快不夠用了。 ”他翻出當時的資料, 楊泗港2005年集裝箱輸送量達到17.8萬標箱, 而1996年建成之初僅1.6萬箱。

2011年, 楊泗港整體搬遷至陽邏新港, 昔日的“內河第一港”, 如今成房地產開發熱土, 正在崛起一座“長江城”。

左一為劉京果

與武漢海關複關日“同日生”

親歷江城對外開放口岸發展

武漢海關的“海陸空”, 到目前為止, 劉京果待的時間最長的是航空領域。

2005年, 他調入武漢海關駐天河機場辦事處, 從事空運貨物的監管。 2008年, 負責機場郵快件的監管, 一直工作到2014年。 這9年時間裡, 劉京果見證了天河機場的貨郵輸送量從6.4萬噸增加到14.3萬噸。

對外開放帶來了經濟的騰飛, 走私物品和違禁物品也乘虛而入。 身為“國門”衛士, 劉京果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2010年8月23日,在例行郵檢中,一份寄自非洲烏干達、申報品名為“相冊樣品”的郵件引起劉京果的注意。在X光機照射下,這份本應很通透的相冊,裡面卻呈現出模糊的黑色。開箱查驗,4本相冊邊緣被膠水封死。原來,內部被掏空,放了4.4公斤大麻。

除了毒品和槍支等非法違禁物品,一批假冒偽劣商品也被劉京果和同事及時攔截,涉及車標、服裝、鞋帽、箱包、高爾夫球具等。

右一為劉京果

“機場的郵快件,絕大部分都是洋奶粉、紙尿褲等嬰幼兒產品,洋奶粉占到五六成。”劉京果回憶,2008年以前,洋奶粉在郵檢中心還是稀奇貨,一年有3件包裹就不錯了。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洋奶粉的海外代購激增,熱度一直持續到現在。

“以前出口商品比較單一,主要是茶葉、蜂蜜等農產品,現在,電子元器件、機電產品等高附加值的產品明顯增多。為經濟發展助力,武漢海關的大通關效能也顯著提升。”親眼見證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劉京果深有感觸,他說,在把好“國門”的同時,也會盡力做好服務,為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點滴力量。

現在,劉京果是武漢海關現場業務二處副調研員,主要負責“漢新歐”鐵路口岸以及漢口北市場採購貿易監管。上月29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結束後,劉京果繼續戴上安全帽,進集裝箱挨個檢驗貨物。不遠處,數百個集裝箱沿著“漢新歐”鐵路延伸開去,碩大的龍門吊正在緊張作業。“漢新歐”的重箱裝載率在全國“中歐”班列中位列第一。

採訪中,劉京果提到一個“命中註定的日子”,劉京果的生日是4月11日,正是武漢海關的“複關日”——1980年3月28日,國務院批准開放長江港口,決定設立武漢等沿江海關,4月11日,武漢海關正式對外開辦業務,對外開放的號角在荊山楚水間吹響。

劉京果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2010年8月23日,在例行郵檢中,一份寄自非洲烏干達、申報品名為“相冊樣品”的郵件引起劉京果的注意。在X光機照射下,這份本應很通透的相冊,裡面卻呈現出模糊的黑色。開箱查驗,4本相冊邊緣被膠水封死。原來,內部被掏空,放了4.4公斤大麻。

除了毒品和槍支等非法違禁物品,一批假冒偽劣商品也被劉京果和同事及時攔截,涉及車標、服裝、鞋帽、箱包、高爾夫球具等。

右一為劉京果

“機場的郵快件,絕大部分都是洋奶粉、紙尿褲等嬰幼兒產品,洋奶粉占到五六成。”劉京果回憶,2008年以前,洋奶粉在郵檢中心還是稀奇貨,一年有3件包裹就不錯了。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洋奶粉的海外代購激增,熱度一直持續到現在。

“以前出口商品比較單一,主要是茶葉、蜂蜜等農產品,現在,電子元器件、機電產品等高附加值的產品明顯增多。為經濟發展助力,武漢海關的大通關效能也顯著提升。”親眼見證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劉京果深有感觸,他說,在把好“國門”的同時,也會盡力做好服務,為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點滴力量。

現在,劉京果是武漢海關現場業務二處副調研員,主要負責“漢新歐”鐵路口岸以及漢口北市場採購貿易監管。上月29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結束後,劉京果繼續戴上安全帽,進集裝箱挨個檢驗貨物。不遠處,數百個集裝箱沿著“漢新歐”鐵路延伸開去,碩大的龍門吊正在緊張作業。“漢新歐”的重箱裝載率在全國“中歐”班列中位列第一。

採訪中,劉京果提到一個“命中註定的日子”,劉京果的生日是4月11日,正是武漢海關的“複關日”——1980年3月28日,國務院批准開放長江港口,決定設立武漢等沿江海關,4月11日,武漢海關正式對外開辦業務,對外開放的號角在荊山楚水間吹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