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陽光喔30年——全路徑提供語文學習解決方案

30年前, 陽光喔從湖北武漢出發, 通過30年的努力, 今天全國有100多個城市有陽光喔的分支機搆, 在馬來西亞、在新加坡也有陽光喔的分支機搆。

30年的作文教學的研究實踐中, 陽光喔感受到, 只有遵循孩子的天性來教作文, 孩子的成長也會隨著作文一起變得精彩。

目 錄

一、孩子思考的天性

二、孩子快樂的天性

三、孩子的個性靈性

一、孩子思考的天性

有一首詩說得好,

少年學語苦難圓, 只道功夫半未全,

老來始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天就是孩子的天性, 所以, 孩子天性就會作文。 家長要遵循孩子的天性教作文。

那麼, 什麼是孩子的天性呢?

第一、思考是孩子的天性。

經常遇到這樣的場面, 家長問我, 董老師, 我的孩子讀過很多很多書, 我也帶他玩過很多很多地方, 可是孩子為什麼寫作文就沒東西寫呢?我就問他, 所有讀過的書他思考過嗎, 沒有思考的知識還是他的知識嗎?所有他玩的那些地方, 他感悟過嗎?他沒有感悟過得那些生活那還是孩子的生活嗎?

在07年北京市做五年級品質監測, 作文題《往事》, 很多孩子寫母愛的話題, 90%以上的孩子只要寫母愛, 就一定都會寫家裡住7樓, 不7樓以上還不幹呢, 自己一定生病了, 那天還正好停電了, 電梯不通, 於是媽媽就背著我下樓, 路上一定要下雨了, 最後媽媽把我送到醫院, 我的病好了, 媽媽病了。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溫暖的家, 有一個愛自己的媽媽, 他為什麼寫起作文來還是胡編亂造呢, 因為沒有感悟過得家庭那還是孩子的家庭嗎?

思考是孩子的一種天性,也應該是我們家長必須遵循的一種天性。

那麼要學會思考,就得學會觀察,學會一定的關注力,孩子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我想起來我在90年代碰到這樣一個特殊的學生,當時因為一個朋友打招呼,這個孩子第一次到我的班上來,我也特別關注他,把他放在一排一號,坐下來,我當時那個班一百四五十學生,每次我一板書完,回頭一看,孩子註定消失了,他從第一排爬到第三排去摳別人腳丫,這孩子幾年級?三年級,這孩子有效的注意力,大概不到三分鐘。一個9歲的孩子關注力不到3分鐘,他不到幼稚園小班的水準。

問題出在哪?後來下課以後家長就跟我說,董老師這個孩子就這樣,特別調皮,我就跟家長說,你在孩子兩歲半到五歲的時候,一定屬於過度教育,孩子生下來2歲多,和很多小動物一樣,比方說孩子玩沙,就跟小狗刨地一樣的,練的就是關注力。他要玩400次以上、他所有的聽覺、觸覺、視覺,都集中在沙上面。

這時候,他並不是認識到沙是什麼,而是這種持續的關注力,是動物與生俱來要練就的,當孩子玩沙的時候,家長你是不是嚴格要求他,把手一打,不許玩,太髒了。這樣,我們就中斷了孩子的注意力。

再比方說,孩子兩三歲要聽故事,每次家長給孩子講大灰狼的故事,你的孩子每次聽到大灰狼要來的時候,所有關注力就集中起來了。這樣重複多少次?你跟孩子把這個故事講400次以上。他就自然能夠持續關注這個故事,自然就持續地去關注生活,就能上課認真聽講。

遺憾的是,我們家長這個故事往往講3遍2遍,為了顯示自己學識淵博,我給你換頻道,你的孩子在故事還沒有接收到深度關注的時候,你換頻道。你為什麼換頻道,因為你以為孩子能夠聽懂這個故事,其實他真的聽不懂,他只是在聽的過程中發展一種持續的關注力。

所以違背了這樣持續的關注力,等到8歲9歲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後面要用十幾年的時間來恢復這種關注力,關注力哪去了,被我們家長錯誤的教育方法給滅掉了。

在全國很多地方我每次講報告,包括我們在全國做課題測查的時候,我經常會請十幾個家長,十幾個學生往臺上一站,就問他幾個話題,家長和孩子pk。孩子們你們愛媽媽嗎?愛。愛爸爸嗎?愛。家長們你們愛孩子嗎?愛。

三個字,為什麼?

