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教為何沒向西方傳播?這是釋迦牟尼的遺願?耶穌有無受到影響?

點擊右上方“關注”關注人文悟宇!

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作為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和基督教、伊斯蘭教相比, 其傳播範圍要小很多, 基本上就局限在東方。 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 誰說的?19世紀至20世紀初, 西方的反理性思潮就來源於東方的佛教思想。 如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哲學, 就得到了佛教中“諸行無常”、“一切皆苦”的啟示。

叔本華

是的, 不光是叔本華, 還有尼采, 當然還有海德格爾等等。

像尼采, 還評論過古希臘哲學家皮浪, 是希臘的佛教徒呢!

但這個只是研究, 不是傳播。 佛教, 作為一種宗教, 在西方基本得不到廣泛和深入的傳播。

從上面也可以看出, 西方實際上和佛教是有接觸的, 但其始終沒能在西方生根發芽, 這究竟為什麼?

佛陀, 就是釋迦牟尼, 在他臨終時曾預言道:他的學說要從印度傳播到東方。 他就是沒提西方。

難道這是他定下來的規矩, 還是一語成箴?

但是, 西元前232前, 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經豪情萬丈, 想把佛教傳到埃及、希臘和馬其頓之處, 這估計是他所知道的西方最遠的地方了。

阿育王

實際上, 佛教創立於西元前6世紀, 也正是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 居魯士大帝曾經將希臘的俘虜帶到過印度河流域, 在帝國鼎盛時期, 其疆域也一度達到印度河流域。

在亞歷山大大帝時期, 也曾到過印度河流域, 並且有一大批商人、哲學家和歷史學家隨行。

也就是說, 早在佛教最開始時, 西方如希臘世界, 就和佛教有了接觸,

理論上好像要比與東方的接觸還更早一些。

為何不能廣泛傳播呢?大致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在波斯帝國統治西亞時期, 最為流行的還是祆教, 又稱拜火教。 雖然佛教可以在波斯傳播, 並且通過波斯可以到達西方的希臘, 但影響可能甚微。

拜火教的標誌,

阿胡拉馬自達, 據說汽車馬自達就來自于此

波斯滅亡之後, 無論是亞歷山大帝國或者其後繼的如塞琉古王朝, 對佛教雖然也無抵制, 但希臘化的宗教是多神教, 佛教同樣得不到太大的認同。

其後的羅馬帝國是一樣的道理, 羅馬在基督教興盛之前, 是多神教。

倒是在後面的安息帝國, 佛教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安息國的王子安士高還曾在漢代來到中國洛陽, 翻譯過佛經。

安息帝國

基督教興盛起來之後,再加上蠻族的入侵,東西方之間的通道被戰亂所斷,佛教就再也沒有機會傳播到西方了。

二是文化認同感不強,從第一個原因可以看出,即使在有機會傳播的時候,佛教的影響也不大。佛教和我們的道教,儒家實際上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至少在某些方面,如道家的“無”對佛教的“空”,如儒家的“仁”對佛教的“慈”等。

無論是西方的多神教或者基督教,特別是基督教的“贖罪”和世俗化卻與佛教的空靈化都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佛教在有機會與西方交流之時,還是對西方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如基督教的前身艾賽尼派(西元前3到2世紀),提倡眾生平等,人世輪回以及不吃肉飲酒等,是否受到了佛教的影響呢?

由此可見,耶穌是不是也受到了佛教的影響呢?

點擊標題右下方關注人文悟宇

安息帝國

基督教興盛起來之後,再加上蠻族的入侵,東西方之間的通道被戰亂所斷,佛教就再也沒有機會傳播到西方了。

二是文化認同感不強,從第一個原因可以看出,即使在有機會傳播的時候,佛教的影響也不大。佛教和我們的道教,儒家實際上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至少在某些方面,如道家的“無”對佛教的“空”,如儒家的“仁”對佛教的“慈”等。

無論是西方的多神教或者基督教,特別是基督教的“贖罪”和世俗化卻與佛教的空靈化都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佛教在有機會與西方交流之時,還是對西方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如基督教的前身艾賽尼派(西元前3到2世紀),提倡眾生平等,人世輪回以及不吃肉飲酒等,是否受到了佛教的影響呢?

由此可見,耶穌是不是也受到了佛教的影響呢?

點擊標題右下方關注人文悟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