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達:從核子物理到核醫學

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時, 新疆羅布泊。 伴隨著一聲隆隆的巨響, 一朵巨大無比的蘑菇雲騰空而起,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中國從此邁進了原子核時代。 在這一天激動和喜悅的心情傳遍了整個祖國大地。

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核科學與技術專家陳達。

為了獲知原子彈爆炸的準確能量, 國家要求馬上對爆炸的灰燼樣品進行分析計算, 因為獲得準確的爆炸能量資料, 不僅能夠判斷此次核爆是否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還將為以後的核彈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 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計算核彈爆炸能量這個艱巨的任務, 居然就落在了年僅27歲的陳達肩上。 那時候的陳達剛從清華大學核子物理專業畢業僅僅一年。

懷抱報效祖國的滿腔熱情, 陳達遠赴邊疆, 紮根羅布泊。 這畢竟是我國第一次核彈爆炸, 之前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 再加上國際政治的原因,

我們又無從獲得其他國家的相關資料, 這些問題都讓當時的科學家們憂心忡忡。 在困難面前, 陳達不得不夜以繼日的工作。

為了獲得原子彈爆炸後的灰燼樣品, 以便完成以後的分析計算, 陳達和他的同事們開始了緊張的取樣工作。 在當時原子彈研究和分析工作很落後的情況下, 陳達想到了一個巧妙的取樣方法——嚴重分凝條件下裂變威力診斷法。

經過了整整12年的分析計算, 陳達和他的同事們運用他提出的嚴重分凝條件下裂變威力診斷法, 最終計算出了原子彈爆炸的能量, 為我國以後核武器的設計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氫彈爆炸實驗獲得完全的成功,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掌握氫彈技術, 陳達開始了他的另一項工作,

測算氫彈爆炸的能量。 陳達在這一領域的傑出貢獻, 使他獲得了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 為了祖國的核事業, 他紮根于羅布泊一共有30年。 由於在科學方面的傑出貢獻, 陳達於2001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達及其團隊投身于將核技術應用於醫學研究的嘗試。

在學生時代, 陳達是個非常好學的孩子, 雖然條件惡劣, 可是他依然堅持求學。 作為貧寒人家的子弟, 他深深地懂得縱然生活有諸多不容易, 學習卻絕不能荒廢, 它或許是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途徑。 功夫不負有心人, 1957年成績優異的陳達如願以償地考入清華大學。

從一個窮孩子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核子物理學家, 陳達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智慧來回報社會。 在60歲以前為了祖國的榮譽, 他一直專注於研究核武器, 同時他也一直在探索核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陳達發現外國科學家將核技術應用於醫學研究的嘗試, 這給予了他極大的啟發。 “美國醫學科學家威廉姆斯, 試圖治療腦膠質瘤,

最終沒有成功, 他的日本學生, 發現導師有很多地方可以改進, 回日本以後做了八項改進。 一個農場主早上騎三輪車, 突然胳膊不好使了, 檢查是腦癌。 因為腦膠質瘤不像正常的腫瘤, 它跟正常細胞交織在一塊, 切除多了, 把正常細胞切掉, 就可能成了植物人, 或者影響四肢。 不切乾淨, 剩30%, 馬上就會復發。 所以只能切掉70%癌細胞, 剩下的應用這種300多美金一克的膨化藥, 就把它射到外面這一圈裡。 最後農場主又活了幾十年。 ”

核技術神奇的治療效果, 讓陳達對核醫學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這種信心促使他在古稀之年毅然改行, 將目光投入了核醫學的研究。 “所以我想建設一個把核技術跟醫學結合交叉學科。 現在看起來我們當時的醫學物理專業很有發展前途, 在國內沒哪個大學辦。”

俗話說人過三十不學藝,陳達卻在60多歲的時候毅然投入到了核醫學的研究中,這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從一個兢兢業業的武器專家到一個懸壺濟世的醫學工作者,陳達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核事業。

在國內沒哪個大學辦。”

俗話說人過三十不學藝,陳達卻在60多歲的時候毅然投入到了核醫學的研究中,這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從一個兢兢業業的武器專家到一個懸壺濟世的醫學工作者,陳達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核事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