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眼見不一定為實,有沒有感覺到圖案在旋轉?

眼睛的奇聞趣“視”

眼睛是人類認識世界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之一, 未見過的事物, 我們總沒法百分之百地相信它的存在。 但眼見真的為實嗎?

圖1 黑點圖

讓我們一起凝視圖1中的黑點, 儘量不要眨眼, 一段時間後, 是否看到黑點周圍的陰影在逐漸收縮呢?但毫無疑問, 靜止在紙上的圖像是不可能發生變化和運動的。 人類的感覺是各種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的集合, 通過感覺器官獲取的印象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般與現實嚴絲合縫。

剛才我們看到圖書黑點周圍的陰影縮小就是一種視幻覺, 是我們的視覺感受與現實發生出入的一種現象。 眼見並不一定為實, 使人不禁有了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視覺欺騙, 是指人在看某些特殊的圖像時出現的視幻覺。 在前文中, 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動物世界千差萬別的眼睛, 以及每種眼睛所能捕捉到和反映出的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人類也擁有一雙獨特的眼睛, 其獨特的生理機能以及人的心理加工處理機制, 有時就會讓我們感受

到的景象與現實中的不一樣, 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產生視幻覺的原理十分複雜, 有研究者把它分為以下幾大類。

圖2 發亮的燈泡

1.生理錯覺

再來看看上面這幅圖(圖2)。

請全神貫注地盯著上面圖中的那只燈泡30 秒鐘以上, 儘量不要眨眼, 也不要移動目光。 30 秒後馬上將目光移至書頁上的空白區域。 神奇的現象發生了, 你看到燈泡在發光了嗎?

這是怎麼回事?其實, 這是一個經典的“視覺後像”實驗。

視覺後像的產生是因為視覺細胞對變化的刺激十分敏感。 當眼睛從黑色部位移到白色空白處, 原本注視黑色的那些視覺細胞對白色的反應就比其他細胞更為敏感, 反應也更加強烈, 使原來黑色區域變得比白色更白, 讓你覺得原來的燈泡亮起來了。

還有一種情況, 也與視覺細胞的反應有關:當視覺細胞受到較強烈的光線刺激時, 它的興奮並不是隨著刺激的終止立刻消失, 而是要延續一個短暫的時間。 這種現象叫作視覺殘留。 例如看電影時, 本來膠片上是一張張靜止的畫面, 在放映時, 膠片以24 張/ 秒以上的速度快速播放, 視覺的殘留效應使我們誤認為原本靜止的畫面是連續運動著的。 這使我們不禁又想起了古希臘哲學家對運動與靜止孰真孰幻的討論。

早在數千年前, 這些偉大的先哲們就認識到由感覺器官所獲取的印象與客觀現實世界並非完全重疊, 故而知識的獲取除了依賴感覺器官外, 還得充分發揮人類的理性。 理性與感性始終是相輔相成的, 理性的進步發展也不斷修正並影響著人類對感覺器官運作的認識, 正如電影的發明者巧妙利用了視覺殘留的知識, 才給我們帶來了這樣如真似幻、精彩紛呈的視覺盛宴, 讓我們又多了一種認識人生、認識世界的方式。

再來看一個經典圖例。 你能數清楚下圖有多少個跳動的黑點(圖3)嗎?你可能會永遠數不清, 因為這個圖上根本就沒有黑點, 更不用說它還能不停地跳動。 想一想前面講的視覺後像,你能解釋這種現象產生的原理嗎?

圖3 “跳動”的黑點

2.幾何學錯視

人眼看到的幾何圖像的長度、大小、方向、角度等和實際上客觀測量所得的結果有明顯的差別,這種情況稱為幾何學錯視。幾何學錯視現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主要是因為不同的幾何構造影響了人的視覺判斷。

在你看來,圖4(a)、(b)、(c)中的兩條直線是一樣長的嗎?是的,每組中的兩條直線都一樣長。(d)中的4 條斜線是相互平行的,(e)中的兩張圖中心的圓其實是一樣大的,而(f)中心處其實是一個標準的圓形喲!這些你看出來了嗎?

圖4 幾何學錯視

學過美術的讀者知道,通過特定比例的透視圖,我們可以在一個平面上呈現出一種立體感,這其實也是一個很好地利用幾何學錯視的例子,只是我們一般不把它稱為錯視,因為它的用途實在太廣泛了,現代人的眼睛也已經習慣了這種透視處理。但你們知道嗎?幾何學意義上的透視法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才產生的,試想在這之前的古人假若看到一張製作精良的透視圖,會不會驚訝於它是如此立體、逼真呢?

