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碗速食麵賣了58年,但年輕人最愛的依舊是它

讀大學的時候經常奮戰到深夜, 合味道配上兩根小香腸成了拮据生活裡最常見的宵夜。

不吃方便已經有段時間了, 自從中國的外賣產業發展起來, 年輕人越來越多的加入了速食的行列。

國內的速食麵雙巨頭, 統一和康師傅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日清”作為速食麵界的常青藤品牌, 卻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逆市上揚, 最近還考慮上市了。

日清與速食麵的故事

日清的創始人安藤百福是發明世界上第一包速食麵的人, 他出生在1910年日本殖民時期的臺灣嘉義, 1932年, 年僅20歲的安藤百福開始從事針織外貿生意, 但是好景不長, 第二世界大戰中, 他的事務所和工廠被空襲炸毀了。

二戰結束後的日本, 面臨食品嚴重不足的情況, 就在這個時期, 安藤開始有一個信念, 就是要解決人們的溫飽和營養, 於是他決定投身於食品行業。

這個跟維他奶的創始人羅桂祥十分相似, 他也是在抗戰時期, 看到饑餓瘦弱的同胞從而研發出富含營養的維他豆奶。

真是世事無常, 沒有多久, 安藤的食品公司又因為一些債務問題倒閉了。 當時的日本一直接受著美國的物資援助, 很多日本人開始吃起了麵包,

安藤覺得作為東方人, 怎麼可以吃西方的食物, 我們應該吃麵食。 於是他開始研究發明一種既方便又美味的食物。

學以致用, 把做紡織的技術用到了泡面上

20世紀50年代, 日本經濟開始崛起, 工商業的發展促使生活節奏加快。 於是, 人們開始追求簡單化的生活, 這一點也體現在飲食方面。 1971年, 全球第一款即食杯面——日清杯面應運而生。

速食麵的外形其實幾十年都沒有變化, 還是維持著安藤百福生產出第一款方便時的雛形, 呈針織網狀面餅, 安藤以前是做針織生意的。 把面餅弄成針織網狀的這種結構因為附有很多的小洞洞, 可以使麵條充分接觸到水分, 再加上速食麵的面餅是經過油炸的, 油炸後的麵粉製品會留下很多細孔, 用開水沖泡後, 水分迅速滲入麵條, 可以恢復麵條中的彈性。

緊接著, 安藤又把自己從事食品生意時的技能用上, 他細心調製面餅的調味料, 力求研發出一種營養, 美味, 方便的調味包。 最終讓速食麵成了最流行的速食食物。

品牌老, 但心不老

資料顯示, 日本速食麵的消費量排名世界第三, 達到了55億餐。 速食麵在日本一直都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 品種繁多, 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而“日清”作為速食麵界的常青藤品牌, 不止是精於研究那麼簡單。

2015年, 日清向女性發佈了一款低卡路里、低脂肪的杯面。 其實, 日本國內也有不少速食麵品牌都推出過面向女性的產品, 可它們往往將“推出產品”作為最終步驟。 而日清在推出產品後, 它細心地瞭解到, 女性在選擇吃速食拉麵時, 往往是處在孤身一人的環境中。

為了不讓這些女性感到孤獨, 日清邀請了電視劇新星——齋藤工來“陪”女生一起吃面, 不過不是真的面對面, 而是通過一個互動網站。

用戶點擊進入網站後, 會出現一片綠色的農場, 隨後,齋藤工會走過來坐在你的“對面”,和你打招呼,時不時與你攀談,又或者突然湊近,含情脈脈地注視你,就像他真的在陪你吃面一樣。最後,當視頻快要結束的時候,齋藤工會拿出手機與你自拍,只要你對著電腦的攝像頭微笑就可以了。自拍結束後,點擊頁面上的“保存”按鈕,就可以保存你和齋藤工的自拍照了。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日清很貼心呢?不過,這種感性和溫情可不是日清全部的品牌性格,其實,它還是一個逗比。

讓泡面成為一種文化

請問下圖照片裡到底有幾個人真的在吃泡面?

