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從師政委到某特戰旅政委,高職低配!這位師職幹部為啥衝鋒不止?

再見馬寶川, 馬寶川依舊。

馬寶川依舊全副武裝跟著戰車衝鋒, 依舊帶領常委“第一班”高空傘降, 依舊第一個實裝下水下潛……

馬寶川,

這位曾擔任師政委的某特戰旅政委, 激情不減, 幹勁十足。 這一幕, 與記者初次見他的場景何曾相似——

2017年1月9日, 《追問馬寶川》一文在本報刊發後, 很多人知道了這個“不一般的馬寶川”, 並由衷為他點贊。 可很多人不知道, 這篇稿子是記者有意瞄準、無意擊發“撞”出來的。

當時, “脖子以下”改革已經展開, 許多部隊面臨撤並降改。 部隊該以怎樣的精神面貌、思想觀念和工作思路轉型重塑?帶著這樣的疑問, 記者來到了特戰旅, 挖掘他們從傳統步兵快速轉型成為新型作戰力量的奧秘。

採訪中, 記者從馬寶川本人和官兵口中, 聽了不少關於他“高職低配”的故事和經歷。 採訪回來, 馬寶川的故事始終在腦海揮之不去。 “脖子以下”改革全面展開後, 有一大批指揮員面臨著與馬寶川一樣的考驗與挑戰。

“馬寶川的故事並非個例。 他是一個縮寫、一個剪影、一個片斷, 是在改革大潮中許多幹部的真實寫照。 ”在與編輯部的溝通交流中,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感受:這個特戰旅政委真是不一般!

引文標題就叫《馬寶川, 不一般》。 循著這個思路, 深度報導《追問馬寶川》也應運而生。 這是兩篇深度報導, 以講故事的方式, 將馬寶川“高職低配”的經歷和情感, 原生態搬到報紙上。

時至今日提起這篇報導, 馬寶川坦言自己一下子“火了”, 但壓力也更大了:領導戰友們的電話、朋友圈的刷屏, 成了無形的監督和鞭策, “這之後, 自己更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一年來, 記者到基層部隊採訪, 很多人談起馬寶川, 都說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和身邊戰友的影子。 這讓記者感觸很深, 不經意間又想起了馬寶川的話:“改革時代, 我只是千千萬萬中的一個!”

今天, 當我們把目光再一次投射在馬寶川身上時, 更加認同當初的判斷:改革強軍路上, “馬寶川現象”註定是進行時態。

作為軍人, 應當追求什麼?今天的“馬寶川”們正在用行動書寫答案。

編輯說

“馬寶川”走進我們觀察視野, 緣起于“師政委當旅政委”的新聞獨特性, 但讓我們下決心以整版篇幅“追問馬寶川”的動因,則恰恰是他的時代普遍性。

恩格斯說:“人們酷肖他的時代,遠勝於酷肖他們的生身父母。”我們深信,那些平凡的官兵身上所呈現的故事肌理,更具溫度和代入感;我們堅信,那些普通的面孔裡,不僅能看到一個時代的表情,還能聆聽到夢想的呼吸。

從“好兵”熊宏鑫引發的爭議,到上士吳付濤的“新兵突擊計畫”;從士官長趙彥俊的“良心哲學”,到八連指導員郝愛君的“突圍”之戰;從合成營營長吳春明掀起的“學習革命”,到團長李尚軍的軍旅最後一班崗……2017年,一個個“非典型人物”走進《軍營觀察》版,成為我們記錄的主角。走進新兵營,聚焦老兵退伍季,透視基層軍醫生態,關注新排長成長……某種意義上,關注他們,關注軍營中的你、我、他,就是在關注我們這支正在快速成長的軍隊。

延伸閱讀(解放軍報2017年1月9日5版) - - -

馬寶川不一般

馬寶川是誰?

陸軍第16集團軍某特戰旅政委,國字臉,粗嗓門,中等身材,腰板墩直。

乍一看,他和中國軍隊許許多多的旅政委似乎沒兩樣。可翻開他的檔案,你會大吃一驚:4年前,他竟然就已經是某摩步師政委!

為啥“降了職”?原來,3年前,部隊編制體制調整改革,某摩步師撤編改旅,馬寶川從師政委一夜之間變成了旅政委。

任職命令中,還有11名團職幹部由主官變為副職,上百名幹部輪換工作崗位。

此時,大家眼睛都盯著馬寶川,想看“這座火山何時爆發”。

然而,馬寶川的表現,出乎意料。

當旅政委第一天,出操訓練,他第一個站到排頭;第一次民主生活會,他第一個對自己“開炮”;第一次訓練考核,他第一個上場;第一次施工,他跟官兵一起抬沙子……

馬寶川在特戰旅職務最高、年齡最大、資歷最老。很多人都說,你一個師政委,從省會城市到偏僻山溝當旅政委,躺著都是一種奉獻。

可馬寶川似乎不習慣過舒服日子。

第一次考核,馬寶川讓全旅官兵目瞪口呆:漫天風雪中,他竟然在810米狙擊考核場上,用5發子彈擊中5個人頭靶,打破全旅紀錄!

