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將溫室氣體轉換成昏睡病藥物的3D列印反應器系統

奧地利格拉茨大學正在利用3D列印反應器系統來將有害的溫室氣體轉化為用於治療非洲錐蟲病(更常見的稱為昏睡病)的藥物。

此前, 格拉茨CC FLOW聯盟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3D列印鋼反應堆, 該反應堆能夠將含氟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之類的溫室氣體轉換成合成砌塊。 現在,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 利用3D列印反應器系統, 是可以將Teflon廢物產品轉化為臨界藥物。

昏睡病是一種傳染性的、可能致命的疾病, 通過昆蟲傳播給人類(一般是通過蠅)。 如果不治療, 該疾病可能引發早期症狀, 如發燒、頭痛等, 還可能會致使中樞神經系統出現問題, 產生麻木和睡眠中斷的症狀。

這種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某些地區最為常見的疾病目前正在該地區肆虐, 超過11 000人死亡, 且死亡人數曾在2015年高達3 500人。 幸運的是, 現在已經找到通過合成有害的廢物產品來生產依氟鳥氨酸的辦法了。

格拉茨大學教授C. Oliver Kappe博士表示:“在與工業夥伴共同開發的過程中, 我們成功地為三氟甲烷的使用賦予了新的含義。 ”依氟鳥氨酸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基本藥物清單, 足以證明此舉的重要性。

典型的處理三氟甲烷廢物的方法包括燃燒, 但不免會排放二氧化碳。 不過, 通過將聚四氟乙烯廢棄物流動合成, 可以生產出更加生態高效的產品。

Kappe補充道:“與傳統工藝相比, 不僅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 而且通常更環保, 因為在各個反應步驟之間不存在廢物輸出。 ”

3D列印流動反應器本身是由格拉茨大學格拉茨技術大學和製藥工程研究中心合作設計的。 該裝置僅有16 x 9 x 3釐米, 由選擇性鐳射熔化(SLM)技術專家Anton Paar製造, 採用不銹鋼為原料進行列印,

具有絕佳的化學、熱學和機械傳導性。

“使用3D列印技術, 可以生產任何複雜的流動反應器, 而傳統的生產方法則大大限制了這一點。

也就是說3D列印大大節約了成本。 ”該研究最近在《綠色化學》雜誌上發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