這個時候你就發現100個小學二年級一年級的學生會有70個到80個孩子傻乎乎看著你,問他為什麼愛——不知道。會有10到15個孩子能夠講一個思維點,因為媽媽愛我。還有嗎,沒了。

大概100個學生裡面不到7個孩子能夠說兩個思維點,因為媽媽給我吃的喝的玩的,因為媽媽給我生命。這些思維點的支撐著孩子的表達。但是我們90%的甚至家長,無法尋找三個以上的思維點。

其實家長們在8歲以前,如果我們有意識的訓練一下,比方孩子大冬天要吃冰棒,你首先別拒絕孩子,告訴他,行,吃冰棒,得給我說三個以上的理由。在孩子8歲以前,尋找思維支撐點的時候,不見得一定要理清思維點之間的因果啊、遞進啊、並列啊這些關係,只要有思維點就行,這些思維點就像橋墩一樣,一個支撐點,兩個支撐點,三個支撐點,孩子的思維會支持著孩子的表達像一座橋一樣,飛躍成功的彼岸。

我們家長往往忽視了一二年級這些思維點的建設。而是去寫字,拼音,詞彙。結果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一個孩子到了8歲,他開始想瞭解外面的世界,開始想瞭解身邊的生活,8歲到12歲,是一個孩子右腦發展的最佳時機,到了13歲以上,右腦逐步停止發展,如果家長在這段時間放棄了右腦的開發,孩子這輩子右腦就很難開發,作文的發散思維是開發右腦最佳的方式。

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呢?

所有的作文,其實都是打開大腦資訊的思維鑰匙,當大腦中那些資訊被我們思維駕馭的時候,作文就出來了,我們可以把孩子大腦中的資訊分成三個硬碟,一個生活硬碟,一個知識硬碟,一個想像硬碟。

每個孩子寫作的時候,我們家長只要訓練孩子習慣于拿著任何一道作文題,去開啟孩子對生活的思考,對知識的思考,對想像的思考,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就成了習慣。

比方說,我們以這個《手》為例,作文題——《手》。

我們家長習慣讓孩子,觀察手的形狀,用途,這是科學思維。如果我們反過來,用手這篇作文去開啟生活、知識、想像呢?那就是在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你會發現結果大不相同。

我們可以用手這個作文去開啟學生的家,把家推開,這是媽媽的愛,把學校推開,這是同學們攙扶的手,友誼的橋樑,把社會之門推開,這是交通警察的手,安全的指揮棒。

如果我們孩子到了三年級四年級,家長每次作文題目拿到手,都能夠像這樣訓練,首先開啟家的鑰匙,開啟學校的鑰匙,開啟社會的鑰匙,孩子就開始思考生活、思考社會。

接下來家長還可以用這篇《手》的作文題試著打開歷史,文學,哲學,科學,等等。比方說推開歷史的大門,這是岳飛的媽媽刺字的手,一種民族情懷。

推開文學的大門,這是李白舉杯邀明月的手,這是牛頓拾起蘋果那只手,科學之門推開,邁克爾喬丹空中扣籃的手,體育之門推開,梵古割下自己耳朵那只手,他非常鬱悶,為什麼生命在藝術面前時如此的卑微,美術之門推開,等等等等。

這樣,孩子就開始對知識的思考。

其實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用作文題去開啟童話之門,這是小螞蟻的手,勤勞。開啟神話之門,這是如來佛的手,還可以開啟科幻之門,這是外星人的手,這是地球之手,科幻,還可以開啟虛擬之門,我心即世界,世界即我心,孩子心裡裝著愛,這是什麼這就是愛,孩子心裡裝著力量,這是什麼,這就是力量。

