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把手教你制定一個可實現的2018年度目標|附個人快速成長小貼士

本文6406字, 有點點長, 快速閱讀也就9.9分鐘, 對你絕對有幫助。

本文大綱:

1, 年度目標實現不了的原因矛盾, 引出如何制定可實現的目標、以及如何自我學習成長?

2, 你應該要有的時間大局觀。

3, 如何科學制定年度目標, 以及如何管理每一天的時間。

4, 要實現目標對應要學什麼能力?

5, 總結

1,

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 我的2018年的目標, 就是搞定2017年, 那些原定於2016年完成的安排, 不為別的, 只為兌現我2015年時要完成的2014年年度計畫的諾言。

你是不是每年, 都這樣制定年度目標呢?

為什麼你做了計畫, 又是天天打卡, 又是打了雞血喝了雞湯, 但最後還是沒實現呢?

原因大致如下:

1)你缺乏對時間的大局觀, 沒有真正意識到時間的寶貴性, 就容易揮霍時間, 人生其實很短暫。

2)你制定的目標看上去很美, 卻不切實際, 無法執行, 最後拖延, 放棄。

3)你缺乏完成目標的學習能力, 有些目標具有挑戰性、創造性,

你能力不夠, 或是不知道如何提高能力, 那你就是做不到。

如果你不想年復一年的重蹈覆轍, 你需要好好學習一下, 如何做一個能執行到位的年度目標, 以及能解決有挑戰性目標的能力。

沒有精准的導航系統, 你車開再快, 也不一定能達到目的地。

那我們怎麼做呢?

2,

你缺乏對時間的大局觀, 沒有真正意識到時間的寶貴性, 就容易揮霍時間, 人生其實很短暫。

假設今天就是你生命中最後一天, 你會如何度過?你多半就是花光你所有的錢, 假設你微信錢包裡只夠叫個外賣呢?

約伯斯曾在演講時說: 當我十七歲的時候, 我讀到了一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後一天去生活的話, 那麼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正確的。

這句話也深深影響著我。

根據世界衛生組, 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 告顯示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5歲, 累積約27375天。

假如你是00後, 現在是18歲, 你還剩下20805天。

假如你是95後, 現在是23歲, 你還剩下18980天。

假如你是90後, 現在是28歲, 你還剩下17155天。

假如你是85後, 現在是33歲, 你還剩下15330天。

假如你是80後, 現在是38歲, 你還剩下13505天。

假如你是70後, 現在是48歲, 你還剩下9855天。

假如你是60後, 現在是58歲, 你還剩下6205天。

其實這個還不是最刺激的。

時間對我們來說非常稀缺, 還有個細思極恐, 卻大家都忽略的事實, 雖然很多人還剩1, 2萬天, 但實際上你在最年輕最有活力的年齡段裡的可自由支配時間很少。

什麼是可自由支配時間?

我們一般的年輕上班族, 「最年輕、最有活力、最沒有負擔的年齡段」中, 一般是從18-30歲, 即12年, 我覺得甚至還要再短一些。

大約1/3時間在睡覺。

大約1/3時間在工作讀書。

大約只有剩下的1/3時間才能自我支配。

但事實上, 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少, 每天不會給你大快連續8小時。

比如你一天的時間裡, 1/3的自由支配時間, 是被支離破碎成好很多塊的。

8小時會被分成5個小塊左右:

1)早上起床上班通勤(約1小時)

2)午間公司吃飯休息(約1-2小時)

3)下班通勤(約1小時)

4)在聚會地點/在家。 (約3-4小時)

5)回家睡覺/睡前折騰。 (約1小時)

你每天花在往返通勤、上洗手間、獨自邊吃飯邊看著視頻傻笑、各種排隊, 各種等待時間(等電梯、等公交地鐵、等計程車、等朋友、等喜歡遲到的男女朋友), 還有各種消耗大量時間, 卻並不會帶來長遠價值的事情, 比如刷朋友圈, 王者榮耀。 如果你網速慢, 每次卡頓幾秒, 加起來也不知不覺消耗了很多, 這些碎片化的時間累積起來, 可能又要占屬於自己8小時裡的1/3, 甚至一半以上, 平均4小時。 這還沒算你平日、週末加班的時間。