一個政治主官何以在訓練場上拼命?馬寶川有自己的理解:“特戰旅作為未來戰場新型作戰力量,無論軍事幹部還是政治工作幹部,都是打仗型幹部。再說了,政治工作豈止靠講,更是幹出來的!只有筆桿子、槍桿子都硬,政治工作幹部的腰杆子才硬!”

馬寶川心裡更清楚:無聲的行動比嚴厲的命令更能提振軍心士氣。“脖子以下”改革已經展開,不少官兵有這樣那樣的擔心,有的擔心自己會被裁掉,認為幹得再多也沒用;有的擔心下步發展受限,想停下來觀望觀看,看看形勢再說。

“只有領導幹部心無旁騖幹好工作,官兵才能不受影響。”高山滑雪訓練,馬寶川每天堅持第一個到場。3年下來,他練出了3公里越野滑雪13分53秒的成績。

練高山滑雪不易,練跳傘和潛水更難,不僅對身體、心理素質要求高,而且危險性大。馬寶川依然第一個上——

接連兩次高空跳傘,他都在全旅第一個實跳,創下了全旅職務最高、年齡最大跳傘的紀錄。全旅組織潛水訓練,他和戰士們一樣,每天背負上百斤的潛水裝置,背上的皮曬掉了一層又一層,先後完成定深潛水、定向潛水、水下射擊和水下破障等10餘個課目的考核。

馬寶川讓人吃驚的還不是一年連破4項全旅訓練紀錄,而是他在集團軍“勇士一號”工程重大實踐課題研究攻關中榮獲一等獎,是所有獲獎人中唯一的政治工作幹部。

這些成果,不僅讓官兵驚奇,更在他們中間產生了極大的勵志效應。前不久,在旅特種兵等級認證考核中,全旅官兵通過率高達96.3%,全旅政治工作幹部人人都掌握傘降、滑降、潛水、狙擊、攀登等主要特種作戰技能,全部通過特種兵等級認證考核……

今天,很多人慢慢品味到馬寶川3年前說的那番話的味道:“少擔心,多擔當;工作看我的,走留聽黨的。”

馬寶川,不一般。官兵說,政委“不一般”的地方就在於——他怎麼說,就怎麼做。

“旅政委”原本是“師政委”,馬寶川的故事並非個案。

檢索近年新聞,我們發現,除了馬寶川,在2013年,原瀋陽軍區還有付文化、馮忠國兩位同志,因為部隊編制體制調整,從師長改任旅長。

如果放眼人民軍隊近90年的歷史,馬寶川式個案更是不勝枚舉,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人民軍隊特有的“馬寶川現象”。

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的整編是家常便飯。僅長征時期,紅軍涉及團以上單位的整編就有十餘次之多。部隊成建制縮編甚至撤銷,必然帶來相應指揮員降級或轉崗。面對這些矛盾,從來沒有哪支部隊不聽指揮、哪一名指揮員不服從命令。

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從民族大義出發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原來的三個方面軍改為三個師,方面軍總指揮當師長,軍團長當旅長,軍長當團長,許多高級將領官降4級甚至6級。其中,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任第一二○師師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蕭克任第一二○師副師長,官降4級。而李先念更是由軍政委改任營長,相當於連降6級。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適應戰爭形態發展和國家安全需要,人民軍隊持續不斷地對軍隊規模進行精簡整編。在宣佈“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前,這支軍隊已經成功完成了10次大規模裁軍,先後有數十個軍區、兵團和軍兵種司令部被撤銷,上千所部隊醫院、學校和農場等附屬機構被裁撤、轉隸或縮編,總員額由最高時的627萬減至230萬。

這些年,雖然沒有了戰火硝煙,但馬寶川式故事依然在反復上演。最典型的就是少將甘祖昌,在第四次大裁軍中,為了支援改革,不給組織添負擔,主動提出解甲歸田,回到老家當農民。

“馬寶川”之所以成為一種現象,與人民軍隊堅持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迅猛發展浪潮緊密相關。

這一輪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的重點,將是減少數量、提高品質,通過優化兵力規模構成,打造精幹高效的現代化常備軍。從這個視角看,“馬寶川現象”必定是進行時,而非完成時。可以預見,“脖子以下”的改革全面展開後,會有一大批指揮員面臨與馬寶川一樣的考驗與挑戰。

面對現實考驗,馬寶川式“進退走留一切聽組織、困難面前決不講價錢”,之所以會成為我軍官兵的共同姿態,也與我軍價值取向密不可分。

在陸軍第12集團軍,每年新任團以上幹部都必須到軍史館重溫一段話。那是在定陶戰役前,集團軍前身的縱隊司令員王近山立下的軍令狀:打剩下一個旅,我當旅長;剩下一個團,我當團長;剩下一個連,我當連長……