所以一個孩子在8歲到12歲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試著通過作文題訓練孩子發散性思維。孩子的思維能駕馭所有的知識,這樣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就知道了,面對所有的問題,首先在生活中找經驗,然後在知識中找到一些能借鑒的方法,最終還可以在想像的世界裡獨闢蹊徑。

到了五六年級我們就要做一些批判性思維的訓練,比方說我們可以去思考劉邦和項羽,比方說他們兩個人,比較一下他們的家庭出身,他們的朋友圈,他們的學歷,他們的性格,還有讓孩子自己去找到一些比較的方方面面,還有哪些可以做對比,接下來做分析,為什麼低學歷的劉邦打敗了高學歷的項羽,再引導孩子推理,如果劉邦和項羽到了今天這個社會,他們的結局是不是與原來還是一樣的?

也可以比較一下中國的知識份子諸葛亮與西方的知識份子比爾蓋茨,讓他們倆換一下位置,看看會發生什麼,通過比較、分析、推理,深度思考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知識份子的典型不同。

其實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在2歲到5歲的時候,突出發展關注,5歲到8歲,突出發展思維點,8歲到12歲重點做些孩子的反應因素,10歲到16歲就可以做些批判性思維這些訓練。

這樣順應孩子的天性,孩子不僅會作文,還能做出很好的作文。

二、孩子快樂的天性

孩子的第二個天性是什麼,那就是好玩,快樂。

學校老師天天要孩子寫一些孩子不願寫的作文,家長在家裡也經常自以為是的讓孩子寫一些所謂真實的作文,孩子不願意寫作文,是因為他不願意寫我們要他寫的作文,你每天要孩子去寫爸爸吃飯,我愛學習,等等,多難寫,家長們,你們自己試一試,讓你寫老公走路,你就是沒辦法寫。

很多時候學校老師經常錯誤的以為寫真實的生活就是真實,這是違背學生天性的。

我認為,寫學生天性願意寫的內心,才是真實。

所以很多老師上作文課的時候,要學生寫老母雞,就從家裡帶來一隻雞,寫放風箏,就一定帶著孩子去放放風箏,那要是寫死去的老奶奶呢?

我們家長要讓孩子能夠喜歡上寫作,會寫作,要順應學生快樂的天性。

怎麼讓孩子寫作快樂?

第一、有趣的人物就能讓孩子寫作快樂。

一次,我問一個現在在外交部上班的學生,我問他,你還記得20多年前,跟我學作文的收穫嗎?我們以為它會講他的成績提高有多快,哪知道他講的是到現在還記得女漢子蒙B,有多麼好玩。湖北有一個家長,孩子現在在美國國家實驗室上班,一次在群裡聊天,還記得20年前我創編的那些搞笑的人物。

所以,再好的寫作展示一定要依附在有趣的人物上面。家長讓孩子寫爸爸吃飯,孩子不願意寫,那寫孫悟空吃飯呢,寫灰太狼吃飯呢,寫奧特曼吃飯呢,寫大白吃飯呢,其實把人物稍微一換,孩子就覺得這個好玩,就愛寫。其實我們專業培訓機構教孩子寫作的時候,我們會創辦很多特型人物。

比方女孩子蒙B,她的招牌形象是:

蒙B:頭頂鍋蓋,身披麻袋,手拿白菜,江湖人稱東方不敗,其實就是個傻瓜二代。

另外,還有孩子王——喔喔頭,時尚女孩——美丫;膽小鬼——周大勇、小氣鬼——王大方等等,每個人都有招牌動作、招牌語言。

這樣的作文孩子怎麼不愛寫,所以有趣的人物,帶給孩子的是寫作的快樂。

第二,有趣的事件也能給孩子帶來快樂。

我們天天讓孩子寫什麼上學啊、放學啊、過馬路啊、扶老人啊,這些事情其實你是在誘導孩子編假話,你可以讓孩子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放大,比方說,寫爸爸走路不好寫,你就寫爸爸跳舞,這好寫,爸爸玩遊戲,遊戲,孩子喜歡,同樣的我們創辦一些卡通人物的時候,每個人物出場都伴隨著一個經典的故事。

