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記錄歷史,留住鄉愁!南平6村給全省做示範了!

提到“鄉愁”, 不少朋友都會想起余光中的那首詩《鄉愁》。 那麼對於咱南平的鄉村來說, 如何才能更好地記錄歷史, 留住鄉愁呢?

根據省檔案局的總體部署

要積極推動各轄市區

開展鄉村記憶建檔試點工作

而到目前為止

我市6個省“鄉村記憶檔案”示範專案

已全部通過驗收

市檔案局監督指導科科長葉建英介紹:

鄉村記憶檔案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基礎, 是記錄各種鄉愁的記憶載體。

今年, 全市選取了光澤橋亭村、浦城水東村、順昌張墩村、松溪大埠村、邵武故縣村、延平劇頭村等6個村作為試點, 指導其在現有鄉村記憶檔案的基礎上, 通過收集、拍攝、口述記憶採集等形式, 加強對鄉村歷史、人文、民風民俗、文化遺產、家譜族譜等史料及實物的收集, 加強對已消失鄉村檔案的收集與保護工作。

南平“鄉村記憶檔案”示範專案

▼▼

延平區樟湖鎮劇頭村

據《南平縣誌》及有關資料記載, 劇頭古稱極頭, 在歷史變遷中又曾稱為喬峰、劇峰、梅花村等。 位於南平至尤溪和古田的必經之路上, 地理位置優越, 是當時商貿、交通中轉的集散地。 村中現有古道仍可通達, 稱為“官道”, 並保存有“唐橋、唐石板曲埕、宋橋、清井”等文物遺跡。

劇頭村風光秀美, 崇文尚武, 人才輩出, 有體現著中國傳統家族觀念的古厝民居, 有別具特色的崇蛇民俗——“青竹蛇舞鬧元宵”等。

邵武市水北鎮故縣村

故縣村位於邵武市東面, 村部距市區僅2.5公里, 南鄰富屯溪, 素有邵武市東大門之稱。 故縣村有長達七百多年的歷史, 人才輩出, 李綱、黃潛善、黃中均任過宋朝宰相, 素有“過溪三宰相”之稱。 在故縣還發現了宋朝時期的墓群, 出土了大量文物, 各種器物造型, 裝飾雅致美觀。 特別是八角盤、八角杯等, 構思奇妙、做工精巧, 是十分難得的藝術珍品。

順昌縣埔上鎮張墩村

張墩村位於順昌縣城北面,埔上鎮的西南面,主村張墩座落在“316”國道西側。改革開發以來,張墩村依託“綠色生態、田園風光、特色產業、鄉土氣息”四大優勢,致力打造“富美張墩”,形成葡萄、糧食、鄉村旅遊“三駕齊驅”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相繼建成了主題公園、自行車慢道、瓜果長廊、等一批休閒旅遊設施。張墩人還立足本土,挖掘鄉土文化,以“鄉愁”為題建成全國首個鄉愁館,徵集老物件2000餘件,展出富有鄉土特色的時代精品500餘件。

浦城縣臨江鎮水東村

水東村地處浦城縣城西南,臨江鎮所在地。自然地理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水東村有人類居住可溯自新石器晚期。秦漢時期,閩越國曾在距此約2公里處築臨江城,為當時閩越國貴族聚居之地。千百年來,村民以農林業、漁業和水運業為主,崇尚耕讀,詩禮傳家。水東村山川秀美,文物古跡甚多。著名的有夕陽寺、鎮安橋、九龍桂等自然、人文景觀。據《臨江鎮志》載,村中昔有“臨江八景”。這些勝景風光,雖歷經滄桑,但遺跡尚存。

光澤縣寨裡鎮橋亭村

橋亭村地處光澤縣寨裡鎮北部,距縣城26.3公里,是省級商品糧重要基地村,革命重點老區村之一,縣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近年來,橋亭村兩委團結帶領全體村民,圍繞發展目標,持續推進各項建設,經濟及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橋亭村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各類檔案材料較為齊全,內容涉及村級組織建設、村民自治及事務管理、經濟管理、土地承包、集體林權改革、社會保障及科技、會計、音像、實物等相關檔案資料,基本反映全村自然、政治、人文、經濟的變遷過程,數量達千餘份。

