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聽段子想遠方,馬東張召忠吳曉波思想跨年,總有一個對你有用

2017已經塵埃落定, 2018的確定和不確定都還在路上。

在辭舊迎新的歲末節點, 每個人不免要對上一年做總結回顧, 對新一年做預測展望。 上一年沒有抓住的機會, 在新的一年能否把握?上一年期待中的計畫這一年能否實現?

2017年全球經濟在表現良好, 展望2018年, 形式似乎更加複雜,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 哪些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事情將會發生?哪些見證人類歷史的重要時刻我們能有幸親歷?“浙江衛視2018思想跨年”晚會上, 馬東、張召忠、吳曉波幾位思想大咖, 幫助大家對新到來的2018做了梳理和預測, 順著他們的分析,

我們看看有哪些結論。

1

2018年輕人是否還有機會?機會在哪兒?

新時代, 年輕人是否還有機會?對於這個問題, 浙江衛視思想跨年晚會上吳曉波用幾個優秀人物的勵志故事告訴大家, 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機會, 機會不分年齡不分時代, 只給有眼光, 有闖勁的人。

只要善於捕捉, 2018年機會有很多!比如說人類還沒有攻克癌症、沒有用上無人駕駛的汽車、還沒有告別石油時代、機器人雖然在圍棋上能夠戰勝人類了, 但是機器人的綜合智力仍然沒有趕上我們的人腦, 所有這些東西意味著今天所有的既得機會。

如馬東所說, 在任何一個接近飽和的行業裡, 往往都還有異軍突起者, 關鍵在如何抓住機會, 如何看待自己面對的機會。 所以與其說機會在時代中, 不如說在奮鬥者的眼界裡。

2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嗎?

2017年, AlphaGo戰勝“圍棋天才”柯潔, 機器人Al-Maths22分鐘內完成了文科數學北京卷,

人工智慧猶如雨後春筍, 強勢闖入人們的眼球, 並向各行各業全面滲透, 醫療、金融、教育、生活……人工智慧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 也不斷地佔據著行業風口的地位。

不管是穀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微軟、還是中國的BAT, 不管原來的主營業務是什麼, 大家都把重兵壓在了人工智慧上。 同時, 人們也開始思考:“人工智慧是否會替代人類?”

有業內人士預判, 未來十年, AI將取代人類50%左右的工作。 比如:工人、操作員、分析師、會計師、司機、助理、仲介等, 甚至部分醫師、律師及老師的專業工作, 還有絕大多數翻譯類工作, 包括筆譯、口譯、同聲傳譯、語言學老師等。

對於這個問題, 在“浙江衛視2018思想跨年”晚會上, 各行各業的年輕代表和馬東、一起參與了討論。 有的人表示樂觀, 認為人工智慧無法像人類體察情緒, 因而無法取代人類的工作;有的人則態度悲觀, 認為或許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這一天在我們有生之年就會到來。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 2018年或許還無法完全解答, 真正的答案在更長久的未來裡等我們去揭曉。

3

2018我們又會碰到哪些難題?

會有哪些焦慮?

新的一年必定是充滿著不確定性,充滿了很多新的可能性,充滿著焦慮的一年。伴隨著無數不確定性,年輕人在2018還是會面對如何擇業,去哪裡發展,買房還是炒股等非常實際的問題。難以抉擇的背後是時代背景下席捲每個人的焦慮,我們或許會有知識反覆運算的焦慮、有城市漂移的焦慮、身份認同、財富增值、職業瓶頸、創業迷茫等都可能讓我們焦慮。

既然焦慮是可預測無法避免的難題,那麼我們就要學會解決它。吳曉波給出建議是:和焦慮做朋友。他引用了美國心理學大師羅洛•梅在《焦慮的意義》中的話:適度的焦慮與人的活力以及創造性成就,存在密切的內在關係。並告訴年輕人,整個國家變得焦慮說明這是一個好的國家。因為所有的焦慮都來自于成長,而成長是脆弱的,所有的機會都面臨著選擇,而選擇意味著另外一方面的失去。

我們必須學會直面焦慮,它並不一定是一件壞東西,而是人們外放的更高追求而衍生的內在的更強驅策。化焦慮為力量,或許就能幫助我們實現眼前的一個又一個小願望。

4

2018共用汽車是否會出現?