革命軍人的價值,不在於職級的大小、官位的高低,而在於對於戰鬥力貢獻了多少,在於對勝利的執著追求。

馬寶川所在的部隊由師改為旅,正是我軍基於戰鬥力對兵力規模構成的一種優化。未來,精幹化、一體化、小型化、模組化、多能化等特徵在我軍將越來越突出。從某種意義上說,馬寶川這個旅政委,與之前自己是師政委相比,位子雖然降低了,但肩上的責任絲毫沒有減輕。

作為軍人,應當追求什麼?昨天的“馬寶川”們用鮮血和生命給予了回答。今天的“馬寶川”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書寫答案。

強軍興軍的征程上,轉型和重塑是常態。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在人民軍隊成長的時間河流中,“馬寶川現象”是進行時態。每一位軍人既要有到中流擊水的勇氣,更要有順勢而為的擔當和胸懷。

追問馬寶川

問馬寶

●一問:師政委當旅政委,心理落差有多大? 

●二問:和曾經的部屬搭班子,心態咋調整?

●三問:快50歲還PK年輕人,為啥這麼拼?

●四問:面對別人的不理解,你怎麼理解?

一問:師政委當旅政委,心理落差有多大?

“這事擱誰身上誰沒點想法,可是歸根結底,想法要服從黨性原則”

燈光下,看著旅政委馬寶川胸前顯眼的正師職資歷章,回想起白天他在冰天雪地裡帶頭衝鋒的情景,記者單刀直入:從師政委變旅政委,心理落差肯定很大吧?

馬寶川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望著窗外陷入了沉思。此刻,窗外雪花飛舞,寒風刮著樹木呼呼作響,一如3年前的那個晚上。

那天,某摩步師撤編改旅,集團軍黨委宣佈命令:師政委馬寶川高職低配任特戰旅政委……“儘管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可當命令真的宣佈時,我腦子裡還是一片空白。”馬寶川坦言:那天晚上,他吃完晚飯沒有回宿舍,一個人頂著雪在營區裡轉了一圈又一圈。

看著熟悉的一草一木,他想到了很多:年初走馬上任,他意氣風發走進營區,渾身充滿了幹勁。那些天,家人、老師、同學紛紛打電話道賀。可如今,剛過半年自己又“幹回去”了,親朋好友知道了咋想?

人嘛,就怕比較!在戰友裡面,他是為數不多當上師政委的幾個人之一;在親戚當中,他是最大的“官”,可以說是眾人矚目。

“你剛才問我心理落差有多大,說實話,這事擱誰身上誰沒點想法,可是歸根結底,想法要服從黨性原則!”馬寶川至今忘不了,他轉了10多圈後推開家門,看到來隊探親的妻子宋玲玲正在廚房忙著給自己做夜宵,他心裡不是滋味:咋跟她開口呢?

妻子聽見動靜,回頭看見他靠在門框上,走過來問:“宣佈了?”

“宣佈了!明天報到。”妻子看著他,什麼也沒說,轉身把鍋裡翻滾的餃子盛出來,端到馬寶川跟前:“前兩天看一部八路軍的電視劇,你這樣的事多了去了。再說,你這正師級別不還保留著嗎……”

那天晚上,馬寶川失眠了。妻子無意中說的一句話,反復在頭腦裡迴響。“父親當了一輩子兵,把日本鬼子打跑了,回來還是個兵。戰爭年代,為了革命需要,軍長可以去當團長;建設資訊化軍隊的今天,為了強軍興軍,師政委當旅政委又算得了什麼!”

東方泛起魚肚白時,馬寶川心裡平靜了!新組建的特戰旅,作為集團軍唯一的特種作戰部隊,是未來資訊化戰場上的刀尖子。組織把他放到這個旅當政委,既是考驗更是重托!

他和衣起床,在日記本上鄭重寫下:“忠誠如金!2013年12月5日。”

早上醒來,妻子在床頭發現了丈夫寫好的字條:“履新,勿念。”

二問:和曾經的部屬搭班子,心態咋調整?

“歸根到底就一句話,得把師政委的優越感從內心深處徹底抹掉”

很多人都沒想到,馬寶川和曾經的部屬搭班子,竟搭成了“黃金搭檔”。

但一開始,並沒那麼簡單。

第一次到高山滑雪訓練場,副旅長竟向他報告:“首長同志,特戰一營正在組織高山滑雪訓練……”

不僅副旅長這樣,就連旅長有時也習慣性地叫他“首長”。剛開始,每次和常委們走在一起,大家總是不經意地把他圍在中間,然後比他慢半步;每次吃工作餐,他不動筷大家都等著……

對這些細節,馬寶川既理解又很警惕:旅長以前是他的“副手”,副旅長是他以前“手下”的團長,班子裡甚至還有他當師政委時的科長,以前進他辦公室都要報告敬禮的……

“大家不適應情有可原,可我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馬寶川很清楚:大家對他這麼客氣,是因為還是拿他當師政委看待。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不少常委對他說:您堂堂師政委,跟我們可不一樣,有啥事您指導就行,具體的活我們來幹。

