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獵鷹運載火箭強勢來襲,美國航太一枝獨秀,中國尚需奮起直追

2017年關將近, 世界主要航太大國的發射任務紛紛收官, 盤點今年航太領域的頭號明星, 當然非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可回收式運載火箭莫屬。 2017年全年, 美國總共完成了29次航太發射, 發射成功率高達100%, 整體表現堪稱完美。 其中獵鷹運載火箭就承擔了18次發射, 回收成功率和複用成功率也都是100%, 已經成為美國航太當之無愧的主力選手。 在如此耀眼的光環映襯之下, 其他航太大國的成績單就顯得有些相形見絀了。 曾經憑藉商業發射訂單而長期霸佔年度航太發射次數冠軍寶座的俄羅斯, 淪為獵鷹運載火箭的最大受害者,

大量海外訂單的流失, 導致俄羅斯的航太發射次數從過去的年均30多次, 連續兩年被壓縮到了20次以內, 今年發射20次成功19次。

12月23日獵鷹9號運載火箭一箭十星, 美國航太2017年完美收官一枝獨秀

去年勢頭強勁的中國則受到長征5號運載火箭發射失敗的影響,

今年的航太發射次數有所下滑, 最終資料為發射18次成功17次。 除此之外, 歐洲發射9次成功9次, 日本發射7次成功6次, 距離第一集團還有相當的差距。 單純從資料上來看, 中國跟美國的差距在2017年明顯被拉大了(2016年中美兩國的航太發射次數同為22次並列世界第一), 人們在驚呼美國“王者歸來”的同時, 也出現了一些消極言論, 對中國航太大加抨擊, 尤其是連續兩次發射一次部分成功、一次完全失敗的長征5號運載火箭更是遭到許多人的口誅筆伐。

長征5號運載火箭發射失敗為2017年的中國航太蒙上了陰影

其實一款新型運載火箭在使用初期出現暫時的挫折是在所難免, 完全沒有必要上綱上線。 就拿現在大紅大紫的獵鷹運載火箭來說, 也是經歷了一波三折的艱辛路程。 要想搞航太, 就必須要有承受失敗的勇氣和魄力。 美國SPACEX公司成立於2002年, 是全球首家涉足航太發射領域的私人公司, 最初的獵鷹1號運載火箭在2006年首飛即告失敗, 給了雄心勃勃的公司創始人馬斯克當頭一記悶棍。

不過馬斯克並不氣餒, 重振旗鼓在2007年、2008年又分別進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發射, 誰知也全部以失敗而告終, 把美國國防部和NASA的衛星以及數百名希望葬身太空的死者骨灰統統變成了太空垃圾。 接二連三的失敗使得SPACEX公司瀕臨破產, 美國軍方和商業公司也不敢再將自己的衛星交給獵鷹運載火箭發射了。

獵鷹運載火箭也經歷過多次慘重失敗

然而攜帶著模擬載荷孤注一擲的第四次發射終於獲得成功, 獵鷹運載火箭從此也走上了鹹魚翻身的逆襲之路。 雖然之後依然經歷了一些失敗, 但是最終在運載火箭海上回收和重複使用領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 大大降低了航太發射成本, 縮短了發射準備週期, 開創了太空商業領域的新模式。 美國更是躊躇滿志地提出了規模更加宏大的2018年航太發射計畫, 預計全年航太發射次數將超過45次, 其中SPACEX就有30次左右, 再加上ULA、藍色起源、軌道ATK等私人航太公司的崛起, 到2020年美國的航太發射規模甚至有可能達到上百次。

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將成為中國航太的又一支生力軍

面對美國的強勁勢頭,中國唯一的選擇就是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戒驕戒躁奮起直追。首先2018年任務的重中之重就是完成長征5號運載火箭的排故複飛工作,為了穩妥起見,可以先發射一枚測試火箭,然後再發射實際載荷,多花一些錢沒有關係,必須通過完美的成功重拾拾拾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信心。其次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已經進入了全球組網的高峰期,2018年將連續發射15-18枚北斗三號衛星。第三,航太科工的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將開始執行常態化發射任務,回應速度快發射成本低,在商業發射領域擁有更多的市場空間,也改變了國內過去由航太科技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一統江湖的局面,我國的航太發射次數由此可以邁上一個新臺階。

2018年中國航太將再次重裝上陣

第四,我國也在加緊研製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技術,目前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據以上種種因素,2018年中國的航太發射次數有望超過37次,而且隨著國內航太應用市場的進一步開發,以及國產配套衛星技術的不斷突破(由於美國的禁令,中國無法發射帶有美國技術的衛星,因此無緣絕大部分的國際商業發射任務,中國只能自行向國外用戶提供衛星,只有提高國產衛星配套能力才能更好地開拓國際市場),中國未來的航太發射規模就未必在美國之下。總而言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要對中國航太有足夠的信心。

作者:利刃/晨言無語


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將成為中國航太的又一支生力軍

面對美國的強勁勢頭,中國唯一的選擇就是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戒驕戒躁奮起直追。首先2018年任務的重中之重就是完成長征5號運載火箭的排故複飛工作,為了穩妥起見,可以先發射一枚測試火箭,然後再發射實際載荷,多花一些錢沒有關係,必須通過完美的成功重拾拾拾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信心。其次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已經進入了全球組網的高峰期,2018年將連續發射15-18枚北斗三號衛星。第三,航太科工的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將開始執行常態化發射任務,回應速度快發射成本低,在商業發射領域擁有更多的市場空間,也改變了國內過去由航太科技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一統江湖的局面,我國的航太發射次數由此可以邁上一個新臺階。

2018年中國航太將再次重裝上陣

第四,我國也在加緊研製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技術,目前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據以上種種因素,2018年中國的航太發射次數有望超過37次,而且隨著國內航太應用市場的進一步開發,以及國產配套衛星技術的不斷突破(由於美國的禁令,中國無法發射帶有美國技術的衛星,因此無緣絕大部分的國際商業發射任務,中國只能自行向國外用戶提供衛星,只有提高國產衛星配套能力才能更好地開拓國際市場),中國未來的航太發射規模就未必在美國之下。總而言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要對中國航太有足夠的信心。

作者:利刃/晨言無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