在這次思想跨年晚會上,“共用經濟”也被嘉賓頻頻提起。馬東認為“共用”是2017的關鍵字,在這一年很多行業很多故事突然被實現了,比如自行車行業以前扮演著人們生活重要角色,突然被“共用模式”推翻了。而吳曉波則直接預言,2018或2019,共用汽車就會出現。如此確定的預測背後是怎樣的行業風雲變幻呢?

據業內專業人士介紹,共用經濟正在中國高速發展,不但經濟規模持續擴大,而且各類創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交通出行領域,共用單車用戶增長最快,住宿領域的共用經濟也快速發展。此外,共用汽車也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地開始出現多家共用汽車平臺。2017年9月,北京市石景山區提出打造全市首個共用汽車示範運營區。如此快速的進程推進,我們相信或許正如吳曉波老師所說,共用汽車在這一兩年裡很快就要來了。

思想跨年上幾位主講人的預測,僅僅只是給新年度打開了個口子,而展開在我們面前2018遼闊的時間海洋,更需要我們用努力和勤奮去填滿。預測只是給大家的是一個方向,更多未知要等這一年慢慢走過再一一為我們揭曉。純知識乾貨的分享之外,浙江衛視2018思想跨年希望帶給大家的是對自信時代的認真審視。

3

2018我們又會碰到哪些難題?

會有哪些焦慮?

新的一年必定是充滿著不確定性,充滿了很多新的可能性,充滿著焦慮的一年。伴隨著無數不確定性,年輕人在2018還是會面對如何擇業,去哪裡發展,買房還是炒股等非常實際的問題。難以抉擇的背後是時代背景下席捲每個人的焦慮,我們或許會有知識反覆運算的焦慮、有城市漂移的焦慮、身份認同、財富增值、職業瓶頸、創業迷茫等都可能讓我們焦慮。

既然焦慮是可預測無法避免的難題,那麼我們就要學會解決它。吳曉波給出建議是:和焦慮做朋友。他引用了美國心理學大師羅洛•梅在《焦慮的意義》中的話:適度的焦慮與人的活力以及創造性成就,存在密切的內在關係。並告訴年輕人,整個國家變得焦慮說明這是一個好的國家。因為所有的焦慮都來自于成長,而成長是脆弱的,所有的機會都面臨著選擇,而選擇意味著另外一方面的失去。

我們必須學會直面焦慮,它並不一定是一件壞東西,而是人們外放的更高追求而衍生的內在的更強驅策。化焦慮為力量,或許就能幫助我們實現眼前的一個又一個小願望。

4

2018共用汽車是否會出現?

在這次思想跨年晚會上,“共用經濟”也被嘉賓頻頻提起。馬東認為“共用”是2017的關鍵字,在這一年很多行業很多故事突然被實現了,比如自行車行業以前扮演著人們生活重要角色,突然被“共用模式”推翻了。而吳曉波則直接預言,2018或2019,共用汽車就會出現。如此確定的預測背後是怎樣的行業風雲變幻呢?

據業內專業人士介紹,共用經濟正在中國高速發展,不但經濟規模持續擴大,而且各類創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交通出行領域,共用單車用戶增長最快,住宿領域的共用經濟也快速發展。此外,共用汽車也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地開始出現多家共用汽車平臺。2017年9月,北京市石景山區提出打造全市首個共用汽車示範運營區。如此快速的進程推進,我們相信或許正如吳曉波老師所說,共用汽車在這一兩年裡很快就要來了。

思想跨年上幾位主講人的預測,僅僅只是給新年度打開了個口子,而展開在我們面前2018遼闊的時間海洋,更需要我們用努力和勤奮去填滿。預測只是給大家的是一個方向,更多未知要等這一年慢慢走過再一一為我們揭曉。純知識乾貨的分享之外,浙江衛視2018思想跨年希望帶給大家的是對自信時代的認真審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