一句話,讓馬寶川連日來平靜的心又泛起了漣漪——問題看似出在常委身上,但根子卻在自己心裡。雖然總告誡自己現在是旅政委了,可潛意識裡還是把自己當成師政委。你都沒轉變心態,還咋指望別人改變態度。

要改變他們的態度,自己得先要做出好樣子。於是,馬寶川把身先士卒作為轉變身份的第一課。

“可很快我又發現了問題。”馬寶川說,你不管不行,可管多了也不行。一次研究政治工作,一名常委談的課題恰好與他在師裡重點抓建的工作有交叉,馬寶川隨口附議了兩句。沒承想,看他“拍了板”,其他常委竟全都異口同聲“一邊倒”。

“這讓我很快意識到,自己還有一個心態要轉變:我這個黨委書記必須‘下放權力’,不能‘一手遮天’。”馬寶川和班子成員“約法三章”:重大問題面前誰也不當“老大”,集體決議誰也不能搞變通,日常生活誰也不能搞特殊。遇事必須經過集體討論,先民主後集中!

副旅長蔣景會回憶說,那次黨委會一片靜悄悄,雖然沒有插言,沒有掌聲,但幾名常委都聽出了弦外之音:政委這是讓大夥放開手腳幹。

旅裡有一塊訓練用地被一個廠子長期佔用,屬於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起來相當棘手。旅黨委安排一名副職領導前去做工作,有人通過地方領導找到旅主官想“通融通融”,結果找遍了班子成員,都是一個口徑:黨委的決定,個人無法變通,結果硬是把訓練用地收了回來。

訓練用地收回來那天,班子成員和基層官兵臉上都樂開了花。馬寶川說:“我知道,這時候我才拿到了工作‘入場券’,成為了官兵心目中名副其實的旅政委。”

三問:快50歲還PK年輕人,為啥這麼拼?

“一個吐沫一個坑,話說出去了事就得做到,而且改革當前人心思動,我更得給大家帶好頭”

晚上,記者敲開馬寶川辦公室的門,一股“腥味”撲面而來。馬寶川兩個顴骨凍得通紅,頭髮已經濕透了,打成了縷……

邊招呼記者,他邊將暖氣上烘烤的面罩、手套翻了個面,記者這才知道這股“腥味”來自哪兒。

“這3年,我身上幾乎天天都有這味!”見記者表情,剛剛從滑雪訓練場回來的馬寶川有些不好意思。

為啥要這麼拼命?夜深人靜,馬寶川打開心扉:“確實,很多人都說我沒必要這麼拼命。我是這樣看的:在首次旅黨委會上,我公開表態,凡事先看我的。話說出去了,事就得做到。”

咋做?就得盯著最難的事幹。

特戰旅由11個部隊的官兵組成,開展特戰訓練無疑最難,不少人都有畏難情緒。“大家都不會,這個時候領導不帶頭誰帶頭!”訓練動員上,馬寶川的話至今讓人熱血澎湃:“我是全旅職務最高的,你們看我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馬寶川坦言,“我一個快50歲的人了,和十八九歲的年輕小夥拼體能,累是真累啊,最關鍵的還有危險!”

“說出來不怕你笑話,第一次高空跳傘前夜,我連遺書都寫好了。”馬寶川說,當兵30多年,這是他第一次寫遺書。旅裡首次高空傘降訓練,旅長、副旅長覺得太危險,輪流做工作讓他別跳了,他沒幹。

“我有危險,戰士們就沒危險?我不跳,咋好意思讓人家跳?”馬寶川急眼了。

“急眼是急眼,可真上了直升機往下一看,心裡是真突突啊!”直升機艙門打開那一刻,馬寶川走到門前,往下看一眼,腿不自覺就有些發抖。可想起身後還有一大群新戰士,他馬上回過頭說:“是不太穩當哈!”

“大家不要怕啊,按照動作要領跳,我給大家打個樣!”說完,他一個縱身跳出了艙門。

四問:面對別人的不理解,你怎麼理解?

“我叫馬寶川,可一馬平川的人生不會精彩。我們趕上了改革強軍的時代,這段經歷是一輩子的寶藏”

前幾天,馬寶川終於放下手頭的工作,休假回到闊別的瀋陽家中。

剛到家沒幾天,一個老同學就把他和妻子接到家裡吃飯。馬寶川和老同學相對而坐,互訴衷腸。

聽了他的經歷,老同學替他打抱不平:“寶川,你堂堂一個師政委,‘降職’去當旅政委咋還幹得這麼歡?不行回來咱們一起幹,少說一年也能掙個百八十萬!”馬寶川笑笑,沒接話。