也就是你「最年輕、最有活力、最沒負擔的年齡段」裡可自由支配的生命時間, 大概只有理論值的50%左右。也就是你每天只有4小時左右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只占每天時間的16%。那些讓人沉迷的APP和遊戲,更是時間的黑洞。

你也許會說,我就是雙休,週末時間很多。我想說如果你不是珍惜時間的人,週末雙休都別你拿去睡懶覺和玩樂去了。

你也許會說,我退休後就有大把時間了,是啊,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男性為60周歲,女性為55周歲,但你到老的時候,還有15-20年的時間,看上去挺長的,但你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和健康的身體,你也是玩不動的,你也失去了年輕時的激情。

所以,你想要掌控時間,就需要先瞭解時間都去哪了。

所以,我們的「最年輕、最有活力、最沒負擔的年齡段」就是所謂的寶貴青春年華,如果不想白白流失掉,你需要學會制定目標、時間管理、能量管理。

少年輕月年,遲暮惜光輝。

3,

你制定的目標看上去很美,卻不切實際,無法執行,最後拖延,放棄。

舉例:你的2018年年度目標

1)我要讀30本書

2)我要升職加薪

3)我要減肥20斤

4)我要找個女朋友

5)我要投資比特幣

這些目標都很宏大,但不夠具體,沒有設置時間期限,沒有針對性的計畫和行動。

那我如何才能更好的制定年度計畫和管理自己的時間呢?

巴菲特有個著名的兩列清單法則。

巴菲特教他的私人飛機師mike flint(曾為四位美國總統開過飛機)是這樣做的,分為3步:

第一步,巴菲特讓mike寫下對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25件事。

第二步,巴菲特讓 mike 從中圈出最重要的 5 件事。mike花了一些時間,比較猶豫糾結地圈出了 5 個。

第三步,mike 有了AB兩列清單,A列是最重要的 5 件事,B列是剩下的 20 個。

巴菲特問他如何處理B列的20個目標?

mike說,我會優先做完最重要的5件事,然後在用一些時間做後面的20件事情。

巴菲特卻說,你錯了,被你列為B列清單的事情,應該是你「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去做」的事情,這些事情都不能佔用你最主要的時間精力,直到你先完成重要的5件事。

mike很糾結,他覺得剩下的20個也很重要,完全避免去做,不太好吧。

我相信你也和mike一樣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我相信你經常是在,還沒完成最重要的事情時,就去做次重要,甚至不重要的事情,所以你既花了大量時間,又沒得到相應的回報。

在我不知道這個原理時,就給自己制定大量的目標,也運用了時間管理工具,但反而讓自己工作很累,事情永遠做不完,一旦出現疲態,就容易產生焦慮與拖延。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來改進我們的年度目標,不要什麼都寫上去,只寫最重要的。

由於你可能以前浪費了很多時間,如果你想要在這一年裡趕上來,你需要付出一些取捨與代價。

你需要知道:

1)人生需要平衡,但為了實現某個目標,你可以短期捨棄一部分目標或生活。

例如,你希望3個月內通過去健身房,減肥20斤,假設你一周的晚上去4次,來回路途、健身、洗澡的時間一般都需要2-3個小時。基本上晚上的黃金時間就被佔用了,那你就要捨棄和朋友吃飯玩樂,你的人際交往會短時間內停滯,但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2)年度目標跨度要在一整年的每個月,每週上要能宏觀顯示,方便你把控進度。

這就要用到一些甘特圖工具,這裡推薦「日事清」,既可以做時間任務管理,也可以做專案管理。但有個小地方有待改進,就是專案進度,竟然不能顯示和修改進度比例。

這裡給出具體的制定年度目標的方法。為了方便你操作,我做了簡化,更豐富的完整版本可以加入我的年度目標設定群。

你設定太多目標,反而產生焦慮會導致實現不了,為了最大化的實現你最重要的目標,不如只制定比如10個年度目標,其中最重要的目標3個,沒實現或沒讓重要的目標走上正軌,其餘的次要目標,都暫時不做。

我把一個普通人常用的目標設為三大類:學習、工作、生活。

鑒於前面提到的兩列清單法則,我建議你每個類別,最多設置2-3個重要的年度目標,3個次要年度目標,即不完成重要目標,不去做次要目標。由於有些目標相對容易,有些就比較複雜,所以還需要設定不超過3個的子目標。