比如《三鬼開門》。小氣鬼,懶鬼,膽小鬼,在夏令營的時候,燈熄了,他們站在宿舍門口都不敢開門,結果會發生什麼?其實你把這個情景一創設,孩子馬上就有寫的衝動。

所以,有趣的故事,帶給孩子的是寫作的快樂。

第三,可以換些有趣的角度。

以母愛為例,你非要去寫媽媽怎麼幫我穿衣服,媽媽怎麼幫我打蚊子,其實孩子寫的就索然無味了,我們換一個角度,這篇作文就馬上就有趣味了,孩子就愛寫。

比方說,我問過孩子們,媽媽幫你們打過蚊子的舉手,全班舉手,媽媽為你們點過蚊香的舉手,全班又舉手了,其實,我們作文換一個角度馬上就顯得妙趣橫生。我們今天就扮演一隻蚊子,一隻蚊子想吸一個小朋友的血,經過精心的準備,這天晚上,悄然走進小朋友的房間。

結果被媽媽一扇子打斷了腿,回去療傷養了一個多星期,又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這只蚊子悄悄的跑進這個小朋友的房間,發現孩子媽媽不在這裡。剛準備吸血,頭暈目眩,聽爺爺說,這叫蚊香,我又跑出來,你看,今天我終於停在了小朋友的臉上,可以吸她的血了,正開心著,啪的一聲,我被人打死了,抬頭一看,還是那個孩子的媽,就這樣的,一隻蚊子的死亡,一隻蚊子在臨死前回憶的這段往事,和我們孩子寫的別的往事,馬上產生了一種不同的感覺。

其實,換個角度,文章就妙趣橫生。

第四,我們還可以從寫作形式上動腦筋。

我們可以借鑒中國好聲音也好,藝術人生也好,泰坦尼克號也好,電影電視報刊小說,包括實驗報告、日記,這些表現形式都可以讓孩子借進來。

舉個簡單例子,我們經常說要傳承中國文化,怎麼傳承,我們就借鑒中國好聲音的表現方式,我們今天請幾位選手,第一位選手——李白,他上來了,他唱的是樂府——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後面我們90後的歌手也唱的是將進酒,用的是Rap,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這個感覺,讓孩子自己來扮演評委,你看看給李白多少分,給年輕的選手多少分,當經典和現代對話的時候,這麼厚重的主題讓孩子們用這麼輕鬆的形式去接受,會覺得寫作太好玩了。

所以,快樂是孩子的天性。

三、孩子的個性靈性

如果我們都順應孩子這種天性的思考去寫作,寫出的作文就會帶著孩子的靈性。

如果我們都依循著孩子本能的快樂去寫作,寫出的作文就會帶著孩子的童真。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我們只有遵循孩子思考、快樂的天性去教作文,孩子才會有一片個性的天空。

思考是孩子的一種天性,也應該是我們家長必須遵循的一種天性。

那麼要學會思考,就得學會觀察,學會一定的關注力,孩子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我想起來我在90年代碰到這樣一個特殊的學生,當時因為一個朋友打招呼,這個孩子第一次到我的班上來,我也特別關注他,把他放在一排一號,坐下來,我當時那個班一百四五十學生,每次我一板書完,回頭一看,孩子註定消失了,他從第一排爬到第三排去摳別人腳丫,這孩子幾年級?三年級,這孩子有效的注意力,大概不到三分鐘。一個9歲的孩子關注力不到3分鐘,他不到幼稚園小班的水準。

問題出在哪?後來下課以後家長就跟我說,董老師這個孩子就這樣,特別調皮,我就跟家長說,你在孩子兩歲半到五歲的時候,一定屬於過度教育,孩子生下來2歲多,和很多小動物一樣,比方說孩子玩沙,就跟小狗刨地一樣的,練的就是關注力。他要玩400次以上、他所有的聽覺、觸覺、視覺,都集中在沙上面。

