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第八批援塞志願者宣誓出征

援塞十周年專刊正式亮相, 探索花城國際志願模式

“我宣誓, 盡已所能, 不計報酬, 踐行志願精神, 弘揚中華文化, 增進中塞友好……”2017年12月28日上午, 由共青團中央、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主辦, 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志願者聯合會指導,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等14個單位承辦的第八批中國·廣州青年志願者赴塞席爾服務隊出征儀式暨援塞十周年座談會在廣州市團校召開。 團中央、商務部、市政協、團省委、團市委及志願者來源單位等有關領導, 援塞志願者及家屬等100余人出席了儀式。

第八批廣州援塞志願者隊伍由14名來自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企業、學校等單位的青年志願者組成, 其中年齡最大37歲, 最小18歲, 6男8女。 志願者們將在未來一年分別服務于內科醫生、社區醫生、針灸師、電力分配工程師、網路工程師、建築工程師、鋼琴教師、小提琴教師、體操教練、食品加工師等崗位, 為塞席爾在醫療救助、文化交流、技術支援、技能培訓等方面提供專業的志願服務支援, 為中塞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和一帶一路的深化合作貢獻力量。

采寫:本報記者 周司琪 通訊員 崔承君

第八批援塞志願者集體亮相, 他們將前往塞席爾開展為期一年的志願服務。

集結出征, 再度吹響花城援塞接力號角

儀式現場, 共青團廣東省委副書記武一婷為志願者佩戴綬帶, 全體志願者進行了集體宣誓。

早在2017年11月25日, 第八批援塞志願者就進行了為期6天5夜的封閉式培訓, 內容涉及健康防疫、外事常識、語言技巧、塞席爾風土人情、援塞工作經驗交流等方面。 為了幫助志願者們更好地瞭解在塞席爾工作和生活情況,

培訓期間還邀請了第七批歸國志願者進行座談和交流, 第七批志願者們向相同相似崗位的新志願者全面細緻地介紹了在塞期間的工作心得、注意事項、生活建議等, 讓即將出發的第八批志願者們對未來一年的志願工作有了總體認識, 逐漸消除出國前的陌生感和緊張感。

在儀式現場, 第八批廣州援塞志願服務隊隊長潘華穎作為代表接受隊旗, 並發表了志願者感言。 現年31歲的潘華穎是廣州市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的助理工程師, 從事繼保調試工作已有七年, 此次在援塞工作中擔任電力分配工程師職位。 去年冬天, 他曾參加了“冬日暖陽福袋傳城”志願服務活動。

“這次當選為援塞服務隊隊長要感謝隊員們對我的信任。 我感受到了身上的責任, 在未來的一年裡, 我會以身作則, 發揮帶頭作用, 同時也會帶領隊友一起互相學習, 共同進步。 ”

現場, 廣州市政協副主席庾建設對志願者提出樹立大局意識, 當好國家形象的維護者、發揚奉獻精神, 當好志願精神的踐行者和促進友好往來, 當好兩地交流的友好使者三點要求, 他希望援塞志願者們能夠繼承前輩傳統, 繼續發揚奉獻有愛互助的志願精神, 推動廣州志願服務開拓格局, 進一步提升國際化水準。

隨後, 團中央青年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主任張朝暉對廣州援塞工作進行了總結並給予肯定, 他表示, 援塞專案通過動員各方參與、面向社會海選和帶動市民參與等運作模式,

有效調動了社會各方的資源和積極性。 十年來, 廣州援塞已經探索形成了特色工作模式, 開拓了中國青年志願者參與國際服務的新局面。

青春短暫, 懷揣志願種子播撒異國他鄉

現就讀於廣東省旅遊職業技術學校西餐專業二年級的穆景良是今年援塞隊伍中最小的一個, 上個月剛滿18歲。 “在學校得知(招募援塞志願者)消息後就立即報了名,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同時還能促進中非兩地的交流, 我覺得挺好的。 ”

雖然報名時毫不猶豫, 但穆景良稱, 這一切都是他偷偷進行的, 直到面試結束, 他才對父母來個了“先斬後奏”。 “一開始很驚訝兒子會做這樣的選擇, 他從小在廣州長大,也沒去過那麼遠的地方,肯定捨不得,但最後還是尊重他的決定。”穆景良的媽媽說,“如果有機會,會飛過去看他。”

為了這次的出行,穆景良也做了充分準備。雖然他所在的志願崗位——食品加工師是今年新增崗,對於具體工作內容不瞭解,但他早已備下多樣做菜的原材料,準備帶到當地去。“最近也在讀烹飪相關的書,希望能做好這項工作。”

在第八批援塞志願者中,有一位來自海南省的志願者孫媛媛。對於即將到來的援塞志願服務,孫媛媛既期待又焦慮。此次入選的崗位是小提琴老師,在跟上一批援塞的音樂老師瞭解了當地孩子的學琴情況後,孫媛媛開始著手教學方面的準備,不但諮詢了身邊的專業老師,還買了多套小提琴教材,提前預習和觀看相關的演奏光碟。為了在塞席爾也可以播放光碟,她還特意配置了跟電腦同一型號的外置光碟機和音響。現在,她也在加強英語口語練習,希望能和孩子們更順暢地溝通。

