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東北,這裡有一個顛覆式“藥方”

悅濤:中誠信董事長毛振華的一段吐槽視頻讓黑土地繼續閃閃發黑。

問題不在東北人身上。 雖然東北人的一些特質在一些事件裡也是被映襯得閃閃發黑。

東北的問題是改開以來沒有足夠的商業流量。 一個沒有商貿流量的地方不可能有大量投資。 沒有大量投資就沒能形成足夠體量的商業階層。

東北沒有經過一輪完整的資本商業的沖刷, 一直是大政府小商業的社會。

商業生態和文化沒敵過地域特色的官商生態。

除此之外, 有太多因素決定東北的長期走向。 下文是說法之一:

來源

我對於東北經濟問題的觀點可能會顛覆絕大多數人的既有想法

東北——世界上最獨特的土地

從古至今

林老師的團隊在寫這篇報告時

那麼

大家首先回憶一下這個地理知識

中國是全球同緯度裡冬季氣候最冷的

下面是全球一月均溫等溫線地圖

有這樣一種流行的論調

從上表可以看到

以寒冷著稱的加拿大和北歐

西歐主要城市的緯度和齊齊哈爾

甚至連阿拉斯加的人口聚集區

總結下來:

全地球其他國家, 人口大於100萬的城市, 冬季氣溫低於或等於長春的, 只有俄國流放犯人的新西伯利亞, 和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

還有一種常見的論調是

我之所以在副標題裡說東北是

東北的夏季溫度足夠高

我們都知道

我們再來看看歐洲

下面是北歐的人口密度地圖

下麵是阿拉斯加的人口密度圖

由上述可知

如果黑龍江的油氣

由此可見

市面上還有這樣一種論調

下面是日本人口密度圖

我們做個小結:

整個歐洲的人口密度是中國的60%

整個北美的人口密度是中國的1/9

整個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國的約3倍

於是我們會發現

因此

氣候、產業、人心

許多讀者看到這裡

為解釋這一問題

下圖為1931年建成的布法羅市政廳

然而

我曾發過一張圖

為何中美衰落的都是

我們先來看一組中國歷年三大產業占GDP的比重

中國在2010年時的城鎮化和工業化進度

上圖中可以看到

國家支援東北地區振興 瀋陽鐵西區見證巨變

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60924/13646804.html

而從2010年開始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

而三產並不在乎這些特定地理條件

東北的絕大多數地區

東北曾經的輝煌

而當重工業化結束後

發改委:東北人口流失沒那麼嚴重 十年流失100多萬

文中如此說道

如上文所講

慢慢的

於是

於是乎

遼寧省省長陳求發

我的老家在祖國西南部

全國人均接受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最多的地區分為三類:

青、藏、疆、蒙等邊疆省區

川、渝、黔、滇等西南落後省份

東三省

論起國有經濟比重

那麼

湖北、重慶、大山

林毅夫老師的

重慶的產業發展思路,黃奇帆多年來已經闡述得非常詳細:通過引進PC、手機產業鏈,從上游零部件到下游組裝,完整地承接長、珠三角電子加工產業轉移——短短幾年時間,重慶成為了全球最大的PC生產基地,以及僅次於廣東的全球第二大手機生產基地,重慶的出口額暴增,GDP增速也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成為內陸省市發展的典範。

這個邏輯看似沒問題

林老師團隊裡一線操刀這份報導的博士/博士後們缺乏地理知識

我們先來看一個對比

重慶是區縣直轄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地理問題

從下面一組數字我們也可以看出三個省市的區別

湖北102個區縣中

重慶40個區縣中

吉林60個區縣中

第六次人口普查時

湖北戶籍人口6176萬

重慶戶籍人口3276萬

吉林戶籍人口2723萬

可以看到,湖北和重慶,都存在著數百萬長期定居省外的人口,而吉林的戶籍/常住人口則基本相當。

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

除了連片山區以外

過去幾年裡

正是那些走投無路的無產赤貧農民工

而吉林省呢

我們以安徽為例

人均GDP 2500美元的阜陽市

人均GDP 6000美元的黃山市

湖北

簡而言之就是:

