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飛雲民族樂團成功舉辦建團五周年慶典暨2018年新年音樂會

上海飛雲民族樂團建團五周年慶典

暨2018年新年音樂會

演出圓滿成功

2017年12月31日, 在新年即將來臨之時, 上海飛雲民族樂團建團五周年慶典暨2018年新年音樂會在上海音樂學院賀淥汀音樂廳隆重拉開帷幕。

一曲膾炙人口的《春節序曲》迅速將現場帶入盛大歡騰的節日氛圍中來, 該曲由樂團助理指揮劉捷指揮。 樂曲採用我國民間的秧歌音調、節奏與陝北民歌作為素材進行創作,

熟悉的旋律讓人仿佛置身於載歌載舞的民間慶典中, 不少觀眾忍不住跟著樂隊的演奏輕輕打著節拍, 氣氛高漲。

此次音樂會特別邀請到青年嗩呐演奏家王昆甯先生與上海音樂學院的演奏家們, 帶來一首詼諧又喜慶的吹打樂《拉呱》。 在山東方言中,

“拉呱”的意思是聊天, 樂曲根據山東民間音樂串編而成, 採用“雙合鳳”形式, 演奏家們分為兩組, 各由一名嗩呐領奏對吹, 仿佛真的在聊天, 詼諧之處惹人逗笑, 激動之處又熱鬧非凡, 惟妙惟肖。

“牆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儘管陽曆已告別12月, 但農曆臘月(12月)正當時。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臘月的代表必定少不了臘梅。 音詩《歲寒三友-松竹梅 第三章臘梅》便根植于耳熟能詳的傳統樂曲《梅花三弄》, 該曲由特邀指揮傅沛華先生指揮, 展現了寒冬中臘梅不懼風霜、含包怒放的品格, 同時也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氣節。

上半場的壓軸曲目是由青年作曲家姜瑩作曲的民族管弦樂《印象國樂》, 並由著名指揮家夏飛雲先生親自上陣指揮。 作曲家從破譯的敦煌古譜中找到靈感, 以現代聽覺審美的音樂語言重塑了千年古譜中音樂密碼和文化外延, 通過音樂層次的不斷豐富與疊加, 使作品展現出泱泱大國的文化輝煌, 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傳承與信仰追求。 樂曲旋律優美、意境深遠又耳目一新, 夏飛雲先生的指揮更使得樂隊的演奏感染力完全釋放, 令在場觀眾震撼不已, 曲終的音符方落下便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為音樂會上半場畫上完美的句號。

下半場由飛雲民族樂團的經典曲目《慶典序曲》開場,高亢的跑句、嗩呐和鑼鼓的齊鳴、以及嘹亮悠揚的京胡,將中場休息後的觀眾再次引入歡騰的氛圍中。

由著名作曲家周成龍先生創作的民族管弦樂《鬧花燈》同樣是一首熱鬧歡慶的樂曲,本次音樂會更是邀請到周成龍先生本人指揮。樂曲表現了終年勞作的山裡漢子,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他們忘情地扭著秧歌,扯著粗狂沙啞的嗓子放聲歌唱,似乎忘卻了平日的辛勞。熱烈的嗩呐,鏗鏘有力的鑼鼓將節日喜慶的氣氛烘托得栩栩如生。

本場音樂會不乏耳熟能詳的民樂經典及頗具地方特色作品,根據音樂家劉天華的二胡曲改編而成的民族管弦樂《良宵》曲調輕快優美,表達了除夕夜怡然自得、輕鬆愉悅的心情,該曲也曾獲得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笙協奏曲《望夫雲的傳說》由笙演奏家翁鎮發先生領奏,該曲以白族的愛情傳說故事為靈感,分為三個樂章:定情、沉海、化雲,笙清亮的音色與獨具雲南地方特色的曲調完美融合,為現場觀眾描繪了一副淒美纏綿的畫卷;琵琶曲《渭水情》由青年演奏家楊敏獨奏,該曲以秦腔牌子曲《永壽庵》為素材,運用了西北地方風格的音階曲調,加之琵琶清脆的弦音及細膩的技法,不僅表現了渭水兩岸秀麗的自然風光和人們樂觀爽朗的精神面貌,也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無限的眷戀與思念之情。

音樂會臨近尾聲,在觀眾們高昂的熱情中,飛雲民族樂團獻上一曲由姜瑩作曲的《絲綢之路》。該曲以西漢年代開闢的古絲綢之路為題材創作而成,既有幽幽懷古之情,更有著展望未來的寬廣胸懷,是一部雅俗共賞的民族管弦樂佳品。作曲家充分發揮了民族器樂的樂器性能、音色特點及演奏手法,並創造性地運用了西域音樂特點,由簡而繁,再由繁而減,將樂隊蘊藏在內的力量隨著演奏主動推進,逐步達到輝煌的音響效果,帶有鮮明的“狂想曲”特徵,仿佛一條充滿希望和夢想的絲綢之路展現在眼前,連通古今。樂曲終了,觀眾席的掌聲久久不能停歇,在歡呼聲中,樂團又演奏了返場曲《駿馬賓士》,用音樂向在場觀眾送上新年的美好祝願,也為音樂會劃上了完美的休止符。