舉例:

為了能讓目標更容易實現,需要套用SMART原則來進行檢驗你的目標是否可行。

SMART原則,是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1954年首先提出,在企業管理界被廣泛使用,是非常有效的目標管理方法之一。

SMART原則包含5個方面:

1)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2)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Relevant)

5)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確定好目標後,還需要做分類和管理。

目標大致分為3類:

1)習慣。比如,每週健身3次,每週看本書。

2)項目。比如,你要學會一門技能,並能運用到工作中。

3)既是習慣又是項目。比如,你要1年讀30本書,既要每週堅持,又要做專案管理,分解任務到每個月,然後按部就班的執行。

都可以用我前面推薦的「日事清」來進行管理。

如何落實到每一天的時間安排?

大家可以參考我的模式,再根據情況進調整成適合自己的時間段和任務安排。

根據任務的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的維度,按照ABCDE,5個類型劃分,並圈出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精力和效率最高的時間段昨晚(一般是早上)。

A類:創造類,或緊急重要的事情,每天早上優先處理完最重要的2件事,不處理完不做其他事情。

B類:循序漸進,每天都要做的,比如,讀書,背單詞,學習某個技能。

C類:碎片化的事情,可一心兩用。通勤路上聽音訊書。

D類:可授權別人去做的事情,也是節約時間的好方法。

E類:休閒放鬆類。

範例

由於篇幅有限,以上只是一個比較粗略的目標計畫安排,如果大家想更完整的學習如何制定年度目標,請關注我的公眾號:迎刃(ID: yingrendao),爭取近期更新。

可能你會問,我做不到這樣自律,有時候白天精神很萎靡,根本沒狀態做事和學習。這個就設置到你的「能量管理」了,即你能否有充沛的精神和體力去應對每天的調整。如果你長期不運動,晚睡,精神壓力大,又不做任何的調節,你自然處於一種低迷狀態,自然是無法做到自律的。

但其實我並不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我也不一定每天都狀態非常好,也不一定每天都是100%按照這個時間段來分配,但我會通過各種方法來調整。所以,真正的自由,不是靠自律,而是靠管理,靠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句名言,如何過好一天,就是過好一生。

能讓自己有規律且健康的學習、工作、生活,才能讓你把控自己的目標,才能説明你一步步實現你的理想。

4,

你缺乏完成目標的學習能力,有些目標具有挑戰性、創造性,你能力不夠,或是不知道如何提高能力,那你就是做不到。

我發現很多不會制定目標,不會執行目標的朋友,不光只是表面不會這些能力,同時還欠缺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的基礎技能。

比如,你想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你也買了一些時間管理的書籍或課程進行學習,但你的閱讀速度很慢,一本書一個月都沒看完,甚至感覺即使一個個字看完了,也會記不住。最後還是用不了。然後你還看到某些雞湯大師說,你看書看不下去,不是你不行,是你不夠努力,你要努力呀。但要想看書學習速度快,還真不是努力自律就能解決的。

這就說明,你要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對應的能力是否具備?如果不具備,你是否可以通過學習快速的掌握並馬上能運用?而這些不那麼外顯的技能,決定了你個人在社會上,職場上的真正競爭力價值。

我們大部分普通人都沒有特別的背景,沒有像李嘉誠馬雲那樣的爸爸,也不是宦官子弟,不,是官宦子弟,所以,你只能靠自己學會「學習」,以及各種應用能力,才能解決各種各樣的難題。

要想讓自己從一個籍籍無名之輩,變成一個很厲害很優秀的人,大致主要涉及以下幾個維度的學習,請看思維導圖。

此圖涵蓋了我們個人成長的主要內容,你看是不是和我們前面做的年度目標是有重合的,年度目標決定了我們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和時間佔用比例。學習思考能力決定了我們能否快速對應難題,並解決難題。

由於工作需要,興趣愛好廣泛,我自學過很多技能,做過很多廣泛閱讀、知識整理與實踐。比如:目標管理、時間管理、思維邏輯、學習方法、心理學、社交溝通、閱讀、寫作、辯論、演講、喜劇脫口秀、德州撲克等等等方面,總之就是非常雜。