“假裝吃泡面T恤”是日清設計師在去年日清在推特上發佈了一張看似愚人節玩笑的T恤照片,出乎意料地收穫了超過4萬人點贊、要求其商品化——今年7月,日清決定正式推出這款泡面T恤,迅速售罄;最近已經是發售第二彈了。

穿這件上課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誰說日企不善於行銷?人家廣告打的666的,實際上這樣不是日清第一次這麼調皮了。

比如這款已發售的超迷你尺寸的杯面橡皮(杯面還可以單獨倒出來):

外觀看起來是泡面紙盒,把杯面展開一看其實是可以留言的桌面便利貼(還挺適合用來向泡面愛好者表白):

靈感來源於UFO幹拌泡面的外星人桌面墊板:

甚至有的時候,他們還會採納“民間腦洞”——網友們自發向日清投稿,有趣的設計可能被採納並商品化。這其中最有名的商品也與視覺錯位有關——熱水壺泡面紙袋,讓你隨時隨地都在泡泡面。這款紙袋最早由一個泡面愛好者設計、並投稿在日清杯面的Facebook頁面。因為人們反響太熱烈,日清也正式把它推出作為官方周邊,一個300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8元)。

以及一些呼聲很高、日清還沒來得及正式發售的周邊,比如日清毛線帽,還有泡面味的潤唇膏、泡面味的潤喉糖等等。

對於日清這類食品大企業而言,跳脫常識、看似不正經的行銷方式反而讓品牌形象變得生動有趣。畢竟泡面這種價位低、價格同質化的日常食品,能賣得好的關鍵之一就是品牌本身的吸引力。

作者:電商君

隨後,齋藤工會走過來坐在你的“對面”,和你打招呼,時不時與你攀談,又或者突然湊近,含情脈脈地注視你,就像他真的在陪你吃面一樣。最後,當視頻快要結束的時候,齋藤工會拿出手機與你自拍,只要你對著電腦的攝像頭微笑就可以了。自拍結束後,點擊頁面上的“保存”按鈕,就可以保存你和齋藤工的自拍照了。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日清很貼心呢?不過,這種感性和溫情可不是日清全部的品牌性格,其實,它還是一個逗比。

讓泡面成為一種文化

請問下圖照片裡到底有幾個人真的在吃泡面?

“假裝吃泡面T恤”是日清設計師在去年日清在推特上發佈了一張看似愚人節玩笑的T恤照片,出乎意料地收穫了超過4萬人點贊、要求其商品化——今年7月,日清決定正式推出這款泡面T恤,迅速售罄;最近已經是發售第二彈了。

穿這件上課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誰說日企不善於行銷?人家廣告打的666的,實際上這樣不是日清第一次這麼調皮了。

比如這款已發售的超迷你尺寸的杯面橡皮(杯面還可以單獨倒出來):

外觀看起來是泡面紙盒,把杯面展開一看其實是可以留言的桌面便利貼(還挺適合用來向泡面愛好者表白):

靈感來源於UFO幹拌泡面的外星人桌面墊板:

甚至有的時候,他們還會採納“民間腦洞”——網友們自發向日清投稿,有趣的設計可能被採納並商品化。這其中最有名的商品也與視覺錯位有關——熱水壺泡面紙袋,讓你隨時隨地都在泡泡面。這款紙袋最早由一個泡面愛好者設計、並投稿在日清杯面的Facebook頁面。因為人們反響太熱烈,日清也正式把它推出作為官方周邊,一個300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8元)。

以及一些呼聲很高、日清還沒來得及正式發售的周邊,比如日清毛線帽,還有泡面味的潤唇膏、泡面味的潤喉糖等等。

對於日清這類食品大企業而言,跳脫常識、看似不正經的行銷方式反而讓品牌形象變得生動有趣。畢竟泡面這種價位低、價格同質化的日常食品,能賣得好的關鍵之一就是品牌本身的吸引力。

作者:電商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