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津村名文化」義唐村名由來

義唐村名由來

義唐村位於河津北坡南沿垣上, 市區東北向5公里處, 北臨侯禹高速公路, 西連209國道, 東距趙家莊鄉政府2.5公里, 南近邵莊村, 距離2.5公里。 人口2500口, 土地3800畝, 是種植為主的純農業村, 以小麥、玉米為主產。

義唐漢初置村, 古時信佛教者眾多, 村北建有大佛寺。 相傳, 有一個和尚四處說教傳法, 到該村時, 發現此地民風淳樸, 人傑地靈, 然後決定在此地弘揚佛法。 在他的說教下, 該村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 故名彌陀村。 相傳隋朝初年, 河南發水, 饑民四處流動討飯, 維持生計, 王伯當母親從河南出發沿途討飯來到該地, 住在大佛寺早出晚歸, 以寺為家。 當時她已身孕六甲, 有一日, 天剛濛濛亮時, 頓覺腹痛陣陣, 不久便開始分娩, 生下一個骨大肌瘦的小子。 村民聞訊趕來問寒問暖, 送食送水, 其母非常感激。 後來王伯當長大離開了這裡。 王伯當是個血性男兒,

不滿當時的腐敗, 長大後參加了農民起義瓦崗軍, 因英勇善戰成了瓦崗寨中的一員大將。 他不忘該村養育他的恩情, 功成名就後重新修繕大佛寺, 村民為了永遠銘記王伯當生於該村, 便將彌陀村更改為義唐村, 並在村東建門樓一座, 門樓匾額刻有“伯當主家”四個大字。

義唐村原來廟甚多, 有大佛寺, 關帝廟、真武廟、娘娘廟、將軍廟、孔廟、觀音廟, 現全毀, 僅存真武廟正殿堂三間。

建置沿革

明代———南方平裡義唐村;清代———豔南裡義唐村;

民國8年(1919年)———第三區義唐村;

1947年 4月河津解放———第三區義唐村;

1953年———義唐鄉義唐村;

1956年———辛興鄉義唐村;

1971年———趙家莊公社義唐大隊;

1984年至今———趙家莊鄉義唐村委會。

(撰文:薛筱平 毛悅 任會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