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份2017年度書單,值得細細品味

2017一晃而過, InStyle帶你回味

這一年裡發生的種種美好,

力圖讓你記住些什麼, 留下些什麼,

也讓這2017別走的如此悄無聲息。

而這回味中少不了的,

正是與你漸行漸遠的——書本。

本月月初, 有著“美國豆瓣”之稱的讀書社區網站Goodreads公佈了由網友票選的2017年度圖書榜單——讀者選擇獎(Goodreads Choice Awards)。 該獎項由3,887,362網友參與投票, 選出了19本他們心目中的最佳。

BEST FICTION

最佳小說

《遍地小火苗》

(Little Fires Everywhere)

《無聲告白》作家Celeste Ng的全新小說, 故事發生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郊外的Shaker Heights小鎮, 女高中生Elena Richardson向來循規蹈矩, 事無巨細安排到位。 但突然有一天, 單身母親Mia Warren和她的女兒Pearl搬進了她的家, 闖進了她的生活。 一宗華人幼兒領養案更是讓Elena與Mia產生矛盾, 於是Elena決心調查Mia的過去, 故事由此展開。

BEST MYSTERY & THRILLER

最佳懸疑小說

《潛入水中》

(Into the Water)

暢銷書作家PaulaHawkins的懸疑新作, 在一個有著女性無故溺水身亡的小鎮裡, 反映母女關係和姐妹關係複雜和幽暗的故事在此發生。 Paula之前的作品《火車上的女孩》(The Girl on the Train)2015 年在英美上市時, 5 個月內累計銷量突破300萬冊, 打破了《達•芬奇密碼》保持的紀錄。

BEST HISTORICAL FICTION

最佳歷史小說

《在我們屬於你之前》

(Before We Were Yours)

根據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發生的收養機構偷小孩並將他們賣給富人家庭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小說。

BEST FANTASY

最佳奇幻小說

《神奇動物在哪裡》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J.K.羅琳的《神奇動物在哪裡》以92611票拿下最佳奇幻小說, 成為了Goodreads所有獎項中獲得票數最高的圖書。

BEST HORROR

最佳恐怖小說

《睡美人》

(Sleeping Beauties)

拿獎拿到手軟的Stephen King,這次與兒子一起寫的《睡美人》再次被評為最佳恐怖小說。書中講述了當世界上所有女人都被一個蟲繭包裹而陷入沉睡,會發生什麼故事?

BEST NONFICTION

最佳非虛構

《如何成為一個Bawse:征服生命的指南》

(How to Be a Bawse: A Guide to Conquering Life)

加拿大網紅Lilly Singh用這本書分享了自己的成功心得與經驗。看來,這年頭大家都想知道怎麼樣才能吧自己捧成個網紅~

BEST MEMOIR & AUTOBIOGRAPHY

最佳自傳

《發生了什麼》

(What Happened)

希拉蕊•克林頓用這本書回憶了自己2016年競選美國總統的全過程,雖然網友評論褒貶不一,但至少說明她的書賣的很不錯~

BEST SCIENCE & TECHNOLOGY

最佳科技類作品

《忙人的天體物理學》

(Astrophysicsfor People in a Hurry)

當你仰望星空,想知道什麼是暗物質、大爆炸、系外行星,卻又沒時間好好研究,那就來看看這本書吧,它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頓天文館館長尼爾•德格拉斯•泰森專門為像你這樣的大忙人寫的科普讀物。

不過,這份榜單終究還是美國人的口味

(而且大部分作品並沒有中文版),

那究竟什麼樣的書才適合我們呢?

InStyle這就請來了幾位書友,

推薦他們心中的2017最佳,

說不定能給你點小啟發哦~

博物學家對古人的腦洞糾錯筆記,充滿趣味,適合無所事事時閱讀、無所事事時分享、無所事事時回味。

《海錯圖》是當年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繪製的一本頗具現代博物學風格的奇書,書裡一共描繪了300多種生物,幾乎涵蓋無脊椎動物門和脊索動物門的大部分主要類群,還記載了不少海濱植物。但因為年代所限,而且很多動物連聶璜自己都沒見過,僅僅憑著別人描述,就畫進了書裡。可想而知《海錯圖》有多少的不靠譜。