3.認知錯覺

經過生活的積累,每個人的腦中都會對一些事物產生一種固定的認識。比如樹葉是綠色的,花兒是紅色的,大海是藍色的,沙漠是黃色的。但是世界是在不斷變化著的,當外界的物質在一定範圍內發生了改變時,我們大腦對這個物質的知覺映象在一定程度上卻保持著它原來的狀態,這種現象稱為人的知覺恒常性。

例如,一個人從距離你10 米遠的地方向你走過來,隨著他離你越來越近,他的影像在你的眼睛視網膜上的圖像也會越來越大,但在你的感知中,他的身材並不會隨之變形。再有,當你身處一個車禍現場,鮮血從傷者傷口流出。這時,不管是在有強光的白天,還是在昏暗的夜晚,甚至有街邊黃色、藍色等其他顏色的燈光照射,你仍然感知鮮血是紅色的,而這並不是血在你眼中的直接映射。所以,知覺恒常性主要是由於人在以往經驗的作用下,在大腦中對眼睛看見的事物進行主觀上加工後形成的。

請看一下下面這幅圖,猛一看,是鴨頭,再一看,是兔頭!它到底是鴨頭還是兔頭主要與你看圖時大腦對圖形的興奮點有關。所以,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就會不同。

圖5 是鴨頭還是兔頭

還有很多情況是多種因素同時作用造成的視覺欺騙,使我們眼花繚亂。讓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些有趣的圖像吧!

圖6 色彩的迷惑

(1)色彩的迷惑。請看圖6,試一試往前後伸縮頭,或左右挪挪頭,是否看到一些跳動的四邊形?是不是已經感到有些眼花繚亂了呢?但從常識上我們都知道,書上的平面圖是不會動的。其實是這幅非常經典的視覺迷惑圖上幾種顏色與形狀組合在一起後給人造成的錯覺。“目不眩於五色之惑”,古時之人便已知道感官時常會犯錯誤,故時有類似警句,以提醒人們要懂得分辨,不可被“好色”之眼迷惑了心智。

圖7 曲線幻覺1

(2)曲線幻覺。圖7 中的線條都是彎曲的嗎?不!實際上,每條分隔號都是筆直且相互平行的。你若是不信,可用直尺量一量。

圖8 曲線幻覺2

那麼,圖8 中的線條呢?它也是平行的,而且圖中的每一個方格都是平行的。但由於黑白方格在排列上的規律性錯位,使你從視覺上把兩個方格相鄰的那條邊錯誤地誇大,而形成視覺欺騙。

圖9 埃冰斯幻覺

(3)埃冰斯幻覺。這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視覺欺騙案例。圖9中兩組圖形內部的圓大小一樣嗎?是不是(a)圖中被幾個較大的圓包圍的圓看上去要比(b)圖中被小圓點包圍的圓更小一些呢?實際上,這兩個圓的大小是完全相同的。所謂的差別,是通過比較產生的,有的差別真實存在,但有的只是因為我們用作對比的參照物不同罷了。如同一隻貓在大象面前是非常渺小的,而在螞蟻面前卻是龐然大物,就是因為我們選取的參照物不同,才會導致看到同一只貓在大象面前要比在螞蟻面前小很多。

圖10 弗雷澤螺旋

(4)弗雷澤螺旋。圖10 這幅被稱為“錯覺之王”的圖是一位叫弗雷澤的英國心理學家繪製的,並於1908 年發佈。這幅圖會讓觀察者產生方向和角度的綜合性錯視。你看到圖中的主線條是旋渦狀的吧?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個從小到大的同心圓。由於背景紅、藍曲線從中心旋轉、發散出去,影響了我們對同心圓線條的分辨。

圖11 是船帆還是雲朵

(5)看看圖11 中的船帆與雲之間形成了什麼?你看到了雄偉的大橋嗎?藝術家利用漸變過渡的技法,讓天際的白雲一點點變成了海面上的白帆,又讓遠處的大橋逐漸消融進天空之藍。人的眼睛既能縱觀全域,又能捕捉細節,藝術家正是利用了人眼的這一特性,巧妙地繪製了這麼一幅神奇的圖畫。

圖12 是靜還是動

(6)是靜還是動的?仔細觀察圖12,有沒有感覺到圖案在旋轉?

想一想前面講的視覺後像,你能解釋這種現象產生的原理嗎?

圖3 “跳動”的黑點

2.幾何學錯視

人眼看到的幾何圖像的長度、大小、方向、角度等和實際上客觀測量所得的結果有明顯的差別,這種情況稱為幾何學錯視。幾何學錯視現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主要是因為不同的幾何構造影響了人的視覺判斷。

在你看來,圖4(a)、(b)、(c)中的兩條直線是一樣長的嗎?是的,每組中的兩條直線都一樣長。(d)中的4 條斜線是相互平行的,(e)中的兩張圖中心的圓其實是一樣大的,而(f)中心處其實是一個標準的圓形喲!這些你看出來了嗎?