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無論你學什麼,都有一些核心知識在影響著我們的學習效率與效果,有四個方面,分別是學習方法、思考方法、閱讀方法、個人知識管理系統。很多人就是欠缺這些基礎技能,所以學東西很慢。

學習方法

字面很好理解,就是如何學習的方法,就是「學習」這個事情本身,就是一門技能,你掌握了學習規律,會比你沒有掌握,效率效果都要高很多,這也就是為什麼,你讀書時,總會發現有那麼幾個同學,他也和你一樣不怎麼用功,你在玩時,他在玩,你在讀書時,他還在玩,但他考試成績就是比你厲害,雖然不一定是名列前茅,但都在中上,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智商不行,其實是他們掌握了「高效的學習方法」,他學一遍就掌握了,而你可能要花好幾倍的時間。

思考方法

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在生活,工作中,總會碰到各做各種的難題,有些不懂得百度就可以查到,但有些複雜的問題,就不一定了,比如你面臨畢業是到底選擇考研還是找工作?你在一個公司待久了,是選擇不斷晉升還是跳槽來漲薪?這都涉及到把一個複雜問題,進行分析,尋找答案的過程。如果你沒掌握這個能力,甚至會想沒頭蒼蠅一樣,最後不斷用了錯誤的方法產生更錯誤的結果,還浪費耽誤時間。

閱讀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讀書是件好事,偶爾也會去買一些暢銷書,推薦書,但由於沒有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其實也是學習方法),所以1個月也看不了一本書,以及不知道怎麼改進閱讀的速度和效率(這個就是思考方法)。不會高效閱讀的朋友,一般只會一個字一個字的從頭讀到尾,但這種方法不到記不住理解不了書籍內容,而且速讀非常慢。高效的閱讀方法一般是把碎片化閱讀,快速閱讀、主題閱讀、深度閱讀進行有機整合,才能達到高效輸入知識資訊。

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這個才是最厲害的東西,人腦其實是不擅長記憶,而擅長思考。你的大腦是沒法記住非常多的知識資訊,但我們完全可以借助個人知識管理系統和工具,來讓它們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大腦。一般都是用有道雲筆記、ONENOET、印象筆記、為知筆記等工具來作為我們的知識管理工具。而且你在學習「學習方法」、「思考方法」、「閱讀方法」過程中,用此系統進行資料收集,整理,應用,分享,你的效率和效果會比較不做這個工作要高很多。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你掌握了這幾個技能,就輕鬆碾壓一般人和學渣,試想一下,你一天就能看完一本書,並能馬上運用,這和開掛有什麼區別?

你知道與不知道這個知識點,你今後的改變就會有大差別,由於以上4個重要能力,都需要專門的講解,甚至需要寫一本書,一個課程才能講解清楚,所以之類沒法展開,但我現在已經著手準備,把我在這幾個方面的心得體會,陸續的寫出來,並集結成免費電子書,提供給大家。

唯一能持久的競爭優勢,就是勝過競爭對手的學習能力。

5,

最後總結一下,想要制定一個可實現的年度目標,你需要知道這3點。

1)你需要知道的時間大局觀。

2)科學制定年度目標的方法,以及如何管理每一天的時間的方法。

3)要實現目標對應要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思考方法、閱讀方法、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學歷代表過去,財力代表現在,可實現的目標與學習能力代表將來。新的一年要想不荒廢,就從制定可實現的目標開始。

你而要停止迷茫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提高自己開始,改變思維、陋習,提升自己通往美好人生的各項能力。

真正的安全感來自你對自己的信心,是你每個階段性的目標的實現,而真正歸宿感在於你的內心深處對自己命運的把控。

最後的最後,如果你閱讀能力還可以,推薦以下書籍拓展閱讀。

《和時間做朋友》《儘管去做:無壓工作的藝術》《小強升職記》《只管去做》《精要主義》《知道做到》《好好學習》《請停止你的無效努力: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快速進階》《高效閱讀法》《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三大思考工具輕鬆解決各種問題》《從為什麼開始》

以上我看過的,關於時間管理、學習方法、思考方法、閱讀方法方面的內容,幫你們做篩選了,節約你們的時間,我相信列了那麼多有價值的書籍,你肯定是不會看的。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你制定2018年度計畫了嗎?是否是一個可執行的計畫?來評論區等你分享喔!