於是專注科學傳播的“博物君”張辰亮就開始踏上了《海錯圖》的考證與糾錯之路,他去了遼寧、福建、廣東、廣西、天津及日本、泰國等地搜集素材、實地考證……不知不覺寫了30篇文章,集合成了這本《海錯圖筆記》,讓大家閑著的時候看著玩兒。

如果看完後,你覺得挺有意思,那記得《海錯圖筆記(貳)》也買了,那裡頭收錄了最新的24篇考察、論證筆記,讓你繼續看著玩兒。

如果這是你第一次讀他的書,那看完《生活是很好玩的》之後,你會忍不住一口氣讀完他的所有作品。

很多人推薦過汪老的作品,稱他是“文壇仙人”,但在我看來,他既是作家,也是真正的生活家,他說過:“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說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在這本書裡,他寫市井人生,寫凡人瑣事,寫花鳥蟲魚,也寫旅行見聞,每一篇都相當有趣且接地氣,比如北京人把做了見不得人的事情叫“貓蓋屎”,或者在舊時昆明,仙人掌是用來辟邪的,這些日常的閒雜小事經過他的描述變得饒有趣味。現在大家都注重生活美學,提倡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對於美的理解還停留在很膚淺的層面,汪老的文字淡淡的,卻把生活真正的美寫了出來,而非為了美而美。

推薦大家讀一讀這本書,正如書名所說,生活是很好玩的,懂生活的人,自然就能發現其中趣味。

這是一本短篇合集,適合隔幾天,抽個空讀一個的小故事,它們彼此獨立,但每個都值得回味。

互不相關且奇幻的故事裡有著都市的整體性,如同作者在定期寫故事時曾提出的“外國人”概念——把它們看成同一個世界不同國度裡發生的故事吧。這些人和事還是建立在文明都市的基礎上,有些奇幻的地方,但並沒有到嘩眾取寵的程度,倒像是某個“遙遠的遠方”真實發生的事情,只是因為相隔太遠傳得和事實有了點小變化。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時也會忍不住翻回去看某一些細節,作者用的詞句並不複雜,但故事的節奏都把握得很精妙,在某一些煙火燃盡似的轉折中看書的人忍不住落下了眼淚,發出一聲歎息。這些平行奇妙世界裡的人們竟和我們並無不同。

這是一本短篇合集,適合隔幾天,抽個空讀一個的小故事。

宮西達也畫的繪本線條簡潔蠢萌,故事透明感極強又有著真正的現實感。

這本《我愛你》,是宮西達也的霸王龍系列裡面的一冊,講的故事按照大人的話來總結,可能就是語言相通和心靈相通是兩回事,真正的感情其實是跨越語言的界限的。

故事最後,救了霸王龍,然後互相成為好朋友的平頭龍兩兄弟死在霸王龍懷裡時,說出的那一句aixiteru(我愛你),簡直瞬間炸毀了我的淚腺開關。

是的,現實生活雖然殘酷,我們也會和很多我們真正所愛的人分離,但是他們的存在,給了我們繼續在這個世界裡跋涉下去的勇氣。

女人的幸福和自由源自哪裡?可以揮霍的金錢?寵愛自己的男人?還是奢華的享受?看完這本小說,你也許會有答案。

2017年令我印象最深的閱讀經歷來自於旅途中。當時,我的行李在中轉機場被運到錯誤的城市,隨身背包只剩下極少的物品,和一本角田光代的小說《紙之月》。先看了宮澤理惠主演的電影,再回歸原著小說,我看到了故事裡銀行大額公款挪用案件中,普通家庭主婦梅澤梨花更多的內心細節。用錢買來的昂貴服飾和奢侈享受,以及由此吸引到的年輕男生帶來的愛欲狂歡,讓梨花暫時脫離主婦單獨枯燥、缺乏自我的生存狀態,因而越陷越深,盜取金額越來越大。

這不禁令人深思,在當代社會中是不是只有經濟自主、通過金錢和由金錢獲得的物質,才能讓女性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自信?東窗事發後,梨花隻身踏上逃亡之路流浪于泰國清邁,從物質膨脹頂峰驟然來到物質極端匱乏、只餘得孑然一身的狀態,再度面對自我思考人生中種種價值問題,在迷失和覺醒的邊緣徘徊。

