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任期內首次訪華,馬克龍會為中法關係發展帶來什麼?

2018年1月2日,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宣佈: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 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將於1月8日至1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這是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以來首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他也將成為2018年首位訪華的外國元首。 2017年11月24-27日法國外長讓·伊夫·勒德里昂為此曾先行來華訪問, 與李克強總理就國際問題和共同關切的問題進行討論, 與國務委員楊潔篪以及外長王毅進行了對話。 勒德里昂表示, “法國希望秉承平等的精神, 將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拓展到新的領域。 ”

11月24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法國外長勒德里昂。

馬克龍在競選總統時就表示積極推進法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他認為, 中國現在是一個經貿、外交和軍事強國,在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法國與中國應在各個領域保持戰略夥伴關係,在國際反恐、防止氣候變暖、促進多極化和地區與全球和平方面, 中國是法國非常重要的盟友。 在整個競選期間, 馬克龍是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加強法中關係表現出最強烈意願的候選人。

馬克龍上任後在多個場合發表講話,

希望中法進一步增強在國際事務中的磋商與協調。 在2017年7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馬克龍進行了會晤, 兩人都表示重視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

2017年7月8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漢堡會見了法國總統馬克龍。

從馬克龍上任後就中法關係發表的演講以及法國官方闡明的立場來看, 馬克龍執政期間中法關係總體向好, 但在某些領域可能會有一些小的摩擦。 這是由中法兩國的共同利益和分歧矛盾所決定的。

中法之間的共同利益

中法兩國在全球治理、歐洲一體化方面有一些共識, 在經濟貿易領域有共同利益和互補性。

第一, 全球治理合作

在全球治理方面, 中國與法國都宣導多極化與多邊合作, 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國際體系, 主張加強G20在全球經濟治理過程中的作用, 維護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和投資體系, 反對核武器擴散及核軍備競賽。 在環境保護領域, 中法是世界氣候大會的促進者, 2017年12月12日在巴黎舉行的“一個星球”全球氣候峰會上,

中法互相支持, 努力促進落實《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的目標, 雙方還積極推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能源的開發和使用。 在網路空間和網路安全領域, 雙方也主張開展多邊合作。 在中東、非洲等重大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 中法都主張加強對話與協調, 通過政治談判方式解決問題。

2017年12月1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一個星球”全球氣候峰會上發表演講。

第二,推進歐洲一體化

2008年歐債危機發生以來,難民問題、恐怖襲擊、英國脫歐等接踵而來,歐盟和歐元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歐洲一體化也處於停滯狀態。法國是歐盟的核心國之一,面對歐洲一體化困境,馬克龍力挺歐盟,主張繼續推進歐洲一體化,並提出了改革歐盟的方案。中國是歐盟的全面戰略夥伴,對歐洲一體化一貫積極支持。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中國與法國有共同的利益和立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正在大力推進中歐關係的全面發展。所以,在歐盟、歐元區和歐洲一體化陷入困境狀況下,中國表達的真誠支持態度,對全面發展中法關係有積極的影響。

2017年9月26日,馬克龍在巴黎索邦大學發表演說,提出一系列重塑歐洲的建議主張。

第三,經濟貿易互補性

在經濟領域,法國不僅有聞名世界的化妝品、葡萄酒、服裝產業,而且在核能、電力、航空航太、汽車、能源轉化、清潔城市建設等行業有世界知名的企業。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網路行銷、電訊電器、輕工業方面具有優勢,中法兩國在經貿領域互補性較強。中法在數碼產品、民用核能、航空、能源轉化與轉型、環保產業、電力、綠色金融、養老經濟、清潔城市建設等領域有廣泛的合作空間。法國的“未來工業計畫”與 “中國製造2025”政策也有對接點。

法國比較重視協力廠商合作。2016年,馬克龍任法國政府經濟部長期間,中法簽署了協力廠商合作聯合聲明,把非洲作為協力廠商合作的重要方向。馬克龍擔任總統後表示願意繼續與中國開展協力廠商合作項目。由中、英、法三方達成的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的實施,就是三方合作的典範。

馬克龍總統重視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期待中國增加在法國的投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減少法方的貿易逆差。法國企業界也期望借2018年1月馬克龍訪華之機,獲得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2018年以後中國經濟內需將逐步增長,中國的市場准入尤其是公共採購市場准入條件將會放寬,將有利於增加法國對中國的出口。

2017年12月21日,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馬克龍政府提交的2018年財政法草案,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給企業減稅,對於盈利低於50萬歐元的企業,公司稅率自2018年起將從33.3%降到28%。這項減稅政策勢必激發法國企業的活力,刺激企業生產和出口,必將有利於中法貿易進一步發展,使更多法國優質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中法之間的矛盾與分歧