這些年,還有地方領導相中他,許以重要的崗位職務,勸他脫軍裝回地方發展。可他總是笑笑,不接茬。

“好日子誰不想過,好生活誰不想要。”每次面對不理解,馬寶川都說,當兵30多年,部隊一步步把我從一個農村娃培養成正師職領導幹部,可以說,這身軍裝已經融進了我的身體,脫不下來了。

馬寶川對部隊的感情,妻子宋玲玲最清楚。他身體板正,穿西服特別帥氣,妻子特意給他買了好幾套。可馬寶川無論下班還是休假,他要麼一身軍裝常服,要麼一身迷彩服,以至於幾套西服買了好幾年了,到現在還一次沒上身。

馬寶川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老同學搏擊商海,他覺得掙錢多是人生價值所在;可我一直認為,這個社會總得有一些人,默默守衛著這個國家。“我命裡註定要當這樣的人!”他說。

“我叫馬寶川,可一馬平川的人生不會精彩!換個角度看問題,我們趕上了改革強軍的時代。”馬寶川說:我個人認為我這事不算什麼新聞,“師政委當旅政委”可能過不了多久就是平常事了——“脖子以下”的改革已經展開,也許將會有更多的師長、師政委去當旅長、旅政委……

“這段經歷是一輩子的寶藏,讓我咬著牙幹成那麼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馬寶川拿起鉛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圓:“一個整天以個人為圓心、以利益為半徑的人,是無法看到遠處的風景的。”

但讓我們下決心以整版篇幅“追問馬寶川”的動因,則恰恰是他的時代普遍性。

恩格斯說:“人們酷肖他的時代,遠勝於酷肖他們的生身父母。”我們深信,那些平凡的官兵身上所呈現的故事肌理,更具溫度和代入感;我們堅信,那些普通的面孔裡,不僅能看到一個時代的表情,還能聆聽到夢想的呼吸。

從“好兵”熊宏鑫引發的爭議,到上士吳付濤的“新兵突擊計畫”;從士官長趙彥俊的“良心哲學”,到八連指導員郝愛君的“突圍”之戰;從合成營營長吳春明掀起的“學習革命”,到團長李尚軍的軍旅最後一班崗……2017年,一個個“非典型人物”走進《軍營觀察》版,成為我們記錄的主角。走進新兵營,聚焦老兵退伍季,透視基層軍醫生態,關注新排長成長……某種意義上,關注他們,關注軍營中的你、我、他,就是在關注我們這支正在快速成長的軍隊。

延伸閱讀(解放軍報2017年1月9日5版) - - -

馬寶川不一般

馬寶川是誰?

陸軍第16集團軍某特戰旅政委,國字臉,粗嗓門,中等身材,腰板墩直。

乍一看,他和中國軍隊許許多多的旅政委似乎沒兩樣。可翻開他的檔案,你會大吃一驚:4年前,他竟然就已經是某摩步師政委!

為啥“降了職”?原來,3年前,部隊編制體制調整改革,某摩步師撤編改旅,馬寶川從師政委一夜之間變成了旅政委。

任職命令中,還有11名團職幹部由主官變為副職,上百名幹部輪換工作崗位。

此時,大家眼睛都盯著馬寶川,想看“這座火山何時爆發”。

然而,馬寶川的表現,出乎意料。

當旅政委第一天,出操訓練,他第一個站到排頭;第一次民主生活會,他第一個對自己“開炮”;第一次訓練考核,他第一個上場;第一次施工,他跟官兵一起抬沙子……

馬寶川在特戰旅職務最高、年齡最大、資歷最老。很多人都說,你一個師政委,從省會城市到偏僻山溝當旅政委,躺著都是一種奉獻。

可馬寶川似乎不習慣過舒服日子。

第一次考核,馬寶川讓全旅官兵目瞪口呆:漫天風雪中,他竟然在810米狙擊考核場上,用5發子彈擊中5個人頭靶,打破全旅紀錄!

一個政治主官何以在訓練場上拼命?馬寶川有自己的理解:“特戰旅作為未來戰場新型作戰力量,無論軍事幹部還是政治工作幹部,都是打仗型幹部。再說了,政治工作豈止靠講,更是幹出來的!只有筆桿子、槍桿子都硬,政治工作幹部的腰杆子才硬!”

馬寶川心裡更清楚:無聲的行動比嚴厲的命令更能提振軍心士氣。“脖子以下”改革已經展開,不少官兵有這樣那樣的擔心,有的擔心自己會被裁掉,認為幹得再多也沒用;有的擔心下步發展受限,想停下來觀望觀看,看看形勢再說。

“只有領導幹部心無旁騖幹好工作,官兵才能不受影響。”高山滑雪訓練,馬寶川每天堅持第一個到場。3年下來,他練出了3公里越野滑雪13分53秒的成績。

練高山滑雪不易,練跳傘和潛水更難,不僅對身體、心理素質要求高,而且危險性大。馬寶川依然第一個上——

接連兩次高空跳傘,他都在全旅第一個實跳,創下了全旅職務最高、年齡最大跳傘的紀錄。全旅組織潛水訓練,他和戰士們一樣,每天背負上百斤的潛水裝置,背上的皮曬掉了一層又一層,先後完成定深潛水、定向潛水、水下射擊和水下破障等10餘個課目的考核。