讀到這些地方,對於那幾天依賴最少物質生活著的我來說,也引發了微妙的聯想和思考,這本書此時的陪伴也變得像是一種啟示。接下來的一整年裡,我選擇了看輕與拋開物質的初步嘗試,不是極端的斷舍離與再囤積,而是在自然漸進的人生刪減中步步接近更深處的自我。

我想這個做減法的探尋過程在以後還將繼續,而《紙之月》,就成為了這一切開始的因由之一。

送給需要每天燒腦想策劃的各位,這本書會教你一系列簡單實用,使用筆記本搜集和整理資訊的方法,有效提高你的記錄效率。

發現《如何有效整理資訊》時,引言上的這句題詞:“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讓深度思考成為習慣,讓閃亮創意隨處可得。”瞬間抓住了我,於是立刻把它帶回了家。

其實作者說的方法很簡單:把存儲在筆記本裡的資訊用於知識生產,就是把各種想法、工作筆記、資料、新聞報導、電影觀後感等一切想記錄的東西納入筆記本(稱為“一元筆記法”)——再次閱讀、加工——整理資訊、重新組合——得到成果。

雖然最初你只是以“亂燉式”的記錄來累積自己的靈感庫,但通過回顧,你可以回想起曾經的想法和立足點,的確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現在我的第一個本子已經用掉一半了~

這本書裡充滿了輕鬆、快活、天真好玩的故事,有怪怪的幽默,也有放肆的想像,讀這本書就像看著一個頑童用鉛筆和作業簿發掘出日常生活裡的荒誕。

這本書本身是法國小學課外閱讀推薦書目,也是2009年的安徒生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作者貝爾納•弗裡奧本人則是法國高等師範學院文學系出來的“老法師”,從事文學教育事業好幾十年了,他完全以孩子的視角寫出這本書,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讀起來都會很有樂趣。

比如,鄰居家後院的一隻熱愛音樂的木頭夾子和一隻想要夾到電話線上偷聽八卦的塑膠夾子,卻因為主人只肯讓它們呆在晾衣繩上而什麼都發生不了;在寫媽媽的文章裡,又會有“你對我的愛,你知道,就像一塊非常難吃的蛋糕,吃一點還行,吃多了就要生病”這種神句出現。比起那些講大道理的書,《匆匆忙忙小故事》實在是高明有趣的多了。

讀這本書就像看著一個頑童,用鉛筆和作業簿發掘出日常生活裡的荒誕。

人的平均壽命是70歲,即活在世上大約25550天。一生中你是否願意撥出40天的時間,來思考上帝的心意是要你如何善用餘生?你是否認為這是明智之舉?

無論你是否有基督徒的信仰,這本書你都可以看懂並且理解,作者用言簡意賅且接地氣的溝通語調,思考問題到討論問題,逐步幫你梳理,它並不給你答案,也不給你雞湯與雞血,它幫助你找到答案。

40天,每天念一章,每個篇章都很短,我習慣在睡前安靜的時刻閱讀。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太多書不能改變我們是因為我們讀得太急,急於認識下一個真理,而沒有仔細反思已經學到的道理。所以,記得每天只閱讀一章節。

長按並識別二維碼

即可關注InStyle優家官方微信

拿獎拿到手軟的Stephen King,這次與兒子一起寫的《睡美人》再次被評為最佳恐怖小說。書中講述了當世界上所有女人都被一個蟲繭包裹而陷入沉睡,會發生什麼故事?

BEST NONFICTION

最佳非虛構

《如何成為一個Bawse:征服生命的指南》

(How to Be a Bawse: A Guide to Conquering Life)

加拿大網紅Lilly Singh用這本書分享了自己的成功心得與經驗。看來,這年頭大家都想知道怎麼樣才能吧自己捧成個網紅~

BEST MEMOIR & AUTOBIOGRAPHY

最佳自傳

《發生了什麼》

(What Happened)

希拉蕊•克林頓用這本書回憶了自己2016年競選美國總統的全過程,雖然網友評論褒貶不一,但至少說明她的書賣的很不錯~

BEST SCIENCE & TECHNOLOGY

最佳科技類作品

《忙人的天體物理學》

(Astrophysicsfor People in a Hurry)

當你仰望星空,想知道什麼是暗物質、大爆炸、系外行星,卻又沒時間好好研究,那就來看看這本書吧,它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頓天文館館長尼爾•德格拉斯•泰森專門為像你這樣的大忙人寫的科普讀物。

不過,這份榜單終究還是美國人的口味

(而且大部分作品並沒有中文版),

那究竟什麼樣的書才適合我們呢?

