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振興怎麼走?中央農村經濟會議上提出的這七條路!

剛剛結束的中央農村經濟會議上, 首次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對我國未來的鄉村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農民朋友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指引, 今天就給來大家說說, 我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到底有怎樣的含義。 未來農村怎樣發展呢?

一是必須重塑城鄉關係,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主編解說:過去我國是城鄉二元結構, 城市和鄉村之間存在這一道鴻溝, 而如今, 強調的是融合, 城鄉一體化共同發展, 城鄉一體化不是說加速城鎮化, 而是讓鄉村和城市互利的發展, 現在全國不少地方已經統一了城鄉戶籍制度, 農民在城市上學、醫療、就業將不受限制, 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樣的服務, 這算是城鄉融合的基礎。

二是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走共同富裕之路。

主編解說:鞏固的內容主要有兩點, 一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 二是堅持家庭承包經營, 這兩點是不變的, 十九大也已經確定了承包地延包三十年。 但是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農業的經營制度也需要完善, 規模農業、土地託管也成為一種趨勢。 因此出現了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情況, 讓農村的土地經營權可以流轉、抵押、貸款等等,

未來的政策會進一步釋放農村土地的活力。

三是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走品質興農之路。

主編解說: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改變了, 促使農業生產結構必須改變。 消費者追求, 高品質、綠色、安全的農產品。 而我國大部分農產品發展還是低質的、無分級的。 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其實也就是說對農民來說, 種什麼標準的, 看市場。 從按照習慣種植去迎合消費者需求的轉變, 讓農業的生產結構更符合市場, 更符合需求。

四是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主編解說:過去我國糧食生產一直創新高, 但是也付出了一些代價, 不少農田都遭受了化肥農藥等農業垃圾的污染, 未來追求的是綠色可持續發展。 從國家的政策利好就看出來, 目前, 國家的補貼政策也是以綠色為嚮導的, 比如對於綠色農機實行敞開補貼, 開展了農藥零增長活動, 不少地方開展綠色農業試點。 過去的“三項補貼”如今也轉向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五是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 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主編解說:首先在鄉村的環境上, 要加大整治力度, 做好農村垃圾治理、汙水處理和廁所改造“三大革命”, 打造宜居宜人的農村生活環境。

其次, 實現鄉村振興, 不僅是追求物質上的充裕, 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要傳承鄉土文化,挖掘鄉村內涵,打造鄉村文化產業。再者,在三產融合上,利用農村特有的優勢,打造生態產業,打造集迴圈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打造鄉村休閒旅遊產業等。

六是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

主編解說:“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鄉村治理成為農村興盛的關鍵,不久前,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通過政策引到來加強鄉村的治理建設,堅決將“村霸”和宗族惡勢力排除在村委會成員候選人之外。給農民一個公平、公正、民主的農村。

七是必須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主編解說:扶貧強調“精准”二字,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針對於有勞動能力的人,通過產業扶持以及轉移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第二,通過易地搬遷,説明環境惡劣地區的貧困人口轉移脫貧。第三,通過低保兜底扶貧。

查補貼,查政策,就關注微信公眾號 神州土地 或者直接點擊下面“瞭解更多”

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要傳承鄉土文化,挖掘鄉村內涵,打造鄉村文化產業。再者,在三產融合上,利用農村特有的優勢,打造生態產業,打造集迴圈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打造鄉村休閒旅遊產業等。

六是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

主編解說:“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鄉村治理成為農村興盛的關鍵,不久前,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通過政策引到來加強鄉村的治理建設,堅決將“村霸”和宗族惡勢力排除在村委會成員候選人之外。給農民一個公平、公正、民主的農村。

七是必須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主編解說:扶貧強調“精准”二字,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針對於有勞動能力的人,通過產業扶持以及轉移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第二,通過易地搬遷,説明環境惡劣地區的貧困人口轉移脫貧。第三,通過低保兜底扶貧。

查補貼,查政策,就關注微信公眾號 神州土地 或者直接點擊下面“瞭解更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