馬寶川讓人吃驚的還不是一年連破4項全旅訓練紀錄,而是他在集團軍“勇士一號”工程重大實踐課題研究攻關中榮獲一等獎,是所有獲獎人中唯一的政治工作幹部。

這些成果,不僅讓官兵驚奇,更在他們中間產生了極大的勵志效應。前不久,在旅特種兵等級認證考核中,全旅官兵通過率高達96.3%,全旅政治工作幹部人人都掌握傘降、滑降、潛水、狙擊、攀登等主要特種作戰技能,全部通過特種兵等級認證考核……

今天,很多人慢慢品味到馬寶川3年前說的那番話的味道:“少擔心,多擔當;工作看我的,走留聽黨的。”

馬寶川,不一般。官兵說,政委“不一般”的地方就在於——他怎麼說,就怎麼做。

“旅政委”原本是“師政委”,馬寶川的故事並非個案。

檢索近年新聞,我們發現,除了馬寶川,在2013年,原瀋陽軍區還有付文化、馮忠國兩位同志,因為部隊編制體制調整,從師長改任旅長。

如果放眼人民軍隊近90年的歷史,馬寶川式個案更是不勝枚舉,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人民軍隊特有的“馬寶川現象”。

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的整編是家常便飯。僅長征時期,紅軍涉及團以上單位的整編就有十餘次之多。部隊成建制縮編甚至撤銷,必然帶來相應指揮員降級或轉崗。面對這些矛盾,從來沒有哪支部隊不聽指揮、哪一名指揮員不服從命令。

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從民族大義出發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原來的三個方面軍改為三個師,方面軍總指揮當師長,軍團長當旅長,軍長當團長,許多高級將領官降4級甚至6級。其中,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任第一二○師師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蕭克任第一二○師副師長,官降4級。而李先念更是由軍政委改任營長,相當於連降6級。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適應戰爭形態發展和國家安全需要,人民軍隊持續不斷地對軍隊規模進行精簡整編。在宣佈“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前,這支軍隊已經成功完成了10次大規模裁軍,先後有數十個軍區、兵團和軍兵種司令部被撤銷,上千所部隊醫院、學校和農場等附屬機構被裁撤、轉隸或縮編,總員額由最高時的627萬減至230萬。

這些年,雖然沒有了戰火硝煙,但馬寶川式故事依然在反復上演。最典型的就是少將甘祖昌,在第四次大裁軍中,為了支援改革,不給組織添負擔,主動提出解甲歸田,回到老家當農民。

“馬寶川”之所以成為一種現象,與人民軍隊堅持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迅猛發展浪潮緊密相關。

這一輪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的重點,將是減少數量、提高品質,通過優化兵力規模構成,打造精幹高效的現代化常備軍。從這個視角看,“馬寶川現象”必定是進行時,而非完成時。可以預見,“脖子以下”的改革全面展開後,會有一大批指揮員面臨與馬寶川一樣的考驗與挑戰。

面對現實考驗,馬寶川式“進退走留一切聽組織、困難面前決不講價錢”,之所以會成為我軍官兵的共同姿態,也與我軍價值取向密不可分。

在陸軍第12集團軍,每年新任團以上幹部都必須到軍史館重溫一段話。那是在定陶戰役前,集團軍前身的縱隊司令員王近山立下的軍令狀:打剩下一個旅,我當旅長;剩下一個團,我當團長;剩下一個連,我當連長……

革命軍人的價值,不在於職級的大小、官位的高低,而在於對於戰鬥力貢獻了多少,在於對勝利的執著追求。

馬寶川所在的部隊由師改為旅,正是我軍基於戰鬥力對兵力規模構成的一種優化。未來,精幹化、一體化、小型化、模組化、多能化等特徵在我軍將越來越突出。從某種意義上說,馬寶川這個旅政委,與之前自己是師政委相比,位子雖然降低了,但肩上的責任絲毫沒有減輕。

作為軍人,應當追求什麼?昨天的“馬寶川”們用鮮血和生命給予了回答。今天的“馬寶川”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書寫答案。

強軍興軍的征程上,轉型和重塑是常態。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在人民軍隊成長的時間河流中,“馬寶川現象”是進行時態。每一位軍人既要有到中流擊水的勇氣,更要有順勢而為的擔當和胸懷。

追問馬寶川

問馬寶

●一問:師政委當旅政委,心理落差有多大? 

●二問:和曾經的部屬搭班子,心態咋調整?

●三問:快50歲還PK年輕人,為啥這麼拼?

●四問:面對別人的不理解,你怎麼理解?

一問:師政委當旅政委,心理落差有多大?