InStyle這就請來了幾位書友,

推薦他們心中的2017最佳,

說不定能給你點小啟發哦~

博物學家對古人的腦洞糾錯筆記,充滿趣味,適合無所事事時閱讀、無所事事時分享、無所事事時回味。

《海錯圖》是當年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繪製的一本頗具現代博物學風格的奇書,書裡一共描繪了300多種生物,幾乎涵蓋無脊椎動物門和脊索動物門的大部分主要類群,還記載了不少海濱植物。但因為年代所限,而且很多動物連聶璜自己都沒見過,僅僅憑著別人描述,就畫進了書裡。可想而知《海錯圖》有多少的不靠譜。

於是專注科學傳播的“博物君”張辰亮就開始踏上了《海錯圖》的考證與糾錯之路,他去了遼寧、福建、廣東、廣西、天津及日本、泰國等地搜集素材、實地考證……不知不覺寫了30篇文章,集合成了這本《海錯圖筆記》,讓大家閑著的時候看著玩兒。

如果看完後,你覺得挺有意思,那記得《海錯圖筆記(貳)》也買了,那裡頭收錄了最新的24篇考察、論證筆記,讓你繼續看著玩兒。

如果這是你第一次讀他的書,那看完《生活是很好玩的》之後,你會忍不住一口氣讀完他的所有作品。

很多人推薦過汪老的作品,稱他是“文壇仙人”,但在我看來,他既是作家,也是真正的生活家,他說過:“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說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在這本書裡,他寫市井人生,寫凡人瑣事,寫花鳥蟲魚,也寫旅行見聞,每一篇都相當有趣且接地氣,比如北京人把做了見不得人的事情叫“貓蓋屎”,或者在舊時昆明,仙人掌是用來辟邪的,這些日常的閒雜小事經過他的描述變得饒有趣味。現在大家都注重生活美學,提倡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對於美的理解還停留在很膚淺的層面,汪老的文字淡淡的,卻把生活真正的美寫了出來,而非為了美而美。

推薦大家讀一讀這本書,正如書名所說,生活是很好玩的,懂生活的人,自然就能發現其中趣味。

這是一本短篇合集,適合隔幾天,抽個空讀一個的小故事,它們彼此獨立,但每個都值得回味。

互不相關且奇幻的故事裡有著都市的整體性,如同作者在定期寫故事時曾提出的“外國人”概念——把它們看成同一個世界不同國度裡發生的故事吧。這些人和事還是建立在文明都市的基礎上,有些奇幻的地方,但並沒有到嘩眾取寵的程度,倒像是某個“遙遠的遠方”真實發生的事情,只是因為相隔太遠傳得和事實有了點小變化。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時也會忍不住翻回去看某一些細節,作者用的詞句並不複雜,但故事的節奏都把握得很精妙,在某一些煙火燃盡似的轉折中看書的人忍不住落下了眼淚,發出一聲歎息。這些平行奇妙世界裡的人們竟和我們並無不同。

這是一本短篇合集,適合隔幾天,抽個空讀一個的小故事。

宮西達也畫的繪本線條簡潔蠢萌,故事透明感極強又有著真正的現實感。

這本《我愛你》,是宮西達也的霸王龍系列裡面的一冊,講的故事按照大人的話來總結,可能就是語言相通和心靈相通是兩回事,真正的感情其實是跨越語言的界限的。

故事最後,救了霸王龍,然後互相成為好朋友的平頭龍兩兄弟死在霸王龍懷裡時,說出的那一句aixiteru(我愛你),簡直瞬間炸毀了我的淚腺開關。

是的,現實生活雖然殘酷,我們也會和很多我們真正所愛的人分離,但是他們的存在,給了我們繼續在這個世界裡跋涉下去的勇氣。

女人的幸福和自由源自哪裡?可以揮霍的金錢?寵愛自己的男人?還是奢華的享受?看完這本小說,你也許會有答案。

2017年令我印象最深的閱讀經歷來自於旅途中。當時,我的行李在中轉機場被運到錯誤的城市,隨身背包只剩下極少的物品,和一本角田光代的小說《紙之月》。先看了宮澤理惠主演的電影,再回歸原著小說,我看到了故事裡銀行大額公款挪用案件中,普通家庭主婦梅澤梨花更多的內心細節。用錢買來的昂貴服飾和奢侈享受,以及由此吸引到的年輕男生帶來的愛欲狂歡,讓梨花暫時脫離主婦單獨枯燥、缺乏自我的生存狀態,因而越陷越深,盜取金額越來越大。