這時候,他並不是認識到沙是什麼,而是這種持續的關注力,是動物與生俱來要練就的,當孩子玩沙的時候,家長你是不是嚴格要求他,把手一打,不許玩,太髒了。這樣,我們就中斷了孩子的注意力。

再比方說,孩子兩三歲要聽故事,每次家長給孩子講大灰狼的故事,你的孩子每次聽到大灰狼要來的時候,所有關注力就集中起來了。這樣重複多少次?你跟孩子把這個故事講400次以上。他就自然能夠持續關注這個故事,自然就持續地去關注生活,就能上課認真聽講。

遺憾的是,我們家長這個故事往往講3遍2遍,為了顯示自己學識淵博,我給你換頻道,你的孩子在故事還沒有接收到深度關注的時候,你換頻道。你為什麼換頻道,因為你以為孩子能夠聽懂這個故事,其實他真的聽不懂,他只是在聽的過程中發展一種持續的關注力。

所以違背了這樣持續的關注力,等到8歲9歲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後面要用十幾年的時間來恢復這種關注力,關注力哪去了,被我們家長錯誤的教育方法給滅掉了。

在全國很多地方我每次講報告,包括我們在全國做課題測查的時候,我經常會請十幾個家長,十幾個學生往臺上一站,就問他幾個話題,家長和孩子pk。孩子們你們愛媽媽嗎?愛。愛爸爸嗎?愛。家長們你們愛孩子嗎?愛。

三個字,為什麼?

這個時候你就發現100個小學二年級一年級的學生會有70個到80個孩子傻乎乎看著你,問他為什麼愛——不知道。會有10到15個孩子能夠講一個思維點,因為媽媽愛我。還有嗎,沒了。

大概100個學生裡面不到7個孩子能夠說兩個思維點,因為媽媽給我吃的喝的玩的,因為媽媽給我生命。這些思維點的支撐著孩子的表達。但是我們90%的甚至家長,無法尋找三個以上的思維點。

其實家長們在8歲以前,如果我們有意識的訓練一下,比方孩子大冬天要吃冰棒,你首先別拒絕孩子,告訴他,行,吃冰棒,得給我說三個以上的理由。在孩子8歲以前,尋找思維支撐點的時候,不見得一定要理清思維點之間的因果啊、遞進啊、並列啊這些關係,只要有思維點就行,這些思維點就像橋墩一樣,一個支撐點,兩個支撐點,三個支撐點,孩子的思維會支持著孩子的表達像一座橋一樣,飛躍成功的彼岸。

我們家長往往忽視了一二年級這些思維點的建設。而是去寫字,拼音,詞彙。結果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一個孩子到了8歲,他開始想瞭解外面的世界,開始想瞭解身邊的生活,8歲到12歲,是一個孩子右腦發展的最佳時機,到了13歲以上,右腦逐步停止發展,如果家長在這段時間放棄了右腦的開發,孩子這輩子右腦就很難開發,作文的發散思維是開發右腦最佳的方式。

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呢?

所有的作文,其實都是打開大腦資訊的思維鑰匙,當大腦中那些資訊被我們思維駕馭的時候,作文就出來了,我們可以把孩子大腦中的資訊分成三個硬碟,一個生活硬碟,一個知識硬碟,一個想像硬碟。

每個孩子寫作的時候,我們家長只要訓練孩子習慣于拿著任何一道作文題,去開啟孩子對生活的思考,對知識的思考,對想像的思考,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就成了習慣。

比方說,我們以這個《手》為例,作文題——《手》。

我們家長習慣讓孩子,觀察手的形狀,用途,這是科學思維。如果我們反過來,用手這篇作文去開啟生活、知識、想像呢?那就是在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你會發現結果大不相同。

