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評論:讓綠色發展成為成都鮮明底色

持續推進“三治一增”, 深入實施錦城藍天、蓉城碧水、城市綠心等建設行動, 讓綠色發展成為城市最鮮明底色和最持久優勢——對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 成都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再次作出明確部署。 (12月18日 《成都日報》)

人民群眾過去“盼溫飽”, 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 現在“求生態”。 群眾對生態環境的訴求逐步由傳統的園林綠化、污染治理等, 向森林綠化、綠色食品、綠色休閒等新領域、高層次延伸, 迫切要求系統推進著眼城市綠色發展的各項建設。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成都市委、市政府先後制定出臺《關於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的實施意見》《成都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

以及成都治霾、治水、治堵、增綠“四個十條”等重要文件, 編制完成《成都市環境總體規劃(2015-2030年)》《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成都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成都低碳城市試點實施方案》等, 在城市發展治理的方方面面都打上了綠色印記。

“事在人為, 不靠東風”。 成都在大氣污染防治中連續出擊重拳, 截至12月中旬, 全市累計完成767台燃煤鍋爐淘汰或清潔能源改造, 禁燃區(繞城高速以內)燃煤鍋爐全部“清零”;主城區432家燒烤店完成“炭改電”, 改造完成率92.7%;排查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渣土運輸車輛7835輛並從嚴控制運輸證辦理,黃標車存量降至2476輛;清理整治“散亂汙”企業14148家;安裝汽油車尾氣淨化裝置1500余支,

加緊研發污染物精准溯源系統。 2017年,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013年實施新標以來最高。

圍繞建設“活水成都、水潤天府”, 截止12月中旬, 成都關閉禁養區1344家養殖場(戶), 完成率為98.39%。 對全市造紙、印染等73家企業開展水污染清潔技術改造, 已完成67家。 整治“散亂汙”工業企業14148家。 基本完成16家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建設。 全市63個水污染物減排專案共削減化學需氧量2.488萬噸、氨氮0.34萬噸。 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完成, 繞城高速內53段黑臭水體完成治理, 市級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成率穩定保持100%, 全市汙水處理能力達到356萬噸/日。 資料顯示, 1-11月, 岷江、沱江成都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到67.3%。

為讓市民出行更便捷更暢通, 成都從嚴治理“七亂”等交通違法行為, 推行“路口提效、路段提速、路網擴能”交通治理模式;加快智慧交通系統建設, 實施中心城區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加快公交都市建設,構建市域高快速路網體系, 全面推廣小街區規制, 強化靜態交通管理。 地鐵通車里程達到141公里, 公交出行分擔率從2013年的28%提升至33%, 全國擁堵指數排名較一季度降低9位, 成都市共用單車累計註冊用戶總數已超千萬人, 日活躍用戶也在百萬量級……從資料中可以看出, 綠色交通、綠色出行, 正在成為成都時代新風尚。

如何高標準扮靚藍綠交織、望山親水的生態空間?留白增綠不可或缺。 為能讓市民“慢下腳步、靜下心來,

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成都全面啟動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建設。 同時, 世界最長的城市慢行系統和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等重大生態工程項目, 正在全面開工建設。 另一方面, 深入推進“大規模綠化全川”成都行動,扎實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 不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截止12月中旬, 全市林地保有量達到39.52萬公頃, 森林覆蓋率達到39.1%, 森林蓄積量達到3367萬立方米, 濕地保有量達到2.86萬公頃,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9平方米。

城市發展更有溫度、市民生活更有質感的成都, 形成強大的吸引力、感召力, 正越來越贏得海內外廣泛認同, 越來越凝聚起廣大幹部群眾的向心力,

越來越激發起全市人民的蓬勃幹勁。 2017年, 成都躍居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機構“世界城市評級”Beta級, 躋身世界百強;在美國米爾肯研究所發佈的《中國最佳表現城市報告》中位居第一;在《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上位居“新一線”城市榜首。

生態財富是最大財富, 綠色家園是最美家園。 只有把綠色作為最鮮明的底色, 以綠色統領經濟社會發展, 才能實現行穩致遠的發展, 才能贏得永續發展的未來。 (林灝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