孫媛媛稱,在自己還小的時候,母親就開始資助貧困生,從事義工活動。受母親影響,她在大學時也參與了“希望工程鑫達星光行動”服務專案。探望和幫助聾啞孩子的經歷讓她對志願服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因為現在是一名語文老師,孫媛媛在給孩子們上最後一堂公開課時便收到許多來自學生們告別和祝福的信件,這讓她深切感受到作為老師的幸福,“桃李滿天下,應該可以算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對我來說,能夠行萬里路,憑藉自己的一技之長,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帶領他們一同走進音樂的世界,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這難道不是一件令人興奮與自豪的事情嗎?”

來自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的魏依娜在此次援塞行動中擔任建築工程師,這是該單位第一次派出援塞志願者,也是援塞計畫中第一個服務於能源和氣候部的志願者,當得知援塞招募資訊後,魏依娜覺得建築工程師的崗位跟自己專業很符合,於是報了名。“快30歲了心中莫名有點不安,套句時髦的話,我希望我的前半生能更精彩。而且,作為技術人員響應國家號召從事志願服務,擴大我們國家影響力,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情。”臨近出國,魏依娜最捨不得的就是與家人要分別一年,近期除了準備行李和相關資料,還買了米給家裡,“最近做的最大準備就是少回點家,讓家人習慣女兒不在家,這樣才不至於太思念。”

在未來一年裡,37歲的李踔將擔任內科醫生的工作,他既是第八批援塞隊伍中年齡最大的志願者,同時也是援塞隊伍中學歷最高的。雖然李踔所工作的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人手不足,而且他自己的女兒和兒子也才不到五歲和一歲,但是院內和家人都支持他參加這次的援塞行動,這讓他也就放心地報名了。“以前只聽我院前輩說過援非工作很辛苦,傳染病很多。這次出發,曾經援非的幾位主任都叮囑我注意預防傳染病。但是他們也說,非洲人民很熱情,對中國人很友好。我們去了就代表著中國醫生。我到了塞席爾一定要把臨床工作做好!”

援塞十年,廣州國際志願服務花開彼岸

從1987年廣州創辦“中學生心聲熱線”起始,歷經“大拇指”行動、亞運會、亞殘運會、志願服務廣州交流會等重大創變,花城志願服務正好走過了三十載春秋。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落戶廣州,“小青穗”“小蠻腰”用青春朝氣的志願力量讓世界來賓看到了千年花城的新時代魅力,城市發展為志願服務提供了大展拳腳的舞臺,志願服務也為城市蛻變帶來厚積薄發的持續推動力。

儀式現場,由廣州市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牽頭,廣州青年報社與廣州市團校共同編印製作的《花城使者 志願有我——廣州青年志願者援助塞席爾十周年》也在現場正式亮相。該書從“中國海外志願服務的創新與發展”、“廣州志願服務國際化”、“援塞志願服務的廣州模式”等幾個角度進行了探討,並對援塞十年的大事記錄進行了回顧。

據統計,作為全國首個獨立承接援外志願服務工作的副省級城市,廣州自2007年以來共派出5批68名來自醫療、教育、建築、網路等各行業的志願者支援塞方建設,服務領域涵蓋了漢語教學、音樂教育、醫療衛生,工程建設、技術支援等。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海外的持續推動,不少沿線國家掀起了學習漢語課程的熱潮。第五批援塞志願服務隊對外漢語教師付雅靜在2013年結束援塞服務後,成為了廣州市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的援塞專案專員,回憶這三年的援塞工作,付雅靜說到,“想把自己關於援塞的點滴經驗運用到援塞工作的開展中,惠及今後的志願者,更惠及援塞項目。”

無獨有偶,第七批援塞志願服務隊體操教練志願者肖佩在2017年9月歸國後也來到了廣州市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掛職,目前跟進第八批援塞志願服務工作。在第八批援塞志願者招募期間,肖佩在自己所熟悉的體操朋友圈裡進行宣傳和推廣,最終成功招募選拔出了第八批援塞的體操教練高盼。對於這次參與籌備第八批志願者派出工作,肖佩表示,參與進來了才知道,原來當年他們所經歷的每一個環節,背後都有這麼多工作人員付出了這麼多勞動。“援塞是一項很龐雜的工作,我作為一名歸國志願者,希望可以盡自己的力量推動這項工作,也希望我的經驗能夠幫到新一批志願者。”

他從小在廣州長大,也沒去過那麼遠的地方,肯定捨不得,但最後還是尊重他的決定。”穆景良的媽媽說,“如果有機會,會飛過去看他。”

為了這次的出行,穆景良也做了充分準備。雖然他所在的志願崗位——食品加工師是今年新增崗,對於具體工作內容不瞭解,但他早已備下多樣做菜的原材料,準備帶到當地去。“最近也在讀烹飪相關的書,希望能做好這項工作。”

