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藥桂枝湯發汗離不開生薑!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 即可體驗“中醫智庫”, 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筆者閱讀一篇介紹著名傷寒專家陳瑞春先生的文章,

看到這樣一則醫案:“曾治一男性患者, 平素易感冒, 背部怕冷, 脈緩弱, 舌苔正常。 予桂枝湯原方, 服前5劑自覺背部溫煦、舒適。 繼進原方時, 因無生薑, 只煎其他4味。 服後全身發癢, 欲汗而不得出。 遂停藥, 次日尋得生薑入藥, 再服則全身清爽, 溫煦自如。 ”

在陳瑞春所著的《傷寒實踐論》第319頁, 也以《桂枝湯中不可缺生薑》為題介紹了這則醫案:“曾治一老教授, 因終日畏寒, 經常感冒, 於某年夏天來診, 自謂背部怕冷, 既不能洗冷水, 也不能睡涼席。 據其脈症, 擬桂枝湯原方合玉屏風散, 服5劑後身暖如日浴, 囑其再服上方。 適逢生薑用完, 遂煎無生薑的桂枝湯服。 不料, 服了沒有生薑的枝枝湯, 全身瘙癢難忍, 且不得汗出, 皮下鬱鬱不暢, 十分不舒適。 又來與我面商, 問有何變故?當即與其測血壓, 診脈察舌, 聽心臟, 未見何特殊體征。 諸身一如常人, 料無妨礙, 不必易方, 囑其覓生薑置藥中再煎服。 當日又進上方一劑, 因諸藥齊備, 藥後身癢止, 仍如前述, 身暖如熱浴溫煦。 病者驚歎不已, 生薑一味,

居然如此重要, 可見中醫之奧秘, 還真是神秘莫測, 博大精深!”

讀了這個醫案兩個版本的描述, 筆者有如下二點思考:

首先, 我們更多看到的是第一個版本, 但實際情況應該是第二本版本。 這兩個版本有什麼不同嗎?

第一個版本是“桂枝湯原方”, 第二個版本是“桂枝湯原方合玉屏風散”,

這是有本質區別的。 《傷寒論》中隨某一藥量的變化方名都會不同, 何況如此“大規模”加了一個玉屏風散, 如何可以省略呢?

從藥味來講, 可以認為陳瑞春用的更接近桂枝加黃芪湯, 這個和桂枝湯是有本質不同的。 此案也沒有提供具體的用量和用法, 這也是我們整理自己的或者前人病案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筆者認為, 前人給後人提供病案, 提供的多是研究的原料, 是原原本本的事實, 無論有意或者無意, 省略都是不應該的。

筆者曾提出學用中醫需重視“理法方藥量用”6個方面。 比如說, 你說臨床用了一個小柴胡湯, 但用的是“柴胡12克, 黃芩9克……”, 把8比3的原方比例弄成這樣了, 這還能叫小柴胡湯嗎?

再比如說,

用了桂枝湯要發汗(注意這裡不是桂枝湯的“和”法應用), 但是沒有執行溫覆等“方後注”中的注意事項, 能說你用的是桂枝湯嗎?桂枝湯用於發汗, 李士懋先生提出輔汗三法(連續服藥、啜熱粥、溫覆)是必須要注意的。 陳瑞春用桂枝湯, 是否用了“方後注”中的方法, 現在已不得而知, 但願今後的整理病案者能避免這種遺憾的發生。

其次, 桂枝湯用於發汗, 唯一有開腠作用的就是生薑。 陳瑞春文章講到:桂枝和芍藥是血分藥, 是不會有直接發汗作用的, 其作用應該是釀汗源的(大棗和甘草更不可能有發汗的作用), 用胡希恕的話講, 桂枝湯主要是“安中增液”的, 來源補充起來了, 卻不能及時疏泄, “全身瘙癢難忍, 且不得汗出, 皮下鬱鬱不暢, 十分不舒適”是自然的。

“陽氣內蒸而不驟泄”是理想狀態,但是“不驟泄”說的是氣門要慢慢開、緩緩開,但不能不開。生薑的這點開腠作用,正好能做到微微的“泄”而“不驟泄”:既不是閉、也不是大開,無過、無不及,是為中。

總之,陳瑞春此案讓我們對於桂枝湯方中生薑的作用更加明晰,對於古人制方之理的認識更加接近真理。後人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努力,同時找到一些問題,不是對於前輩的不敬,恰恰是對於前輩嚴謹治學態度的繼承。

十分不舒適”是自然的。

“陽氣內蒸而不驟泄”是理想狀態,但是“不驟泄”說的是氣門要慢慢開、緩緩開,但不能不開。生薑的這點開腠作用,正好能做到微微的“泄”而“不驟泄”:既不是閉、也不是大開,無過、無不及,是為中。

總之,陳瑞春此案讓我們對於桂枝湯方中生薑的作用更加明晰,對於古人制方之理的認識更加接近真理。後人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努力,同時找到一些問題,不是對於前輩的不敬,恰恰是對於前輩嚴謹治學態度的繼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