讓戶均幾十上百畝耕地的東北農民去月臺富士康和紡織廠,這一定是在開玩笑

若不是因為人均2分的零散山坡貧瘠耕地連種包穀土豆都養不活全家

我認為

更重要的是

我的“吉林藥方”

東北問題的根源在於其地球上獨一份的氣候條件

東北的冬天足夠冷

東北不夠富

兩三代人後

巨量的轉移支付

減少這些不必要的投資浪費

在東北內陸

而東北的大多數地區,除了少數大城市特大城市外,成為機械化的大糧倉,成為野生動物的保留地,成為連綿的國家公園,將會是一個必然的、無法人為逆轉的未來。

或許殘酷,或許無情,但對於大多數東北人、以及東北這塊土地,這無疑是一個最好的結局。

----------------------------------------------

在這裡,解毒新經濟

長摁下圖,關注悅濤

下圖為1931年建成的布法羅市政廳

然而

我曾發過一張圖

為何中美衰落的都是

我們先來看一組中國歷年三大產業占GDP的比重

中國在2010年時的城鎮化和工業化進度

上圖中可以看到

國家支援東北地區振興 瀋陽鐵西區見證巨變

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60924/13646804.html

而從2010年開始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

而三產並不在乎這些特定地理條件

東北的絕大多數地區

東北曾經的輝煌

而當重工業化結束後

發改委:東北人口流失沒那麼嚴重 十年流失100多萬

文中如此說道

如上文所講

慢慢的

於是

於是乎

遼寧省省長陳求發

我的老家在祖國西南部

全國人均接受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最多的地區分為三類:

青、藏、疆、蒙等邊疆省區

川、渝、黔、滇等西南落後省份

東三省

論起國有經濟比重

那麼

湖北、重慶、大山

林毅夫老師的

重慶的產業發展思路,黃奇帆多年來已經闡述得非常詳細:通過引進PC、手機產業鏈,從上游零部件到下游組裝,完整地承接長、珠三角電子加工產業轉移——短短幾年時間,重慶成為了全球最大的PC生產基地,以及僅次於廣東的全球第二大手機生產基地,重慶的出口額暴增,GDP增速也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成為內陸省市發展的典範。

這個邏輯看似沒問題

林老師團隊裡一線操刀這份報導的博士/博士後們缺乏地理知識

我們先來看一個對比

重慶是區縣直轄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地理問題

從下面一組數字我們也可以看出三個省市的區別

湖北102個區縣中

重慶40個區縣中

吉林60個區縣中

第六次人口普查時

湖北戶籍人口6176萬

重慶戶籍人口3276萬

吉林戶籍人口2723萬

可以看到,湖北和重慶,都存在著數百萬長期定居省外的人口,而吉林的戶籍/常住人口則基本相當。

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

除了連片山區以外

過去幾年裡

正是那些走投無路的無產赤貧農民工

而吉林省呢

我們以安徽為例

人均GDP 2500美元的阜陽市

人均GDP 6000美元的黃山市

湖北

簡而言之就是:

讓戶均幾十上百畝耕地的東北農民去月臺富士康和紡織廠,這一定是在開玩笑

若不是因為人均2分的零散山坡貧瘠耕地連種包穀土豆都養不活全家

我認為

更重要的是

我的“吉林藥方”

東北問題的根源在於其地球上獨一份的氣候條件

東北的冬天足夠冷

東北不夠富

兩三代人後

巨量的轉移支付

減少這些不必要的投資浪費

在東北內陸

而東北的大多數地區,除了少數大城市特大城市外,成為機械化的大糧倉,成為野生動物的保留地,成為連綿的國家公園,將會是一個必然的、無法人為逆轉的未來。

或許殘酷,或許無情,但對於大多數東北人、以及東北這塊土地,這無疑是一個最好的結局。

----------------------------------------------

在這裡,解毒新經濟

長摁下圖,關注悅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