在第八批援塞志願者中,有一位來自海南省的志願者孫媛媛。對於即將到來的援塞志願服務,孫媛媛既期待又焦慮。此次入選的崗位是小提琴老師,在跟上一批援塞的音樂老師瞭解了當地孩子的學琴情況後,孫媛媛開始著手教學方面的準備,不但諮詢了身邊的專業老師,還買了多套小提琴教材,提前預習和觀看相關的演奏光碟。為了在塞席爾也可以播放光碟,她還特意配置了跟電腦同一型號的外置光碟機和音響。現在,她也在加強英語口語練習,希望能和孩子們更順暢地溝通。

孫媛媛稱,在自己還小的時候,母親就開始資助貧困生,從事義工活動。受母親影響,她在大學時也參與了“希望工程鑫達星光行動”服務專案。探望和幫助聾啞孩子的經歷讓她對志願服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因為現在是一名語文老師,孫媛媛在給孩子們上最後一堂公開課時便收到許多來自學生們告別和祝福的信件,這讓她深切感受到作為老師的幸福,“桃李滿天下,應該可以算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對我來說,能夠行萬里路,憑藉自己的一技之長,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帶領他們一同走進音樂的世界,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這難道不是一件令人興奮與自豪的事情嗎?”

來自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的魏依娜在此次援塞行動中擔任建築工程師,這是該單位第一次派出援塞志願者,也是援塞計畫中第一個服務於能源和氣候部的志願者,當得知援塞招募資訊後,魏依娜覺得建築工程師的崗位跟自己專業很符合,於是報了名。“快30歲了心中莫名有點不安,套句時髦的話,我希望我的前半生能更精彩。而且,作為技術人員響應國家號召從事志願服務,擴大我們國家影響力,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情。”臨近出國,魏依娜最捨不得的就是與家人要分別一年,近期除了準備行李和相關資料,還買了米給家裡,“最近做的最大準備就是少回點家,讓家人習慣女兒不在家,這樣才不至於太思念。”

在未來一年裡,37歲的李踔將擔任內科醫生的工作,他既是第八批援塞隊伍中年齡最大的志願者,同時也是援塞隊伍中學歷最高的。雖然李踔所工作的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人手不足,而且他自己的女兒和兒子也才不到五歲和一歲,但是院內和家人都支持他參加這次的援塞行動,這讓他也就放心地報名了。“以前只聽我院前輩說過援非工作很辛苦,傳染病很多。這次出發,曾經援非的幾位主任都叮囑我注意預防傳染病。但是他們也說,非洲人民很熱情,對中國人很友好。我們去了就代表著中國醫生。我到了塞席爾一定要把臨床工作做好!”

援塞十年,廣州國際志願服務花開彼岸

從1987年廣州創辦“中學生心聲熱線”起始,歷經“大拇指”行動、亞運會、亞殘運會、志願服務廣州交流會等重大創變,花城志願服務正好走過了三十載春秋。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落戶廣州,“小青穗”“小蠻腰”用青春朝氣的志願力量讓世界來賓看到了千年花城的新時代魅力,城市發展為志願服務提供了大展拳腳的舞臺,志願服務也為城市蛻變帶來厚積薄發的持續推動力。

儀式現場,由廣州市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牽頭,廣州青年報社與廣州市團校共同編印製作的《花城使者 志願有我——廣州青年志願者援助塞席爾十周年》也在現場正式亮相。該書從“中國海外志願服務的創新與發展”、“廣州志願服務國際化”、“援塞志願服務的廣州模式”等幾個角度進行了探討,並對援塞十年的大事記錄進行了回顧。

據統計,作為全國首個獨立承接援外志願服務工作的副省級城市,廣州自2007年以來共派出5批68名來自醫療、教育、建築、網路等各行業的志願者支援塞方建設,服務領域涵蓋了漢語教學、音樂教育、醫療衛生,工程建設、技術支援等。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海外的持續推動,不少沿線國家掀起了學習漢語課程的熱潮。第五批援塞志願服務隊對外漢語教師付雅靜在2013年結束援塞服務後,成為了廣州市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的援塞專案專員,回憶這三年的援塞工作,付雅靜說到,“想把自己關於援塞的點滴經驗運用到援塞工作的開展中,惠及今後的志願者,更惠及援塞項目。”

無獨有偶,第七批援塞志願服務隊體操教練志願者肖佩在2017年9月歸國後也來到了廣州市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掛職,目前跟進第八批援塞志願服務工作。在第八批援塞志願者招募期間,肖佩在自己所熟悉的體操朋友圈裡進行宣傳和推廣,最終成功招募選拔出了第八批援塞的體操教練高盼。對於這次參與籌備第八批志願者派出工作,肖佩表示,參與進來了才知道,原來當年他們所經歷的每一個環節,背後都有這麼多工作人員付出了這麼多勞動。“援塞是一項很龐雜的工作,我作為一名歸國志願者,希望可以盡自己的力量推動這項工作,也希望我的經驗能夠幫到新一批志願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