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北鶴峰: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 輟學率為0;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8.8%;高中入學率為93.25%;小學校際間差異係數為0.58;初中校際間綜合差異係數為0.39……湖北省鶴峰縣交出的一張教育均衡發展現狀的成績單, 同樣是一張人民滿意教育的答卷。

鶴峰, 一個只有22萬人口的國家級貧困縣。 繼2014年被國家教育督導委員會認定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後, 該縣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為根本標準, 堅持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辦好山區教育的戰略重點, 夯基礎、化熱點、破難點、補短板, 使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的滿意度顯著提升。

政府主導重投入, 硬體均衡夯基礎

“洗浴熱水全天供應, 洗漱隨時可以, 冬天也不冷。 ”12月25日, 談起在校的住宿條件, 鶴峰縣下坪鄉民族中心學校學生陳傑直言“比家裡舒服多了”。 走進他的宿舍, 單人單鋪, 內設衛生間、盥洗室、儲物櫃、晾曬架, 而且滅火器、應急燈、秘密頻道指示牌等消防設施俱全, 讓人懷疑這不是學校宿舍, 而是商業賓館。

該校校長江平說, 學生不僅住進了新宿舍, 而且搬進了新教室, 這一切變化都得益於“全面改薄”工程。 該校的巨變只是全縣61所中小學的一個縮影。

鶴峰縣把“教育強縣”戰略擺在突出位置, 強化政府責任, 實行縣領導聯繫學校制, 定期召開教育工作會議, 專題研究部署教育工作。

不斷創優教育發展環境, 做到要政策給政策, 要資金給資金, 要人才給人才, 要待遇給待遇, 切實為學校排憂解難。 特別是在教育上“捨得投入”, 該縣劃撥城區中心最好地段75畝, 新建縣思源實驗學校, 設教學班60個, 提供學位3000個, 解決了城區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困局。 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和“分項、分校推進”的原則, 3年累計投入資金1.8億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新增校舍34327萬平方米, 改造或新建運動場88250萬平方米, 配備儀器設備8.3萬件套、圖書0.87萬冊。 中小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圖書室、教學功能室全覆蓋, 學生住宿難、就餐難、飲水難、洗浴難、如廁難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如今, 走進鶴峰山村, 最好的建築在學校, 最美的風景在學校, 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學校。

聚焦聚力化熱點, 資源均衡促優質

“現在, 我該把誰藏起來呢?”11月30日, 鶴峰縣走馬鎮堰埡學校二年級的學生正在上語文課《霧在哪裡》, 與以往課堂不同的是, 授課老師是該縣實驗小學語文骨幹教師龍燕, 而且是通過黑板旁的大電視傳遞資訊。 “太有趣了。 ”孩子們課後直呼“精彩”, 龍老師設計的“課堂闖三關”和“筆劃歌”等教學方式, 將低年級課堂的趣味性有效性發揮到極致。

當天, 鶴峰縣小學語文送教下鄉活動在走馬鎮中心小學舉行。 同時, 利用雲平臺網路同步連線到該鎮所轄的堰埡學校、北鎮小學, 讓三校學生同上一節名師示範課。

走馬鎮中心學校校長伍金輝說, 先進的教學設備讓偏遠的教學點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

現代教育的先進性和優越性改變了地域差距。

為了讓所有孩子平等享有與時代同步的優質教育, 鶴峰縣聚焦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扎實推進“互聯網+教育”工程, 加強教育資訊化建設, 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 建成數位教學資源分享平臺, 通過建設網路錄播教室、同步課堂系統, 形成縣城輻射鄉鎮、鄉鎮輻射村小、教學點的優質教學資源分享體系。 同時, 該縣合理調整城區學校佈局, 優化資源配置。 通過就近入學、劃片招生等措施規範辦學行為。 縣城適齡兒童及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難、大班額等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創新機制穩鄉村, 師資均衡助發展

“鄉里教書挺好的,

有鄉村教師生活補助, 有鄉鎮工作津貼等, 加起來一個月有3000多元, 比同年參加工作的城鎮教師還多700元, 要我離開的話, 真有點捨不得。 ”地處高寒地帶的鶴峰縣中營鎮麻水小學教師嚴露算起經濟賬, 一臉滿足。

“今年教師基本上沒有流失, 而且有在外縣工作的鶴峰教師要求調回家鄉。 ”鶴峰縣教育局局長徐家富介紹, 三年前不是這樣子, 受鶴峰交通及區域劣勢影響, 每年教師外流近100人, 大量生源也隨之流失。