“這事擱誰身上誰沒點想法,可是歸根結底,想法要服從黨性原則”

燈光下,看著旅政委馬寶川胸前顯眼的正師職資歷章,回想起白天他在冰天雪地裡帶頭衝鋒的情景,記者單刀直入:從師政委變旅政委,心理落差肯定很大吧?

馬寶川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望著窗外陷入了沉思。此刻,窗外雪花飛舞,寒風刮著樹木呼呼作響,一如3年前的那個晚上。

那天,某摩步師撤編改旅,集團軍黨委宣佈命令:師政委馬寶川高職低配任特戰旅政委……“儘管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可當命令真的宣佈時,我腦子裡還是一片空白。”馬寶川坦言:那天晚上,他吃完晚飯沒有回宿舍,一個人頂著雪在營區裡轉了一圈又一圈。

看著熟悉的一草一木,他想到了很多:年初走馬上任,他意氣風發走進營區,渾身充滿了幹勁。那些天,家人、老師、同學紛紛打電話道賀。可如今,剛過半年自己又“幹回去”了,親朋好友知道了咋想?

人嘛,就怕比較!在戰友裡面,他是為數不多當上師政委的幾個人之一;在親戚當中,他是最大的“官”,可以說是眾人矚目。

“你剛才問我心理落差有多大,說實話,這事擱誰身上誰沒點想法,可是歸根結底,想法要服從黨性原則!”馬寶川至今忘不了,他轉了10多圈後推開家門,看到來隊探親的妻子宋玲玲正在廚房忙著給自己做夜宵,他心裡不是滋味:咋跟她開口呢?

妻子聽見動靜,回頭看見他靠在門框上,走過來問:“宣佈了?”

“宣佈了!明天報到。”妻子看著他,什麼也沒說,轉身把鍋裡翻滾的餃子盛出來,端到馬寶川跟前:“前兩天看一部八路軍的電視劇,你這樣的事多了去了。再說,你這正師級別不還保留著嗎……”

那天晚上,馬寶川失眠了。妻子無意中說的一句話,反復在頭腦裡迴響。“父親當了一輩子兵,把日本鬼子打跑了,回來還是個兵。戰爭年代,為了革命需要,軍長可以去當團長;建設資訊化軍隊的今天,為了強軍興軍,師政委當旅政委又算得了什麼!”

東方泛起魚肚白時,馬寶川心裡平靜了!新組建的特戰旅,作為集團軍唯一的特種作戰部隊,是未來資訊化戰場上的刀尖子。組織把他放到這個旅當政委,既是考驗更是重托!

他和衣起床,在日記本上鄭重寫下:“忠誠如金!2013年12月5日。”

早上醒來,妻子在床頭發現了丈夫寫好的字條:“履新,勿念。”

二問:和曾經的部屬搭班子,心態咋調整?

“歸根到底就一句話,得把師政委的優越感從內心深處徹底抹掉”

很多人都沒想到,馬寶川和曾經的部屬搭班子,竟搭成了“黃金搭檔”。

但一開始,並沒那麼簡單。

第一次到高山滑雪訓練場,副旅長竟向他報告:“首長同志,特戰一營正在組織高山滑雪訓練……”

不僅副旅長這樣,就連旅長有時也習慣性地叫他“首長”。剛開始,每次和常委們走在一起,大家總是不經意地把他圍在中間,然後比他慢半步;每次吃工作餐,他不動筷大家都等著……

對這些細節,馬寶川既理解又很警惕:旅長以前是他的“副手”,副旅長是他以前“手下”的團長,班子裡甚至還有他當師政委時的科長,以前進他辦公室都要報告敬禮的……

“大家不適應情有可原,可我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馬寶川很清楚:大家對他這麼客氣,是因為還是拿他當師政委看待。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不少常委對他說:您堂堂師政委,跟我們可不一樣,有啥事您指導就行,具體的活我們來幹。

一句話,讓馬寶川連日來平靜的心又泛起了漣漪——問題看似出在常委身上,但根子卻在自己心裡。雖然總告誡自己現在是旅政委了,可潛意識裡還是把自己當成師政委。你都沒轉變心態,還咋指望別人改變態度。

要改變他們的態度,自己得先要做出好樣子。於是,馬寶川把身先士卒作為轉變身份的第一課。

“可很快我又發現了問題。”馬寶川說,你不管不行,可管多了也不行。一次研究政治工作,一名常委談的課題恰好與他在師裡重點抓建的工作有交叉,馬寶川隨口附議了兩句。沒承想,看他“拍了板”,其他常委竟全都異口同聲“一邊倒”。

“這讓我很快意識到,自己還有一個心態要轉變:我這個黨委書記必須‘下放權力’,不能‘一手遮天’。”馬寶川和班子成員“約法三章”:重大問題面前誰也不當“老大”,集體決議誰也不能搞變通,日常生活誰也不能搞特殊。遇事必須經過集體討論,先民主後集中!