上海飛雲民族樂團於2012年初籌建,由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演奏家、教育家、民族音樂愛好者自發組成。五年來,樂團致力於傳承、傳播中國近現代民族音樂經典作品,扶持、提攜年輕的音樂表演人才,促進和推廣民樂的建設與普及,同時秉承積極投身于慈善、教育等公益活動的宗旨,進校園、下社區、扶持邊遠地區音樂培訓專案,讓更多的人分享民族音樂文化藝術。

上海飛雲民族樂團自成立以來,先後與青年演奏家李志卿、陸軼文、周紀來等進行了合作演出。除每年舉辦新年音樂會,樂團還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6周年《永恆的信念》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飛雲飄樂·滬港宏光》兩地交流音樂會、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音樂會《和平頌》等主題音樂會。這是一支沒有穩定經費來源的樂團,它的每一步成功都浸透著團員們的辛勞和汗水。

送別了回憶滿載的2017年,擁抱全新的2018年。對於所有演奏家和觀眾而言,本場音樂會必然是2017年末最難忘的一夜,而對於上海飛雲民族樂團而言,本次音樂會不僅是對過去五年最好的總結,更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在新的一年中,上海飛雲民族樂團將再接再厲,繼續致力於傳承中國民族音樂,悉心耕耘,積極公益,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添磚加瓦!

攝影 / 一 如

撰稿 / 王琪舒

下半場由飛雲民族樂團的經典曲目《慶典序曲》開場,高亢的跑句、嗩呐和鑼鼓的齊鳴、以及嘹亮悠揚的京胡,將中場休息後的觀眾再次引入歡騰的氛圍中。

由著名作曲家周成龍先生創作的民族管弦樂《鬧花燈》同樣是一首熱鬧歡慶的樂曲,本次音樂會更是邀請到周成龍先生本人指揮。樂曲表現了終年勞作的山裡漢子,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他們忘情地扭著秧歌,扯著粗狂沙啞的嗓子放聲歌唱,似乎忘卻了平日的辛勞。熱烈的嗩呐,鏗鏘有力的鑼鼓將節日喜慶的氣氛烘托得栩栩如生。

本場音樂會不乏耳熟能詳的民樂經典及頗具地方特色作品,根據音樂家劉天華的二胡曲改編而成的民族管弦樂《良宵》曲調輕快優美,表達了除夕夜怡然自得、輕鬆愉悅的心情,該曲也曾獲得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笙協奏曲《望夫雲的傳說》由笙演奏家翁鎮發先生領奏,該曲以白族的愛情傳說故事為靈感,分為三個樂章:定情、沉海、化雲,笙清亮的音色與獨具雲南地方特色的曲調完美融合,為現場觀眾描繪了一副淒美纏綿的畫卷;琵琶曲《渭水情》由青年演奏家楊敏獨奏,該曲以秦腔牌子曲《永壽庵》為素材,運用了西北地方風格的音階曲調,加之琵琶清脆的弦音及細膩的技法,不僅表現了渭水兩岸秀麗的自然風光和人們樂觀爽朗的精神面貌,也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無限的眷戀與思念之情。

音樂會臨近尾聲,在觀眾們高昂的熱情中,飛雲民族樂團獻上一曲由姜瑩作曲的《絲綢之路》。該曲以西漢年代開闢的古絲綢之路為題材創作而成,既有幽幽懷古之情,更有著展望未來的寬廣胸懷,是一部雅俗共賞的民族管弦樂佳品。作曲家充分發揮了民族器樂的樂器性能、音色特點及演奏手法,並創造性地運用了西域音樂特點,由簡而繁,再由繁而減,將樂隊蘊藏在內的力量隨著演奏主動推進,逐步達到輝煌的音響效果,帶有鮮明的“狂想曲”特徵,仿佛一條充滿希望和夢想的絲綢之路展現在眼前,連通古今。樂曲終了,觀眾席的掌聲久久不能停歇,在歡呼聲中,樂團又演奏了返場曲《駿馬賓士》,用音樂向在場觀眾送上新年的美好祝願,也為音樂會劃上了完美的休止符。

上海飛雲民族樂團於2012年初籌建,由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演奏家、教育家、民族音樂愛好者自發組成。五年來,樂團致力於傳承、傳播中國近現代民族音樂經典作品,扶持、提攜年輕的音樂表演人才,促進和推廣民樂的建設與普及,同時秉承積極投身于慈善、教育等公益活動的宗旨,進校園、下社區、扶持邊遠地區音樂培訓專案,讓更多的人分享民族音樂文化藝術。

上海飛雲民族樂團自成立以來,先後與青年演奏家李志卿、陸軼文、周紀來等進行了合作演出。除每年舉辦新年音樂會,樂團還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6周年《永恆的信念》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飛雲飄樂·滬港宏光》兩地交流音樂會、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音樂會《和平頌》等主題音樂會。這是一支沒有穩定經費來源的樂團,它的每一步成功都浸透著團員們的辛勞和汗水。

送別了回憶滿載的2017年,擁抱全新的2018年。對於所有演奏家和觀眾而言,本場音樂會必然是2017年末最難忘的一夜,而對於上海飛雲民族樂團而言,本次音樂會不僅是對過去五年最好的總結,更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在新的一年中,上海飛雲民族樂團將再接再厲,繼續致力於傳承中國民族音樂,悉心耕耘,積極公益,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添磚加瓦!

攝影 / 一 如

撰稿 / 王琪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