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血常規的那些事

戴傑 拉薩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上最基礎的化驗檢查之一, 也是臨床醫學檢驗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內容之一, 它不僅是診斷各種血液病的主要依據, 而且對其它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鑒別也可提供許多重要資訊。 因此, 不管是醫務人員, 還是普通人群, 特別是檢驗人員, 很有必要瞭解有關血常規檢驗的常識性問題。

我們先從一張血常規化驗單的各項指標說起, 談談各項指標之間的影響因素。 WBC、RBC、PLT的計數是基於庫爾特原理進行的, 細胞通過計數池時因存在電阻而產生電壓, 電壓高低表現為脈衝大小, 反映了細胞大小, 其脈衝數則反映細胞數。

(1)在RBC通道發生了什麼?

在此通道, 由於未能對白細胞、血小板進行特殊處理, 因而同時存在兩者, 為何存在仍可計數RBC呢?首先說白細胞, 觀察其與紅細胞的單位可發現相差1000倍, 因係數的差異,

所以實際上WBC的影響因素是微乎其微的, 因而正常情況下自然是可以忽略不計。 其次是血小板, 因為通過庫爾特的電阻抗原理, 根據脈衝大小將紅細胞與血小板區分開, 所以紅細胞和血小板結果一般不會相互影響。

影響RBC的因素:

①一些白血病出現WBC極高, 達到數十萬, 此時WBC對RBC已有影響。

②樣本冷凝集, 溶血等, 導致RBC假性減低而Hb不低, MCV增大。 對於樣本冷凝集, 可以37攝氏度水浴15min然後立即檢測。

(2)在WBC通道又發生了什麼?

在進行血細胞測定前, 全血標本必須用稀釋液在儀器的外部或內部進行一定比例的稀釋。 在白細胞通道, 為了使紅細胞全部破裂, 需加入一定量的溶血劑使紅細胞膜破裂, 釋放出血紅蛋白, 僅留下紅細胞膜微小的殘餘部分。

單個白細胞在鞘液帶動下逐次通過鐳射照射的檢測區, 產生的脈衝數歸為白細胞計數。 此時該通道中存在有白細胞、血小板, 因血小板體積比白細胞小得多, 故而可以區分。 但紅細胞、血小板在某些情況下能影響WBC。

①如嚴重貧血的病人, 骨髓造血系統活躍, 一些未成熟的紅細胞釋放到外周血中, 即有核紅, 溶血劑破壞後仍存在核, 因而使WBC偏高。

②嚴重肝功能受損者(肝硬化、肝癌等)、異常血紅蛋白病(地貧等)。 ③血小板聚集, 大型血小板等, 聚集的血小板體積夠大時對WBC造成影響, 使之假性升高。

(3)PLT檢測亦在RBC通道, 那麼PLT檢測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①假性增高, 紅細胞碎片(溶貧、DIC等), 小紅細胞, 寒冷蛋白沉澱;

②假性減低。 EDTA依賴性血小板聚集, 發生概率為0.09%-0.11%。

所以遇到初診PLT減低, 無出血情況, 應考慮塗片複檢。 對於EDTA依賴性血小板減低, 應採用枸櫞酸鈉抗凝劑管重新抽血, 不可採用肝素管(因為低濃度的肝素管不能阻止血小板聚集)。

綜上, 以上例談血常規檢測的原理和誤差分析, 其實這些誤差在工作中並不占重要影響因素, 但通過誤差分析, 可以更深刻理解血常規檢測過程的每個環節和原理, 對於分析異常血常規亦頗有裨益。 實際工作中, 還應理論聯繫實際, 對於有異常的標本, 還應推片計數以鏡檢為准。 尤其關注病人臨床情況, 能時時做到與臨床相結合, 方能發出高品質的血常規報告單。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