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年新征程,成長學院的導師們解開了成長的“密碼”……

心系教育理想, 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職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 是每一個教師永恆的追求。 隨著2018新年到來, 老師們又開啟了新的成長征程。

河南教師成長學院的導師余映潮、管建剛、張齊華傾情寄語河南教師, 我們一起來看看導師們為我們解開了哪些成長的“密碼”吧……

深深紮根

——新年寄語語文教師朋友

新年伊始, 萬象更新, 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 為每位教師都開啟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新年的陽光中, 熱愛事業的我們, 都會有“詩情到碧霄”的激動, 也都會有“新桃換舊符”的豪情。

為了不忘初心的教育夢, 我們需要“咬定青山不放鬆”, 需要 “千磨萬擊還堅勁”。

讓我們將事業之根、成長之根更深更牢地紮入教育的土壤——

深深紮根於教育理想。

那就是:做一個好老師。

這是最現實最切實最樸實的理想。

習近平告訴過我們: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 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 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深深紮根於教學理念。

就對學生的語文教育而言, 我們需要:關注語言學用, 關注技能訓練, 關注知識積累, 關注集體訓練, 關注氣質養成。

這裡的前三項關注, 就是關注到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 關注到學生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的形成。 “關注集體訓練”是教師高層教學理念的表現——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大致相近的收穫感。 “關注氣質養成”則是充分地藝術地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 讓我們的學生自信、青春、陽光、向上、聰慧。

深深紮根於自我訓練。

教師穩步健康地成長, 決定性的因素是“自我訓練”。 自我訓練, 就是自強不息地走一步再走一步地在教學實踐中著力對自己進行嚴格的訓練。

名師, 有創造力的教師, 有發展力的教師, 主要是在自設的艱苦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不經風雨, 難見彩虹。

我們的自我訓練, 重在提升專業素養、優化教學技能和提高教科研水準。

我以為, 為了成為優秀的中小學語文教師, 我們應該長久地堅持不懈地訓練自己如下教學教研的能力:

對語文教材進行多角度研讀並提取教學資源的能力, 利用課文教學資源設計學生課堂實踐活動的能力,設計明晰有效的教學思路和能牽一發動全身的訓練話題的能力,勝任文學作品教學、語言教學、朗讀教學和知識教學的能力,優質地進行日常作文教學指導的能力,進行專項、專題研究的教學科研能力,教學論文的寫作能力。

如此,才能成為比較稱職的語文教師。

而有了這樣目標明確的奮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之味就能常常湧上我們的心頭。

(作者系河南教師成長學院中學語文導師)

跟自己走,跟師父走

青年老師的成長,我有兩點想法:

第一點,跟著自己走。

我們語文老師,自己怎麼學好語文的,自己怎麼寫好作文的,自己怎麼讀好課文的,自己怎麼養成閱讀習慣的,自己的閱讀又有什麼偏好怎麼會有這樣的偏好的,自己怎麼寫出一手好字的,這些是我們成長的重要源泉。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你是學好語文的過來人,那真的要祝賀你,因為你可以成為你自己。一個語文老師不用書看得多、文章寫得棒、字那麼俊逸、朗讀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你只要找到其中的一個“好”,那就算好了。

挖掘那一個深有體會的“好”,沿著那一個深有體會的“好”,將自己學好“那一點”的語文經驗轉化為你的教學經驗。

別人說缺點、談問題的時候,你問問自己,自己是不是這樣學好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就是自己的專家,因為“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你自己走過的路就是一條已經檢驗過的“路”。咬准一點,有問題、有缺陷,不要緊,改善它、完善它。

幹上三年,你就是所在學校的這方面的專家;幹上五年,你就是所在區市的這方面的專家。不要今天走這一條路,明天折回來走那一條路,後天又岔到第三條路去了。如此折騰10年,你往往還是原來的你。

第二點,跟著師父走。

回頭看看自己,好像自己在語文上沒有哪一點很有心得,能拿出手。建議你找一個師父,跟著師父走。師範的學習是通識性的,理論性的。一線要的是實踐性的、個性的。

打個比方吧,師範的學習可能交給了你不少武術原理,而你可能不會打拳,不會打架。一線教學要有“打拳和打架”的實戰本事。教學是有個性的,你要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師父。

