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以為農村老奶奶和泥巴要糊牆呢,沒想到這是一道久違了的美食!

現在到了農閒時了, 農村的鍋灶又忙開了。 一到冬季就是滋補的季節, 說白了, 就是吃貨季, 記得以前小時候, 物質匱乏, 不像現在的超市里要啥有啥, 平時想吃了零嘴也得等到趕集的日子才能填補點。

但是以前奶奶做的很多小吃, 現在市面上很難見到, 即便見到也不是那個味道了。

現在一到假期, 就習慣性的往農村走走轉轉, 尋找小時候的記憶。 上次去村裡的時候, 看到村裡老奶奶拿著黑漆漆的泥巴一樣的東西在盆裡反復搓揉。

開始我以為要糊牆呢, 但是遠遠能聞到一股香味。

走近了看, 才知道原來做的是北方人記憶中司空見怪的窩窩頭。

窩窩頭是用蕎麥面或者玉米麵做出來的。 小時候吃過最大個的有半斤大小的,

現在偶爾能在超市中見到的窩窩頭卻是三二兩大小的迷你版。

窩窩頭的外型呈圓錐狀, 上小下大中間空。 底下有個孔(鄙諺叫窩窩兒), 這主要是為了使它蒸起來更容易熟。

不過老奶奶說她做的這種窩窩頭主要是紅薯做的, 吃起來也確實有一股紅薯的滋味在裡面。

過去都說, 窮人家吃不起大米白饃饃才會天天啃窩窩頭。 但是現在人們卻覺得窩窩頭是個稀罕物件。 商場裡過年時候偶爾才會擺上的禮盒裝窩窩頭, 看相倒是比以前的更好看了。 只是吃起來的味道和小時候的感覺差距太大了。 首先是個頭大, 再就是顏色太黃了, 吃起來沒有粗糧感, 如果不是知道這是窩窩頭的話, 我寧可覺得在啃饅頭。 表皮鬆軟的怎麼也不像是以前吃的窩窩頭啊。

小時候吃的傳統窩窩頭,顏色灰暗,也沒有那麼明黃,而且又小又硬,特別有嚼勁。現在超市見的這種則是除了樣子是放大版的窩頭外,吃起來稱他玉米饅頭或許更合適。

為什麼現在的窩窩頭變了味?

原來這種看起來鬆鬆垮垮的窩窩頭不是雜糧做的。因為雜糧發酵不易,根本做不大。這也就是傳統窩頭為什麼又小又硬的原因。

現在的窩頭在原料上做了手腳,用玉米粉加熱水揉在一起,再加上麵粉,而且這裡面麵粉佔據了配料的大部分,這樣就能做出既能發酵又能好看,個頭還大的窩窩頭了。

但是這種窩頭的營養價值卻大打折扣,和普通的白麵饅頭沒啥本質的區別了。如果有人想吃這個達到粗糧養生的目的,只能說等著發胖吧!但是如果說顏色太過於金黃的話,勸你還是放棄別買了,因為這很可能是添加了色素。

小時候吃的傳統窩窩頭,顏色灰暗,也沒有那麼明黃,而且又小又硬,特別有嚼勁。現在超市見的這種則是除了樣子是放大版的窩頭外,吃起來稱他玉米饅頭或許更合適。

為什麼現在的窩窩頭變了味?

原來這種看起來鬆鬆垮垮的窩窩頭不是雜糧做的。因為雜糧發酵不易,根本做不大。這也就是傳統窩頭為什麼又小又硬的原因。

現在的窩頭在原料上做了手腳,用玉米粉加熱水揉在一起,再加上麵粉,而且這裡面麵粉佔據了配料的大部分,這樣就能做出既能發酵又能好看,個頭還大的窩窩頭了。

但是這種窩頭的營養價值卻大打折扣,和普通的白麵饅頭沒啥本質的區別了。如果有人想吃這個達到粗糧養生的目的,只能說等著發胖吧!但是如果說顏色太過於金黃的話,勸你還是放棄別買了,因為這很可能是添加了色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