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婚姻是一次選擇

婚姻是一次選擇, 不是為了排遣寂寞或者尋找一張長期的飯票, 更激烈點, 相當於是一次賭注。 無論選擇了誰, 都是一次投資, 無論選擇原始股、潛力股還是顛峰股, 都需要承擔風險。 選擇是最重要的, 你掌握著自己的選擇權, 可以選擇是否要結婚, 也可以選擇跟誰結婚, 但是這種主動權不是絕對的, 當遇上愛情或者錯過最佳的選擇時機時, 主動權就不由自主的交付於別人或者將許可權一放在放。

無論怎樣選擇, 上帝總是在你選擇時, 實行中庸之道, 不會讓你完美, 也不讓你完全絕望。 有一天, 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愛情,

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麥田裡, 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 期間只能摘一次, 並且只可以向前走, 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的說話做。 結果, 他兩手空空的走出麥田。 老師問他為什麼摘不到, 他說:“因為只能摘一次, 又不能走回頭路, 其間即使見到一棵又大又金黃的, 因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 所以沒有摘;走到前面時, 又發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 原來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 早就錯過了;於是, 我便什麼也摘不到。 ”老師說:“這就是愛情。 ”

之後又有一天, 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 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樹林裡, 砍下一棵全樹林最大最茂盛、最適合放在家作聖誕樹的樹。 其間同樣只能摘一次,

以及同樣只可以向前走, 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的說話做。 今次, 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 不是很茂盛, 亦不算太差的樹回來。 老師問他, 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 他說:“有了上一次經驗, 當我走到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 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 便砍下來, 免得錯過了後, 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出來。 老師說:“這就是婚姻。 ”

自以為擁有一份可以海枯石爛的愛情時, 卻無法天長地久, “非你不可”的愛情最終灰飛煙滅, 也許那個“非你不可”的人和你在性格上不能融洽, 只是心靈的距離很近而已;也許冥冥之中, 你需要用刻骨銘心的痛和回憶償還上輩子欠下的情債, 然後在平淡的溫暖中, 接受另一份執著的愛與追求,

走入婚姻的殿堂, 卻沒有了“很愛很愛”的感覺, 只是找到了一個身心的歸宿。 這是因為你從他身上看到了你所缺少的東西。 遇到適合自己的婚姻。

愛情與婚姻總是不能兩全的, 更不是唯一的。 正如三隻同樣明亮的蠟燭放在一起, 當拿起任何一隻放在眼前, 總覺得它比其他的亮, 所謂愛由心生, 你感覺你愛他時, 用心去看就覺得它最亮;當你把它放回原處時, 你卻找不到最亮的一點感覺, 你這種所謂的最後的唯一的愛只是鏡花水月。 對感情過分追求完美的人, 總期望愛情麵包兩全的婚姻, 攜手走進婚姻殿堂的那一瞬間, 以為白雪公主與王子的完美生活從此開始了。 穿上了炫目的白色婚紗也只是瞬間的白雪公主,

燈火輝煌下的婚禮後, 終究要面對真實的生活。 面對婚姻帶來的“正面”完美的同時, 還要承受“背面”的真實。 於是不少朋友婚後發現, 婚姻的前奏未必需要海誓山盟的愛情, 審美疲勞之後會發現你身邊的他或她不是唯一適合你的人, 卻已成為彼此的習慣, 生活中難以割捨的那份情。

這就像畢淑敏《成千上萬的丈夫》中所說, 植物有相生相剋的, 有的勢不兩立, 有的“你好我也好”。 人也是這樣, “有成千上萬的男人, 可以成為我們的丈夫”。 同樣對男人來說“有成千上萬的女人, 可以成為你們的妻子”, 只要找到了適合你的那種類型。

許多人遲遲不婚, 樂此不疲的在茫茫人海中海選著, 尋求那個唯一;許多人結了婚, 仍然認為自己不夠幸福,

悔於當初的選擇。 婚姻的選擇, 更是藝術的選擇, 無論怎樣選擇, 都有遺憾, 但是懂得選擇的藝術, 有創意的去發現和接受, 懂得天時、地利、人和的鐵律, 就知道誰是那個最好的, 正如“不選最貴的, 只選最好的”, 而這些都得由自己決定, 聰明的主動發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