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研究生愁論文更甚於愁找工作,“強制發表論文”該廢止了嗎?

研究生(包括碩士、博士)都應取消發表論文的要求, 不應以發表論文作為畢業論文答辯的前置條件。 提高研究生培養品質, 主要在加強過程品質監控, 尤其是發揮導師制的作用。

表面上看, 要求發表論文, 可以提高研究生培養品質。 但其實不然。 一方面, 有的研究生根本沒有進行嚴格的學術訓練, 就想著撰寫、發表論文, 這讓學術研究急功近利;另一方面, 這實質是唯論文論, 為了能刊發論文, 有的買賣論文, 有的出錢賣論文版面, 還有的弄虛作假, 催生學術不端。

國外一流大學培養研究生, 不但沒有在讀期間發表論文的要求, 甚至碩士研究生都不必撰寫學位論文。 博士生在讀期間也不必發表論文, 主要通過學位論文答辯。 可是, 研究生培養品質卻得到公認。 原因有二。 一是重視過程品質監控與淘汰, 平時要求極嚴, 比如課程研究生, 每門課程都提出很高要求,

達不到課程要求, 拿不到相應學分, 將難以畢業。 二是充分發揮導師制的作用。 導師制的重要價值, 是通過導師和學生的共同學習、研究, 讓導師把學生“點燃”, 激發學生的潛能, 以導師的教育和學術聲譽保障學生的培養品質。

我國研究生教育, 不重視過程品質管制, 也沒有真正發揮導師制的作用, 於是希望要求發表論文, 來提高研究生教育品質。 而對於取消發表論文的要求, 很多人擔心會導致研究生培養品質更水, 平時要求不嚴, 再沒有論文要求, 培養品質將更低。

從根本上, 我國大學要提高研究生培養品質, 必須推進學術自治、教授治校, 把教育和學術自主權交給教師。 目前我國高校重視對導師的學術研究指標考核, 而普遍忽視教育教學, 這是行政治校的結果——考核指標由行政部門制訂, 再由行政部門具體執行, 大學內沒有教育和學術的同行評價, 學校辦學和教師教書、學術研究, 都追求功利的目標, 這種辦學環境也就難以讓教師們有教育與學術尊嚴和榮譽感,

包括研究生教育, 從招生、到培養、再到學位授予, 導師並沒有招生自主權(基本上以統一考試成績為基礎按計劃招生), 也沒有培養自主權(課程和具體培養要求由學校統一規定), 導師也就沒有必要為學生的品質負責, 而只是完成學校佈置的帶教任務而已。 只有建立教育和學術同行評價機制, 對教師的教育貢獻和學術能力進行同行評價, 並把教育權落實到導師身上, 才能整體提高研究生培養品質。

好多論文查重系統檢測是不專業的,建議同學們可以去Paperfree進行論文檢測,準確率也是可以保證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