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深港城市建築雙年展光明展廳 / 立方設計

閱讀福利 >>> 領取支付寶新年紅包

2017年12月23日, 深港城市/建築雙年展光明分展場開幕。 此次展覽以“逕口復興”為主題, 邀請了藝術家、農業發展專家、城市研究學者、建築師、民間團隊建築、影像工作者等團隊, 以文獻展覽、裝置、農業講習所、戶外電影放映、聲音工作坊等方式, 嘗試尋找一種非經濟導向的發展模式和啟動社區的機會, 也是對當下未知的探索。 開幕式吸引了當地民眾以及遠道而來的觀眾參觀, 主展館以簡潔、輕盈的造型和極具現代感的設計, 讓人一眼就辨認出。 展廳周邊是當地民居、菜地和綠田,

展廳之外, 有村民在鋤地耕種, 孩童玩耍, 一股自然淳樸的鄉村氣息撲面而來。

▼簡潔現代與自然淳樸的融合設計

規劃|隱于民居

此次展覽主展場由立方設計, 專案被要求滿足深雙展光明分展布展的同時, 後期還將作為華僑城光明小鎮專案的企業展廳,

繼續保留使用。 項目位於光明新區逕口社區, 占地面積2250㎡。 場地北側是鬱鬱蔥蔥的荔枝林, 南側為村路, 西側正門朝向廣東省綠道, 東側是居民住宅。 場地原來是老舊的磚混結構房屋, 在方案設計構思中, 建築師極力保留原有老建築物, 在實現新功能、新生命、新面貌建造的同時, 保留著新舊的聯繫。 整體規劃思路為拆除中間一排老屋, 改建現有煤氣站並保留東西側兩棟老房子約392㎡, 在此基礎上增加新建建築。 新建建築主體位於場地西北角, 通過連廊將兩棟老建築與新建築進行連接, 形成統一整體。

▼隱于民居

建築|新舊對話

新建築追求現代簡潔風格, 與周圍古舊民居產生強烈的對比, 並在功能、空間和視覺上實現新舊共生。 建築以輕質的金屬和透明的玻璃來限定室內外空間, 結合鋼結構的使用, 營造出輕盈、透明的視覺形象。 通透的玻璃牆面最大程度的吸納樹林景觀, 並映射周圍民居倒影, 模糊了室內外邊界, 降低自身的存在感, 由此與周邊環境建立起一種相融相生的微妙和諧關係。

▼建築外觀

▼通透的玻璃牆面最大程度的吸納樹林景觀

兩棟老建築拆除中間分隔牆後對保留的外圍牆體進行結構加固, 並塗刷保護劑,保留牆面斑駁的質感。屋頂原來破舊的混泥土梁被拆除,採用鋼架重建屋架結構,並蓋上回收舊瓦,新與舊的語彙得以重新排列組合,原有建築被賦予新語言、新空間、新功能、新生命力,新老建築與環境達到共生統一。舊建築的門窗洞口依然被保留,以減少對原有牆體的破壞。新建門窗採用不分割整塊高透超白邊框,輕盈現代的玻璃金屬材質與牆上的斑駁痕跡形成新與舊、歷史與現代的有趣對話。

▼新建門窗採用不分割整塊高透超白邊框

景觀|老樹·老房·新景

景觀規劃中,場地後方的大榕樹被重點保留下來,成為景觀的一部分。建築中庭的水景作為新舊建築之間的過渡以及戶外景觀成為庭院的視覺焦點,吸引過往參觀人流。開幕式當天,這裡也成為了藝術家藝術表演的場地。

▼水景中的行為藝術表演

▼新舊的對比

空間|序列趣味

建築平面無明確限定,使建築具備靈活性和流動性。室內無過多裝飾,牆面只做簡單的粉刷處理,把更多發揮空間和焦點留給展覽作品。雖然建築面積有限,但建築師通過框景、留白、轉折等手法拉開空間層次,營造豐富的空間序列,使其曲徑通幽。這也是東方建築設計中常用的建造手法,這些空間經過特定排布,帶給人強烈的整體感和節奏感。

▼室內無過多裝飾,牆面只做簡單的粉刷處理

設計從當地居民生活,周邊街道、院落、景觀入手,在建築與周圍環境之間尋找最恰當的平衡點。優化重建又不打擾居民生活,建造升級又不破壞原生態面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正契合了這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年展“城市共生,cities grow in difference”的主題,讓多種建築形態共存,實現城市多樣化和差異化生長。

▼在建築與周圍環境之間尋找最恰當的平衡點

▼軸側圖

▼平面圖

作者:sunly

建築師:立方設計

並塗刷保護劑,保留牆面斑駁的質感。屋頂原來破舊的混泥土梁被拆除,採用鋼架重建屋架結構,並蓋上回收舊瓦,新與舊的語彙得以重新排列組合,原有建築被賦予新語言、新空間、新功能、新生命力,新老建築與環境達到共生統一。舊建築的門窗洞口依然被保留,以減少對原有牆體的破壞。新建門窗採用不分割整塊高透超白邊框,輕盈現代的玻璃金屬材質與牆上的斑駁痕跡形成新與舊、歷史與現代的有趣對話。

▼新建門窗採用不分割整塊高透超白邊框

景觀|老樹·老房·新景

景觀規劃中,場地後方的大榕樹被重點保留下來,成為景觀的一部分。建築中庭的水景作為新舊建築之間的過渡以及戶外景觀成為庭院的視覺焦點,吸引過往參觀人流。開幕式當天,這裡也成為了藝術家藝術表演的場地。

▼水景中的行為藝術表演

▼新舊的對比

空間|序列趣味

建築平面無明確限定,使建築具備靈活性和流動性。室內無過多裝飾,牆面只做簡單的粉刷處理,把更多發揮空間和焦點留給展覽作品。雖然建築面積有限,但建築師通過框景、留白、轉折等手法拉開空間層次,營造豐富的空間序列,使其曲徑通幽。這也是東方建築設計中常用的建造手法,這些空間經過特定排布,帶給人強烈的整體感和節奏感。

▼室內無過多裝飾,牆面只做簡單的粉刷處理

設計從當地居民生活,周邊街道、院落、景觀入手,在建築與周圍環境之間尋找最恰當的平衡點。優化重建又不打擾居民生活,建造升級又不破壞原生態面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正契合了這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年展“城市共生,cities grow in difference”的主題,讓多種建築形態共存,實現城市多樣化和差異化生長。

▼在建築與周圍環境之間尋找最恰當的平衡點

▼軸側圖

▼平面圖

作者:sunly

建築師:立方設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