適合練少林功夫的人未必適合練太極功夫,適合練截道拳的人未必適合練醉拳。好在小學語文的大咖多,供大家選擇的餘地大,這是我們的幸運和幸福。

選定了一個師父,那就好好地學,專心致志地學。學好了少林再去學武當,不要少林學了點皮毛,又到武當去學一點皮毛,到最後你就是個“皮毛”。怎麼算“好好地學”,師父的課要反復聽、反復看,師父的書要反復讀、讀反復,不只學師父教書育人的功夫,還要學師父的生活態度、人生態度。

普通如你我,一輩子也未必能融百家之長,未必能開創一個教學流派。對大多數人來講,這輩子拜了霍元甲為師,迷蹤拳學得小有名氣,那就是不錯的一輩子。這不是什麼喪氣話,真的。

(作者系河南教師成長學院小學語文導師)

你若盛開 清風自來

古語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當時間鄭重邁過2017的最後門檻,我的不惑之年算是真正來臨。

說來也巧,仿佛也就在這一年,似乎自己對有些問題的思考,有了一些新的方向。不再那麼隨大流,漸漸有了點自己的眉目。

比如,就說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換作往常,我一定會想到閱讀、思考、實踐、研究,想到努力、拼搏、堅持、超越。

而今天,當我停下腳步,重新思考這一問題,並回首自己來時的路,我才隱約發現,自己的成長總帶著某種目的,有著某種刻意。

這些年,我在努力經營自己的成長,我在仔細規劃自己的成長。也因此,成長成為了一種負重,不那麼自然了。

現在想想,青年教師的成長,真的應該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開始想像,倘若我們的青年教師,忘掉自己的專業成長這一事,不再惦記著要上多少研究課,要發表多少學術論文,要申報多少立項課題,要積累多少顯性成果。他們只是全情投入到學生的成長之路上——

他們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首要的位置,努力把自己還原成學生,和他們共同思考、共同學習。

他們為了更好地走近學生,開始研究學生、理解學生、發現學生。他們為了給學生展現數學的魅力,讓學生感悟數學的真、善、美,開始潛心教學、深入淺出。

他們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學會將視線從“他們”轉向一個個“他”,再轉向一個個“你”。他們為了成就一個個更完整的個體,嘗試著跳出學科,站在“人”的全面發展的視角,重新審視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進而走向人的教育。

他們為了成全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開始真正蹲下身子、平視學生,把人格的塑造和生命的成長看得比學科價值更重要,真正致力於讓教育成為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生命去喚醒、點亮和鼓舞另一群生命……

當所有的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一個教師對教育最完整的理解和訴求時,驀然回頭,你會發現,也許你從沒刻意追求過成長,但在這一過程中,成長卻悄然發生。

真應了那句詩——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當你忘卻自己的成長,全情陪伴學生向前,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你同時收穫了自己的成長。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對教師專業發展最浪漫的想像和期待了。

(作者系河南教師成長學院小學數學導師)

原載:《教育時報》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微信ID:jiaoyushibao

長按二維碼進行關注

覺得不錯,請點贊↓↓↓

利用課文教學資源設計學生課堂實踐活動的能力,設計明晰有效的教學思路和能牽一發動全身的訓練話題的能力,勝任文學作品教學、語言教學、朗讀教學和知識教學的能力,優質地進行日常作文教學指導的能力,進行專項、專題研究的教學科研能力,教學論文的寫作能力。

如此,才能成為比較稱職的語文教師。

而有了這樣目標明確的奮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之味就能常常湧上我們的心頭。

(作者系河南教師成長學院中學語文導師)

跟自己走,跟師父走

青年老師的成長,我有兩點想法:

第一點,跟著自己走。

我們語文老師,自己怎麼學好語文的,自己怎麼寫好作文的,自己怎麼讀好課文的,自己怎麼養成閱讀習慣的,自己的閱讀又有什麼偏好怎麼會有這樣的偏好的,自己怎麼寫出一手好字的,這些是我們成長的重要源泉。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你是學好語文的過來人,那真的要祝賀你,因為你可以成為你自己。一個語文老師不用書看得多、文章寫得棒、字那麼俊逸、朗讀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你只要找到其中的一個“好”,那就算好了。