我們可以用手這個作文去開啟學生的家,把家推開,這是媽媽的愛,把學校推開,這是同學們攙扶的手,友誼的橋樑,把社會之門推開,這是交通警察的手,安全的指揮棒。

如果我們孩子到了三年級四年級,家長每次作文題目拿到手,都能夠像這樣訓練,首先開啟家的鑰匙,開啟學校的鑰匙,開啟社會的鑰匙,孩子就開始思考生活、思考社會。

接下來家長還可以用這篇《手》的作文題試著打開歷史,文學,哲學,科學,等等。比方說推開歷史的大門,這是岳飛的媽媽刺字的手,一種民族情懷。

推開文學的大門,這是李白舉杯邀明月的手,這是牛頓拾起蘋果那只手,科學之門推開,邁克爾喬丹空中扣籃的手,體育之門推開,梵古割下自己耳朵那只手,他非常鬱悶,為什麼生命在藝術面前時如此的卑微,美術之門推開,等等等等。

這樣,孩子就開始對知識的思考。

其實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用作文題去開啟童話之門,這是小螞蟻的手,勤勞。開啟神話之門,這是如來佛的手,還可以開啟科幻之門,這是外星人的手,這是地球之手,科幻,還可以開啟虛擬之門,我心即世界,世界即我心,孩子心裡裝著愛,這是什麼這就是愛,孩子心裡裝著力量,這是什麼,這就是力量。

所以一個孩子在8歲到12歲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試著通過作文題訓練孩子發散性思維。孩子的思維能駕馭所有的知識,這樣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就知道了,面對所有的問題,首先在生活中找經驗,然後在知識中找到一些能借鑒的方法,最終還可以在想像的世界裡獨闢蹊徑。

到了五六年級我們就要做一些批判性思維的訓練,比方說我們可以去思考劉邦和項羽,比方說他們兩個人,比較一下他們的家庭出身,他們的朋友圈,他們的學歷,他們的性格,還有讓孩子自己去找到一些比較的方方面面,還有哪些可以做對比,接下來做分析,為什麼低學歷的劉邦打敗了高學歷的項羽,再引導孩子推理,如果劉邦和項羽到了今天這個社會,他們的結局是不是與原來還是一樣的?

也可以比較一下中國的知識份子諸葛亮與西方的知識份子比爾蓋茨,讓他們倆換一下位置,看看會發生什麼,通過比較、分析、推理,深度思考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知識份子的典型不同。

其實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在2歲到5歲的時候,突出發展關注,5歲到8歲,突出發展思維點,8歲到12歲重點做些孩子的反應因素,10歲到16歲就可以做些批判性思維這些訓練。

這樣順應孩子的天性,孩子不僅會作文,還能做出很好的作文。

二、孩子快樂的天性

孩子的第二個天性是什麼,那就是好玩,快樂。

學校老師天天要孩子寫一些孩子不願寫的作文,家長在家裡也經常自以為是的讓孩子寫一些所謂真實的作文,孩子不願意寫作文,是因為他不願意寫我們要他寫的作文,你每天要孩子去寫爸爸吃飯,我愛學習,等等,多難寫,家長們,你們自己試一試,讓你寫老公走路,你就是沒辦法寫。

很多時候學校老師經常錯誤的以為寫真實的生活就是真實,這是違背學生天性的。

我認為,寫學生天性願意寫的內心,才是真實。

所以很多老師上作文課的時候,要學生寫老母雞,就從家裡帶來一隻雞,寫放風箏,就一定帶著孩子去放放風箏,那要是寫死去的老奶奶呢?

我們家長要讓孩子能夠喜歡上寫作,會寫作,要順應學生快樂的天性。

怎麼讓孩子寫作快樂?

第一、有趣的人物就能讓孩子寫作快樂。

一次,我問一個現在在外交部上班的學生,我問他,你還記得20多年前,跟我學作文的收穫嗎?我們以為它會講他的成績提高有多快,哪知道他講的是到現在還記得女漢子蒙B,有多麼好玩。湖北有一個家長,孩子現在在美國國家實驗室上班,一次在群裡聊天,還記得20年前我創編的那些搞笑的人物。