副旅長蔣景會回憶說,那次黨委會一片靜悄悄,雖然沒有插言,沒有掌聲,但幾名常委都聽出了弦外之音:政委這是讓大夥放開手腳幹。

旅裡有一塊訓練用地被一個廠子長期佔用,屬於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起來相當棘手。旅黨委安排一名副職領導前去做工作,有人通過地方領導找到旅主官想“通融通融”,結果找遍了班子成員,都是一個口徑:黨委的決定,個人無法變通,結果硬是把訓練用地收了回來。

訓練用地收回來那天,班子成員和基層官兵臉上都樂開了花。馬寶川說:“我知道,這時候我才拿到了工作‘入場券’,成為了官兵心目中名副其實的旅政委。”

三問:快50歲還PK年輕人,為啥這麼拼?

“一個吐沫一個坑,話說出去了事就得做到,而且改革當前人心思動,我更得給大家帶好頭”

晚上,記者敲開馬寶川辦公室的門,一股“腥味”撲面而來。馬寶川兩個顴骨凍得通紅,頭髮已經濕透了,打成了縷……

邊招呼記者,他邊將暖氣上烘烤的面罩、手套翻了個面,記者這才知道這股“腥味”來自哪兒。

“這3年,我身上幾乎天天都有這味!”見記者表情,剛剛從滑雪訓練場回來的馬寶川有些不好意思。

為啥要這麼拼命?夜深人靜,馬寶川打開心扉:“確實,很多人都說我沒必要這麼拼命。我是這樣看的:在首次旅黨委會上,我公開表態,凡事先看我的。話說出去了,事就得做到。”

咋做?就得盯著最難的事幹。

特戰旅由11個部隊的官兵組成,開展特戰訓練無疑最難,不少人都有畏難情緒。“大家都不會,這個時候領導不帶頭誰帶頭!”訓練動員上,馬寶川的話至今讓人熱血澎湃:“我是全旅職務最高的,你們看我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馬寶川坦言,“我一個快50歲的人了,和十八九歲的年輕小夥拼體能,累是真累啊,最關鍵的還有危險!”

“說出來不怕你笑話,第一次高空跳傘前夜,我連遺書都寫好了。”馬寶川說,當兵30多年,這是他第一次寫遺書。旅裡首次高空傘降訓練,旅長、副旅長覺得太危險,輪流做工作讓他別跳了,他沒幹。

“我有危險,戰士們就沒危險?我不跳,咋好意思讓人家跳?”馬寶川急眼了。

“急眼是急眼,可真上了直升機往下一看,心裡是真突突啊!”直升機艙門打開那一刻,馬寶川走到門前,往下看一眼,腿不自覺就有些發抖。可想起身後還有一大群新戰士,他馬上回過頭說:“是不太穩當哈!”

“大家不要怕啊,按照動作要領跳,我給大家打個樣!”說完,他一個縱身跳出了艙門。

四問:面對別人的不理解,你怎麼理解?

“我叫馬寶川,可一馬平川的人生不會精彩。我們趕上了改革強軍的時代,這段經歷是一輩子的寶藏”

前幾天,馬寶川終於放下手頭的工作,休假回到闊別的瀋陽家中。

剛到家沒幾天,一個老同學就把他和妻子接到家裡吃飯。馬寶川和老同學相對而坐,互訴衷腸。

聽了他的經歷,老同學替他打抱不平:“寶川,你堂堂一個師政委,‘降職’去當旅政委咋還幹得這麼歡?不行回來咱們一起幹,少說一年也能掙個百八十萬!”馬寶川笑笑,沒接話。

這些年,還有地方領導相中他,許以重要的崗位職務,勸他脫軍裝回地方發展。可他總是笑笑,不接茬。

“好日子誰不想過,好生活誰不想要。”每次面對不理解,馬寶川都說,當兵30多年,部隊一步步把我從一個農村娃培養成正師職領導幹部,可以說,這身軍裝已經融進了我的身體,脫不下來了。

馬寶川對部隊的感情,妻子宋玲玲最清楚。他身體板正,穿西服特別帥氣,妻子特意給他買了好幾套。可馬寶川無論下班還是休假,他要麼一身軍裝常服,要麼一身迷彩服,以至於幾套西服買了好幾年了,到現在還一次沒上身。

馬寶川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老同學搏擊商海,他覺得掙錢多是人生價值所在;可我一直認為,這個社會總得有一些人,默默守衛著這個國家。“我命裡註定要當這樣的人!”他說。

“我叫馬寶川,可一馬平川的人生不會精彩!換個角度看問題,我們趕上了改革強軍的時代。”馬寶川說:我個人認為我這事不算什麼新聞,“師政委當旅政委”可能過不了多久就是平常事了——“脖子以下”的改革已經展開,也許將會有更多的師長、師政委去當旅長、旅政委……

“這段經歷是一輩子的寶藏,讓我咬著牙幹成那麼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馬寶川拿起鉛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圓:“一個整天以個人為圓心、以利益為半徑的人,是無法看到遠處的風景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