松溪縣河東鄉大布村

大布村地處松溪河谷平原中部,距縣城6公里,轄區內有兩個自然村(大布、外屯),936戶,3380人,其中漢族人口占96.5%,佘族人口占3.5%,是松溪縣人口最多的村落。大布村是松溪縣歷史最悠久的村落之一,村內古民居、古碼頭、奉禁碑、資壽寺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羅漢寺等20多處古代建築物與村中10多口古井相諧布陳,彰顯出村落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此外,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各地檔案館加大對《檔案法》的宣傳和貫徹力度,加強檔案業務培訓,增強幹群的檔案意識,加大檔案收集力度,特別是關於本村的農保、醫保、計生等重要文件、表冊的歸檔,同時注意本村重要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照片、錄音、錄影的收集歸檔。按照劇頭村報帳員兼檔案管理員吳楊雄的說法,這次整理好的檔案室該本村歷史的檔資料一一呈現。

葉建英表示:

希望以這六個村為示範,以點帶面,推動全市‘鄉村記憶檔案’專案的建設,為建設美麗南平,留存歷史,留住鄉愁發揮作用。

目前,此項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下一步將對典型經驗和做法進行交流總結、推廣,用先進檔案文化來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順昌縣埔上鎮張墩村

張墩村位於順昌縣城北面,埔上鎮的西南面,主村張墩座落在“316”國道西側。改革開發以來,張墩村依託“綠色生態、田園風光、特色產業、鄉土氣息”四大優勢,致力打造“富美張墩”,形成葡萄、糧食、鄉村旅遊“三駕齊驅”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相繼建成了主題公園、自行車慢道、瓜果長廊、等一批休閒旅遊設施。張墩人還立足本土,挖掘鄉土文化,以“鄉愁”為題建成全國首個鄉愁館,徵集老物件2000餘件,展出富有鄉土特色的時代精品500餘件。

浦城縣臨江鎮水東村

水東村地處浦城縣城西南,臨江鎮所在地。自然地理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水東村有人類居住可溯自新石器晚期。秦漢時期,閩越國曾在距此約2公里處築臨江城,為當時閩越國貴族聚居之地。千百年來,村民以農林業、漁業和水運業為主,崇尚耕讀,詩禮傳家。水東村山川秀美,文物古跡甚多。著名的有夕陽寺、鎮安橋、九龍桂等自然、人文景觀。據《臨江鎮志》載,村中昔有“臨江八景”。這些勝景風光,雖歷經滄桑,但遺跡尚存。

光澤縣寨裡鎮橋亭村

橋亭村地處光澤縣寨裡鎮北部,距縣城26.3公里,是省級商品糧重要基地村,革命重點老區村之一,縣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近年來,橋亭村兩委團結帶領全體村民,圍繞發展目標,持續推進各項建設,經濟及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橋亭村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各類檔案材料較為齊全,內容涉及村級組織建設、村民自治及事務管理、經濟管理、土地承包、集體林權改革、社會保障及科技、會計、音像、實物等相關檔案資料,基本反映全村自然、政治、人文、經濟的變遷過程,數量達千餘份。

松溪縣河東鄉大布村

大布村地處松溪河谷平原中部,距縣城6公里,轄區內有兩個自然村(大布、外屯),936戶,3380人,其中漢族人口占96.5%,佘族人口占3.5%,是松溪縣人口最多的村落。大布村是松溪縣歷史最悠久的村落之一,村內古民居、古碼頭、奉禁碑、資壽寺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羅漢寺等20多處古代建築物與村中10多口古井相諧布陳,彰顯出村落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此外,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各地檔案館加大對《檔案法》的宣傳和貫徹力度,加強檔案業務培訓,增強幹群的檔案意識,加大檔案收集力度,特別是關於本村的農保、醫保、計生等重要文件、表冊的歸檔,同時注意本村重要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照片、錄音、錄影的收集歸檔。按照劇頭村報帳員兼檔案管理員吳楊雄的說法,這次整理好的檔案室該本村歷史的檔資料一一呈現。

葉建英表示:

希望以這六個村為示範,以點帶面,推動全市‘鄉村記憶檔案’專案的建設,為建設美麗南平,留存歷史,留住鄉愁發揮作用。

目前,此項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下一步將對典型經驗和做法進行交流總結、推廣,用先進檔案文化來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