圖4 幾何學錯視

學過美術的讀者知道,通過特定比例的透視圖,我們可以在一個平面上呈現出一種立體感,這其實也是一個很好地利用幾何學錯視的例子,只是我們一般不把它稱為錯視,因為它的用途實在太廣泛了,現代人的眼睛也已經習慣了這種透視處理。但你們知道嗎?幾何學意義上的透視法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才產生的,試想在這之前的古人假若看到一張製作精良的透視圖,會不會驚訝於它是如此立體、逼真呢?

3.認知錯覺

經過生活的積累,每個人的腦中都會對一些事物產生一種固定的認識。比如樹葉是綠色的,花兒是紅色的,大海是藍色的,沙漠是黃色的。但是世界是在不斷變化著的,當外界的物質在一定範圍內發生了改變時,我們大腦對這個物質的知覺映象在一定程度上卻保持著它原來的狀態,這種現象稱為人的知覺恒常性。

例如,一個人從距離你10 米遠的地方向你走過來,隨著他離你越來越近,他的影像在你的眼睛視網膜上的圖像也會越來越大,但在你的感知中,他的身材並不會隨之變形。再有,當你身處一個車禍現場,鮮血從傷者傷口流出。這時,不管是在有強光的白天,還是在昏暗的夜晚,甚至有街邊黃色、藍色等其他顏色的燈光照射,你仍然感知鮮血是紅色的,而這並不是血在你眼中的直接映射。所以,知覺恒常性主要是由於人在以往經驗的作用下,在大腦中對眼睛看見的事物進行主觀上加工後形成的。

請看一下下面這幅圖,猛一看,是鴨頭,再一看,是兔頭!它到底是鴨頭還是兔頭主要與你看圖時大腦對圖形的興奮點有關。所以,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就會不同。

圖5 是鴨頭還是兔頭

還有很多情況是多種因素同時作用造成的視覺欺騙,使我們眼花繚亂。讓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些有趣的圖像吧!

圖6 色彩的迷惑

(1)色彩的迷惑。請看圖6,試一試往前後伸縮頭,或左右挪挪頭,是否看到一些跳動的四邊形?是不是已經感到有些眼花繚亂了呢?但從常識上我們都知道,書上的平面圖是不會動的。其實是這幅非常經典的視覺迷惑圖上幾種顏色與形狀組合在一起後給人造成的錯覺。“目不眩於五色之惑”,古時之人便已知道感官時常會犯錯誤,故時有類似警句,以提醒人們要懂得分辨,不可被“好色”之眼迷惑了心智。

圖7 曲線幻覺1

(2)曲線幻覺。圖7 中的線條都是彎曲的嗎?不!實際上,每條分隔號都是筆直且相互平行的。你若是不信,可用直尺量一量。

圖8 曲線幻覺2

那麼,圖8 中的線條呢?它也是平行的,而且圖中的每一個方格都是平行的。但由於黑白方格在排列上的規律性錯位,使你從視覺上把兩個方格相鄰的那條邊錯誤地誇大,而形成視覺欺騙。

圖9 埃冰斯幻覺

(3)埃冰斯幻覺。這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視覺欺騙案例。圖9中兩組圖形內部的圓大小一樣嗎?是不是(a)圖中被幾個較大的圓包圍的圓看上去要比(b)圖中被小圓點包圍的圓更小一些呢?實際上,這兩個圓的大小是完全相同的。所謂的差別,是通過比較產生的,有的差別真實存在,但有的只是因為我們用作對比的參照物不同罷了。如同一隻貓在大象面前是非常渺小的,而在螞蟻面前卻是龐然大物,就是因為我們選取的參照物不同,才會導致看到同一只貓在大象面前要比在螞蟻面前小很多。

圖10 弗雷澤螺旋

(4)弗雷澤螺旋。圖10 這幅被稱為“錯覺之王”的圖是一位叫弗雷澤的英國心理學家繪製的,並於1908 年發佈。這幅圖會讓觀察者產生方向和角度的綜合性錯視。你看到圖中的主線條是旋渦狀的吧?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個從小到大的同心圓。由於背景紅、藍曲線從中心旋轉、發散出去,影響了我們對同心圓線條的分辨。

圖11 是船帆還是雲朵

(5)看看圖11 中的船帆與雲之間形成了什麼?你看到了雄偉的大橋嗎?藝術家利用漸變過渡的技法,讓天際的白雲一點點變成了海面上的白帆,又讓遠處的大橋逐漸消融進天空之藍。人的眼睛既能縱觀全域,又能捕捉細節,藝術家正是利用了人眼的這一特性,巧妙地繪製了這麼一幅神奇的圖畫。

圖12 是靜還是動

(6)是靜還是動的?仔細觀察圖12,有沒有感覺到圖案在旋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