“要想破除‘教師流失’這個瓶頸, 就要解決根子問題, 從落實教師待遇上下功夫。 ”鶴峰縣委書記王小平擲地有聲。 自2014年開始, 該縣教職工年終獎勵納入財政預算, 足額兌現, 僅2016年就為1738名教職工發放資金1.64億元。

動輒上億元的教育投資, 對經濟並不發達的鶴峰來說並不容易。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念深入人心。

該縣創新機制,持續發力,保證了農村教師隊伍相對穩定。3年累計招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252人,全部充實到農村學校,有效解決了農村教師隊伍年齡偏大、農村偏遠薄弱學校師資不足、學科結構欠優等瓶頸問題。每年按照政策足額兌現教師的各種津貼及年終獎勵,安排教師培訓專項經費,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實行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全員培訓。同時,在津貼補貼、職稱評審等方面適當向農村教師傾斜的實惠政策,使優秀教師在農村能夠進得來、留得住、教得好,先後湧現出“全國最美鄉村教師”鄧麗、“湖北好人”黃家菊等一批典型人物。

教育扶貧解隱憂,助學均衡享公平

“兩個娃兒讀書,幸虧有國家照顧,不然我家怎麼負擔得起?”鶴峰縣五裡鄉民族中學七年級學生洪仕濤的父親逢人便說。洪仕濤家庭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姐姐在武漢一院校攻讀室內設計,每年最低需要2萬元以上開支,不過,姐弟倆並沒有因為較重的求學開支而影響學習。“營養早餐、免費午餐、寄宿生補助,姐姐還享受了5000元的‘泛海計畫’扶助。”洪仕濤說,國家政策好,姐弟倆學習生活無憂。

教育扶貧挖“窮根”,“上得起學”是保證。該縣全面落實國家助學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實施了從學前到小學、中學、大學的“一條龍”資助,僅2017年發放教育扶貧資金1626.7萬元。實施“免費午餐”、社會助學等關愛工程,採取“國家+政府+基金會”的模式,為全縣農村學校提供小學生4元標準、初中生5元標準的“免費午餐”,為小學生免費提供2元標準的“營養早餐”,“留守兒童之家”61所學校全覆蓋,配備了女副校長並明確女生專管職責,開展政法女幹警送法律知識進校園活動。各種關愛疊加發力,確保每一名孩子不因貧失學。(汪正璽 趙婧)

(責編:關喜豔、周恬)

對經濟並不發達的鶴峰來說並不容易。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念深入人心。

該縣創新機制,持續發力,保證了農村教師隊伍相對穩定。3年累計招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252人,全部充實到農村學校,有效解決了農村教師隊伍年齡偏大、農村偏遠薄弱學校師資不足、學科結構欠優等瓶頸問題。每年按照政策足額兌現教師的各種津貼及年終獎勵,安排教師培訓專項經費,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實行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全員培訓。同時,在津貼補貼、職稱評審等方面適當向農村教師傾斜的實惠政策,使優秀教師在農村能夠進得來、留得住、教得好,先後湧現出“全國最美鄉村教師”鄧麗、“湖北好人”黃家菊等一批典型人物。

教育扶貧解隱憂,助學均衡享公平

“兩個娃兒讀書,幸虧有國家照顧,不然我家怎麼負擔得起?”鶴峰縣五裡鄉民族中學七年級學生洪仕濤的父親逢人便說。洪仕濤家庭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姐姐在武漢一院校攻讀室內設計,每年最低需要2萬元以上開支,不過,姐弟倆並沒有因為較重的求學開支而影響學習。“營養早餐、免費午餐、寄宿生補助,姐姐還享受了5000元的‘泛海計畫’扶助。”洪仕濤說,國家政策好,姐弟倆學習生活無憂。

教育扶貧挖“窮根”,“上得起學”是保證。該縣全面落實國家助學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實施了從學前到小學、中學、大學的“一條龍”資助,僅2017年發放教育扶貧資金1626.7萬元。實施“免費午餐”、社會助學等關愛工程,採取“國家+政府+基金會”的模式,為全縣農村學校提供小學生4元標準、初中生5元標準的“免費午餐”,為小學生免費提供2元標準的“營養早餐”,“留守兒童之家”61所學校全覆蓋,配備了女副校長並明確女生專管職責,開展政法女幹警送法律知識進校園活動。各種關愛疊加發力,確保每一名孩子不因貧失學。(汪正璽 趙婧)

(責編:關喜豔、周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