-END-

擁有自信溝通力,聊天不費力

大概只有理論值的50%左右。也就是你每天只有4小時左右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只占每天時間的16%。那些讓人沉迷的APP和遊戲,更是時間的黑洞。

你也許會說,我就是雙休,週末時間很多。我想說如果你不是珍惜時間的人,週末雙休都別你拿去睡懶覺和玩樂去了。

你也許會說,我退休後就有大把時間了,是啊,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男性為60周歲,女性為55周歲,但你到老的時候,還有15-20年的時間,看上去挺長的,但你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和健康的身體,你也是玩不動的,你也失去了年輕時的激情。

所以,你想要掌控時間,就需要先瞭解時間都去哪了。

所以,我們的「最年輕、最有活力、最沒負擔的年齡段」就是所謂的寶貴青春年華,如果不想白白流失掉,你需要學會制定目標、時間管理、能量管理。

少年輕月年,遲暮惜光輝。

3,

你制定的目標看上去很美,卻不切實際,無法執行,最後拖延,放棄。

舉例:你的2018年年度目標

1)我要讀30本書

2)我要升職加薪

3)我要減肥20斤

4)我要找個女朋友

5)我要投資比特幣

這些目標都很宏大,但不夠具體,沒有設置時間期限,沒有針對性的計畫和行動。

那我如何才能更好的制定年度計畫和管理自己的時間呢?

巴菲特有個著名的兩列清單法則。

巴菲特教他的私人飛機師mike flint(曾為四位美國總統開過飛機)是這樣做的,分為3步:

第一步,巴菲特讓mike寫下對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25件事。

第二步,巴菲特讓 mike 從中圈出最重要的 5 件事。mike花了一些時間,比較猶豫糾結地圈出了 5 個。

第三步,mike 有了AB兩列清單,A列是最重要的 5 件事,B列是剩下的 20 個。

巴菲特問他如何處理B列的20個目標?

mike說,我會優先做完最重要的5件事,然後在用一些時間做後面的20件事情。

巴菲特卻說,你錯了,被你列為B列清單的事情,應該是你「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去做」的事情,這些事情都不能佔用你最主要的時間精力,直到你先完成重要的5件事。

mike很糾結,他覺得剩下的20個也很重要,完全避免去做,不太好吧。

我相信你也和mike一樣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我相信你經常是在,還沒完成最重要的事情時,就去做次重要,甚至不重要的事情,所以你既花了大量時間,又沒得到相應的回報。

在我不知道這個原理時,就給自己制定大量的目標,也運用了時間管理工具,但反而讓自己工作很累,事情永遠做不完,一旦出現疲態,就容易產生焦慮與拖延。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來改進我們的年度目標,不要什麼都寫上去,只寫最重要的。

由於你可能以前浪費了很多時間,如果你想要在這一年裡趕上來,你需要付出一些取捨與代價。

你需要知道:

1)人生需要平衡,但為了實現某個目標,你可以短期捨棄一部分目標或生活。

例如,你希望3個月內通過去健身房,減肥20斤,假設你一周的晚上去4次,來回路途、健身、洗澡的時間一般都需要2-3個小時。基本上晚上的黃金時間就被佔用了,那你就要捨棄和朋友吃飯玩樂,你的人際交往會短時間內停滯,但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2)年度目標跨度要在一整年的每個月,每週上要能宏觀顯示,方便你把控進度。

這就要用到一些甘特圖工具,這裡推薦「日事清」,既可以做時間任務管理,也可以做專案管理。但有個小地方有待改進,就是專案進度,竟然不能顯示和修改進度比例。

這裡給出具體的制定年度目標的方法。為了方便你操作,我做了簡化,更豐富的完整版本可以加入我的年度目標設定群。

你設定太多目標,反而產生焦慮會導致實現不了,為了最大化的實現你最重要的目標,不如只制定比如10個年度目標,其中最重要的目標3個,沒實現或沒讓重要的目標走上正軌,其餘的次要目標,都暫時不做。

我把一個普通人常用的目標設為三大類:學習、工作、生活。

鑒於前面提到的兩列清單法則,我建議你每個類別,最多設置2-3個重要的年度目標,3個次要年度目標,即不完成重要目標,不去做次要目標。由於有些目標相對容易,有些就比較複雜,所以還需要設定不超過3個的子目標。