挖掘那一個深有體會的“好”,沿著那一個深有體會的“好”,將自己學好“那一點”的語文經驗轉化為你的教學經驗。

別人說缺點、談問題的時候,你問問自己,自己是不是這樣學好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就是自己的專家,因為“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你自己走過的路就是一條已經檢驗過的“路”。咬准一點,有問題、有缺陷,不要緊,改善它、完善它。

幹上三年,你就是所在學校的這方面的專家;幹上五年,你就是所在區市的這方面的專家。不要今天走這一條路,明天折回來走那一條路,後天又岔到第三條路去了。如此折騰10年,你往往還是原來的你。

第二點,跟著師父走。

回頭看看自己,好像自己在語文上沒有哪一點很有心得,能拿出手。建議你找一個師父,跟著師父走。師範的學習是通識性的,理論性的。一線要的是實踐性的、個性的。

打個比方吧,師範的學習可能交給了你不少武術原理,而你可能不會打拳,不會打架。一線教學要有“打拳和打架”的實戰本事。教學是有個性的,你要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師父。

適合練少林功夫的人未必適合練太極功夫,適合練截道拳的人未必適合練醉拳。好在小學語文的大咖多,供大家選擇的餘地大,這是我們的幸運和幸福。

選定了一個師父,那就好好地學,專心致志地學。學好了少林再去學武當,不要少林學了點皮毛,又到武當去學一點皮毛,到最後你就是個“皮毛”。怎麼算“好好地學”,師父的課要反復聽、反復看,師父的書要反復讀、讀反復,不只學師父教書育人的功夫,還要學師父的生活態度、人生態度。

普通如你我,一輩子也未必能融百家之長,未必能開創一個教學流派。對大多數人來講,這輩子拜了霍元甲為師,迷蹤拳學得小有名氣,那就是不錯的一輩子。這不是什麼喪氣話,真的。

(作者系河南教師成長學院小學語文導師)

你若盛開 清風自來

古語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當時間鄭重邁過2017的最後門檻,我的不惑之年算是真正來臨。

說來也巧,仿佛也就在這一年,似乎自己對有些問題的思考,有了一些新的方向。不再那麼隨大流,漸漸有了點自己的眉目。

比如,就說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換作往常,我一定會想到閱讀、思考、實踐、研究,想到努力、拼搏、堅持、超越。

而今天,當我停下腳步,重新思考這一問題,並回首自己來時的路,我才隱約發現,自己的成長總帶著某種目的,有著某種刻意。

這些年,我在努力經營自己的成長,我在仔細規劃自己的成長。也因此,成長成為了一種負重,不那麼自然了。

現在想想,青年教師的成長,真的應該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開始想像,倘若我們的青年教師,忘掉自己的專業成長這一事,不再惦記著要上多少研究課,要發表多少學術論文,要申報多少立項課題,要積累多少顯性成果。他們只是全情投入到學生的成長之路上——

他們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首要的位置,努力把自己還原成學生,和他們共同思考、共同學習。

他們為了更好地走近學生,開始研究學生、理解學生、發現學生。他們為了給學生展現數學的魅力,讓學生感悟數學的真、善、美,開始潛心教學、深入淺出。

他們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學會將視線從“他們”轉向一個個“他”,再轉向一個個“你”。他們為了成就一個個更完整的個體,嘗試著跳出學科,站在“人”的全面發展的視角,重新審視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進而走向人的教育。

他們為了成全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開始真正蹲下身子、平視學生,把人格的塑造和生命的成長看得比學科價值更重要,真正致力於讓教育成為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生命去喚醒、點亮和鼓舞另一群生命……

當所有的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一個教師對教育最完整的理解和訴求時,驀然回頭,你會發現,也許你從沒刻意追求過成長,但在這一過程中,成長卻悄然發生。

真應了那句詩——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當你忘卻自己的成長,全情陪伴學生向前,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你同時收穫了自己的成長。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對教師專業發展最浪漫的想像和期待了。

(作者系河南教師成長學院小學數學導師)

原載:《教育時報》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微信ID:jiaoyushibao

長按二維碼進行關注

覺得不錯,請點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