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王曉山下鄉記:從企業到鄉村 變的是角色不變是熱情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王曉山下鄉記:從企業到鄉村 變的是角色不變是熱情

千龍網北京1月4日訊(通訊員 李向軍) 2015年11月6日, 任職於北京時尚控股所屬方恒置業的王曉山到馬駒橋鎮東田陽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 他深知京郊農村發展面臨許多新的課題, 第一書記從市里“下”到村裡, 接受上級政策資訊的“天線”不能斷。 在這兩年中, 王曉山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如魚得水, 從初上任時頻碰“釘子”到如今被村民交口稱讚, 與他不斷學習、深入實際的務實作風分不開。 從企業幹部到鄉村書記, 角色的轉化需要時間與能力,

兩年的時間, 王曉山交上了優秀的答卷。

王曉山

初到村裡“不能急”

新官上任三把火, 是中國的一句俗話, 但王曉山覺得, 當“村官”“不能急”。

王曉山說:“剛到村裡時熱情很高, 看到“問題”不少就急著上手處理, 碰過一些‘釘子’後, 才明白農村發展中的各種矛盾糾葛在一起,

看到的問題其實都是表像。 ”他逐漸意識到, 做好農村工作是篇“大文章”, 需要戒急戒燥、耐心細緻。

從企業到農村, 辦事方法需要改變, 剛上任的王曉山一開始總是習慣性地用企業工作方法解決農村問題, 但卻總出問題, 任職一段時間後, 才逐漸摸清門道, 改變故有觀念。 “記得剛到村裡時, 鎮黨委書記反復告誡和提醒, 說村子存在了上百年, 發展不起來有自身原因, 總會往前走, 無非是快和慢的問題。 既然來了, 就要耐下心來, 兩年時間很短, 能做成一兩件事就不容易, 千萬別著急。 ”

王曉山入戶調查, 參與村民勞動

經過兩年時間, 王曉山對馬駒橋鎮45個村都有了深入的瞭解, “確實村村各有特點、差異較大, 解決各村的問題, 必須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這也使他認識到, 把握農村工作規律是一個長期過程, 不能把對某一村某一事的判斷簡單上升到普遍規律層面。

入村兩年來, 工作緊張充實、富有挑戰。 王曉山說, 這兩年的經歷讓他對國情、市情尤其是基層農村有了進一步瞭解,

視野得到開闊, 認識逐漸轉變。 通過處理一些農村複雜問題, “試了手”, 也“咧了嘴”, 但最終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當好村民的“貼心人”

想取得發展就要“以民為本”, 通過兩年與村民的相處, 王曉山認為村民的認識雖有局限性, 但一定不能小看他們。 在農村這片土地上的“活人”, 自有他們的邏輯、規則和底線。 如果不瞭解歷史, 不瞭解村民的生活習慣、為人處世的邏輯和脾氣秉性, 就會犯大錯誤。

要想真正推動基層工作進展, 就要深入村民群體內部, 開展扎實細緻的調查研究, 多走村串戶, 多問計於民。 很多問題短期看不透, 就用一段時間沉澱下來, 多個角度瞭解情況, 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為生活困難村民送去慰問品

作為村第一書記, 王曉山經常到群眾家中去交流、談心, 傾聽他們的需求、困難, 他走到田間地頭, 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他努力做村民與黨委政府的紐帶和橋樑, 主動與鎮、區政府彙報溝通村裡的工作。 東田陽村的群眾評價他——一是帶頭學習提高做表率, 二是帶頭爭創佳績做表率,三是帶頭服務群眾做表率,四是帶頭遵紀守法做表率,五是帶頭弘揚正氣做表率。通過切實的瞭解,王曉山為村裡7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的補助漲了50元,並為他們發了每人50斤米和20斤面,村裡的老人紛紛稱讚道感受到了黨的溫暖。

王曉山說,只有帶著感情貼近群眾,做群眾的貼心人,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

身在基層“辦實事”

王曉山在東田陽村的這兩年,確實辦了不少實事。

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王曉山到村任職後,他就走門串戶跑田頭,通過多種形式瞭解村情、民情,實地察看水情、路況、農產品種植情況及村級資源狀況等,廣泛徵詢群眾意見,與村"兩委"一班人研究制訂了《東田陽村三年發展規劃》,提出了發展村級經濟思路:一要壯大集體經濟;二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致富群眾;三要打造美麗鄉村。東田陽村2016年1-12月份完成村經營收入350萬元,超出全年目標300萬元計畫,2017年1-10月村經營收入已超300萬,通過進一步梳理村集體資產和駐村企業現狀,村集體收入得到提高,超額完成2017年度規劃目標。

檢查村內安防設施

村民幸福感提升了。針對村內癱瘓的安防監控聯網系統,王曉山協調相關科室和鎮網路辦,及時修復了村內監控設施,並將監控器移至傳達室,實現24小時有人監控,村內案發率明顯下降,同時也提高了案發後的破案率。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協調相關部門,為村裡配置了健身器材並裝修了文化活動中心。村南10餘戶,部分村民是密雲移民戶,10餘年吃水難、用水難的問題,兩委一班人開會研究,為這10余戶重新鋪設管道,徹底解決了吃水用水的大問題。

“第一書記”王曉山,用兩年的時間,證明了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農村基層,只要幹部“身體力行”就能推動基層發展。也只有多一些像他一樣優秀的農村基層幹部,才能不斷加固國家發展的根基,才能更好更快的推動農村基層實現全面小康。

二是帶頭爭創佳績做表率,三是帶頭服務群眾做表率,四是帶頭遵紀守法做表率,五是帶頭弘揚正氣做表率。通過切實的瞭解,王曉山為村裡7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的補助漲了50元,並為他們發了每人50斤米和20斤面,村裡的老人紛紛稱讚道感受到了黨的溫暖。

王曉山說,只有帶著感情貼近群眾,做群眾的貼心人,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

身在基層“辦實事”

王曉山在東田陽村的這兩年,確實辦了不少實事。

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王曉山到村任職後,他就走門串戶跑田頭,通過多種形式瞭解村情、民情,實地察看水情、路況、農產品種植情況及村級資源狀況等,廣泛徵詢群眾意見,與村"兩委"一班人研究制訂了《東田陽村三年發展規劃》,提出了發展村級經濟思路:一要壯大集體經濟;二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致富群眾;三要打造美麗鄉村。東田陽村2016年1-12月份完成村經營收入350萬元,超出全年目標300萬元計畫,2017年1-10月村經營收入已超300萬,通過進一步梳理村集體資產和駐村企業現狀,村集體收入得到提高,超額完成2017年度規劃目標。

檢查村內安防設施

村民幸福感提升了。針對村內癱瘓的安防監控聯網系統,王曉山協調相關科室和鎮網路辦,及時修復了村內監控設施,並將監控器移至傳達室,實現24小時有人監控,村內案發率明顯下降,同時也提高了案發後的破案率。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協調相關部門,為村裡配置了健身器材並裝修了文化活動中心。村南10餘戶,部分村民是密雲移民戶,10餘年吃水難、用水難的問題,兩委一班人開會研究,為這10余戶重新鋪設管道,徹底解決了吃水用水的大問題。

“第一書記”王曉山,用兩年的時間,證明了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農村基層,只要幹部“身體力行”就能推動基層發展。也只有多一些像他一樣優秀的農村基層幹部,才能不斷加固國家發展的根基,才能更好更快的推動農村基層實現全面小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