舉例:

為了能讓目標更容易實現,需要套用SMART原則來進行檢驗你的目標是否可行。

SMART原則,是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1954年首先提出,在企業管理界被廣泛使用,是非常有效的目標管理方法之一。

SMART原則包含5個方面:

1)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2)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Relevant)

5)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確定好目標後,還需要做分類和管理。

目標大致分為3類:

1)習慣。比如,每週健身3次,每週看本書。

2)項目。比如,你要學會一門技能,並能運用到工作中。

3)既是習慣又是項目。比如,你要1年讀30本書,既要每週堅持,又要做專案管理,分解任務到每個月,然後按部就班的執行。

都可以用我前面推薦的「日事清」來進行管理。

如何落實到每一天的時間安排?

大家可以參考我的模式,再根據情況進調整成適合自己的時間段和任務安排。

根據任務的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的維度,按照ABCDE,5個類型劃分,並圈出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精力和效率最高的時間段昨晚(一般是早上)。

A類:創造類,或緊急重要的事情,每天早上優先處理完最重要的2件事,不處理完不做其他事情。

B類:循序漸進,每天都要做的,比如,讀書,背單詞,學習某個技能。

C類:碎片化的事情,可一心兩用。通勤路上聽音訊書。

D類:可授權別人去做的事情,也是節約時間的好方法。

E類:休閒放鬆類。

範例

由於篇幅有限,以上只是一個比較粗略的目標計畫安排,如果大家想更完整的學習如何制定年度目標,請關注我的公眾號:迎刃(ID: yingrendao),爭取近期更新。

可能你會問,我做不到這樣自律,有時候白天精神很萎靡,根本沒狀態做事和學習。這個就設置到你的「能量管理」了,即你能否有充沛的精神和體力去應對每天的調整。如果你長期不運動,晚睡,精神壓力大,又不做任何的調節,你自然處於一種低迷狀態,自然是無法做到自律的。

但其實我並不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我也不一定每天都狀態非常好,也不一定每天都是100%按照這個時間段來分配,但我會通過各種方法來調整。所以,真正的自由,不是靠自律,而是靠管理,靠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句名言,如何過好一天,就是過好一生。

能讓自己有規律且健康的學習、工作、生活,才能讓你把控自己的目標,才能説明你一步步實現你的理想。

4,

你缺乏完成目標的學習能力,有些目標具有挑戰性、創造性,你能力不夠,或是不知道如何提高能力,那你就是做不到。

我發現很多不會制定目標,不會執行目標的朋友,不光只是表面不會這些能力,同時還欠缺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的基礎技能。

比如,你想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你也買了一些時間管理的書籍或課程進行學習,但你的閱讀速度很慢,一本書一個月都沒看完,甚至感覺即使一個個字看完了,也會記不住。最後還是用不了。然後你還看到某些雞湯大師說,你看書看不下去,不是你不行,是你不夠努力,你要努力呀。但要想看書學習速度快,還真不是努力自律就能解決的。

這就說明,你要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對應的能力是否具備?如果不具備,你是否可以通過學習快速的掌握並馬上能運用?而這些不那麼外顯的技能,決定了你個人在社會上,職場上的真正競爭力價值。

我們大部分普通人都沒有特別的背景,沒有像李嘉誠馬雲那樣的爸爸,也不是宦官子弟,不,是官宦子弟,所以,你只能靠自己學會「學習」,以及各種應用能力,才能解決各種各樣的難題。

要想讓自己從一個籍籍無名之輩,變成一個很厲害很優秀的人,大致主要涉及以下幾個維度的學習,請看思維導圖。

此圖涵蓋了我們個人成長的主要內容,你看是不是和我們前面做的年度目標是有重合的,年度目標決定了我們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和時間佔用比例。學習思考能力決定了我們能否快速對應難題,並解決難題。

由於工作需要,興趣愛好廣泛,我自學過很多技能,做過很多廣泛閱讀、知識整理與實踐。比如:目標管理、時間管理、思維邏輯、學習方法、心理學、社交溝通、閱讀、寫作、辯論、演講、喜劇脫口秀、德州撲克等等等方面,總之就是非常雜。

