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故事:38歲博士畢業後做了水暖工,全家炸鍋差點逼瘋父母!

在思考很久以後, 我想過於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既不適合大眾消化, 也不適合引發思考。 所以, 心理學了個啥也將重新調整思路, 將允許開放的案例以及根據真實案例杜撰的故事結合心理學知識分享給大家。 希望在這樣的改變下, 我們能夠一起發現生活、感悟生活、提升自我!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心理故事來自上海, 這個故事當中講述的內容我相信是很多中國人都會遇到的家庭問題, 也是一個自我成長的困惑,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獲得哪些不一樣的心理感受呢?

故事開始

阿文, 男, 38歲, 相信他的學歷是大部分人都十分羡慕的, 一個來自于復旦大學的博士畢業生, 還沒有畢業的他就已經得到了眾多跨國企業的青睞。 阿文自小就是父母眼裡的寶貝, 也是一個家族中公認的好孩子, 聽話的孩子, 除了他的聰明才智, 父母跟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阿文是個很聽話的孩子,

沒有辜負過我們的期望”。

可是, 就在畢業後的一個月, 阿文的父母和整個家族都得到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阿文沒有選擇任何企業, 而是去一個物業公司當起了一名水暖工, 如果不是鄰居看到, 父母依然以為阿文已經成為了 一位高薪的白領。 這件事情讓阿文的父母丟盡了顏面, 在家族中抬不起頭, 甚至有的人開始議論阿文的父母是個騙子。

就是這樣的一件事情, 讓阿文的父母雙雙陷入了差點被逼瘋的心理狀態;阿文的母親終日以淚洗面, 阿文的父親連門都不敢走出去了, 兩個人的心理狀態都似乎進入了一個即將崩潰的臨界點。 雖然阿文的選擇無論是誰看來都是無法接受的,

但知道父母狀態的他也陷入了深深地自責, 一家三口最終也在家人的介紹下來到了心理諮詢中心。

一家三口的心理地圖逐漸清晰, 有時候, 父母的愛卻是害了孩子

在諮詢中得知, 阿文從小到大, 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娛樂, 父母似乎都已經做好了一份計畫,

而阿文按照這個計畫, 似乎就已經逐漸走向了人生的輝煌;在他看來, 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報答父母, 與自己的個人意識毫無關係。 阿文說:“其實從高中開始, 對於任何別人看來所謂的成就, 對我都已經無關緊要, 所以, 學業只是一個過程罷了”。 而阿文的父母則認為, 這是他們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是保證他一生的基礎。

按照馬斯洛的心理需求層次理論, 成年之後, 我們最大的心理需求便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簡單來說, 就是我們需要讓自己做一些有成就感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 十分關鍵的便是目的內化, 也就是說, 這個有成就的目標必須是自己建立的、自己去完成的、是有強烈的自我意識的, 否則, 即使賺了錢,

有了成就, 也未必就能滿足這種心理需求。 阿文便是如此, 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標並不是自己的目標, 而是父母的, 38歲的他認為這一切毫無意義, 所以, 迷茫的他也選擇了一份似乎對自己毫無意義的工作, 但卻不曾想, 會將父母差點逼瘋。

在這個諮詢的最後, 父母認識到了自己極端的思想,通過相互的心理開放,阿文也理解並且原諒了父母,自此,一段持續了幾十年的心結才最終打開。

然而,在中國,大多數的父母都用著權威式的管教試圖控制著孩子的一生,你為什麼迷茫?為什麼你無法找到目標?也許,這一切都是在童年時期便已決定的命運。

父母認識到了自己極端的思想,通過相互的心理開放,阿文也理解並且原諒了父母,自此,一段持續了幾十年的心結才最終打開。

然而,在中國,大多數的父母都用著權威式的管教試圖控制著孩子的一生,你為什麼迷茫?為什麼你無法找到目標?也許,這一切都是在童年時期便已決定的命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