所以,再好的寫作展示一定要依附在有趣的人物上面。家長讓孩子寫爸爸吃飯,孩子不願意寫,那寫孫悟空吃飯呢,寫灰太狼吃飯呢,寫奧特曼吃飯呢,寫大白吃飯呢,其實把人物稍微一換,孩子就覺得這個好玩,就愛寫。其實我們專業培訓機構教孩子寫作的時候,我們會創辦很多特型人物。

比方女孩子蒙B,她的招牌形象是:

蒙B:頭頂鍋蓋,身披麻袋,手拿白菜,江湖人稱東方不敗,其實就是個傻瓜二代。

另外,還有孩子王——喔喔頭,時尚女孩——美丫;膽小鬼——周大勇、小氣鬼——王大方等等,每個人都有招牌動作、招牌語言。

這樣的作文孩子怎麼不愛寫,所以有趣的人物,帶給孩子的是寫作的快樂。

第二,有趣的事件也能給孩子帶來快樂。

我們天天讓孩子寫什麼上學啊、放學啊、過馬路啊、扶老人啊,這些事情其實你是在誘導孩子編假話,你可以讓孩子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放大,比方說,寫爸爸走路不好寫,你就寫爸爸跳舞,這好寫,爸爸玩遊戲,遊戲,孩子喜歡,同樣的我們創辦一些卡通人物的時候,每個人物出場都伴隨著一個經典的故事。

比如《三鬼開門》。小氣鬼,懶鬼,膽小鬼,在夏令營的時候,燈熄了,他們站在宿舍門口都不敢開門,結果會發生什麼?其實你把這個情景一創設,孩子馬上就有寫的衝動。

所以,有趣的故事,帶給孩子的是寫作的快樂。

第三,可以換些有趣的角度。

以母愛為例,你非要去寫媽媽怎麼幫我穿衣服,媽媽怎麼幫我打蚊子,其實孩子寫的就索然無味了,我們換一個角度,這篇作文就馬上就有趣味了,孩子就愛寫。

比方說,我問過孩子們,媽媽幫你們打過蚊子的舉手,全班舉手,媽媽為你們點過蚊香的舉手,全班又舉手了,其實,我們作文換一個角度馬上就顯得妙趣橫生。我們今天就扮演一隻蚊子,一隻蚊子想吸一個小朋友的血,經過精心的準備,這天晚上,悄然走進小朋友的房間。

結果被媽媽一扇子打斷了腿,回去療傷養了一個多星期,又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這只蚊子悄悄的跑進這個小朋友的房間,發現孩子媽媽不在這裡。剛準備吸血,頭暈目眩,聽爺爺說,這叫蚊香,我又跑出來,你看,今天我終於停在了小朋友的臉上,可以吸她的血了,正開心著,啪的一聲,我被人打死了,抬頭一看,還是那個孩子的媽,就這樣的,一隻蚊子的死亡,一隻蚊子在臨死前回憶的這段往事,和我們孩子寫的別的往事,馬上產生了一種不同的感覺。

其實,換個角度,文章就妙趣橫生。

第四,我們還可以從寫作形式上動腦筋。

我們可以借鑒中國好聲音也好,藝術人生也好,泰坦尼克號也好,電影電視報刊小說,包括實驗報告、日記,這些表現形式都可以讓孩子借進來。

舉個簡單例子,我們經常說要傳承中國文化,怎麼傳承,我們就借鑒中國好聲音的表現方式,我們今天請幾位選手,第一位選手——李白,他上來了,他唱的是樂府——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後面我們90後的歌手也唱的是將進酒,用的是Rap,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這個感覺,讓孩子自己來扮演評委,你看看給李白多少分,給年輕的選手多少分,當經典和現代對話的時候,這麼厚重的主題讓孩子們用這麼輕鬆的形式去接受,會覺得寫作太好玩了。

所以,快樂是孩子的天性。

三、孩子的個性靈性

如果我們都順應孩子這種天性的思考去寫作,寫出的作文就會帶著孩子的靈性。

如果我們都依循著孩子本能的快樂去寫作,寫出的作文就會帶著孩子的童真。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我們只有遵循孩子思考、快樂的天性去教作文,孩子才會有一片個性的天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