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無論你學什麼,都有一些核心知識在影響著我們的學習效率與效果,有四個方面,分別是學習方法、思考方法、閱讀方法、個人知識管理系統。很多人就是欠缺這些基礎技能,所以學東西很慢。

學習方法

字面很好理解,就是如何學習的方法,就是「學習」這個事情本身,就是一門技能,你掌握了學習規律,會比你沒有掌握,效率效果都要高很多,這也就是為什麼,你讀書時,總會發現有那麼幾個同學,他也和你一樣不怎麼用功,你在玩時,他在玩,你在讀書時,他還在玩,但他考試成績就是比你厲害,雖然不一定是名列前茅,但都在中上,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智商不行,其實是他們掌握了「高效的學習方法」,他學一遍就掌握了,而你可能要花好幾倍的時間。

思考方法

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在生活,工作中,總會碰到各做各種的難題,有些不懂得百度就可以查到,但有些複雜的問題,就不一定了,比如你面臨畢業是到底選擇考研還是找工作?你在一個公司待久了,是選擇不斷晉升還是跳槽來漲薪?這都涉及到把一個複雜問題,進行分析,尋找答案的過程。如果你沒掌握這個能力,甚至會想沒頭蒼蠅一樣,最後不斷用了錯誤的方法產生更錯誤的結果,還浪費耽誤時間。

閱讀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讀書是件好事,偶爾也會去買一些暢銷書,推薦書,但由於沒有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其實也是學習方法),所以1個月也看不了一本書,以及不知道怎麼改進閱讀的速度和效率(這個就是思考方法)。不會高效閱讀的朋友,一般只會一個字一個字的從頭讀到尾,但這種方法不到記不住理解不了書籍內容,而且速讀非常慢。高效的閱讀方法一般是把碎片化閱讀,快速閱讀、主題閱讀、深度閱讀進行有機整合,才能達到高效輸入知識資訊。

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這個才是最厲害的東西,人腦其實是不擅長記憶,而擅長思考。你的大腦是沒法記住非常多的知識資訊,但我們完全可以借助個人知識管理系統和工具,來讓它們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大腦。一般都是用有道雲筆記、ONENOET、印象筆記、為知筆記等工具來作為我們的知識管理工具。而且你在學習「學習方法」、「思考方法」、「閱讀方法」過程中,用此系統進行資料收集,整理,應用,分享,你的效率和效果會比較不做這個工作要高很多。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你掌握了這幾個技能,就輕鬆碾壓一般人和學渣,試想一下,你一天就能看完一本書,並能馬上運用,這和開掛有什麼區別?

你知道與不知道這個知識點,你今後的改變就會有大差別,由於以上4個重要能力,都需要專門的講解,甚至需要寫一本書,一個課程才能講解清楚,所以之類沒法展開,但我現在已經著手準備,把我在這幾個方面的心得體會,陸續的寫出來,並集結成免費電子書,提供給大家。

唯一能持久的競爭優勢,就是勝過競爭對手的學習能力。

5,

最後總結一下,想要制定一個可實現的年度目標,你需要知道這3點。

1)你需要知道的時間大局觀。

2)科學制定年度目標的方法,以及如何管理每一天的時間的方法。

3)要實現目標對應要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思考方法、閱讀方法、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學歷代表過去,財力代表現在,可實現的目標與學習能力代表將來。新的一年要想不荒廢,就從制定可實現的目標開始。

你而要停止迷茫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提高自己開始,改變思維、陋習,提升自己通往美好人生的各項能力。

真正的安全感來自你對自己的信心,是你每個階段性的目標的實現,而真正歸宿感在於你的內心深處對自己命運的把控。

最後的最後,如果你閱讀能力還可以,推薦以下書籍拓展閱讀。

《和時間做朋友》《儘管去做:無壓工作的藝術》《小強升職記》《只管去做》《精要主義》《知道做到》《好好學習》《請停止你的無效努力: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快速進階》《高效閱讀法》《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三大思考工具輕鬆解決各種問題》《從為什麼開始》

以上我看過的,關於時間管理、學習方法、思考方法、閱讀方法方面的內容,幫你們做篩選了,節約你們的時間,我相信列了那麼多有價值的書籍,你肯定是不會看的。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你制定2018年度計畫了嗎?是否是一個可執行的計畫?來評論區等你分享喔!

-END-

擁有自信溝通力,聊天不費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