這不禁令人深思,在當代社會中是不是只有經濟自主、通過金錢和由金錢獲得的物質,才能讓女性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自信?東窗事發後,梨花隻身踏上逃亡之路流浪于泰國清邁,從物質膨脹頂峰驟然來到物質極端匱乏、只餘得孑然一身的狀態,再度面對自我思考人生中種種價值問題,在迷失和覺醒的邊緣徘徊。

讀到這些地方,對於那幾天依賴最少物質生活著的我來說,也引發了微妙的聯想和思考,這本書此時的陪伴也變得像是一種啟示。接下來的一整年裡,我選擇了看輕與拋開物質的初步嘗試,不是極端的斷舍離與再囤積,而是在自然漸進的人生刪減中步步接近更深處的自我。

我想這個做減法的探尋過程在以後還將繼續,而《紙之月》,就成為了這一切開始的因由之一。

送給需要每天燒腦想策劃的各位,這本書會教你一系列簡單實用,使用筆記本搜集和整理資訊的方法,有效提高你的記錄效率。

發現《如何有效整理資訊》時,引言上的這句題詞:“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讓深度思考成為習慣,讓閃亮創意隨處可得。”瞬間抓住了我,於是立刻把它帶回了家。

其實作者說的方法很簡單:把存儲在筆記本裡的資訊用於知識生產,就是把各種想法、工作筆記、資料、新聞報導、電影觀後感等一切想記錄的東西納入筆記本(稱為“一元筆記法”)——再次閱讀、加工——整理資訊、重新組合——得到成果。

雖然最初你只是以“亂燉式”的記錄來累積自己的靈感庫,但通過回顧,你可以回想起曾經的想法和立足點,的確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現在我的第一個本子已經用掉一半了~

這本書裡充滿了輕鬆、快活、天真好玩的故事,有怪怪的幽默,也有放肆的想像,讀這本書就像看著一個頑童用鉛筆和作業簿發掘出日常生活裡的荒誕。

這本書本身是法國小學課外閱讀推薦書目,也是2009年的安徒生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作者貝爾納•弗裡奧本人則是法國高等師範學院文學系出來的“老法師”,從事文學教育事業好幾十年了,他完全以孩子的視角寫出這本書,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讀起來都會很有樂趣。

比如,鄰居家後院的一隻熱愛音樂的木頭夾子和一隻想要夾到電話線上偷聽八卦的塑膠夾子,卻因為主人只肯讓它們呆在晾衣繩上而什麼都發生不了;在寫媽媽的文章裡,又會有“你對我的愛,你知道,就像一塊非常難吃的蛋糕,吃一點還行,吃多了就要生病”這種神句出現。比起那些講大道理的書,《匆匆忙忙小故事》實在是高明有趣的多了。

讀這本書就像看著一個頑童,用鉛筆和作業簿發掘出日常生活裡的荒誕。

人的平均壽命是70歲,即活在世上大約25550天。一生中你是否願意撥出40天的時間,來思考上帝的心意是要你如何善用餘生?你是否認為這是明智之舉?

無論你是否有基督徒的信仰,這本書你都可以看懂並且理解,作者用言簡意賅且接地氣的溝通語調,思考問題到討論問題,逐步幫你梳理,它並不給你答案,也不給你雞湯與雞血,它幫助你找到答案。

40天,每天念一章,每個篇章都很短,我習慣在睡前安靜的時刻閱讀。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太多書不能改變我們是因為我們讀得太急,急於認識下一個真理,而沒有仔細反思已經學到的道理。所以,記得每天只閱讀一章節。

長按並識別二維碼

即可關注InStyle優家官方微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