中國與法國有許多共同的利益,但也有一些分歧與矛盾。

第一、意識形態差異

中法在意識形態、價值觀、政治制度方面有很大差異,對一些國際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關於人權、西藏問題,馬克龍在競選總統時和上臺初期沒有太多提及,在這類問題上,也許馬克龍會比前幾任總統低調一些。但是,在南海問題上,法國的想法與中國很不一樣。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一樣,法國對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建設等活動感到不安,馬克龍提出應在歐盟層面就南海問題出臺政策,以保證法國及歐盟在這一地區的存在感。所以,在馬克龍執政時期,中法因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迥異而不時出現一些小的摩擦依然不可避免。

第二、貿易障礙

在中法貿易關係中,多年來,中國一直是順差,法國一直是逆差。馬克龍高度關注目前法國3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問題,在中法貿易關係中力主減少法國的逆差。

法國對海外資產進入本國持審慎態度,對中國也不例外。在中法貿易中,一旦觸及敏感領域如國防、安全、戰略領域,法國就會有極其嚴格的審查,或會影響法國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總之,馬克龍上任以後中法關係前景總體看好,但也不免磕磕碰碰。中法兩國領導人如能秉持“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之理念積極開展對話、交流與溝通,不斷增進相互理解,加強雙邊合作,定會使中法關係在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

(作者:張利華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中歐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駐會研究員)

2017年12月1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一個星球”全球氣候峰會上發表演講。

第二,推進歐洲一體化

2008年歐債危機發生以來,難民問題、恐怖襲擊、英國脫歐等接踵而來,歐盟和歐元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歐洲一體化也處於停滯狀態。法國是歐盟的核心國之一,面對歐洲一體化困境,馬克龍力挺歐盟,主張繼續推進歐洲一體化,並提出了改革歐盟的方案。中國是歐盟的全面戰略夥伴,對歐洲一體化一貫積極支持。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中國與法國有共同的利益和立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正在大力推進中歐關係的全面發展。所以,在歐盟、歐元區和歐洲一體化陷入困境狀況下,中國表達的真誠支持態度,對全面發展中法關係有積極的影響。

2017年9月26日,馬克龍在巴黎索邦大學發表演說,提出一系列重塑歐洲的建議主張。

第三,經濟貿易互補性

在經濟領域,法國不僅有聞名世界的化妝品、葡萄酒、服裝產業,而且在核能、電力、航空航太、汽車、能源轉化、清潔城市建設等行業有世界知名的企業。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網路行銷、電訊電器、輕工業方面具有優勢,中法兩國在經貿領域互補性較強。中法在數碼產品、民用核能、航空、能源轉化與轉型、環保產業、電力、綠色金融、養老經濟、清潔城市建設等領域有廣泛的合作空間。法國的“未來工業計畫”與 “中國製造2025”政策也有對接點。

法國比較重視協力廠商合作。2016年,馬克龍任法國政府經濟部長期間,中法簽署了協力廠商合作聯合聲明,把非洲作為協力廠商合作的重要方向。馬克龍擔任總統後表示願意繼續與中國開展協力廠商合作項目。由中、英、法三方達成的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的實施,就是三方合作的典範。

馬克龍總統重視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期待中國增加在法國的投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減少法方的貿易逆差。法國企業界也期望借2018年1月馬克龍訪華之機,獲得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2018年以後中國經濟內需將逐步增長,中國的市場准入尤其是公共採購市場准入條件將會放寬,將有利於增加法國對中國的出口。

2017年12月21日,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馬克龍政府提交的2018年財政法草案,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給企業減稅,對於盈利低於50萬歐元的企業,公司稅率自2018年起將從33.3%降到28%。這項減稅政策勢必激發法國企業的活力,刺激企業生產和出口,必將有利於中法貿易進一步發展,使更多法國優質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中法之間的矛盾與分歧

中國與法國有許多共同的利益,但也有一些分歧與矛盾。

第一、意識形態差異

中法在意識形態、價值觀、政治制度方面有很大差異,對一些國際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關於人權、西藏問題,馬克龍在競選總統時和上臺初期沒有太多提及,在這類問題上,也許馬克龍會比前幾任總統低調一些。但是,在南海問題上,法國的想法與中國很不一樣。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一樣,法國對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建設等活動感到不安,馬克龍提出應在歐盟層面就南海問題出臺政策,以保證法國及歐盟在這一地區的存在感。所以,在馬克龍執政時期,中法因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迥異而不時出現一些小的摩擦依然不可避免。

第二、貿易障礙

在中法貿易關係中,多年來,中國一直是順差,法國一直是逆差。馬克龍高度關注目前法國3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問題,在中法貿易關係中力主減少法國的逆差。

法國對海外資產進入本國持審慎態度,對中國也不例外。在中法貿易中,一旦觸及敏感領域如國防、安全、戰略領域,法國就會有極其嚴格的審查,或會影響法國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總之,馬克龍上任以後中法關係前景總體看好,但也不免磕磕碰碰。中法兩國領導人如能秉持“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之理念積極開展對話、交流與溝通,不斷增進相互理解,加強雙邊合作,定會使中法關係在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

(作者:張利華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中歐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駐會研究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